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黄羞涩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7 16:28
tags: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金兆梓)

.












































I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
、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
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
、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
、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
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
要求考 生能透彻了解
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 分析、
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
外,
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 进行理解,
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
还要体会出作
者珠思想、意图。有 的还要结合课文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
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 子等。





三、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
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 物)
、借代、夸、对
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借代是语 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
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 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











































.

r

.
































.


.












































I











































1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 奥、
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
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
变得浅显易 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
〉本体、

2
〉喻体、

3
〉比喻(比 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
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
暗喻、
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
本体
)

(
喻词
:
像、
似、
若、
犹、好像、仿佛
)

(
喻体
)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甲是(
喻词
: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
乙。
明喻在形 式上是相似关系
,
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
:
只出现喻体
,
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具体见下 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











































.

r

.
































.


.












































I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注意:


不要把有“像”
“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
“像”
“好像”
“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附】通感


所谓通感,
是利用诸种感觉相 互交通的心理现象,
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
方式。

作用
: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
形象,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它能由此及彼,
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它 能不拘一格,
行文活泼;
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
“微
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朱自清《荷塘月色》
)
清香乃是嗅
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
(杜 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
)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
而来,穿云而去,故“湿 ”
,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











































.

r

.
































.


.












































I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味》
)听琴声而知志在高
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
或把人当成物来写,
或把甲 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
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
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
行为、
思想、
感情、
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 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 br>动形象。例句:





1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
)拟物
(
借物模拟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 截身子长在水
里。

《荷花淀》犁)


.











































.

r

.
































.


.












































I







































【比喻与比拟的比较】









比喻和比拟,
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
但它们是两种不 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
材中说:
“比喻重在‘喻’
、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
甲乙两物有主有从
;
比拟重在



即将甲事< br>物当作乙事物
,
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
,
浑然一体
.
这 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
,
如果教师照本
宣科
,
不仅初中学生不易 理解,就是初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
.
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
释。








(

)
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
使人更具 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
,
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
(
包括称渭、动作、行 为等
)
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
,
能活动
,

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
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
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
比喻强 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
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
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 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
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
徐《奠基 礼》
)





(2)
他确乎有点像 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





(3)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朔《金字塔夜月》







(4)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
1
)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 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
的感受,这是比喻。例
(2)
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
也属比喻。例
(3)
“ 月亮”
“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
“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
物的特征描写 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
(4)
将无形的抽象物
“真理 ”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

)
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 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
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
始终都有
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
将本 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
不论是拟
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 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
袁鹰《十月长安街》
)

这是暗喻、由 本体(长安街
)
、喻体(大海
)
、喻词(成
)
构成,又如“ 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鲁迅
(
故乡
))
。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
隔阂。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 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
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br>)
。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
.











































.

r

.
































.


.












































I



































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 区分两者的要
领,就会一目了然。









3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文笔简洁精炼,
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 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公朴,会有千百万个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











































.

r

.
































.


.












































I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
(
喻体或借体
)
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下面介绍简便
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 br>“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
“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
先了解 这两个词的含
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
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
“旌旗”和“军队”

“烽烟”和 “战争”之间没
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 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
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
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
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 br>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 不能发出“斩”
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 同理,古代
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
“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
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
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
点 ,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
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如
“敌
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 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
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
,喻体是“ 狗”
,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
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 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
假设是借喻用法,
“旌旗”是 喻体,
“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
样斩掉了阎罗”
,显然 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
“烽烟”是喻体,
“战争” 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

显然不成句子。
因此 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
以是借喻用法, 也可以是借代用法。


那么如何辨别呢
?
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 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
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
(
喻体
)
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
在代,因此与客体
(借体
)
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
借喻
)


A2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
借 代
)


B1
〕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
借喻
)


B2
〕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
(
借代
)


上面两组中
A1

B1
都是借喻。
A1
中客体是“毒蛇猛兽”
,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
“血肉”
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
这句话可改为明喻
“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
的血肉”
。< br>
.











































.

r

.
































.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繁体字网名大全-母鸡图片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16: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24196.html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