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重庆话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4 07:17
tags:

-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breakeven)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数学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课本
P1

2
,例
1
总第
1
课时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 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 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
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 br>2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
别针、三角形)选 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 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
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
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
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
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
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 几个方格那么
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 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
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 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
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 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
个这样的物品长。爱护公共财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


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 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
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 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
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 所量物体的左端对
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厘米——
1
厘米有多长

六、作业设计:

学会用尺子量学习用具,且说出各自有几厘米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
课时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本
P3
,例
2
,练习一
1

2

3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
1< br>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
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
、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 用不同的颜色
标出
1
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
1
厘 米。

2
、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长。

3
、教师明确 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在看另一端
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
1
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
1
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
1
厘米的长度等。

6
、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 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
1
厘米长的?让学生

去找大约
1
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
1
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
1
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
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 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
要正确。同时,同学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尊重别人,这是 我们的权利和
义务。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
的表象,亲身 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
、请学生随意 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
同桌交流检查。

2

4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
3
厘米、
5
厘米、
7
厘米、
10
厘米……
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
长,橡皮的长等。
[
设计意图
]
: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
1
厘米的长度 观念,初
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1

=100
厘米

六、作业设计
;
1
、画出
3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的线段。

2

15
厘米
-9
厘米
=
厘米
30

+12

=


1

=
厘米
40

-30

=

=
厘米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A)


一、

填空题
(1-2
每题
2

,

3
小题
4

,

8

)
1. 100

99+1(


)


2.
一个数的个位上是
3
,十位上是
8
,这个数是
(


)


?3. 98
的个位上是
(


)
,表示
(


)
.十位上是
(


)
,表示
(


)




二、

口算题
( 8

)


36+4= 56+9=

55+6=

28+9=


46+7= 3+47=

7+85=

85+33=


三、

计算题
(1-12
每题
3

, 13-14
每题
8

,

52

)
1. 98-34+35= 2. 96-23-20=
3. 61+34+5= 4. 24+45+20=
5. 57+13-20= 6. 28+35+20=
7. 52-30-14= 8. 70-31-16=
9. 43+(28-13)= 10. 79-(13+11)=
11. 67-19+21= 12. 74-(30+17)=
13.
2+88=

42+58= 40-7=


100-4=




49-9=

3+19=

27+14=



66-16=
14.
66-50=

36+14=

80-25=

3+37=


8+72=

48+6=

38-16=

78-65=


四、

应用题
(
每道小题
8



32

)
1.
大生上午做了
47
道数学题 ,
下午做了
46
道,
一天一

共做了

多少道?小立做了
98
道,小立比大生多做了几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天一共做了
(


)
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小立比大生多做了
(


)
道.

2.
幼儿园买来
84
件玩具,分给小班
28
件,剩下多少件?


又分给大班
12
件,现在还剩多少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剩下
(


)
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现在还剩
(


)
件.

3.
校园里种月季花
34
棵,串红
19
棵,美人蕉
47
棵,一共种
了多少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共种了
(


)
棵花.


4.
学 校买来白粉笔
50
盒,彩色粉笔
30
盒,一共买来多少盒粉
笔?用去
16
盒白粉笔,白粉笔还剩多少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共买来
(


)
盒粉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白粉笔还剩
(


)
盒.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3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课本
P8---P10

1
、例
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 的法则,
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
P8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
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 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
设计意图
]
:通过观察情景 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告诉学生:我们在公共场合乘车时,要遵守公共次 序,学会扶老
携幼,爱护公共财物。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
1

学生说 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
、完成
P9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
、教学例
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
、完成
P10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意图
]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
1
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

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板书设计
;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 6 1 5
+ 3 0 + 2 3
------ ------
六、作业设计: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35 36+13 65+24 31+68 65+32
2
、一辆中巴车上有
21
人,现在又上来11
人,现在中巴车上共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4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本
P11--P12

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
1 00
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
性。

2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
10 0
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
的多样性。

2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 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式巩固所
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第
8
页主题图。问:二(
1
)班和二(
3
)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为什么?

