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语文仿真模拟题(十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
未选、
错选
或多选均 不得分。
1
、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荫
(
y
ī
n
)庇
飘曳
(
y
è)
处
(
ch
ù)治
面面相觑
(
q
ù)
B
、广袤
.
(
m
à
o
)
粗犷
.
(
gu
ǎ
n
)
狡黠
.
(
ji
é)
.C
、浸渍
.
D
、挟
(
.
(
z
ì)
自诩
.
(
x
ǔ)
滞
(
.
忍俊不禁
zh
ì)后
自怨自艾
.
(
j
ī
n
)
(
y
ì)
xi
é)制
梦魇
.
(
y
ǎ
n
)
造诣
.
(
y
ì)
瞠
(
t
.
参考答案及说明:
.
á
ng
)目结舌
C
本题考查考生对多音字、形近字、难读字字音的辨识。
.
.
.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娇健
勉励
国籍
才疏学浅
B
、信札
熟练
屠戮
丰富多彩
C
、尊敬
开垦
无垠
穿流不息
D
、门栓
腊烛
膨胀
手不释卷
参考答案及说明:
B
本题考查考生对同音字、形似字、形声字字形的辨识。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萧杀悲伤,
他写
的
是时令上的秋天,
是那个时代、
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
我可以
大胆地说,
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
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
容,另外一种色泽。
A
、因为
不只
而且
如果
那
B
、如果
那
也
因为
所以
C
、因为
那
却
如果
就
D
、无论
还
或
即使
并且
参考答案及说明:
A
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正确运用虚词。
该题选自2012
年高考
题。
根据语境可以分析,“时令上的秋天”与后面一句 是递进关系,“欧阳修生活
在今天的话”是假设关系,再根据排除法,可以确定答案。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经过粉刷后,教室里的墙面非常雪白,让人感觉四周一下子明亮了很多。
B
、夜晚,黄鹤楼的灯光灿烂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
、厂长采纳了两位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调动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中国革命就开始从胜利走向胜利。
参考答案及说明:
C
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常见类型进行辨析和判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他顿了顿,郑重地说,“就是要注意日常积累和在
课堂上认真 听讲。”
B
、哥哥经常给我讲他的游泳啊、放牛啊、捉麻雀啊。
C
、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D、“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什么原因呢?同学们
!
”刘老师严肃地说。
参考答案及说明:
A
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6
、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
的一项是(
)
A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比喻)
..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D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反问)
参考答案及说明:
D
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判断。
7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
,
不正确
A
、“风骚” 一词取自《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和
...
的一项是(
)
《楚辞》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源。
B
、 西方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家中最著名的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
欧·亨利。
C
、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唐诗宋词各领风骚,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br>“唐宋八大家”
。
D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元杂 剧中的“曲白科”就指
的是唱腔、说白及表演。
参考答案及说明:
C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基本特点及作
家作品等基本常识的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8
—
11
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 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r>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 师百
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 之。
问之,
则曰:
“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17: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50609.html
-
上一篇:(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55-60测试卷
下一篇:完整初中英语从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