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全册 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4 07:30
tags: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仰孝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引言

授课班级






1










知识

与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
、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 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
科。

2
、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知识结构
与板书设


化学的新认识

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






一、再说化学: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特点:

我的几点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学生活
动]阅读
教材引言
内容









论,教师
总结





放一组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

[导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 br>[讲]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
参与研究,如刚才看到的几组图片,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 用
性很强的科学

[板书]一、再说化学:

[展示并总结]

1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1)
解开许多物质结构之迷,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化工产品,如人工牛胰岛素

(2)
合成并开发诸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和新材料

(3)
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4)
利用化学高效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 br>类生活得更美好。

2
、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①衣:由于化学 纤维、染料的合成与发展,人们穿上了各种鲜艳、光彩夺目、非常漂亮的化纤服装,生活丰
富多彩。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②食:由于化肥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解决了人们的吃 饭问题,让人们的餐桌更为丰富,

吃得营养、吃得好。


③住: 钢铁、水泥、玻璃、涂料等一些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使用,建起许多高楼大厦,使人们住得舒适,

生活愉快。

④行:人造橡胶的合成、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普及的基础; 镁铝轻合金、钢铁、钛等金属材料
和一些功能材料得应用,制成了飞机、

轮船,宇宙飞船,使人日行万里不再是梦想。

⑤硅等半导体的发展和应用,是当今计 算机发展的基础,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大大加速了高新科学技术和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3
、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br>
[点击试题]
1

、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C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闪电时空气中的
N2
可变为氮的化合物

C.
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D.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

2

、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D
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矿泉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氧、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展示并总结]

4.
现代化学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源泉

[讲]现代社会的众多领域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应用到化学成果,像电子学、半导体、原子能、信息工程、宇
航工程、研制药物、消除公害、保护环境、合成材料等等,都离不开化学。展望未来,化学一定会在综合开
发各种资源,多方面应用新能源,设法研制各种新材料,进一步探索生命、海洋、空间的奥秘方面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问]
化学是什么?

[板书]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二、学习内容

[投影]
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化学
I
和化学
II
选修课程:
1
、化学与生活
2
、化学与技术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4
、化学反应原理
5
、有机化学基础
6
、实验化学

[讲]
高一我们将 完成必修部分的化学
I
和化学
II
,计
4
学分,高二开始根 据自己未来人生方向不同将从六
个模块中选修一门
(
每个模块
2
学分
)
,修满
6
学分后,高中化学结业,理式方向的考生,将从剩下的
5
个模
块中选取
2-3
个模块,迎接升学考试,为今后的学习作准备。

本学期我们将完成必修
I
的内容,本书共分为四章,从实验化学入手,围绕无机化学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
研究方法展开

[板书]三、学习特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高中化学的特点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 明显加深,

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 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
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有的内容如:
“摩尔”、
“元素周期律”、
“氧化还原反应”
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 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
、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
、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

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

2
、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

3
、不遵循学习 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的基本环节
(
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 br>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
[讲]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该怎么办?

初三的化学学得怎么样
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什么影响,有学好的想法,肯学,就一定能学好!< br>
要学好就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大家应该更新学习方法,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高中的化学!

我的几点要求:

1
、化学我们现在有一本教材,一本学案,一本实验报告册 ,还需要准备纠错本,一本笔记,还希望同学们自
己能有一本习题册或辅导书
(
不作硬 性要求,不具体规定,但你必须得做题
)
2
、纪律是一切的保障,除遵守班规外,上 课打完预铃,就把化学书,练习册,笔记,卷子等一切跟我化学教
学有关的东西准备好

3
、按时完成作业,早晨进班就把化学作业放到讲台上,上早自习之前,科代表收好,第一节课下课, 课代表
查清化学作业并送到我办公室。不交作业者严惩不待。

4
、必须记笔 记。主要记书上没有明确写的,我补充上去的知识,和我总结出的规律。以及我在做专题训练时
讲的典型 题。要想记好笔记,一方面要求课前预习,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课后整理,
(
整理内容包括三部 分:
一是上课没记全的,二是你们在看辅导书中发现一些比较好的例题或解题规律,及时补充上去;三是 我们平
常做卷子时的错题,要将题抄上,正确解法记上,并要在下面标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以便复习时候 用
)
。尽管
我们现在付出很多,但高二会考复习及高三总复习的时候这些笔记将成为我 们的宝库。要求:每周检查一次,
每周二早上科代表把笔记跟作业一起收,送到我办公室。从下周起就开 始。

5
、及时做对应的练习册,不用我提醒,跟我进度做,我讲完新课都会及时讲练 习册,讲之前随堂检查

6
、同学们手里要有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书或习题集,也跟着 进度做,有什么问题及时来找我。

7
、答疑制度: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利用下课时间 和午休时间去办公室找我,也可以在第八节课让科代表找我
进班答疑。我的教学经验:问题的多少与你们 的成绩成正比。如果对化学有兴趣的同学,我希望你们能深入
的学习,我不相信化学竞赛只属于尖子班, 只要你们需要,我可以为你们提供一切帮助。

作业:认真预习,并回顾一下初中化学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教学回顾:


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

)
授课班级








知识




1







学生的怨< br>言:
面宽,
琐碎,难
学,
易忘。
针对学生
的问题,< br>提出针对
性解决方
法,让学
生对高中
化学学习
充满信心
与挑战。


1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

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加深对混合物分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技能

提纯等实验的认识

3
、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过程



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 安全使用标识,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

2
、初步学会模仿、移植现有的例子,撰写实验报告

3
、通过独立 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能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逐渐在设计中体现
自己的个性,具 有一定的创造性

4
、初步尝试在实验探究中与人合作与交流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 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br>
2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 渐培养科学精神
和科学品质

3
、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

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
、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离
&
物质的提纯

2
、操作原则:四原则
&
三必须

3
、基本实验方法:

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

(

)
过滤和蒸发(
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实验
1

1
粗盐的提纯

实验
1-2 SO
4

等离子的检验与除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室的全
景的感受,学 生
自己提出有关实






法,很容 易就能
让学生自己走进
实验教学,为实
验教学打下良好
的基础。
< br>2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 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
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 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
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那么大家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就是“从实 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
投景实验室全景
)

[引]
这就是我们准备做实验的化学 实验室,看到实验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化学实验是化学的
精灵,我们做为新世纪的高中生,要有良 好的实验品质,在做实验前,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
[讲]
做实验前,要先读实验室规则,没有 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实验室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
利用实验室。

有的同学一定认为化学实验很难并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的同学认为做好实验很好玩。其实,化
学实 验是用来检验、探索物质的操作,是学术性的研究,不能依靠个人的一些喜好、情绪来做实验,
实验有一 定的安全要求,只要你能做到安全要求,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实验,那么,实验的安全又有
些什么内容呢 ?