[
设计意图
]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
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小结。今 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
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 帮助理解。再
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提示学生:在获取小棒时,希望
大家不 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好地球

家园的花草树
木。

5
、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
设计意图
]< br>: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

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
P11
做一做。学生独 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
算法。

2
、完成
P12
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
、完成
P13

4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 道题说说
计算方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1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笔算加法要注意:
2
、从个位加起;

3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六、作业设计
: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25 63+29 76+15 45+39 83+18
2

某学校二年 级
(一)
班有
36
名同学,
又转来
15
名同学,< br>现在二年级
(一)
班一共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5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课本
P14--- P15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巩固两位数与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

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挑战性,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
的能力上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 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
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
汇报。

2
、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
信大家会有更大 的收获。

[
设计意图
]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
、完成第
14
页练 习二第
5
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
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
、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
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
14
页练习二第
6
题。这些 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
、完成第
15
页练习二第
9
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
路。

5
、完成第
14页练习二第
7
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
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 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
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
、完成第
15
页练习二 第
8
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

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
、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
、完成第15
页练习二第
10
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
视。指名汇 报。

[
设计意图
]
: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玩具飞机
36
元,小汽车
18
元,直升机
46
元,火箭
38
元。
小明任意买两件玩具,他有几种卖法?各种卖法各花多少钱?请
你一一帮他解决。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6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课本
P16

1 7

1

练习三
1---3
题。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观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主题图。

2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
、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
设计意图< br>]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
1.
仔细地观 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
56-22
,思考计算方
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
、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位开始减,个位
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
设计意图
]
:在 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第
19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
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 br>、完成第
20
页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
、完成练习三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
与 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
设计意图
]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
说再回答

四、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 数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
个位,十位减十位。

五、作业设计:

1
、用竖式计算线面各题

65-32 53-31 50-30 98-78 79-65 68-36
2
、一辆中 巴车上有
36
人,中途有
12
人下车,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7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本
P18--- P19

2
、例
3

教学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 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
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祖国如果不强大,我 们的生活能过得安稳吗?
不会的。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祖国彩绘强大起来。

[
设计意图
]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
2


A.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
分小组交流想法:个 位上
6

8
不够减怎么办。

C.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
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
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
、教学例
3


出示
50-24
请你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 br>、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
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 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1


[
设计意图
]
通过猜想、
练习、
交流总结,
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第
19
页做一做第2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
样想的。

2
、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
、完成练习三第6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及怎样改正。

[
设计意图
]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减,如果个位不够减,就
从十位退
1.
六、作业设计:

笔算下面各题

39-29 46-37 58-49 59-37 64-28 65-48 48-39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8
课时

第二单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课本
P20---P21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完成,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 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
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 节课我们继续
来研究



[
设计意图
]
: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
、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4
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 答。板书算式:
32-11

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
、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3
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
计算方法。

3
、完成第
21页练习三第
9
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
、完成第
21
页练习三第
7
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
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


22
页练习三第
10
题。

仔细观察,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 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
并说明算法。

1


第< br>22
页练习三第
11
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
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
设计意图
]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
学生掌 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
、完成第
21
页 练习三第
8
题。有
3
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

东 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
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
、完成第
22
页练习三第
12
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

完成第
22页练习三第
13
题。
看了表以后,
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和小 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
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 方法。

[
设计意图
]
: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保护野生动物, 敢与违法行为作
斗争,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说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设计:

小华的爸爸今年
41
岁,姐姐
12
岁,爸爸和姐姐相差多少岁?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本
P23

4

总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 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际问题,自主探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
名汇报。
[
设计意图
]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
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
4

