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会主题-2567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
石仓小学
黄美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页例
4
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
唱儿歌:
《左手与右手》
,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
“伸出你的右手,伸 出你的
左手,
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
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
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
填空:
五角星有
10
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
)个。
有
4
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
)个。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例
4
(
1
)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评比表的 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
2
)班得多少面红旗
吗?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
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激发解 决问题的兴趣。
2
、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
1
)这个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
2
)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
3
)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
师:
二班比一班多
3
面,
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就是求 比
12
多
3
的数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12+3。
(板书)
4
、出示例
4
(
2
)
,
学生自由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
4
面,三班得多少面?
(
1
)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请
3
个 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
12
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的
小红旗。第三 个出示三班的红旗比一班的少
4
面。
(
2
)小 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
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求三班得了多少面
?
就是求比
12少
4
的数是多少,
用减法计算)
5
、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梳 理所学知识。
【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
力。
.
优秀教案
名师精编
6
、
.
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
)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
)法计算。
三、拓展运用:
1
、完成“做一做”
。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
、课本
25
页 第
1
、
3
题,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
路
3
、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
保护森林,
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每 一个人都有责任。
我们朝阳小学每一年都会在
植树节(
4
月
22日)那天组织我们去植树,今年我们全校种了
46
棵,去年比今
年少种
1 7
棵,你们算一算,去年学校种了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
1
)
12+3=15
(面)
(2)12-4=8(
面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通过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合理,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练习 ,不仅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
既探求到了
,
动口、
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 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
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
又 领悟了学习方法
,,
优化了教学过程。新知本节课教师可启发学生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举 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
问题,多角度、自由地进行思
考,自然地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培养学生发展其动手操作、语言
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 参
与探究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
《求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联谊会主题-2567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12: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32521.html
-
上一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
下一篇:《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