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诡秘闺蜜我学英语走过的弯路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7 10:25
tags:英语, 英语学习, 外语学习

-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给还没有遇见的你)

我学英语走过的弯路 (之一)

我在拙著《英语词汇相似记忆法 -- 从一千到两万》中有这样的“题词”:

英语学习没有捷径,但有弯路
能够避开弯路,就等于走了捷径

在学 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走过不少弯路。回过头来看看,也经常作些检讨和思考。现在这里点点滴滴地 自
说自话,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希望能让后来者看到前车之鉴,少走些弯路。

几个阶段

我在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当然是不自觉地跟着课程走:音标,语法,听写 ,做练习等等。就这样,“打下了比较稳固的基
础” (?)。上大学,第一堂英语课,老教授对我们说 ,学英语有个过程。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好像越学越糊涂了,我就
恭喜你了。那时,你就快成功了 。 当时听了,自然是似懂非懂的。好在后来自觉真的到了这个境界。并且明白了,这就是学习
上的所谓 “高原效应”。
正像一位得道老禅师讲过的禅悟的三个境界:
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越学越糊涂,大概算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吧?

从学习“正确”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方面来说,我经历过这么几个阶段:
1. 语法正确 right in grammer
2. 惯用法正确 right in usage
3. 搭配正确 right in collocation
4. 用词准确 use the right word
5. 造句道地 idiomatic expression

先说语法。高中时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他抓的最紧的是定 语从句。我们不知反复练了多少遍。测验、考试,要争100分,
自己开列了一张“自我检查表”,提醒 自己交卷前自我检查什么什么项目,如: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 了没有,等等。
前些年,公司招考英文翻译。先笔试,我出题目。我找了一段中文,8 行字左右吧。几十人参加考试。问:“我 不知道“外
汇管理局”该怎么叫,咋办?”我说,没关系,写上中文也成,不扣分!中译英,一看搭出来 的句子的架构,这人的大致水平也
就有数了。应聘的人们都点头称是,动笔。结果,还是发现有些人,定 语从句里面没有主语的。没有搞清楚什么叫从句。
说实在的,我这个考试方子也是偷来的。我自己 让人家考,才够损呢。3个小时,一篇古文译英文。考场外面放两部救护车 ――
参加考试的,有不少老弱病残。我才出了8 行字左右的现代汉语。时间不限。这叫慈悲喜舍?

现在,我们不少人都对学语法颇有微辞。是的。大量的阅读是学好任何语文的前提。所谓rubbish in, rubbish out. 语法,word
study,精读课等等,都是一种无奈。因为我们反对 “死记硬背”。好,要便宜点的?那么,拿这个去试试。结果,买贵了?大呼上当
的人却不多。 You pay too much for the whistle.



我学英语走过的弯路 (之二)

再说“惯用法”( usage )。
认得葛老师之前,我比较注重的是阅读。主要是看些小说。我自己以为,语法可以了,就差些 单词。自我感觉不坏。葛老
师拿了本《基础英语》( Essential English )第二册 ,随手抽了篇课文,让我看。我心想:哪有这么瞧不起人的?!第二册!第
四册也不咋的啦。他微笑,挺 损的。“看完了?”好,我说中文,你用英语说给我听。写出来也行。咱又没少做过中译英练习,
来吧。
做完了。葛老师微笑,拍拍我:“小张啊,你的英文我看还没入门呐。得从头学起!”
当然不服气。好,你看,这个句子,课文不是有的么,现成的。你没注意。人家说的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你的呢? 再看这
个句子,反映出来,你根本就没有“惯用法”( usage )的意识。总之,你从来没有“正确”使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
这一闷棍打的很重。读理工 的人,爱抠语法,但也服理。怎么个从头学起?这本《基础英语》第二册,你看太浅。我看还
是太深。这 样吧, New Concept 第二册,所有练习,一题不拉。做一遍,我给看。
这种练习, 初看不起眼。后来,手就有点发抖,常常举棋不定了(小疑则小进?)。结果是,我自己独立做了两遍!在这段< br>期间,我还读了不少有关的参考书,如钱歌川先生的《英文疑难详解》、托福,等等。在要使用英语表达自 己思想的时候,有了
“惯用法”( usage )的意识。再写出来的东东,大体上就达到了“惯用法”层面上的“正确”。
文章的标题,不是说 你“走过的弯路”吗?怎么听起来好像尽是“过关斩将”的?是啊。“走弯路”难道就不可以走得很顺利吗?许多弯路,其实比直路走起来舒服。但它确实是弯路,甚至会是大大的弯路。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 to be continued )