[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以及你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在进行化 学实验时
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学生讨论并投影总结]

1
、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

(1)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 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
(
特别是气体
)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1-2 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 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
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
)在使用前,要 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2
)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 着的一
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3
)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
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观察、思考、讨
论、提出自己的
想法






学生自己总结出
来的实验安全知
识比教师 讲的要
深刻得多,通过
学生自己得到的
东西能在学生的
头脑中有长久的
印象,并能成为






识。


通过对实验的一
[讲]
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 ,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
些安全内容的记
请见课本
P
4








[讲]
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
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
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录,学生能认识
到安全实验的重
要性,为以后的
实验安全打下了< br>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 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
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
洗法将 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
请同学们阅读教
材,并认识各图
标的意义。



[过]
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
、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

分开的过程。

物质的提纯:
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
、操作原则:

四原则:

(1)
不增
--
----
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
2)
不减
------
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3)
易分离
------
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

(4)
易复原
------
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三必须


(1)
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2)
过量试剂必须除尽
(
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
(3)
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3
、基本实验方法:


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

[设问]
大家初中时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
过滤、蒸发、结晶等
)
[设问]
过滤使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
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固液分离。
)
[讲]
现在我们来利用初中学习的过滤和蒸发的方法来提纯粗盐。

[板书]
(

)
过滤和蒸发(
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实验
1

1
粗盐的提纯

仪器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


步骤

现象






学生阅读
P
4
注意
问题
1

2

3
,学
生回答实验注意
问题,教师穿插、
补充、完善























1

溶解:
称取
4
克粗盐加到盛有
12 mL
水的小烧杯中,
粗盐逐渐溶解,
溶液浑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2
.过滤:组装好仪器,将
1
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
浊。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
过滤。
若滤液浑浊,
要再次过滤,
直到滤液澄 清为止。

溶液澄清。

3
.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 ,加热,
并用玻璃棒搅拌,
防止液滴飞溅。
当出现较多固体时
蒸发皿中产生了 白色
固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投影总结]

1
、过滤

原理
:利用 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方法。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盐
中的泥沙



操作要点:

①“一贴”
: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 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
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
:< br>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
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
略低 约
1cm)


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 ”
: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
体时, 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
在玻棒的引 流下流向漏斗。

注意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 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
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 沉淀物洗净为止。

2
、结晶

原理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 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
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 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
蒸发结晶:
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 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
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 2)
冷却结晶
: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 此法主
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注意
:通常我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1)
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 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
2/3
,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2)
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滴飞溅。

[思考题]如何将
NaCl

KNO
3

分离?

将两者的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加少量
100
摄氏度热水,在 加热的情况下不断少量加入热水并
搅拌,直至混合物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冷却(可以用冰水水浴),当温度降至
30
摄氏度时硝酸钾晶
体析出;过滤混合溶液得到较为纯净硝酸 钾晶体;蒸发滤液,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钾晶体

[思考与交流]从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制得的实 验是纯净物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
法可以检验出它们?

[讲]
海水中含有可溶于水的
CaCl
2


Mg Cl
2
以及一些硫酸盐,所以食盐中也可能含有这些物质,而它
们可溶于水所以在过滤 中无法除去,也即是我们现在所得的产品中含有这些杂质,那我们该如何检验
出它们是否存在。请大家先 思考一下,在进行物质检验时,我们采取的步骤是什么?

(
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 ,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当试样是固体时,有时需要先将少量
试样配成溶液,再进行鉴定。
)
[思考与交流]我们现在要设计实验来鉴定食盐中有可能含有的
CaCl
2


MgCl
2

以及一些硫酸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实验设计]现在有一份经过过滤蒸发提纯的实验,要除去其中的
CaCl
2


MgCl
2
以及一些硫酸盐,请
你设计实验将它们除去。

[实验步骤]

0.5g
盐放入试管中,
加入
2ml的水,
先滴几滴盐酸酸化,
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
BaCl
2
溶 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证明有
SO
4

离子。

加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影响,改用硝酸可以吗?不可以,因为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为硫酸根)

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最后加入
Na
2
CO
3

溶液。

[投影总结]

杂质

硫酸盐

MgCl
2

CaCl
2

加入的试剂

BaCl
2
aq
NaOH aq
Na
2
CO
3
aq
化学方程式

BaCl
2
+ Na
2
SO
4
==BaSO
4

+ 2 NaCl
MgCl
2
+2 NaOH ==M
g
(
O
H
)
2


+2NaCl
CaCl
2
+ Na
2
CO
3
==CaCO
3


+2NaCl
2















[思考与交流]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改变,你设计的实验有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么,如何除去?

(
能改变,
只要保证
Na
2
CO
3


BaCl
2

之后,
盐酸加在最后就可以;
因为
BaCl
2

+Na
2
CO
3

==BaCO
3


+2NaCl


最后会剩余
OH


CO
3

这两种杂质,为除去,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边加边 搅拌,直到不再产生
气泡为止
)
[总结]
我们这节课进行了的提纯实验,主 要是练习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用化学
方法鉴定物质,请看下面的练习:

课后作业:
P10

2

3

7

2







学 生阅读教材上
的资料卡片与提
示,讨论并设计
实验验证自己的
结论。



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

)
授课班级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1
、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
、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3
、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1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
、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
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1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
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 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在海边,
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
前段时间,
中央电视台播放了
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 泊的吃水问题吗?

