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垃圾的分类人性与人的本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0 17:54
tags: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简焯坡)
论人性与人的本质



浙江工商大学


黄宏伟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是关于人 的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克
服了以往哲学在人性、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片面认识 ,揭示了现实的人的社会本质。


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索

人 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古代区分人性与物性的直观认识阶段。
从古代神话、 原始宗教直到古希腊罗马哲学及中世纪的基督教,都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只
局限于从人的直接存 在即“人性”上,把人性同物性直观地区分出来。有的观点偏重于人的体质特
征,柏拉图就把人定义为“ 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
。有的观点偏重于人的意识特征。如,基
督教把人看作“信仰的 生物”


第二,近代寻找人的“本性”和“本质”的认识阶段。近代思想家不再满足 于用直接存在、具
体人性来规定人,而开始寻找决定人的普遍性质和深层结构,把它看作具体人性、直接 存在的决定
者。以英国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强调人性,就是自然的、个体的、由生理欲求支配的,认为 人性
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人性中归纳出来的共性。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则认为人性是现象形态,它< br>由深层的即人的理性、伦理本质决定的,强调人的本质具有超自然的、应有的性质,认为人本质上
应该是精神的、族类的、按伦理规范行动的。后一种观点的代表有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人”理论,
特别 是康德提出的人超越现象世界,个人必须按照人类普遍的伦理规范去行动的“绝对命令”
。黑格
尔和费尔巴哈则代表了努力综合二者的倾向。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只有实践才是这种统一的现实基
础,因 而不可能真正克服上述两种观点的“二律背反”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了近代哲学对人 的片面认识,进一步突出了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人本主义
思潮强调人的创造性、个性和能动性,把人看 作是盲目的生命冲动或潜能的自我实现,否定了受理
性、伦理必然性的制约,认为人只是一种孤零零的存 在和纯粹的可能性。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符号文
化学则强调人的被创造性、社会性和受动性,认为人是“符 号世界”或“文化世界”的产物,甚至
不过是社会结构之网上的一个“位置”
。近现代西方哲学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人的
地位矛盾性的反映,不可能真正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 、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之
间的矛盾,
实际上唱的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同一
“ 主题歌”



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
一半是天使。
”< br>(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33

)
第三,用实践和社会关系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认识阶段。这是人类的真正的自我认识,它始 于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观与人性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社会历史实践之中。马克思在理论上解决了前人根本
无 法解决的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而在实践上真正扬弃人的
本质的内 在矛盾,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人类解放运动。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不能 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离开了人的社会
实践来抽象地考察人,不懂得实践是人的存在方 式,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马克
思主义正是以实践为基础,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社会本 质。


(

)
人性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产物
1
.人性与物性的区别。人性概念首先是相对于物性概念而成立的,人性有别于物性。物性有两种情形:一是纯粹自然界的物质――非人类客体的物质――所具有的物性,这种物性即自然性,包
括 其机械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等自然性状;二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物性――社会
场中的物 性,亦即是指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客体――它们已经成了人类文化成果的一部分――的物
性,此物性具有 了两重性,除了自然属性
(
第一层面
)
,还有社会历史的某些属性
(
第二层面
)
。这第二
层面的属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所赋予的,其实 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以,这类
物性是人性的显影与确证,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 br>
比物性更高级的是人性。人性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人身上的物性、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精神属< br>性。人性,不仅因其具有精神属性而有别于物性,就是在前两种属性上,其表现也不同于物性。我
们反对用抽象的、机械的方式和方法去理解和对待人性中的前两种、尤其是第一种属性。人类社会
的实践 活动在几十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所赋予人的种种属性,决非物性可以相比的。
人身上的确具 有多种物性
(
比如机械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
)
,然而,不能 因此就将人
与物作简单对比,这种方式最终将会将人贬低为某种物质、贬低为动物。为什么不能将人性与 物性
简单相比呢?其基本理由有三:第一,物性中的高级形态,只不过是人性中的较低级形态或最低形< br>态;第二,人性中的较低级形态受到高级形态的统摄和整合,从而,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第三,
在根本上,人性永远是在社会实践的大洪流、大熔炉中不断洗礼和锤炼,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而物性 中的第一层面是固定的,不具有可塑性,第二层面则不过是人性的一种投射。