我学英语走过的弯路 (之三)

有了语法、惯用法的基本正确,造一个英文句子的基本架构也就有了。当 然,是中国式的。在学校里,老师要我们用英文
造句,回想起来,就是用学到的语法和惯用法作为“粘合 剂”,用单词作为基本材料,要用的时候粘粘起来,交卷。这样造成的
英文句子,老外看得懂,但是一定 很别扭。后来,我注意到,一个句子,它的核心部分,一般会是一个“动宾结构“。也就是及
物动词及其 所搭配的名词(作宾语)的组合。中文叫做“动宾结构“。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种语言最最重要 的组合或结构。在这里,用中文思维指导的英语表达,就得下点功夫了。比如说:及物动词“看” 和
“看”的对象组合而成的“动宾结构“:

看电视:watch TV
看电影:see movies
看书:read books
看地图:study a map
……
等等。可见,中文的一个“看”字,在英文 里会对应不同的动词。这是我们除了语法、惯用法之外,需要“习得”的。要通过学
习和积累而“习得” 。这一次,我自己学乖了,不等葛老师再给我打闷棍,我自己明白了,还要有“搭配正确 right in collocation ”
的意识。搭配,最好是能一套一套地记下来。这样做,不但可以一箭双雕地 在记住动词的同时也记了名词,而且图景具体、印
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使用起来又快又好。就象用预制件 建房屋和用集成电路(IC)制作音响设备一样。这样的准备,对于口语的“脱
口而出”也有很大的帮助 ,用不到要讲话的时候,只会翻白眼、搔头抓耳:哎呀,我明明学过的,怎么记不起来啊!

信手拈来以下数例:

填表格 to complete / fill out / a form
完成任务 to fulfil a task
抵挡诱惑 to resist a temptation
形成习惯 to form a habit
冲洗胶卷 to develop a film
查地图 to study a map
查字典 to consult a dictionary
戒烟 to quit smoking
继承传统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
开支票 to draw a cheque
...等等.

搭配,是一种语言的约定俗成。我观察过小学生,他们做母语的搭配练习,做得很快 ,也不大会出错。因为这是母语,他
们听得多了:
完成 任务;
克服 困难;

而我们学外语,如果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多,是不容易“自发”地积累的。
带着学习“正确搭配”的意识,我再来重读New Concept 第二册,就发现自己好像孙悟 空从老君炉子里出来,练就了火眼金
睛,到处都能看到宝贝。从此,我在阅读时处处注意观察英语的搭配 ,受益匪浅。

过去,学课文,背单词,见到 task , 记住它是“任务”的 意思,就觉得大功告成了。可是,要“正确”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
想,就不能到此为止。OK, task 是“任务”,可是,如果我要说话,就绝对不会只说“任务”这个词儿。常见的,我会想说:完成 任
务。那么这个“完成”,在英文中该怎么说呢?我会想说:光荣的 任务、艰巨的 任务,那么这个“光荣的、艰巨的”,在英文中又
该怎么说呢?
从“用英文表达”的角度看,到了这里,学习task 这个单词的任务,才算初步完成吧?

