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1970-01-01 08:00
tags:

-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请说话)
首页:标题、英文提要、关键词及作者简介


论文标题:

马克思著作中急待修正的一处翻译错误


——《工资、价格与利润》一文的误译及其影响

Urgent amendment to a translation error in the writings of Marx
- Mistranslation of
孙恒振

Abstract:

prices
and
profits
since
1922,
China
published
Chinese
monographs
date,
it
has
been
more
than
90
years,
despit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various
versions
differ,
but
the
book
translation
informative
error
were
unable
to
avoid,
this
translationThe
errors
resulted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value
is
clearly
incompatible.
Than
90 years, a mistranslation of the book has not been able to attract
attention, the book a wider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circles, the
translation error led to the economic circles of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value,
resulting
in
over
the
years
built
on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value
based
on
questioning
of
Marx's theory of value, mistranslation became the pretext for the name
of some so-called for
against Marxism. Only restore the original Marx's true colors, to crack
questioned adhere to Marxism of Marx's theory of value.
Key
words:

Wages
and
prices
and
profits;
Marx;
original;
theory
of
value;
translation errors

作者简介:孙恒振,
1966< br>年
2
月出生,男,汉族,学士学位,河北清河县人,
就职于清河县杨二庄中学,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教学。




论文见下页



马克思著作中急待修正的一处翻译错误


——《工资、价格与利润》一文的误译及其影响

孙恒振

摘要< br>:
《工资、价格与利润》自
1922
年我国出版中文单行本算起,至今已经90
余年了,各种版本的翻译尽管有所不同,但书中翻译的知识性错误均未能避免,
这一翻 译的失误造成中文译本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明显不符。
90
多年来,该
书的一处误译 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该书对我国经济学界的影响较广,
翻译的错误导致经济学界对价值理论的 曲解,
致使多年来出现了建立在对马克思
主义价值理论曲解的基础上的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质疑 ,
误译遂成为一些人以所
谓为“发展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反对马克思主义 的口实。
只有还原马克思原著的本来面目,
才能破解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质疑,
坚持马 克
思主义。

关键词
:工资价格与利润;

马克思;

原著;

价值理论;

翻译错误

正文


《工资、价格和利润》是马克思于
1865

6

20< br>日和
27
日在国际工人协
会总委员会会议上用英语所作的演说,
189 8
年由马克思的幼女爱琳娜以《价值、
价格和利润》

Value,
Price
and
Profit
)为题,首次在伦敦发表,后来德文版< br>改名为《工资、价格和利润》
。马克思作这次演说的时候,他已经建立起他的劳
动价值理 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且已经完成《资本论》的全部草稿。这篇讲演用
非常紧凑而通俗的形式阐述了他的 已经成熟了的经济理论。

《工资、
价格与利润》
是对我国经济学界影响较 大的经典文献。
我国新旧版
本的中文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都收入该文。早在
1922
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李季翻译、书名为《价值价格
及利润》的单行本,
1939
年解放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学论丛》中也编入了该文,
1946

10
月解放 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解放后先后有
1950
年的三联书店单行
本(书名《价值价格与 利润》


1964
年人民出版社的单行本等。
1977
年 人民出
版社还出版了《
<
工资、价格与利润
>
讲解》
1979
年福建人民出版社《
<
工资、
价格与利润
>
解 说》等,可以说该文对中国人接受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影响是较

大的。

不 同的中文版本尽管有一些差别,
但存在一个共同的失误:
对该文第十二节

3
自然段的翻译明显与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不符,
且上下文自相矛盾。
如果从
1 922
年算起,至今已经
90
余年了,文中的误译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下面
2003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1< br>卷为例,
分析这一翻译
失误并力求回归马克思的原意。

一、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存在的问题

2003
年版《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
21
卷对《工资、价格与利润》
(以下全部
简称“
《工》 文”
)第十二节第三自然段的译文如下:


“但是,
商品的 价值——这种价值最终一定要调节商品的市场价格——虽然
完全由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总量来决定,并不取决于这种劳动量分为有偿劳动和
无偿劳动,但是决不能说,例如在
12
小时 内所生产的个别商品或成批商品的价
值会永远不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或由一定的劳动量所生产的商品 的数或量,
取决于所用的劳动的生产力,
而不取决于劳动的延伸或长度。
纺纱劳动的生 产力,
在一般水平下,例如,在一个
12
小时的工作日内能生产
12
磅棉纱,在较低的
生产力水平下,只能生产
2
磅棉纱。这就是说,如果在前一场合,< br>12
小时的平
均劳动实现为
6
先令的价值,
12
磅棉 纱就要值
6
先令,而在后一场合,
2
磅棉
纱也要值
6
先令。所以,在前一场合,
1
磅棉纱只值
6
便士,在后一场合,
1

棉纱竟要值
3
先令。这种价格上的差异,就是所用劳动的生产力有差异的结 果。
生产力较高时,
1
小时劳动体现为
1
磅棉纱;生产力较低时,< br>6
小时劳动才能体
现为
1
磅棉纱。在前一场合,
1
磅 棉纱的价格只等于
6
便士,尽管工资较高而利
润率较低,在后一场合,它的价格却等于
3
先令,尽管工资较低而利润率较高。
这是必然的,
因为
1
磅棉纱的价格是由耗费于这磅棉纱的全部劳动量决定的,

不是由这个劳动量分为有偿劳动和无 偿劳动的比例决定的。
所以,
我前面所说的
高价劳动可能生产低廉的商品,
而 低价劳动可能生产昂贵的商品这一事实,
也就
不再像是什么奇谈怪论了。
这只是说明了 一般的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耗于
商品的劳动量决定的,
所消耗的劳动量完全取决 于所用劳动的生产力,
因而也随

1

199-200
劳动 生产率的每一变化而变化。


(加粗字体的部分是笔者认为存在翻译
问题的 部分)



《工》
文”
第十二节的标题是
《利润 、
工资和价格间的一般关系》

在第一、
二自然段,
作者已经说明工 资与利润的关系,
这一自然段旨在说明商品的价值是
由消耗于商品的劳动价值量决定的,
并且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工资的高低不
影响商品的价格。
开头和结尾部分
(字体没有加粗的文字)
的表述还是比较清楚
的,开头是论点,结尾是结论,可是中间部分的 数据分析却令人费解:


(一)

12
小时的平均劳动实 现为
6
先令的价值,
12
磅棉纱就要值
6
先令,
而 在后一场合,
2
磅棉纱也要值
6
先令”


1< br>磅棉纱只值
6
便士”


1
磅棉纱竟
要值< br>3
先令”
的表述违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也与结尾部分的观点自相矛盾。
首先,
按照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
纺纱工人的劳动只是棉纱的价值中的一部分,
即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上面 的引文中,既然纺纱工人
12
小时就创造了
6
先令的价值,加上从棉花、机< br>器损耗转移过来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12
磅棉纱的价值肯定会大于
6
先 令。显然,
这里是把

1
磅棉纱创造的价值
等同于
1
磅棉纱的价值的错误,
这样的表述是与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不符的。

其次, 在上面的引文的结尾部分,马克思也说得很清楚“
1
磅棉纱的价格是
由耗费于这磅棉纱 的全部劳动量决定的”
,可见译文已经造成了前后文的明显不
一致。

再次, 对照“
《工》文”第十二节第一自然段,也能说明“
12
磅棉纱就要值
6先令”违背了马克思原著的原意。第一自然段开头部分的文字是:

“从商品的价值中除去 补偿原料和耗费在商品上的
其他生产资料的价值


除去商品中所含的代表< br>过去
劳动的价值,
这商品价值的余留部分就是
最后
雇用的
工人 所加的劳动量。
如果这个工人每天工作
12
小时,
如果
12
小时的平均劳动结
晶为
6
先令的金量,那么这
6
先令的附加价值就是 他的劳动所创造的
惟一价值