1
、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
、学
生探讨解答的方法。< br>学生回忆、
迁移思考,
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
学生汇报,
并说明解题思 路。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
23
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
名说明解题思路。
思考、< br>提问,
在小组内交流问题。
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指名回 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
设计意图
]
:在操作中掌握 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
3
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
、完成练习四第
1

2
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 思路。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 数少几的数”
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六、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四第
2

3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0
课时

第二单元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课本
P24---P25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
简单问题。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际问题,自主探讨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
)班原有
38
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
5
位同学,二(
1
)班
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 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第
24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


完成练习四第
8
题。
教师巡视、
指 导。
指名汇报,
选题说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 名汇报、归纳。

3
、完成练习四第
5
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 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
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
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
设计意图
]
:帮助学生 进一步熟练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
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练习四第
6
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
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 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2
、完成练习四第
7< br>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
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 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
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中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公民的
光荣职责,国家提倡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

六、作业设计

先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44

27 56

38 46

38 59

26 32

41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连加、连减课本
P26--- P27

1
、例
2

总第
11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
、巩固
10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探究、谈论、交流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
设计意图
]
: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
、教学例
1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
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
)、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 式
28+34+23
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
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
、教学例
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
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

3
、完成练习
26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 说明计算
方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交流掌握用 竖式连写的方法,
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
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
27
页做一做。

2
、完成
29
页练习五第
1

2
题。

3
、引导完成< br>29
页练习五第
3
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巩固
100
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六、作业设计:

练习五第
2

3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课本
P28

3
总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
、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重点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 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说给同学听一听。

[
设计意图
]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
3



1
)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
)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
67
人,下去了
25
人,又上来人
28人,现在
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
竖式。 坐车是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我们要遵守交通秩序,做一个好
公民。

2
、练习。完成
P28
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说计算过程 。
3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 、总结。

[
设计意图
]

1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
、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五第
4
题,第
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

完成练习五第
5

8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完成
练习五第
6
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br>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 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
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六、作业设计

1
、口算下面各题

60+7-20 36-4-32 64+6-30 38-5+5 23+32-12
2

63 + 9



- 30




59








76








57








64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加、减法估算课本
P34

4

总第
13
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方法及措施:
联系实际问题,解决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
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
、教学例
4
。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 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
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 br>(
1
)、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
100
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
)、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
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 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
生汇报想法。勤谨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我们在生活中 ,要学会节俭,
学会爱护财物,学会精打细算。

2
、完成
P31< br>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
方法。

[
设 计意图
]

1
、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
、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
、完成
P32
练 习六第
1
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
怎样进行判断。

2
、完成练习六第
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
明估算方法。

3
、完成练习六第
3
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板书设计

加、减法估算

六、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六第
1

2

3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4
课时

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课本
P33
及练习七第
1
——
8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进一步巩固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复习 、练习、归纳总结,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
100
以内数的加减
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口算。
P35
练习七第
8
题学生独 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
、完成
P34
练习 七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
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
设计意图
]
: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
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
、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 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 独
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
流想法。教师引导 学生整理汇报。

2
、完成
P34
练习七第
3
题学 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 后在小组内
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
、完成
P35
练习七第
6
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
设计意图
]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
、完成
P34< br>练习七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
、完成第
4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 br>、完成
P35

5
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
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
、完成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上的数加< br>满十要向十位进
1
;减法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
1.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我长高了


课本
P36

37

总第
15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
巩固测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及措施:

动手测量,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问:
你们 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
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 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
呢?

[
设计意图
]
:提出问题 ,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二、实践活动

1
、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
最高? 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
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
< br>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
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 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
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是祖国的栋梁,现在我们要好
好学习,保护好自己的身 体,长大了才能保家卫国,为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
的力量。

2
、测量活动。 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 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
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
设计意图< br>]
: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
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 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板书设计











米、



五、作业设计

同学们互相量身高,并做好记录,单位可用厘米、也可用米。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26













+13=26









-12=30










22+





=30
2
、在○里填上“>、<、
=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
、□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

18+
4
、买一台计算器要
29
元,一个地球仪
12
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
如果有
50
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

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
、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
、张老师买篮球用了
42
元 ,买排球用了
39
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
、一件裤子
46
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
24
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
23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
29
元,买一架玩具 飞机比
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
、学校买来
75
本图 书,分给低年级
25
本,中年级
28
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

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
42
人。 有
9
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
13
人。学校合唱
队现在有多少人?