[展示]
海水变淡水

[引]
做汤的时 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为什么会
有水珠?水蒸汽凝结?为什么水蒸 汽会凝结成水珠?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提醒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引导出蒸馏的概念

萃取与蒸馏的原理;萃取与蒸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萃取与蒸馏的操作

(

)
蒸馏和萃取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1
、蒸馏

实验
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2
、萃取

实验
1-4
碘的萃取

3
、分液

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
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
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
静置分层
d.
分液


[讲]
汤沸腾后,
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 成水珠附于锅盖。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大家想一想蒸 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
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
习另外两种新方法: 蒸馏和萃取

[板书]
(

)
蒸馏和萃取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过]
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
来学习蒸馏的过 程

[板书]
1
、蒸馏


引入]
我们引 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
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
C l

。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
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讲]
有明显白 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
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向上 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去?

(
不能。
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 的杂质,
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
要想得到纯净水。
可以
使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 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
[小结]
实验室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投]

(1)
原理
: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 的
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
差较大 的液体混合物。
(例如蒸馏含有
Fe3+
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 br>的有机组分)


2
)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 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
接管)、锥形瓶、胶管

[实验演示]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投](
3
)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a.
烧瓶内液 体的容积不超过
2/3

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
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
(
碎瓷片
)
防止爆沸。

b.
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c.
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
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 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
可蒸干。

[讲]
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
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投影小结实验]

实验
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

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
滴硝酸银溶液。

2
、在
100 mL
烧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自来水,再
加入几粒沸石
(
或碎瓷片
)
,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
凝管中 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
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
10 mL
液体,停止加热

3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
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思考]

1
、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
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
)
2
、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
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蒸馏烧瓶支
管口的温度正 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
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
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
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
)
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中,
无沉淀

现象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
生,且沉淀不溶解











100
℃ 沸腾,
在锥形瓶中收集
蒸馏水


































思考与讨论研究,
强化蒸馏的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
、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投](
4
)蒸馏的使用范围
:

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思考]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
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 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
要用蒸馏
)
[过渡]
在日常生 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
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 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板书]
2
、萃取

[过]
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
分液 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
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 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
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 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投]
(1)
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
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 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讲解+实验演示]
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 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
10ml
饱和碘 水,倒入
分液漏斗
中。接
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 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
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

[投](
2
)萃取剂的选择:

a.
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
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
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
那么,我们根 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
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
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
振荡的操作
:用
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 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
怎么
(
强调放气的重要性
)
。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
静置后,大家发现漏 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
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 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
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
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

(
勺子舀,吸管吸,。。。。。
)
[讲]
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 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
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 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
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
3
、分液

[讲解+实验演示]
最后一步,就是把 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
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 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投影总结]

(1)
定义
: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
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
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
静置分层

d.
分液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 ),以及掌握萃取与
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
------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授课班级






1
1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 br>摩尔质量的概念,了
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1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 br>2
、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 的角
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1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 习化学
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及单位
------
摩尔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amount of substance)
的单位
---
摩尔
(mole)
1.
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
(mol)


2
、阿伏加德罗常 数:表示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
N
A
,单位为
mol
,数值约为
6.02*10
mol

3
、注意:使 用
mol
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1
23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N

N
A

n
的关系:

m
1
12
m
1
N
?

?
n

A
1
=m
C
N
A
m
C
12
1 mol
任何粒 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

5
、摩尔质量: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
M
(2)
、公式:
M
=
m

1

单位
g
·
mol

n
6
、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


1

24.5 g H
2
SO
4

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_
解:
H
2
SO
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 ,

M
(H
2
SO
4
)=98 g
·
mol



1
n
(H
2
SO
4
)=
m< br>(
H
2
SO
4
)
24
.
5

g
=
M
(
H
2
SO
4
)
98

g
?
mol
-
1
=0.25mol
。答: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言]
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
有一定质量的 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
么,联系他们的桥 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板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讲]
就像长 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
质所含粒子数的多 少,
其符号为
n

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
物质的量单位
是摩尔,符号
mol
,简称摩。

[投]

国际单位制
(SI)

7
个基本单位


长度

时间

质量

温度

发光强度

电流

物质的量

[板书]

一、物质的量
(amount of substance)
的单位
---
摩尔
(mole)
1.
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
(mol)


[过渡]
从物质的 量设立的目的上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
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 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
算粒子数目的物理量。那么 物质的是的
1
个单位即
1mol
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
45
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

物理量的符号

l

L


t
m
T
I

Iv


I
n
单位名称及符号

米(
m


秒(
s


千克(
kg


开尔文(
K


坎德拉(
cd


安培(
A


摩尔(
mol


一问一答,检验
自学成果






进行化学史的教
教学方法

引发学习兴趣,
引出把微小物质
扩大倍数形成一
定数目的集体以
便于方便生活,
方便科学研究,
方便相互交流







学生自学,师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问]
1mol
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
约为
6.02*10

)
[问]
6.02*10
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

(
是以
0.012kg
C
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
[问]
C
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
C
指原 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碳原子
)
[师]
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m ol
任何粒子的数目是
0.012kg
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 .02*10


[讲]
1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 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
6.02*10
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 用他的名字来表示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

化学上,我们用
N
A
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
mol
,它表示
1mo 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
值近似
6.02*10
个等于。

[板书]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表示
1mol
任 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
N
A
,单位为
mol
,数值约为
6 .02*10
mol

[师]
下面请同学们点击试题,看看平常计算中是如何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点击试题]填空

1. 1 mol H
2
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 2 mol
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

3. 1 mol SO
4


个硫酸根离子。

[讲]
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的种类,所以使用
mol
时应注明所指粒
子是哪种?

[板书]
3
、注意:使用mol
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点击试题]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


B. 1 molCO
2



C. 1 mol
小米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讲]
请大家根据摩尔相关知识,进行如下计算。

[例题]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 1.204
×
10

H
,合多少
mol?

(2
mol)
2. 5 mol

O
2
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

3.01*10


3.
N
个水分子的物质的 量是多少
?(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
A
)
[讲]由以上练习,我们得出粒子总个数
N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物 质的量
n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24
24
2
-1
23
-1
23
-1
23
12
23
12
12
12
23
23
育,培养学生科
学态度




6.02*10



2.408*10


6.02*10





A


×

没有指
出是分子、原子
或离子

B.


C.
×

小米不是
微观粒子


1. (2
mol)
2.