2

198

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6
先令是纺纱过程创造的价值,而不是
2磅棉纱的
价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用《资本论》中的相关内容证明:纺
1
磅棉纱的创造的价
值不同于
1
磅棉纱的价值。
“一个十二小时工作 日的产品是
20
磅棉纱,价值
30
先令。这个棉纱价值至少有(
24
先令)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只是再现的价

值(
20
磅棉花20
先令,纱锭等等
4
先令)构成的,或者说,是由不变资本构成
的。< br>其余的是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
6
先令新价值,
其中一半补偿预付的劳动力的日价值或可变资本,另一半形成
3
先令剩余价值。可见,这
20
磅棉纱的 总价值


3

255
是依下列方式构成的:
30
先令棉纱价值
=24
先令
c+3
先令
v+3
先令< br>m



克思在这里分析的也是棉纱的价值问题,虽然设定的数据与 “《工》文”不同,
但也能够说明棉纱的价值是物化劳动与纺纱过程创造的价值之和。

(二)对数据分析的结论不成立:

在前一场合,
1
磅棉纱的价格只等于< br>6
便士,尽管工资较高而利润率较低,在后一场合,它的价格却等于
3
先令,尽
管工资较低而利润率较高。


即便我们忽略“
1
磅棉纱的 价格只等于
6
便士”

“等于
3
先令”的错误,我
们也得不出“尽管工资高而利润较低”

“尽管工资低而利润较高的”的结论,因
为全 部的数据分析中,
都没有涉及工资高低的问题,
更没有提供前一场合的工资
高于后一场 合的工资的依据,
怎么能得出前一场合的工资高于后一场合、
利润低
于后一场合呢?两 个场合的工资各是多少、利润率各是多少?按照上下文的文
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工资的高低与商品的价格没有直接关系,

是不回答这些疑问,
怎么能得出这个结论来 呢?笔者推测,
翻译者没有读懂原文,
所以没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中文版 其他版本对《工资、价格与利润》的上面两处文字的翻译,虽然有些
差别,但同样存在把“纺纱创造的价 值等同于棉纱的价值”的问题,同样导致了
马克思的著作既不符合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且上下文 自相矛盾的现象
(参见文后
《中文版翻译对照表》)。

二、中文版翻译的失误的分析

(一)
6
先令是
12
磅棉纱的价值,还是纺
12
磅棉纱创造的价值

英文原著:
If then 12 hours' average labour were realized in the
value of 6sh., in the one case the 12lbs of yarn would cost 6sh., in the
other case the 2lbs of yarn would also cost 6sh. One lb of yarn would,
therefore, cost 6d. in the one case, and 3sh

4

199-200

《全集》
中文版:
如果在前一场合,
12
小时的平均劳动实现为
6
先令的价值 ,
12
磅棉纱就要值
6
先令,而在后一场合,
2
磅棉纱也要 值
6
先令。所以,在前一

场合,
1
磅棉纱只值
6
便士,在后一场合,
1
磅棉纱竟要值
3
先令。

英 文中的“
Cost

,的释义有:费用;花费;价钱;成本;
.
努力 ;代价;损
失等等(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
379
页)

《全集》中
文版翻译为
“值”

即价钱。
i n
the
one
case
the
12lbs
of
yarn
would
cost
6sh
翻译为:

(在前一场合)
12
磅棉纱就要值
6
先令”
,汉语里“值”与数量词结合
就是“价格”
;英文的价格用
Preis

《工资、价格与利润》全文中的价格都是用
Preis
而不是
Cost< br>。
从语言环境来看,
“前一场合、
后一场合”
都是指纺纱的
“ 场
合”
,而不是交易的场合,没有涉及到棉纱的价格;分析的是纺纱劳动,
6
先令
是纺纱的劳动“成本”
,而不是纱的“价格”
。因此把
cost
翻译成“值”
,即棉纱
值多少钱(棉纱的价格)是不确切的。