6

一瓶花生油要
58
元,
一排牛奶
3 7
元,
妈妈有
100
元,
买这两件物品,
够吗?


7










8













1
、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

6
分)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6
课时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
P3 8

39


1


2
及练习八 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1
、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
画角。

2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方法及措施:
实图观察,利用三角尺绘图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
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
设 计意图
]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
引发学生认识的兴 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1
)、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
)、同桌交流。


3
)、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
)、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
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1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
)、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

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
)、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
和边。

4
)、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
组的同学听一听。< br>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
、画角。


1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 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
么画?


2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
2
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
)、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
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 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
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与角的两边叉
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
P40
页的
1

2
、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 你们
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


学生创作画。

[
设计意图
]
: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 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
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
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两条边一个顶点

六、作业设计

画不同的角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总第
17
课时

第三单元


直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
P 40

41


3


4
及练习 八中相应的练习。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方法及措施:
动手操作、实践绘图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
设计意图
]
: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
3



1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 ?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
听听。以后我们都要成为光荣的劳动者,直角时时都会伴随着我们, 因为生
活离不开直角。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
)、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
)、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
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
)、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
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 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
一个直角。

2


教学例
4

1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呢?把你的方法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
)、学生汇报, 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
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
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
)、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
)、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 如何画角的,
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
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
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
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
)、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
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 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
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 角。并通过复习角的
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
41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
41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
设计意图
]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
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
特殊的角
-----
直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有关吗?

六、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角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8
课时

第三单元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本
P42

43
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完成,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
42
页练习八的第
2
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
设计意图
]
: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
42
页练习八第
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
2
个图可以引 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
而是一段
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
42
练习八第
3
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
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


完成第
42
练习八第
4
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


完成第
42
练习八第
5
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 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
然后用三角板
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
43
练习八第
6
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
设计意图
]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
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
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 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
43
练习八第
7
题。

左图中有
3
个角,中图中有
7
个角,右图中有
8
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
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
43
练习八第
8
题。

正方形 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
24
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
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
设计意图
]
: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给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离不开直角

六、作业设计

说一说直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

一、填一填。

14
分)

1
、一个角有
(


)
个顶点,
(


)
条边。

2
、一块三角板中,有
(


)
个角,其中有
(


)
个直角。

3
、一个长方形有
(


)
角,有
(


)
个角是直角。

4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
(

)个角

)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个角




有(


)个角




有(






有(
5
、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有(


)个角














二、辨一辨。

16
分)

1
、下面的图形中
,
是角的在
( )
里打“√”
,不是的打“×”



























( ) ( ) ( ) ( )

2
、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

)里打“√”
,不是的打“×”





( ) ( ) ( ) ( )
三、选一选
(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

12
分)










三、数一数。

28
分)

1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四、
比一比。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
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


”“< br><







10
分)









五、画一画。

20
分)

1
、画一个直角。





















2
、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

给下面的图形添上一条线段,使它符合要求。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增加
2
个直角












增加
3
个直角












增加
4
个直角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上课教师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19
课时

第四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
P44
——
46
页,例
1
教学目标:


1

1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

2
、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 示比较简便,认
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
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及措施:
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激趣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
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 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
、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

2
、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

3
、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

1 )1+1

1

1

1

1
+< br>1

1

1

1

1
+< br>1

1

1

1

1
+< br>1

1

1

1=20

1+1+
……
+1+1=20
几个
1
相加?