3.01*10




引导学生自我总
结公式






3.01*10


1.204*10



2.408*10


6.02*10
23< br>;
24
24
23
24
23
24
23
N
[板书]
4.N

N
A

n
的关系:

?
n

N
A
[讲]
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 粒子集合体,
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
例如可以有
0.5
mol
O
2

0.01
mol
H
2
SO
4
等,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就不能说
0.5
个或
0.01
个。下面请大家做随堂练

3

6.02*10


H


Cl


1
mol

10

6.02*10

24


2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点击试题]

1.0.5 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 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 mol H
2
SO
4
中含有


H
2
SO
4
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
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
?
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
5.1
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
1 mol H
2
O
中呢
?
[过]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知道它 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
子集体。那么,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其数目约为多少?

(
是以
0.012 kg
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目为标准得来的;其数 目约为
6.02
×
10
)
12
23







学生推导,教师
巡视并指导

[问]
我们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
12
原子为标准得出 来的,它是怎样定义的?


(
以碳-
12
原子的质量的< br>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
[师]
很好!请大家推导思考题
1
[思考]假如一原子的质量 为
m
1
,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m
C
,则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
1
怎样表示?请
大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教师引发思考,
学生展开讨论,






[问]
A
1

A
2

m< br>1

m
2
的关系是什么呢?请大家推导。

( A
1

A
2
=
m
1

m2
)
[师]
很正确!这也就是说:原子的质量比
=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

[师]
下面让我们导出下列关系:

微观粒子

一个
C
原子

一个
O
原子

一个
Fe
原子



扩大
6.02
×
10
23


扩大
6.0
×
10
23


论,有利于学生
对概念的深入理
解和推理,归纳
能力的培养



扩大
6.02
×
10


2 3
[副板]
A
1
=
m
1
12
m
1
?
m
C
m
C
12
[师]
大家表示的都很正 确。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
m
2
,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A
2
又该怎样表示,请大
家口答。

12
m
2
(
A
2
=

)
m
C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

1 mol C
原子
1 mol O
原子
1 mol Fe
原子

宏观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
[师]
由刚才我们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入理解知道:
原子的质量比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

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 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请大家根据此结论,计算出
x
值和
y
值。

[结果]
x
=16
y
=56
[问]
1 mol
钠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1 mol
氢原子的质量呢?

(1 mol
钠原子的质量是
23 g

1 mol
氢原子的质量是
1 g)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问]
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
[问]
单位呢?

(
克!
)
[问]
1 mol
分子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
因为分子 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
和。
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则
1
mol
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
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
)





18g

58.5g

23g

[师]
很正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 怎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
12
页最后一段后回答。

32g
(
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
1 mol
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单位为克
)
[师]
回答得很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副板]
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 对原子(分子、离
子)质量。

[师]
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点击试题]

1 mol H
2
O
的质量是



1 mol NaCl
的质量是



1 mol Na
的质量是



1 mol S
的质量是



[师]
化学上,我们把
1 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板书]
5
、摩尔质量: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
M
[师]
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
(2)
、公式:
M
=
+










23 g
·
mol

58.5 g
·
mol

1

1
96 g
·
mol










53 g





1

1
m

1

单位
g
·
mol

n
[讲]
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
----
物质的量联系起来,请大家口答
下列空

[点击试题]


的摩尔质量




的摩尔质量



3. SO
4
摩尔质量



[师]
大家在解答有关摩 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为进行计
算。注意解题格式。

[板书]
6
、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


1

24.5 g H
2
SO
4

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_
解:
H
2
SO
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 ,

M
(H
2
SO
4
)=98 g
·
mol


2
?

147g

6

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m
(
H2
SO
4
)
24
.
5

g
n
(H
SO
)=
=
M
(
H< br>2
SO
4
)
98

g
?
mol
-
1
2
4
96g

3g
=0.25mol
。答:略

108g/mol

C


[点击试题]

1

5 mol Na
2
CO
3

的质量是多少?

[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
:1 mol
不同的物质中,构成它们的粒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
不同粒子的质量一般不同,故
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也不相同,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就等于构
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 对原子(或分子)质量。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和解题
格式。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
------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3
、定义式:
Vm=
气体摩尔体积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2
、符号:
Vm
授课班级






1
1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 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1
、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 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
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
、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 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
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V

n
3
4
、单位:国际:
m
/mol
常用:
L/mol
5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
22.4L
6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进
入新知识的学习



[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1 mol
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
6.02*10
个,
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
g
为单位,
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子,原子,离子等
)
的式量。那么,
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讲]
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

2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副板书]





[讲]
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
还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
)
[问]
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副板书]



*密度





体积======质量








密度÷

[讲]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 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
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 种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
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
亲自动手寻找一
下答案。

请同学们填写教材
P13
上科学探究
2
[投]
科学探究

2
、下表列出了
0
℃、
101 kPa(
标准体积
)

O
2

H
2

的密度,请计算出
1 mol O
2

H
2
的体






下表列出了
20
℃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
1 mol
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讲]
请同学

Fe
Al
H
2
O
H
2
SO
4

密度
/g
·
cm

7.86
2.70
0.998
1.83
-3














采用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
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

O
2

H
2

密度
/g
·
L

1.429
0.0899
-1
1 mol
物质的体积

22.4
22.4
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
思维能力





质量
g
56
27
18
98
体积
cm


7.2

10
18
53.6
们根据计算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
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
3
算结果,并参照投影上
1mol
几种物质 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

[投影小结]

1

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2
、在相同状态下,
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
、同样是
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
(1 mol H
2
O
在液态时是
18 mL
,在
100
℃气态时约为
3.06*10
mL
,相差约
1700


[问]
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

4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

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 br>1
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

[投影]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图的动画模拟。

[投影]
固体
Fe
、液体
H
2
O
、气体
CO
2
粒子间 距示意图

[投影小结]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

②微粒间的距离
(
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
)
③微粒本身的大小
(
液态时小,气态时大
)
[讲]
在我们计算中,物质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是
1 mol
,那么后两个因素对体积大小
有什么影响呢?

[小结
]对于 固体和液体来说,粒子间距离非常小,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
态来说,粒子间大小相差无几 ,主要取决于粒子间的距离。

[讲]
现在我们清楚了固、液、气态体积的决定因素。 再进一步考虑,为什么相同外界条
件下,
1 mol
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
1 mol
气体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
相同?

