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
精编
)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
它从《礼记》 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
、
《中庸》
、
《论
语》
、
《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
典。朱熹把《大学》重 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
一章,
传
十章。经< br>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
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
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
至 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尔后有定,
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
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 修,身修尔后齐家,
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
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 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
(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
也。
(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
而能喻人者 ,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 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
(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第十四章)
善人 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菑
必逮夫身。
(第
十六章)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第十六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
(第十七章)
◆《中庸》
< br>《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
所作。原来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 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诲表面
的重要论著。
中庸便是即不善也不恶 的人的个性。从人性来讲,便是人性
的来源根基,人的基础智慧个性。实质上用当代笔墨表述便是
临
界点
,这便是难以控制的
中庸之道
。 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个性,
从临界点向上便是道;向下便是非道。向上便是善;向下便是恶。
名言名句:
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
(第六章)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
(第
六章)
博学之,讯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二十章)
自诚明,
谓之性;
自明诚,
谓之教。
诚则明矣 ,
明则诚矣。
(第
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高 足及其再
传高足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实了孔子及其
高足言行,召集显露了 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维、德行见解及
教诲原则等。风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以记 言为主
,
论
是论纂的意思,
语
是话语,< br>经典语句,
箴言,
论语
便是论纂
(先
师孔子 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
,
记述者有孔子的高足
,
有孔子
的再传高足
,
也有孔门以外的人
,
但以孔门高足为主
.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 仲尼,英文:
Confucius
。兄弟
排行第二
,
故也有人称为孔 二
,
年龄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
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 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阴历仲春十
一日)逝 世,享年
72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本日孔林地
址地)
。
名言名句: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贫而无谄,高贵无骄。
(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学而》
君子务本。
(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 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串通)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
不患无位,患因而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
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不迁怒,不二过。
《雍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僻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温柔敦厚,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雍也)
三 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
而》< br>
君子开阔荡,小人常戚戚。
(述而)
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尔后
已,不亦远乎?《泰伯》
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子罕》
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今朝也?(子罕)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行人之恶。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
可与人言而不言,< br>失人
(错过人才)
;
不行言而与之言,
走嘴。
知者不失人,亦 不走嘴。
(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
道差别,不相为谋。
(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爱,友便佞,损矣。
(季氏)
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
盛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
,小德进出可也。
(子张)
君子不伤脾胃,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
.子张》
◆《孟子》
孟子 (前
372
年~前
289
年)
,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
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
孟孙氏,后家境陵夷,从鲁国搬家邹国 。孟子三岁失怙,孟母艰
巨地将他扶养成人,孟母管制甚严,其
孟母三迁
、
孟母断织
等
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是后代母教之模范。生于周 烈王四年,死
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国古代宏大的思维家,教诲家。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之 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
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高足协 同编写而成,记
实了孟子的语言、政治主张和政治动作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
承孔
伋
(孔子之孙普通来说是师承自孔
伋
的弟子)
,承继并发扬了
孔子的思 维,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与
孔子并称为< br>
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
携带徒弟游说列国。
但不被
其时列国所接纳,
退隐与高足一起著书。
有
《孟子》
七篇传世:
《梁
惠王》上下;
《公孙丑》上下;
《滕文公》上下;
《离娄》
;
《万章》
上下;
《告子》上下;
《用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
议
仁政
、
王道
,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与《论语》
、
《大学》
、
《中庸》合在一起称
四书
。此后直到清末,
四书
一贯
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 的文章说理流通,气概气派充裕并善于论
辩。孟子在人性题目上提议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
本善。
名言名句: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及。是诚不及也。为父老折
枝,语人曰:我不及。是不为也,非不及也。
(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梁惠
王下)
以力服人者,非心折也,力不赡(充裕)也;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 也。
(公孙丑上)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行活。
(公孙丑上)
怜 悯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推诿之心,礼
之端也;好坏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滕文公上)
夫人必自 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尔后人毁之;国必自
伐,尔后人伐之。
(离娄上)
大人者,不失其小儿百姓之心也。
(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
(告子上)
< br>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而动 心忍性(使心里震动,牢
固个性)
,曾(增)益其所不及。
(告子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
游于伟人之门 者难为言。
(用心上)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 不存焉者,寡矣;其
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用心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
王风
.< br>黍离》
◆《尚书》
《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史籍文
件和局部追述古代古迹著作的汇编,它留存了商 周格外是西周初
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自
后儒 家增加进去的。
西汉初存
28
篇,
因用汉代风行的笔墨隶书书
写,称 《今文尚书》
。再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掘的
《古文尚书》
(现只存篇目 和小批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
文尚书》
(较《今文尚书》多
16
篇)
。如今风行的《十三经注疏》
本《尚书》
,便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 本。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此中虞、夏及商代局部文献是据据说而写成,不尽可
靠。
典
< br>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纪录;
谟
是记君臣谋划的;
训
是臣开发君主的话
;
诰
是鼓励的文告
;
誓
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
词;
命
是君主的号召。另有 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
、
《微子》
;
有以事为标题的
,
如
《高宗肜日》
、
《西伯戡黎》
;
有以内容为标题的
,如《洪范》
、
《无逸》
。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
《顾 命》
、
《尧典》
。此中的《禹贡》
,饰辞夏禹治水的记实,实为
古地 理志,
与全书式样纷歧,
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
《尚书》
一贯 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
又是王孙公子及士医生必遵的
大经大法
,在史籍上很有影响。
名言名句: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平民。平民 昭明,协
和万邦。
《尚书·尧典》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尚书
.
尧典》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尚书·太甲中》
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尚书·盘庚上》
为山九仞,半途而废。
《尚书·旅獒》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
旅獒》
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
。
《尚书
.
周官》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满招损,谦受益
民惟国脉,本固邦宁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若火之燎于原,不行向迩,其犹可毁灭
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足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行逭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若抬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惟事事,乃其有备,早为之所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大学生价值观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5: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26241.html
-
上一篇: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
下一篇:《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