有必要进一步区 分人性与人的本性,人性中最高级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类的本性,而人的生
物属性,应该是人性中 最低层次的普通人性。人的本性在日常的某些用法中,往往是指对人来说最
早的那些特性,最有影响的就 是孟子所说的“食色,性也”
。这是特别需要辨析一下的。当一个人被
全面社会化之前,自从他 一出生,他就具有某些人性,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这时,这个人的人
性主要还是生物属性,只有他在 社会生活与实践中的不断努力、不断被社会化,在他身上较高层次
的人性内容才会形成并不断提升。所以 ,人的本性在时间上,常常要滞后于人性,正如文明的人类,
事实上是在原始人类之后才逐渐地发展而来 的一样。这也就是人性不同于物性的一个明显特征。因
此,孟子的“食色,性也”中的“性”
, 在我们看来,还仅仅讲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还不能当作人的
本性和人的本质去理解。

2
.人性概念的划界。思想史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关于人性的假说,我们有理由将它们分
别判断为经验独断论、唯理论、先验论。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错综复杂的人生现象?如何在人
与社会 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首先,应该看到人生现象的内与外的关系,并对内在
的方面作出理 论分析。综观众多的人性界说,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视域将众多的人性界说区分为两大
类。第一类情况,人 性概念在其深度上有表层次的与深层次的之分。表层或比较表面化的人性概念,
仅仅反映人类的一般属性 ,
而深层次的人性概念则试图反映人类的本质属性。
前者往往比较表面化,
后者则容易 片面化。

第二类情况,在人性概念的广度上,可以看到广义的人性概念和狭义的人性概念。有 的学者所
讲的人性概念,属于广义的人性概念,而有的学者所主张的其实是一种狭义的人性概念。事实上 ,
两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人性概念理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关键是要把这两个概念划界清楚:广义的人性概念,是指人类的全部属性的总和,包括人类人的各种真善美和假丑恶。狭义的
人 性概念,则是指人类的本质属性或人性的主要内容,即人的真善美方面,尤其是指其中最本质的
内容。这 一狭义的人性概念,着眼于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格理想,这种人性概念能够在最根本
的意义和最终极 的意义上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有时,人性其实是指人的本质属性,此时的人性,
可以看作是“人的本质 属性”的简称。

由广义的人性,我们学会了宽容,凡事都应设身处地去想想,尽可能地理解他 人的错误甚至罪
过的客观原因――从微观的具体环境到宏观的整个社会的社会存在状况,只要社会存在及 其社会体
制、社会文化场态没有发生质变,任何人处于同类环境,都十分容易将人性恶的一面表现出来,
“人
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社会存在变化了,社会文化系统进化了,则将更多地表 现人类的善良。这
也就是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同一性关系。

由狭义的人性,我们知道人 类和个人都需要不断提升,做一个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
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成人之道”就是一 门颇为复杂的学问和漫长的修行过程。有的人,是人又不是
人,即他可能更多地被假丑恶包围着,真善美 在他身上仅有一点萌芽,此时,正面的社会化,将社
会道德、法律、责任感和正义感等等内化为自身的素 养,也就十分重要了。

这也就是说,狭义人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广义人性问题。反之,广义 人性上的进展,必将表
现为狭义人性上的成果。

3
.人性是形成的。从哲学 人学说,人性主要是人类及个人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
形成和生成的。为着更好地批评唯心 主义及其它各种将人性说成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论说,我们
应该准确表述人性的生成与发展过程。
人性的主要部分
(
社会性和精神性
)
是后天形成的。
整个人类及其个人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一
定的社会条件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在这些愈来愈错综复杂、 愈来愈高级有序的社会场态。社会场,
包括市场、官场、情场等等,所谓“场”
,不是指空间场 地,而是指其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的一种
特殊的社会互动,社会场具有其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 ,不断复制大量的与其文化保持同一
性的个体。人类的特性不断地形成、不断地进步,人类不断地把自己 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人性的内容,所以,人性的后二个层面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后天 逐渐形成的。这种形成
的过程和性质,无论对个体还是对整体,都是成立的。