[小结]
在固态和液态中,粒 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的气体在一定
的外界条件下,分子间的距离可看作近似相同 ,

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积极思考,相 互讨论,和
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
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








温度越大,距离越大,导致热
胀冷缩

压强越大,排列越紧,距离越



同时,
由我们所学的物 理知识可知,
粒子间距离主要受环境也就是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因此,在谈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注明外界条件。

[过]
事实上,在我们学习生 活乃至科研领域,用得更多的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无
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 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
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 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
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讲]
气体摩尔体积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

2
、符号:
Vm



















V
3
、定义式:
Vm=

n
4
、单位:国际:
m
/mol
常用:
L/mol
[讲]
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
O
℃,压强
101 kPa
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
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L
[板书]
5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
22.4L
[投影]
注意:

1.
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
0
°
C
、压强为
101
kPa
规定为标准状态,用
S
·
T
·
P
表示。

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

3.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点击试题]

判断正误

1.
标况下,
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
22.4 L


2.1 mol
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


3.
标况下,
1 mol O
2

N
2
混 合气
(
任意比
)
的体积约为
22.4 L



4.22.4 L
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
11.2 L
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5.
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
22.4 L


6.
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
22.4 L


[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
?
所含的分子数呢
?
[总结]
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 气体在一定的温
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
许多的 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
6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讲]
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
定为一同。

[投影小结]

1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
、 同
T

P
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

3
、同温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必然相等。

[总结 ]
我们首先研究了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
量相同的气体 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
体积的数值约为
22 .4L/
mol

只要同学们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
义,很容易做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之间的相关计算。






(
×,物质应是气体
)
(
×,未指明条件标况
)

(
√,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

)
(
×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
同条件下测定
)
(
×,只在标况下
)

(
×,不一定
)


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气体摩尔
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
德罗定律,易于学 生理解和接
受。





引导学生推导出阿伏加德罗
定律的简单应用













课题: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专题复习

授课班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

1
、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2
、巩固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能充分认识归纳总结知识的好处。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

)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1
、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2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3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4
、分液的操作方法

(

)
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
、气体摩尔体积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本章专题讲座

(

)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
、平均摩尔质量
(M)
2
、求算方法

(1)
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
(m

)
和 总物质的量
(n

)
m

n
1
*
M
1
?
n
2
*
M
2
?
.... ...
??
M=

n

n
1
?
n
2
?
......
(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则
M==22.4*d


(3)
相对密度 :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是一种简单气体
A
的密度
d
A

D
倍,则
D
称为相对密度。

D=
d

M

??
dA
MA
(

)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000
w
?
C
B
M
B
C
==
w=

M
B
1000
?
B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m
1
w
1
=m
2
w
2
C
1
V
1
=C
2
V
2

(

)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1
、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C
1
*
V
1
?
C
2
*
V
2
公式:
C==
V
1
?
V
2
2
、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
w
的求算

(

)
十字交叉法


n
A
c
?
b
??
1
、原理:

n
B
a
?
c
2
、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
A
+ b n
B
==c(n
A
+n
B
)
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
、典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 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
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 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
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 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
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 行归纳总结。

[讲]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 进行归纳总结;另一个
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后面附 上正确答案。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

)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
讲述
]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
(或化学
)
变化,
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
分开后各物质要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投影
]










教学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讲述
]
1

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①“一贴”:折叠后的 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
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br>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
略低约
1cm)

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 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
时,要使 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
棒的引流下 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
可用石棉或玻 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
过滤器里加入适 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
净为止。

[
板书
] 1
、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
板书
]2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讲述]< br>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

3
,也不能少于
1

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
0.5cm
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
板书
]3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讲述]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br>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板书]
4
、分液的操作方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讲]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 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
体能够流出;

④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
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
学生讨论
]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
讲述
]
(1)
“四原则”是:一不增
(
提纯过程 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
;二不减
(
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
; 三易
分离
(
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
)
;四易复原
(
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


(2)
“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 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
(
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
;三除杂途
径选最佳。

(

)
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 (
n
)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
摩尔(
mol

:
把含有
6.02 ×10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
摩尔。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
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



6.02 X10
mol
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
物质的量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
/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
摩尔质量(
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

2
)单位:
g/mol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
6.
物质的量
=
物质的质量
/
摩尔质量
( n = m/M )
-1
23
-1
23































[板书]
2
、气体摩尔体积

1.
气体摩尔体积(
V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


2
)单位:
L/mol

m
/mol
2.
物质的量
=
气体的体积
/
气体摩尔体积
n=V/Vm

3.0℃ 101KPa , Vm = 22.4 L/mol

[板书]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物质的量浓度
.

1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 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叫做溶质
B
的 物质的浓
度。


2
)单位:
mol/L , mol/m


3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
C
B
= n
B
/V
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
)基本原理
:
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的方法,求出
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
,
就得 欲配制得溶液
.

2
)主要操作

a.
检验是否漏水
.
b.
配制溶液

1.
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4.
冷却
5.
转移
6.
洗涤
7.
定容
8.
摇匀
9.
贮存溶液
.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
3.
溶液稀释:
C(
浓溶液)·
V(
浓溶液
) =C(
稀溶液)·V(稀溶液
)
[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

(

)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
、平均摩尔质量
(M)
[讲]假设混合气体为
1 mol
,组成
1 mol
混和气体的每一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所占体积比的乘积之
和,以
g/
mol
为单位,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不仅适用于气体,对固体和液体也
同样适用。

[板书]
2
、求算方法

(1)
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
(m

)
和 总物质的量
(n

)
3







































m

n
*
M
1
?
n
2
*
M
2
?
...... .
M=

??
1
n

n
1
?n
2
?
......
[投影]例
1
、已知空气中
N
2

O
2
的体积比为
4

1
,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n
1
V
1
??
∵< br>n
2
V
2



N
2

4 mol

O
2

1 mol
M==
4
*
28
?
1
*
32
??
28
.
8
g/ mol
4
?
1
[板书]
(2)
已 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则
M==22.4*d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d

是一种简单气体
A
的密度
d
A

D倍,则
D
称为相
对密度。




d

M
??
D=
d
A
M
A

M=2*14=28












[投影]例
2
、某气体对
H
2
的相对密度为
14
,求该气体分子量。

[板书]
(

)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
3
、标准状况下,
2.2 g CO
2
的体积是多少?

