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1 16:23
tags: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徐国贤)
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先放凤凰传奇的歌《荷塘月色》


听完后,说:在歌曲方面,没有听说过凤 凰传奇,没有听过他们的《荷塘月
色》
,引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话就是“
You out
了”
,在文学方面,没有听说过一个
作家,没有听说过这个作家的某篇文章,那就不仅 仅是“
You
out
了”
,也许还
会有人说你孤陋寡闻,说你浅 薄无知,但我说,错了,那哪能是孤陋寡闻,哪能
是浅薄无知呢?那简直是孤陋寡闻的孤陋寡闻次方,浅 薄无知的浅薄无知次方。
那么这个作家就是朱自清,他的那篇文章就是《荷塘月色》
。也许你会 说:哦,
原来和凤凰传奇的那首歌的名字一样啊!
我说,
你又错了,
应该是凤 凰传奇的那
首歌和朱自清的文章名字是一样的。
因为你只能说你长的像你爷爷,
而决不 能说
你爷爷长的像你。很明显的,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是孙子辈的,而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
则当之无愧的是爷爷辈的。
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之优美,
语气之清新,
感情之 婉约,构思之巧妙,是你闻所未闻的。我相信,百年之后,这篇文章会和
王勃的《滕王阁序》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苏轼的《赤壁赋》
,范仲淹的《岳
阳楼记》齐名,甚至会更胜 一筹。那么,今天,我们有幸带着崇仰的心情,共同
来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吧!

二、配乐朗诵

1
、配古筝名曲《出水莲》
,请一位音质较好的同学朗诵。

2
、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


1
)找出景物描写集中的段落。


2
)画出能够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三、理清思路

文章已经听完了,大家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同学回答:美!

那么它美在何处?

同学们也许不知道该从何处作答。
如果我问你班里的某位 同学怎么样,
你可
能会说:
他勤奋、
刻苦、
乐于助人、
性格 开朗等等。
因为这是你对他的整体印象。
所以,把握一篇文章,也需要先从整体上来把握,然后 再从细节方面分析。那么
现在,咱们就先理清文章的思路。

板书:理清思路

提问:这篇文章作文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集中在哪几段?

同学回答:
2

4

5

6
段。

那么这些景 物描写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组织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先补
充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方法有:
1
、移步换景

2
、定点换景



(板书)

3
、定景换点

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写,
定点换景就是站在一个固定 的地点,
身体不动,

睛四处游动,
看到什么写什么,
当然也得按照 一定的次序。
定景换点就是景物不
变,
人到不同的地方,
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这个景物,
就像苏轼诗中所写的:
“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br>
那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作者写景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移步换景。

那么移步换景的方法,
文章的写作思 路应是什么呢?想一想,
走到哪,
写到
哪,也就是说,顺着脚步写。

对了,写作的思路很明显:就是作者的行踪(板书)

那么作者的行踪是从哪到哪再到哪呢?咱们结合课文,从第
1
段开始找。

很显然,在第一段里,作者是在院子里(板书)

然后呢?作者到了哪?

对,到了小路上(板书)

再接下来,作者又到了——荷塘。

最后 ,在欣赏过荷塘美景(也就是
4

5

6
段)后,作者抒发 了一些感慨,
就回了——家。

所以本文的写作思路就是:

家里——小路上——荷塘——家里

一个有血性的人不仅有阳刚之美,而且还会有阴柔 之美,所谓刚柔并济嘛,
也就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会有多面性,
作为一篇文章,
也是一样 的,
作为一篇文章
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如果单纯从一个角度来写,那也称不上奇文。这篇文章 就
是这样。

那么,作者还从哪个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呢?

在解决这 个问题之前,
我们试想一个在生活中会经常出现的场景:
甲同学向
乙同学撒了个谎,乙 同学察觉到了,说:
“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
”而处此情
景下的甲同学往往不敢直 视乙同学的眼睛。
这是因为,
眼睛是——
(要学生回答)
心灵的窗户。甲如果 直视乙同学,他的眼睛就会告诉乙:他说的是假话。同样,
咱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说过,每首诗其实也 有眼睛,它们叫做诗眼,我们可以
透过诗眼,直视作者的心灵。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中,一个“思”字便是诗眼。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有文眼的,这个文眼,
能够告诉我们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中,
心情是怎么样的。
那么,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 br>文眼是什么?

找一位同学回答。

是的,答案很好找,就在第
1
段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除了这一
句属于心理描写,
能够表达作者心情 的心理描写在文中哪些地方还有体现,
下面

2
分钟的时间,自己在文中再次 找一找,我会提问同学回答。


2-3
位同学回答后,大致可以确定:

第一处:
3
自然段
(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二处:第
6
自然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br>第三处:第
8
自然段(这真的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地四处:最后
1
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那么现在我们就很容易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了:

因为心里“不宁静”
,所以 要出去走走,目的是“寻求宁静”
,在荷塘这儿,
作者“得到了宁静”

(这 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很快的,他又从宁静中走了出 来,因为他说: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
有。

同时因荷塘的美景作者 想到了六朝时采莲的盛事,
并感慨:
“这真的有趣的
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作者带有遗憾的心情,同样证明了现实中
他的不如意,他的“不宁静”
。最后又由 采莲之事而“到底惦着江南”
,作者的不
宁静更添上了思乡之愁。经过荷塘之游,作者是旧愁未 去,又添新愁,这正验证
了李清照的那句词: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所以作者的心路历程是:

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出宁静(板书)

这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这两天线索,一主外,一主内,一明一暗,互为映照,就 像一条珍珠项链的
珍珠及串联珍珠的线一样,共同构成了这篇美文。所以,从结构上来上,这篇文
章是美的,美在严丝合缝、浑然天成。

四、思考:作者心里为何“颇不宁静”
,是家庭矛盾吗?

学生回答:不是。

那么为何不是家庭矛盾,从文中找出你的证据来。

提问
2
位同学,大致可以确定:

1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
出去。
(第
1
段)

2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最后
1
段)

是的,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庭是平静的、温馨的,这不可能
是矛 盾中的家庭。
因为矛盾中的家庭通常是夫妻大吵大闹,
孩子大哭大叫,
其中
一 方摔门而去,
另一方狠狠地吼:
有本事这辈子你都别回来!
而当出去的那一方
久久不归,
在家的另一方肯定该提心吊胆,
胡思乱想,
害怕对方一气之下寻了短
见,哪还能搂着孩子呼呼大睡呢?

所以,很明显的,不是家庭矛盾,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导致作者心里“颇不
宁静”?

提示
1


作者简介:

原名自华,
字佩 弦,
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

我是扬州人



他 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
来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的态 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选择。毛泽东称赞他

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提取关键词,从这段简介中我们知道,

朱自清是个爱国
的人。

..
接下来我们再看提示
2
:本文写于
1927
年。

那么接下来,我们的大脑就需要在历史知识里搜 索一下,
1927
年的中国究
竟发生了什么事?

哦,是的,
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
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 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
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
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

那么,作为一名文人,朱自清的表现怎样呢?

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但因受阶级的
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 表示不满和反抗。
《荷》正是
通过



在荷塘月夜的独步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
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是的,
作为一个文人,
作者不可能弃笔从戎,
不可能像岳飞 那样
“怒发冲冠”

“仰天长啸”
,而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发誓要“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
血”

“从头收拾旧山河”
。他只能在心中 郁闷一下,借助美景排遣一下,而美景
也排遣不了,
那就只好诉诸于笔头,
而这从笔头 流淌出来的情感,
成就了中国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证婚人台词-鹩哥图片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16: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45007.html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