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初中美女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题 (1)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1 04:16
tags: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苗夔)

1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 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 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
中,是谁之过与?”



问:(
1
)孔子这段议论时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


< br>(
2
)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表达了孔子什么
观点?周任的话 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




3
)“虎兕出於柙,龟玉 毁於椟中”的双重寓意是什么?从这
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4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1
)针对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



(< br>2
)孔子认为,作为家臣,冉有、季路理应尽职尽责,否则,
就应该主动引退。这是理论 论据。




3
)一是表明季氏的胡作非为,必将造成严 重的后果,二是批
评冉有季路的失职。从中可以引申出“开柙出虎”。




4
)引用、呼告、比喻、反诘。



2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丘也闻有 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
贫,和无寡,安无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既来之,则安
之。



问:

1

《季氏将伐须臾》
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




2
)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




3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1
)驳论。



2
)立论。




3
)驳中立,驳立结合。



3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br>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问:(
1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
)作者是怎样在大比喻中套用小比喻的?




3
)这段话采用了这样的论证方法?



答: (
1
)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与邻国国君在治
国方法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




2
)作者以“战”比喻治国;以“弃甲曳兵而走 ”喻治国失败;
以“或、百步而后止”喻邻国之君;以“五十步而后止”喻梁惠王;
以“五十步 笑百步”喻梁惠王笑邻国之君。




3
)类比法。



4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
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问:(
1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2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推理方法?




3
)这种推理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
1
)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
)连锁推理。




3
) 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加文章前后的承接关系,使文章新意
层出,气势充沛。



5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五亩 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时,数口之家,可以无


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七十
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问:(
1
)这段话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2
)从孟子提出的几项措施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政治思想?




3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句式?



答:(
1
)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
)可看出他的民本思想、重视后天教化、重视发展生产的思
想等。




3
)归纳法。




4
)排比句式。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
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问:(
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
)请找出这段文字中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
1
)对比。




2
) 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
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
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问:(
1
)在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引起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河伯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




4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答:(
1
)由沾沾自喜到自识其丑,“望洋兴叹”。




2
)因为它离开了黄河狭小的天地,看到了大海辽阔的景象,
才感到了自己 的渺小。




3
)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4
)望洋兴叹。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 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
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问:(
1
)这段话告诉我什么道理?




2
)什么叫“曲士”?




3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



答:(1
)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
有限的。




2
)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人物。




3
)比喻和排比。



9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 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
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


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
于马体乎?



问:(
1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2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
)从这段文字来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
著的特点?



答:(
1
)说明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市十分有
限 的。




2
)类比法和对比法。




3
)排比句和反诘句。




4
)连类而及,层次叠出。



10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昔缪公求士 ,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傒于宛,迎蹇叔于宋,来
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 之,并国二十,
遂霸西戎。孝公用商

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 br>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
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 、蜀,北收上郡,南

取汉中,包九夷,
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 六国之从;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
帝业 。此

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
君却客而不内,
疏士而不用,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问:(
1
)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
)本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大君王用客成功侧重点有什么不
同?



答:

1

“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 。
由此观之,
客何负於秦哉”





2
)归纳法和对比法。




3)写秦穆公重在写他求士称霸;写秦孝公重在写他变法图强;
写秦惠王重在写他四面扩张;
写秦昭王生在写他打击豪门,
加强中央
集权。

11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 粟多,
国大者人众,
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 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德。是以地无四

方,民无民国,四时充 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
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
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

而贵盗粮”者也。



问:(
1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
)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答 :(
1
)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
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 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




2
)前一层的中 心名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一
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




3
)类比法和对比法。




4
)比喻、排比、对偶。



12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
且臣少仕伪朝,< br>历职郞署,
本图官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徽至陋,过蒙拔< br>
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
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 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问:(
1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2
)文中的“圣朝”、“伪朝”分别指哪一个具体朝代?




3
)作者特意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运用了什么说理
方 法?




4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1
)第一层至“特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
旗 号,作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据。第二层至“在所
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 是忠于前朝,保全名节,以打
消晋武帝的疑虑。第三层,
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况,表明自 己
尽孝祖母的心迹。




2
)圣朝指晋朝(西晋),“伪朝”指蜀汉。




3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
)比喻。



13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将薪至于古 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与势力,养其根而埃其
实,
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 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铧,
仁义之人,
其言蔼如也。



问:(
1
)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
)这里的“根”和“膏”比喻什么?“实”和“光”又比喻
什么?






3
)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
)除比喻外门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
1
)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取得成就。




2
)前者比喻修养,后者比喻为成就。




3
)类比。




4
)对偶。



14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气,水也; 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
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问:(
1
)“气”和“言”指的什么?




2
)作者认为“气”和“言”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




3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1
)“气”指的是人类在精神的修养

“言”文章的语言。




2
)气盛则言宜。




3
)类比法。



15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 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

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 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
1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文中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
)这
2
个长句构成何种关系?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语句是什
么?






4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认证方法?



答:(
1
)成败皆自于人。




2
)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




3
)对比。壮和衰。




4
)例证法和对比法。

16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譬 如并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手地,虽覆
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 掘井九仞,而
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仅此而已。



问:(
1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
)这段话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
)孔孟的话在文章中属于何种论据?



答:(
1
)说明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2
)引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3
)理论论据。



17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 目前,
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宴席,
有烧烤,
有便饭,
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 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
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的垂死的。所谓中国的文明, 其实不过
是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宴席。
所谓中国者,
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的
宴席的厨房。



问:(
1
)这段话分为几个层次?哪个 层次是论点?用最简单的
话概括这个论点的实质。




2
)这段话揭示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3
)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方法来揭示这一社会现实的?






4
)本文议论中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答:(
1
)分为两个层次,以“所谓中国的文明者”之前为第一
层,其余为第二层。第二层论点。论点的实质是“人吃人”。




2

当时的中国的现实是民众生活在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是一个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人吃人”社会。




3
)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提示社会现实。




4
)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18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假如有一种 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
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人,不 及太平人”的叹
息的时候,然后给与。




1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人当时怎样的落后心态?




2


从这段话中透视到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


从这段话的精神出发,可以把中国历史概括为怎样的两个
时代?




4


鲁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意图是什么?








1
)容易满足的“奴化”心态。




2
)专制暴力。




3
) 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人民“还不及牛马”的
时代);


二是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人民
“已等于牛马了”
的时代)





4
)“攻打病根”,“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
《左传》
上有
“一鼓作气”
的话,是说战斗的。
后来所谓
“士气”
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



这个“士”指的

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
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 义”就是

“有理”或“公道”。
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 之气”的分支,
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


“浩然之气”一脉相乘,不过在笔者看来两者都并不完全相同,
文氏似乎在强调那消极的节。< br>



1
)这段话证明了什么观点?




2
)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
)作者是从什么方面展开分析论证的?







1
)“气”是积极战斗的。




2
)归纳法。




3
)分析了“气”的概念及其演变。



20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气是敢作敢 为,
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
这敢
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 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
“义气”只注重领导

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 千太学生请愿罢
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
表现。但是 这种表现里似乎积极的“气”更重于消

极的“节”。



问:(
1
)“气”与“节”的区别何在?




2
)作者举出了哪些论据?属于哪种类别?




3
)这段话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
1
)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
)宋朝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明初东林党攻击宦官。属于事
实 论据。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伟大的反义词是什么-秋季服装搭配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04: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42339.html

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题 (1)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