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喜欢就是喜欢你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7 21:29
tags: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伊秉绶)


2010
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赵丽欣

邮编:
134001



2010
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
(以下简称试卷)
总 的来看自然地理

52
分)
与人文地理

58
分) 大致相当,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增加了选作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与往年相比,特别
是地理试题选择题 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
2009
年的全国
2
卷与宁夏卷,试题有一定的区分< br>度,总体上,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

特点一:
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 面,
而是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探究地理问题的能


启示一: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选择题
9< br>-
11
题中死海再一次出现,
以及地理学科非常经典的地球运动部分没有题,< br>这都再
一次印证了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
区域地理也绝不是轮流坐庄,
传统的 考题一般比较直接
地考查教材知识点,
而今年的地理试题则运用多种设问的形式和角度,
紧紧围绕考纲中提出
的四项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 理知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论
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设问 ,尤其是对学生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要求提高了,
如选择题 的
4
题,
学生要仅靠学习的教材中的知识是无法作答的,
必须
从试题 提供的图文资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

18

65
周岁人口为劳动力 人口”


2000
年起
开始控制人口增长”
,才能推论< br>2000
年以前出生的人口最多,这些人口要
18
年后才能全部
成为劳 动力所以
2019
年人口负担最轻,同理这些人要
65
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 所以
2066
年人口负担最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论证和探讨地
理问题”既是高考的要求,同时这四项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四项 能
力结合起来既是学生答卷过程,实质上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探究过程。如第
36
题, 第⑴问
“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
分析沿
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考察虽然是
“地形分布”但绝不
是简单的“是什么”
的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是需要学生首 先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
MN
一线的等雪期线的分布状况来“调动 和运用地理知识”――东北地区的地形
区分布,进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分析地形与等雪期线分 布之间的关系,最后“描
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二者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去猜测今年会考哪些区域,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科综合探究能力
的培养上,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对于“探究情境怎样设置、探究问题怎样呈现、探究过程
怎样进行”这 样的问题,试卷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很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教学中我们完全可我们都可参考试卷中的探究思路,
在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多种形式
的地理信息,
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与我们要达成 的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联系,
让学生在我们
为他们构建的探究情境中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论证和探讨地
理问题”
,自主地探究。

特点二: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

启示二:以考纲与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的结合、微观与宏观的结合

考试大纲中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非常明确,
考试说明已经给出了命题范围、
命题方式及设问< br>方法。教学中要深入研读考纲,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

而 课程标准是引领教材编写、
高考命题、
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高考考纲基本上是依据 课
程标准而定的,
课熟知课标有利于我们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学习内容如自< br>然地理的影响因素,
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
系统地梳理整合,
形成系统的学科知 识结构或框
架,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作答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

而读课标不仅仅要读课时目标,我认为研读课标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熟悉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地理教学的 主要依据,
也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依据,
熟知这些理念能
让我们从学科高度理解新课程 ,让我们对新课程不仅知道“是什么”
,更能深刻了解“为什
么”


2
、研读课程目标,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新课程,提高教材的总体驾驭能力。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往往特别重视对知识点的整理与挖掘,而忽视对教材的宏观驾驭,
这样我们的教 学极易陷入细节之中,
而缺乏对教材的整体审视,
教学容易面面俱到而重点不
突出。而 加强对课程目标的研究就可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3

、研读课时目标,把握教材知识的呈现角度,提高对教材的组织能力。

⑴根据课时目标确定教材收放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部分篇幅小,内容简短,
有的甚至只有几句,
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
为止,
留给教师发挥 的余地比较大,
许多老师担心遗漏知识点,
教学盲目地根据自己的经验
作新老教材的加 法、
多种版本的加法,从而导致课时不足、学生负担反而加重。但由于新教
材的案例与活动较多 ,
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如果教师引导不到位对学生的学习不利,
这时我
们如果 仔细研读相对应的课时目标,教学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⑵、根据课时目标确定教学思路。

课时目标的叙述几乎都运用了外显动词,
这些外显动词同时也点明了我们在教学中达成这些
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教学中我们可运用这些外显动词来 组织我们的教学活动。

4
、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相结合,灵活运用,提高对教材的二度创新能力。

我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看每章节的内容标准外,
应把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结合起来
运用 ,因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引领
着高中新课程的方向与实施方法,
它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
并把它渗透到各章
节教学之中。

特点三:考查社会热点已成常态

启示三:教学中适时地运用热点,做到旧知识与新情境的结合、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与实
践、与现实的 结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近几年高考题的发展趋势,因而在今年的试卷中考查社会热点已成常态,
今年的试卷更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 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
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烘托了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
热点问题在今年试卷的情境材料
中所中的比重及考查的难度都有所提高。

今 年的试卷中的热点问题比
2009
年的全国
2
卷与宁夏卷都要多,如选择题中 关于北疆春季
洪灾、中东干旱缺水、中国人口红利与机会窗口问题、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腾笼换鸟”
热点问题,
综合题中关于荒漠化、东北雪灾、
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
以及东 南沿海产业转
移等。

今年的试卷中的热点问题更难。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的热点材 料的“背景”性更突出,学
生如果对背景材料中的热点问题是第一次见到理解起来也不难,
但是 今年的
“中国人口红利”
问题本身对学生答题有一定的影响,也是这道题学生感觉难的原因。< br>
这就要求
“广泛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也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
热点 问题在我们高中地理课
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应仅仅作为一种见闻、
一种装饰,
我们要在教 学中适时地用热点问题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用热点问题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
理论与现实之间搭建起桥梁,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最酷网名-绿化效果图



本文更新与2021-01-17 21: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25026.html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