20

1
相加


2 )
每个吊厢坐
4
人,一共有
5

4
相加,
4+4

4

4

4

4=20
还有别的
算法吗?

3)2

2

2

2

2

2

2

2

2

2=20

10

2
相加

4)6

6

6

6

6< br>+
6=36

6

6
相加

4
、师小结
:
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

对呀
,
太麻烦了
.
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 的算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
、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
得对,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
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 ”,叫乘号。板书

1)1+1+
……
+1+1=20
×
1

1
×
20

2)4+4

4

4
4

4=5
×
4

4
×
5

3)2

2

2

2
2

2

2

2

2
2=2
×
10

10
×
2

4 )6

6

6

6

6

6=6
×
6


用乘号
“×”
表示运算的式子 叫做乘法算式,
读做
20

1

1

20

5

4

4

5

2

10

10

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
、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
设计意图
]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


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
、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2


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呢,
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
案,
分别要用多 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
4
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
14+6
这与其
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
式简写成乘法 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
设计意图
]
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
]
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三、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
作业设计



3

4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0
课时

第四单元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课本
p46
页。例
2
、例
3


教学目标:


< br>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
地写出乘法算式 。

教学重点:
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了解
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及措施:
利用实物教学,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


1
、教师让学 生用红花摆
4

2
,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
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 br>2
乘以
4
,表示
4

2
相加。

2
、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


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
设计意图
]
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

二、新课

1
.教学例
2


教 师摆出一幅有
5
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
1

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
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5

5

5

15

3

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
乘以
3
表示
3

5
连加;


相同的加数 是
5

5
就是因数。有
3

5
相加,或者 说相同加数的个数

3

3
也是因数,
5

3

15

15
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
1
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
4

4
4

4

4

4

4
4

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 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

9

36
,读出乘
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
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有利理解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
47
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 br>做第
1
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相同的加
数是几,就 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
算式。

做练习九第
3

8
题。


3
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4
题,先让学生 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
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7
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
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 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
3

3

3

2< br>改
写成
3×3+
2
,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 这是乘加
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
设 计意图
]
用多种形式练习,及计算过程的强烈对比,达到熟练计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设计意图
]
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地写出乘法
算式。

五、
板书设计

3
×
5 = 15
因数

×

因数
=


六、作业设计

练习九第
7

8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1
课时

第四单元

练习( 一)教科书第
48

49
页,练习九的第
1

6< br>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
、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熟悉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
用乘法表示,
认识乘号、
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
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
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及措施:
从动手操作过度到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
你们。


出示
1
、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 间
内爬得高。

3

3

3

2

4

4

5

5

5

1

1

1

1

1

2

2

2

2

3

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
、赛龙舟

: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
设计意图
]
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二、指导练习

1
、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


乘法算式:


)×(

)或(

)×(



2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7

7

7

7=


)×(




2

3
+< br>3

3

3

3=


)×(




3

8

8

8

8

8

8

8=


)×(



3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

9
相加。





一个因数是
6
,另一个因数是
3







6

4
相乘。





[
设计意图
]
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三、课堂作业:做一做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上课时间

2013




日(星期



累计课时

课题

总第
22
课时

第四单元

练习课 (二)教科书第
49

50
页,练习九的第
7

1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 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
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并能计算

教学难点:
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及措施:
独立、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

2
相加
5

4
相加
2

7
相乘

2

3

9
相加,和是(

)。


一个因数是
9
,另一个因数是
3
,积是(

)。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
×
5 6
×
3 5
×
2 3
×
4
三、看图写算式

★★★


★★★


★★★



★★★



◆◆◆◆◆



◆◆◆◆

算式是(

)×(



算式是(


×(



读作(

)乘(



读作(

)乘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
7

11


修订、增减


教学反思:



施秉县马溪乡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潘光森

上课教师


小组教师





袁文书

向松发





班级

二年级级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07: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59491.html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