解法:
n
(CO
2
)=
m
(
CO
2
)
2
.
2

g
=0.05 mol


?
M
(
CO
2
)
44

g
?
mol
-
1

1
对密度、
平均相
对分 子质量、








识< br>进



判断。










因为标况下
V
m
=22.4 L
·
mol


V
(CO
2
)=
n
(CO
2
)
V
m
=0.05 mol
×
22.4 L
·
mol

1
=1.12 L


答:在标准状况下
2.2 g CO
2
的体积为
1.12 L



4
、 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1.92
克某气体的体积为
672 mL
。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

=
1
.
92

g

1
=2.86 g
·
L


0.672

L

1
标准状况下,
V
m
=22.4 L
·
mol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
=
ρ

×
22.4 L
·
mol

1
=2.86 g
·
L

1
×
22.4 L
·
mol

1
=64 g
·
mol

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
V
6
.
72
?
10

L
?
=0.03 mol
V
m
22
.
4

L
?
mol
-
1
?
3















摩尔质量为:
M
=
1.92

g
m

1
=64 g
·
mol
,
?
n
0.03

mol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讲]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之 间的换算时,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
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往 往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解决。

[板书]
(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000
w
?
C
B
M
B
C
==
w=

M< br>B
1000
?
B
[讲]公式在使用时,不带单位,直接带数值,结果处 直接加单位。

[板书]
(

)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讲]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质量或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 质的量
(
质量或物质的量
)
均不变。为此,在
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配制新溶液时,遵循溶质守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书]
m
1
w
1
=m
2
w
2

C
1
V
1
=C
2
V
2



[板书]
(

)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思考]体积何时可加合?

[讲]若相互混合的溶液均为稀溶液,可看作密度均近似为
1 g/cm
,
混 合前后的质量比等于其体积比,
因而
V
混等于各溶液的体积之和。若相互混合的溶液中 有浓度较大的,或浓溶液的稀释由于混合前后溶
液的密度有较大变化造成了溶液体积的较大损失,此时< br>V=m/p
[板书]
1
、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3



































认为可加合























C
1
*
V
1
?
C
2
*
V
2
公式:
C==
V
1
?
V< br>2
[讨论]

[板书]
2
、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
w
的求算

设有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份,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
1

w
2
,密度为ρ
1
、ρ
2
,且
w
1
>w
2

(1)
当两者等质量混合时,

w

mw
1
?
mw
2
w
1
?
w
2< br>=
?
2
m
2
(2)
当两等体积混合时,

?
1
w
1
?
?
2
w
2
w==
?
1
?
?
2
I
、当溶液密度大于
1
时,
w
1
>w
2,
ρ
1
>
ρ
2


w>
w
1
?
w
2
2

II
、当溶 液密度小于
1
时,
w
1
>w
2,
ρ
1
<
ρ
2


w
1
?
w
2
w<
2
[小结]主要就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表示溶液 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的相
互换算,解题的关键要进行具体的假设。要么设溶液的质量 为
m
g
,要么设溶液的体积为
V
L
;二是有关
溶液稀释的问题,它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由此建立等量关系。

[板书]
(

)
十字交叉法

[讲]
十 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合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a

b
分别 表示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
种组分
A

B
的量,
C

a

b
的相对平均值,
n
A
/n
B为二元混合体系中
A

B
的组成比,则:

n
A
c
?
b
??
[板书]
1
、原理:

n
B
a
?
c
2
、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
A
+ b n
B
==c(n
A
+n
B
)
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
、典型应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投影]
(1)
用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混合气体的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做十字交叉,求组分体积比或含量
或物质的量之比。


< br>溶





量大小溶剂,

液< br>的




1

一般情况下,
若< br>M>18
,ρ
1
>1






课题: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

)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1
、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
、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1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授课班级







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

)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交叉分类法



Na
2
CO
3

钠盐



Na
2
SO
4

钾盐



K
2
SO
4

硫酸盐



K
2
CO
3

碳酸盐



2
、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
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
、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
,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
100nm,介于
1nm

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
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 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


教学方法

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
物质进行分类后,
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
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
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
初中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

)
[引入]
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





入手,学生讨










法,理解物质
中年、青年、少年、 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




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
思考与交流
]
请尝试 对
HCl

SO
2

CaO

KOH
Na
2
SO
4

H
2
SO
3
进行分类。

(
氧化物:
SO
2

CaO
酸:
HCl

H
2
SO
3




KOH
盐:
Na
2
SO
4
)
(
固体:< br>CaO

KOH

Na
2
SO
4
气体:
HCl

SO
2

液体:
H
2
SO
3
)
[讲]
在分类 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
事物的了解使 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
的方法不仅能 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
规律。

[问]
对于
Na
2
CO
3
,如果从其阳离子来 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
[讲]
由于一种 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
往往采取多种分 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
Na
2
CO
3
的例子。

[
板书
] 1
.交叉分类法

Na
2
CO
3

钠盐

Na
2
SO
4

钾盐

K
2
SO
4

硫酸盐

K
2
CO
3

碳酸盐
< br>[讲]
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

[
板书
] 2
、树状分类法

[问]
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
(
单质可以分为 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
一元酸、二元酸和多 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
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
(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
(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
[投影]









[问]
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
[小结]
学习 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
物质及其变化 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
学习的效率。

[
点击试题
]
下列物质中:①
Na
2
S O
4


Ba(OH)
2


NaHCO
3


NaBr

Fe
3
O
4


H
2
O

HNO
3


AgNO
3


H
2
SO
4
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
P25
最后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
板书
]
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
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
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
思考与交流
]
按照分 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
举例。
[
投影
]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
9
种类型。对比如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 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 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
近似其直径大小
)
来分类 。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
,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
100nm< br>,介于
1nm

100nm
的为胶体。在分散
体系中,分散相 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
性。

[
板书
] (3)
、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br>1nm
,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
100nm
,介于
1nm
100nm
的为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 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继
续学习。




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

)
授课班级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
、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1
、 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2< br>、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
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
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制备胶体的实验



三、胶体
( colloid )


1
、胶体的分类







四、胶体的性质

1.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
、胶体的制备:
FeCl
3
+3H
2
O
Fe(OH)
3
(
胶体
) +3HCl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
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4.
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
、胶体的应用