我们并 不是抽象地讲“人性是形成的”
,而是要说“人性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产物”
,是社会实践
及其整合的结果,特别是劳动实践的结果。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实践过程中客体的主体化、主
体的 客体化的统一同步的,对个人而言,也可以说是与人的社会化、社会的人化的统一是同步的。


(

)
劳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们从事着生产劳动并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社会
关系。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
又和他们怎 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
《马克 思
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68
页。
)


第一,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
起 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劳动,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也是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
“一
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
和动 物区别开来。

(
同上,第
67

)
“动物仅仅利 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通过自身的存在来在自然界
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 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
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83

)
就人类起源来说,
以制造工具为特征、
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具有 创造性的人类劳动,

“人
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就现实的人类社会来说,生产劳动 又构成了任何一个社会的基础,正是在
这一基础上,形成了有别于动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二,劳动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类不同于动物的重要之点,在于自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方面,都是在劳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自觉能动性是人
的 本质力量的体现,但这种本质力量不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无论从整个人类或单个人来看,自
觉能动性 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们认识、改
造外部世界能力 发展的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完善的历史。这就是所谓的文明发展史。人类本
质力量之所以能够不断 地发展完善,其根源就在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第三, 劳动是形成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了人的社会
本质的基础,还因 为,正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了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们
大多忽视人的社会性,< br>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总是脱离实践、
特别是脱离生产劳动实践来谈论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 从劳动实践来考察人,就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这是因为,劳动的社会性决定了
人是社会的动物; 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变化着,由此又决定了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决
定了人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用劳动解释人类的本质,并由此深入到劳动内部,根据劳 动的条件,剖析具
体历史条件下人的具体劳动方式,揭示了这一方式同人的本质的关系,从而能通过劳动 实践这一环
节,进一步深入到用人的社会关系来揭示人的本质。



(

)
社会关系是现实的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60

)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人的本 质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中,而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
“人
的本质由社会 关系总和决定”这一论断,首先强调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即指人与人的
相互关系。人之所以 是人,就因为他处于社会关系之网的一定位置上,同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这些联系决定了一个 人在社会中的特定地位。现实的个人是什么样的,既同他的劳动实践相一
致,又同他与别人的现实关系相 一致,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并体现的。为此,要求
我们从个人同他人的现实关系中去揭示 人的本质。



第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 杂的、多层次的。一个人作为社会
的一员,同他人发生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既有经济的、物质的关系 ,也有政治的、思想的关系。
物质的、经济的关系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
(
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等
)
和血缘关系;政治、思想的关
系包括民族、国家、法权、伦理、宗教等 关系。这些关系都从某一方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因而不能
简单地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哪一种社会关系。从历 史的角度看,人们之间不仅有同代人之间的联系,
而且还有这一代人同上一代之间的联系,因为每一代人 的生活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总要继承前人物
质的和精神的成果。这样一来,不同时代的人之间也发生了一 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
规定着现实的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这种复杂情况要求我们在研究现 实的人时,必须具体分析人的
诸多社会关系,防止抽象笼统或者狭隘片面地谈论人的本质。



第三,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而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最基本的关系。人 们的各种社
会关系并不是杂乱无章、并列无序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中物质的经济的关系处 于决
定的支配的地位。因而人的本质主要地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从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来看,< br>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由物质经济关系中逐渐派生出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从现实社会的
横向结构来看,
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物质经济关系的基础之上,
并由物质关系所决定 的。
因此,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政治地位、思想感情、道德准则总是和他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br>相一致的。虽然多种社会关系都从不同方面规定着人的本质,但起首要、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的经济
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人的复杂社会关系作具体分析时,必须首先抓住物质的、经济的关系。




第四,社会关系的阶级性决定人的本质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阶 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
级关系,因而在阶级社会里,人具有阶级性。在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经济关系出 现了对立,人们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lol库奇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17: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39652.html

人性与人的本质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