有时我真觉得,“搭配”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学母语的人,其泛读量是外国人无法比拟的。在大量的 泛读中,我们是从一个
字词的全方位搭配关系中,朴素地、笼统地、模模糊糊地把握了字义。我们熟悉, 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苍天“、“苍老“、“苍生“、
“苍劲“、“苍茫“、“苍翠“、“苍白“、“苍 凉“等等组合或搭配,偏偏会数典忘祖,一下子却回答不出,一个单独的“苍“字,到底是
什么意思?它 “失落“在这一片搭配的汪洋大海中了。
又比如说,“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都会用。可是如果 中文考试,要你“解释带“点”的字”,而这个“点”就点在这个“韪”字下
面,相信没有几个人答的出 来。然而,我们在看英文的时候,又似乎太认真了些,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不查一查词典,好像
总是不 放心,好像对句子还理解得不够,自己没有把握。我自己拥有不少英文词典,可是却没有一部好的汉语词典(不是 卖弄
自己是假洋鬼子)。看来,学外语确实走了弯路。如果我们学英文单词也像学中文一样得“不求甚解 ”,那么,“甚解”其实已经在
其中了。因为通过接触这个词大量得使用情景,我们实际上已经把握了这 个词的灵魂。不管是在词义上,还是在实际使用上。

c.f. 《我也不赞成硬背单词——— 谈谈全方位搭配和语义场》
( /show_?Topicid=34366&forumid=1 )


( to be continued )


我学英语走过的弯路 (之四)

关于“用词准确”( use the right word ),请参阅拙文《英语单词品味》
( /show_?Topicid=15256&forumid=1 )

且说“造句道地” (idiomatic expression ),那是需要“见多识广”。看见的多,如 果视而不见,也是“道地”不起来的。当然,
先要大量接触语言材料。比较方便的办法,似乎就是阅读。 Rubbish in, rubbish out 嘛。如果我们脑子里那个硬盘没有输入、储
存过大量“道地” 的语言材料,我们说出来,写出来的,又怎么会是“道地”的呢?

比如说,某些单 词,会有一种典型的、独立的用例,使中国人读来觉得很“别扭“。然而恰恰是这类句子最有英文风味,如
果你想记住某一个单词,挑一句“怪句子“记下来(越“怪“越
易记)。这样不但记住了词义,而且一开始就掌握该词的正确用法和造句。例如:

haunt: I am ~ed by what she told me.
她所告诉我的事情,老在我心头萦绕.

witness: The year 1990 ~ed a great change in this city.
1990年,这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

overwhelm: He was ~ed with excitement.
他极为兴奋.

survive: He ~ed the flood.
他从水灾中悻存了下来.

rescue: ...her father came to her ~.
她父亲来给她解围.

说起这个 overwhelm , 记得那年的一个晚上,开完会,我们到房间去给老美送点小礼品。一个老美很高兴,连连说:“ I am
overwhelmed!”( 我真是受宠若惊 ―― 太感谢了!)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我记 住了。我自己怎么造得出来?学外文,用
拿来主义,全盘接受 ―― 别忘了再发出去 ――― 是最好的办法。

We are very happy to have with us today Professor Brown ...
这是主持人欢迎某教授 来作演说的开场白。起初,我是在教科书上读到这个句型。当时觉得有点特别,印象很深。后来,
我到以 色列某工厂参观,很惊讶地听到,主持人欢迎我们的开场白,竟然是与此一字不差地开的头。

我的老领导徐总,英文很好。当时我们和外商谈判,起草的“意向书”( Letter of Intent ),他都要看过,亲手改定。重要的
外商,“意向书”甚至信函,他都亲自执笔。我们都 愿意看他写的英文,觉得就是好,自己写不出。有一次,有机会请教他。他
笑笑说:我每天都收到许多外 商的来信,我仔细读,抄下好的、自己写不出的语句。下次还给他们,能不好吗?就像转手买卖、
转口贸 易啊。我们都笑。

下面是一个有趣的练习。要做好这个练习迫使我们不得不调动一 切自己掌握的“工具”: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后置修饰语、
复合形容词、分词、同位语。。。等等。请 注意,要求合并成一个句子 ―― 一个真正的句子,而不是你自己以为只是一个句子,
实际上却已经不止一个。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玩。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0: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23258.html

我学英语走过的弯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