1
)工业除杂、除尘





2

.
土壤的保肥作用


5
)豆腐的制作原理





4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3
)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 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
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溶液:分散质直径
<1
纳米

(即
10
m


胶体:
1
纳米≤分散质直径≤
100
纳米

浊液:分散质直径
>100
纳米
)
[讲]
如果将溶液、胶 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
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 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
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 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
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
存在;而向豆 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
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 ,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
质。

[板书]三、胶体
( colloid )
1
、胶体的分类

-9
教学方法

















[投](
1
)、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讲]
如:
Fe
(
O
H
)
3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F
e
(
O
H
)
3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 微粒,其直径

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
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
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
1nm

100nm
范围之内,
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
体。

[投](
2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 讲]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
AgI
溶胶、
F
e
(
O
H
)
3


胶、
A
l
(
O
H
)
3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 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书]
2
、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

步骤:

1
、取烧杯盛
25
mL
蒸馏水
(
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
)
,加热至沸
腾;< br>
2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FeCl
3
饱和溶液
(
一般不用稀溶液,
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
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
FeCl
3
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 则会生成沉淀
)
3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
F< br>e
(
O
H
)
3

胶体。

[板书]
(1)
化学分散法:

FeCl
3
+3 H
2
O
Fe(OH)
3
(
胶体
) +3HCl











[讲]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物理分散法,即类似于家里调制淀粉,

[转问]
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
NaCl
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 可用怎样的
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

[学生活动]
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
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
F
e
(
O
H< br>)
3
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
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 )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
: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 的液体为
F
e
(
O
H
)
3

体< br>,
无此现象的为硫
酸铜溶液。

[讲述]
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 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早

19
世纪由英国物理 学家丁达尔研究发现。故称其为“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此现象。因此
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那么,造成胶体和溶液这种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投影比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28

上的科学视野,
了解胶体
的其它性质。




[多媒体动画模拟]
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

[旁白]
图中红色箭头 (粗)代表入射光线,黄色箭头(细)代表散射光。当光线照射到胶体
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散射 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
同有无数个光源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 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设问]
胶体除具有丁达尔效应外,还有何其他性质呢?

[板书]四、胶体的性质

1.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过渡]
由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得多,以致使光波传播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尽管如< br>此,我们的肉眼仍看不到它的存在。超显微镜可帮助我们了解胶粒的情况。

[多媒体动画模拟]
胶粒的布朗运动。

[旁白]
用一黑色小球代表 胶体粒子,用动画模拟胶粒的无规则运动。胶粒的运动情况如同花
粉颗粒在水里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书]
2.
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 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设问]
为什么胶粒的运动是不停的、无秩序的呢?

[讲述]
胶粒 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瞬间在不同方
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 ,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
秩序的运动。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 止沉降,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相比之下,浊液却无
此性质,为什么呢?

[投影比较]








[点击试题]

1

F
e
(
O
H
)
3
胶体中,分散质是___,作____定向或不规则)运动。


溶液中,
Na

Cl
作____运动。通直流电后作___

运动,
Na
向___
极移动,
Cl
向___极移动。

[设疑]
若给
F
e
(
O
H
)
3
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的运动会怎样呢?

[播放录像]
F
e< br>(
O
H
)
3
胶体的电泳实验,请观察:

现 象
:通电后,
U
型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
[讲述]
从现象可看出,阴极附近
F
e
(
O
H
)
3
胶粒增多了,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了定向
移动。
[设问]
通电后,
F
e
(
O
H
)
3< br>胶粒移向阴极,说明
F
e
(
O
H
)
3
胶粒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回答]
F
e
(
O
H
)
3
胶粒带正电。

[小结]

F
e(
O
H
)
3
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 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板书]
3.
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 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
泳。

[设疑]
为 何胶体粒子会带电呢?胶体是否带电?
F
e
(
O
H
)
3
胶粒为何带正电?

















1.
许多聚集的
F
e
(
O
H
)
3
分子

无规则

2.















??




?
??





?
??
















?


通电< br>?
??
F
e
(
O
H
)
3
胶 粒只吸附阳离子,
??
阴极区液体颜色变
带正电
?
?
??
向阴极移动
?






[旁白]
图中大球表示胶粒,
表示被胶粒吸附的离子的种类。胶粒因吸附阳离子或阴离




深。

吸附离子
通直流电
?< br>??
?
?
?
?
?
?
?
[投影归纳]
胶体粒子小
表面积大
带电
?
?
?
?
?向电极作定
向移动。

[多媒体动画模拟]
电泳现象。

子而带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

[讲述]
一般来 说,在同一胶体中,由于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因而带同种电荷,如
F
e
(
O< br>H
)
3
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我们不能说
F
e< br>(
O
H
)
3
胶体带正电。那么,哪些胶体粒子
学习必 备







欢迎下载

带正电荷,哪些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呢?

[投影归纳]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 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
属硫化物、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但并非所 有胶粒都带电荷。

[讨论]
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 作用力对胶体的性质有何影
响?

[讲述]
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 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胶体一般稳定
的主要原因。

[投影小结]
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布朗运动
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 不易沉积。

[过渡]
方才,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 因素。那么,能否想
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

[归纳投影]
1.
加电解质;
2.
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演示]
向盛有
F
e
(
O
H
)
3
胶体的试管中滴入
MgSO
4
溶液,振荡。观察。

现象
:产生浑浊。

[板书]
4.
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 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过渡]
以上我们紧紧围绕胶 体粒子大小的特征,研究了胶体所具备的重要性质。借此,可以
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br>
[板书]
5
、胶体的应用

[点击试题
1
]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
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 要原理是

A.
电泳



B.
渗析



C.
凝聚



D.
丁达尔现象






















思路:

[讲述] 以上一例是胶体电泳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电泳原理还可用于医学诊断(如血清
纸上电泳)和电镀工 业上。

[板书](
1
)工业除杂、除尘。

[点击试题< br>2
]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A.

NH
4

2
SO
4

B.
NH
4
HCO
3

C
NH
4
NO
3




4
Cl
[板书](
2

.
土壤的保肥作用

[点击试题< br>3
]自来水厂曾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有关的原
理。< br>
答案:
2Fe
+Cl
2
===2Fe
+2Cl
Fe
+3H
2
O

2

3+

3+
中和电荷
?
?
?
?
?
?






