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内容为 史传散文。
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
“二十
四史”
。
对历年来选文体例 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
“二十
四史”指清代乾隆时 “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 br>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
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 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
诣:到,去。
2.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
课:考核、督促、征收。
4.
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
,催促。
8.
劾:举报,检举,揭发。
9.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
短:进谗言,说坏话。
11.
害:嫉妒。
12.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
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强化了这一点,
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
桓晋文之 事可得闻乎”
。
13.
折:指斥,指责,驳斥。
14.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
党:偏袒,伙同,包庇。
16.
矫:假托,假传。
17.
质:作人质;抵押。
18.
次:①临时驻扎
(用于军队
)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
19.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
,
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 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
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
狱:案件,案情。
监狱:监管案件。
2.
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事既 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
果。
3.
第:①只 ,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
独的“最”也可 表示等级)
4.
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 畏廉将军哉”
(
《廉颇蔺相如列
传》
)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
5.
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 br>“王顾左右而言他”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
2.
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
用事:掌权,主管。
4.
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
听事:办公的地方。
6.
逆旅:旅馆。
7.
部曲:私家军队。
8.
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
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
10.
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
作色:发怒。
12.
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
乡,通“向”
:
“侯生果北乡 自刭”
(
《史记·魏公子列传》
)
。
2.
详,通 “佯”
:
“行十余里,广详死”
(
《史记·李将军列传》
)
。
3.
蚤,通“早”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br>《史记·项羽本纪》
)
。
4.
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史记·项羽本纪》
)
。
5.
禽,通“擒”
:
“禽灭六王”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6.
畔,通“叛”
: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
7.
趣,①通“趋”
: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
《史记·孙膑列传》
)
。
“则命东下者斧
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
②通“促”
:
“趣赵兵亟入关”
(
《史记·陈涉世家》
)
。
8.
内,通“纳”< br>: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
(
《史记·高祖本纪》
)< br>。
9.
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
(
《史记·项羽本纪》
)
。
10.
责,通“债”
: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
《史记·高祖本纪》
)
。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
“对原文的叙述和分
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
,错误项设置的一般 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
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 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
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 略成分错误。因
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
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 .
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
n
ǎ
ng从前)
、尝,昔、向。
3.
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 带时间,则译作“过了…”
,不译作“居住”
,
如“居无何,居三月”
)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
/
”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 就明确了语
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
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
: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
守,
尹 :
主管,
主持。
后多跟地点,
知某州、
守某郡、
就是做某州
(郡)
的长官,
如
“
滕
子京谪守巴陵郡”
;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
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
3.
表示调动:
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
(
《汉书·王尊传》
)
②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徙王信为楚王。
(
《淮阴侯列传》
)
③调:调动官职。调为陇西都尉。
(
《汉书·袁盎传》
)
④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
《张衡传》
)
⑤补:补充空缺官职。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⑥改:改任官职。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⑦出:京官外调。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
《张衡传》
)
4.
表示兼职:
①兼:兼任。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
〈指南录〉后序》
)
②领:
同时掌管、
兼任较低的官职。
桓温镇江口,
复引
(乔)
为司马,
领广陵相。
(
《 晋书·
袁
乔传》
)
③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 中,判相州。
(
《宋史·韩琦传》
)
5.
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④署:代理官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
,
请署功曹
,
委任政事。
(
《后汉书·范雎传》
)
⑤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
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
)
摄、行或行走。
这些词 ,
都有个明显的特征,
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
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 br>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
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
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
r>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
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
ji
à
n
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阪(山坡)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
与(赞扬)
多(赞扬)
勤(辛劳)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
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县令)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雅(平时)
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甫(才、刚刚)
寻(不久)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造(造访、到)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容(宽容、或许、许可)
遽(急速、就、恐惧)
还有一些相关的
“高频词”
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
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
也要给予关注。
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国语·越语上》
)
主
:
掌管。轩辕之时
,
史有仓颉
,
主文之职。
(
《 文心雕龙·史传》
)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
、狱具( 判罪定案)
、系狱、收、牵累、录(逮
捕)
、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
“不仕无义”
,
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 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
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 第”等。
在中国,
“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
“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 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
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 须弃职守孝。
所以,
“丁艰”
“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丁忧 ,指遭逢父母的丧事
,
也称“丁艰”
。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 不
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
,父丧称“丁外艰”
。
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
“乞骸”< br>“乞骸骨”
。
对人物品评的词
,< br>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
、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好直谏,守节< br>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
、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
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100
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
1 00
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
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
编录。
)
A
1
、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
、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
、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
、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
5
、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
、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
、比——等到
比及南郡
8
、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
、俾——使
俾入邑庠
10
、病——①困窘
②缺点
③担心
④责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
、薄——迫近、接近
芳不得薄兮
薄雾冥冥
C
12
、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3
、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
14
、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
、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
、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
、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
D
18
、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
、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诚不得已
20
、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
、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
、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
、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
、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②缘故
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
、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
、顾——①只是
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
、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
、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
、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
愿枉车骑过之
H
30
、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31
、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2
、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33
、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J
34
、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35
、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
既克,公问其故
36
、假——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
、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
②暗中、悄悄
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
④小路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侯生乃屏人而间语曰
间至赵矣
38
、见——①被
②作第一人称代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君既若见录
39
、就——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40
、厥——其
思厥先祖父
K
41
、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42
、克——能
克终者盖寡
L
43
、类——像
中绘殿阁,类兰若
44
、怜——爱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5
、令——美好
便言多令才
M
46
、弥——①满
②更加
弥天大罪
奉之弥繁,侵者愈急
47
、靡——没有
靡计不施
N
48
、乃——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P
49
、畔——通“叛”
Q
50
、期——整
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
51
、趣——①通“趋”
②通“促”
52
、请——①请允许我
②拜访、看望
③约请
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公子闻之,往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53
、秋——时间
诚危急存亡之秋
54
、却——退后、退却
却秦兵三百余里
R
55
、让——责备
平原君让魏公子曰
56
、如——去、到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如白沙,道海安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春节大庙会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21: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51760.html
-
上一篇: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下一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