中文版的前面 一句已经说的很清楚,
6
先令是“
12
小时劳动实现的价值”
而不是棉纱的价格;而随后的这一句又说成是“
12
磅棉纱值
6
先令”< br>,明显自相
矛盾。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6
先令是纺纱劳 动创造的价值,这里可以把英文的
cost
直译为“成本”或者“耗费”
,意译为“纺 纱创造的价值”
,才符合原意。

这段文字得出的结论
应该
是:生产 力高的和生产力低的“两个场合”在
12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是一样的,都是
6
先令,前一场合
1
磅棉纱的纺纱劳动成本
6
便士,后一场合
3
先令。

(二)关于两种情况下的工资、利润的高低

英文原著:
The difference of price would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 hour of labour would be
realized
in
one
lb
of
yarn,
with
the
greater
productive
power,
while
with
the smaller productive
power, 6
hours of labour would
be realized in 1lb
of yarn. The price of a lb of yarn would, in the one instance, be only
6d, although wages we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rate of profit low; it
would
be
3sh.
in
the
other
instance,
although
wages
were
low
and
the
rate
of profit high.

5

199-200
《全集》
中文版:这种
价格上的差异,
就是所用劳动的生产力有差异的结果。
生产力较高时,
1
小时劳动体现为
1
磅棉纱;生产力较低时,
6
小时劳动才能体< br>
现为
1
磅棉纱。在前一场合,
1
磅棉纱的价格只等于
6
便士,尽管工资较高而利
润率较低,在后一场合,它的价格却等于
3
先令 ,尽管工资较低而利润率较高。


根据前面的内容,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生产力下纺
1
磅纱的劳动价值(创
造的价值)
不一样,
分别是
6
便士和
3
先令,
并没有涉及到棉纱
“价格上的差异”

因 此这一部分的
“价格差异”
不是上文的结论,
因此把
The
difference
of
price
would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
employed
翻译成“
这种
价格上的差异就是所用劳动的 生产力有差异的结果”是
不确切的。应该翻译为:价格的差异就是所用劳动的生产力有差异的结果。
One hour of labour would be realized in one lb of yarn
中文版的翻
译:
“生产力较高时,
1
小时劳动 体现为
1
磅棉纱”
。其中的
realized
是“实现”
的过去时,这里意思就是“纺了”
,没有必要用“实现”
,这句应翻译为:生产力
较高 时,
1
小时纺
1
磅棉纱。

既然
6
便士、
3
先令不是
1
磅棉纱的价值,
The
price
of
a
lb
of
yarn
would,
in the one instance, be only 6d,
可以意译为:
1
磅棉纱的价格里面(包含的
纺纱劳动价值)
,在前一场合,只有
6
便士(劳动价值,因此价格低)

it
would
be 3sh. in the other instance
,意译为:在后一场和,却有
3
先令(因而价
格高)


前一场合劳动生产力高,
1
磅棉纱的价格里面只 有
6
便士的纺纱劳动价值,
只是说明了纺纱劳动价值小(只有
6
便士 )
、棉纱的价格低,并没有涉及也不能
说明工资高利润低。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br>纺纱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与利润
之和,工资高利润就低,反之亦然。
although
wages
we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rate of profit low
《全 集》中文版翻译为:尽管工资较高而利润率较低。
“尽管”是肯定了“工资高”
,是没有依据的 。英文“
although
”有“即使”的
释义,因此应翻译为:即使工资高,但利润 就会低。

前者纺一磅棉纱的劳动价值只有
6
便士,
后者是
3
先令,
生产资料相同,

者的棉纱价格由于耗费的劳动价值低自然会高于后 者。按计件工资,前者纺
1
磅棉纱的工资与利润之和只有
6
便士,
后 者是
3
先令,
是前者的
6
倍;
按日工资
计算,前者工资与利润之和是
6
先令,
后者也是
6
先令。
因此 说前者工资高没有
任何依据。
其后的文字中的
“高价劳动可能生产低廉的商品,
而低价劳动可能生

-


-


-


-


-


-


-


-



本文更新与1970-01-01 08: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5321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