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3-3
《用橡
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学 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br>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案教学设计
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材简析】
生活
中,不同的车 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
2
课
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 力,本课要学
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
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 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
,
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
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 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 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
筋组装小车,这是为第二个活动作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 br>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
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 橡皮筋产生的弹
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
解。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
来源,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
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 伸产生的
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
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
导学生发现 ,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
产生的力越大。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
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 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
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
复到 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
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
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
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 动特点,有利于了
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
力、设计制作小车奠 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
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
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
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
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
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2.
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
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
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
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
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
动距离的关系。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
1
辆、橡皮
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
1< br>根、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
1
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
课件。
扒-
扒-
扒-
扒-
扒-
扒-
扒-
扒-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02: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4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