Fe

OH
3
+3H

Cl
2
+H
2
O
H
+Cl

+HClO

HClO
起杀菌、消毒作用,
F
e
(
O
H
)
3

有胶体性质, 其带正电的
F
e
(
O
H
)
3
胶粒吸附重力作用
?
?
?
?
?
?
沉淀”





带负电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而造成聚沉而达到净水目的。

[板书](
3
)明矾的净水作用。

[点击试题
4
]为什么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板书](
4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点击试题
5
]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解 析
1
]使用高压电,
即利用外加电场,
使气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书](
5
)豆腐的制作原理

[小结]胶体的应用很广,随着技术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

[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你认为本课重点是什么?

[总结]本节 我们主要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并了解了胶体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那么胶体性质
与胶体粒子大小的关系是 什么?

胶胶粒向电极移动而聚
集,
从而除去烟尘。
答案:
A
< br>[解析
2

土壤胶粒带负
电荷,
则对含
?
3
N

NO
?
3
NO


[投影归 纳]

排斥作用,这样

不被土壤吸附,
而随水流
失,而其他肥料中的含
N
的离子全是阳离子,
易被


胶< br>粒




NH4NO3
肥效相对较低。

答案:
C

[解析
4

河水中粘土等


胶粒,
遇海水中电解质而
发生凝聚作用,
逐渐沉降
为三角洲


[解析
5

盐卤或石膏为
电解质,
可使豆浆里的 蛋
白质胶粒凝聚并和水等
物质一起聚沉而成凝胶
(豆腐)。



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

)
授课班级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1
、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
,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节

离子反应

Flash
演示:
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 ionization)
1
、电离
(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

、电解质
( electrolyte )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
、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
2
SO
4
== 2 Na
+SO
4

AgNO
3
==Ag
+ NO
3
BaCl
2
== Ba
+ 2Cl

NaHSO
4
== Na
+ H
+SO
4
NaHCO
3
== Na
+ HCO
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石墨、
铜、
盐酸、
NaOH溶液、
K
2
SO
4
溶液和
NaCl

液能导电。














2





2





2

[ 引言]
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投影]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 酸、
NaOH
溶液、
NaCl
固体、石墨、蔗糖溶液、
K
2
SO
4
溶液、酒精溶液、
Cu

NaCl
溶液。< br>
[讲]
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
NaOH
溶液、
K
2
SO
4
溶液和
NaCl
溶液< br>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
演示:
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
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
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加入氯化钠固体之 后,
读能力,
让学生
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 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
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 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
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 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
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
板书
]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 ionization)
1
、电离
( ionization )
[讲]
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 作
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
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像或电脑动画,






出概念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过渡
]
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
也知道了溶液导电的原因 。
一个问题
的解决是另一个问题的产生。

[追问]
那么大家知道什 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那些物质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电呢 ?

[
板书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讲]
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 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

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 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
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
2

、电解质
( electrolyte )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点击试题]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

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
NaCl
溶液是电解质

B
、固态
NaCl
不导电,但
NaCl
是电解质

C

HCl
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HCl
是电解质

D

SO
3
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SO
3
是 电解质

E

Cu
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 br>、
BaSO
4
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
BaSO
4
是 非电解质

[投影小结]注意事项: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应是化合 物
(属于
纯净物)
。而
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如石墨或金属)

K
2
SO
4

NaCl
溶液都是混合
物。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 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
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
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 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
CO
2
能导电是因
CO
2< br>与
H
2
O
反应生成

H
2
CO3

H
2
CO
3
能够电离而非
CO
2
本身电离。所以
CO
2
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H
2
CO
3
H
2
SO
3
NH
3
. H
2
O
是电解质




B

C








学生讨论,
加深
对概念的理解,
理解电解质、


















题加以讨论、

析、归纳







BaSO
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

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化合物在 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
能否导电则
是实 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
NaCl
晶体。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

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
HCl
[过渡]
明确了什 么是电解质,我们回头想想,刚才氯化钠的溶解,其根本的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发生
电离,由于水分子作 用减弱了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使
NaCl
发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
的水合钠离子与水合氯离子,为了方便,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副板书]
NaCl == Na
+ Cl


[讲]
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板书
]3
、电离方程式

[
投影并分析
]
H
2
SO
4
= 2H
+ SO
4
+
+
2-

HCl = H
+ Cl

+
-

















并改正,
强化定


HNO
3
= H
+ NO
3

[讲]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 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
为酸。从电 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大家能不
能一起回答?

[
投影
]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 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讲]
非常好,现在大家动手练一下: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
投影试题
]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
Na
2
SO
4

AgNO
3

BaC l
2

NaHSO
4

NaHCO
3


KCl == K
+ Cl
Na
2
SO
4
== 2 Na
+SO
4

AgNO
3
==Ag
+ NO
3
BaCl
2
== Ba
+ 2Cl

NaHSO
4
== Na
+ H
+SO
4
NaHCO
3
== Na
+ HCO
3

[讲]< br>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


2





2





2

+
-
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 br>而硫酸是强酸,
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
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投影小结]
注意:

1


HCO

OH

SO
4
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

HSO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

)
授课班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4
-
3
-
2-


1
、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br>、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 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
共存问题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
息进行加工。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 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
的乐趣。

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
.离子反应
( ionic reaction )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4.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5.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
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6
、注意事项:

7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三、离子共存问题
---
复分解反应


1
)在溶液中某此离子间能互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 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2
)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
)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挥发性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由离子参加或生成的
反应,叫离子反应






填写教材实验报告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请同学回忆什么是离子反应?

[问]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是否任意两种或多种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够发生
离子反应呢?

(
不是
)
[过]
在什么的情况下,两种 电解质溶液混合就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的问

------
探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
.离子反应
( ionic reaction )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演示实验
2-1


1

CuSO
4
溶液中滴加
NaCl
溶液

2

CuSO
4
溶液中滴加
BaCl
2
溶 液

[设问]
实验
1
无明显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
只是
CuSO
4
溶液电离出的
Cu

S O
4

NaCl
溶液电离出的
Na
Cl
的简单混合

[问]
实验
2
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结论]
实验
2
说明了
CuSO
4
溶液电离出的
SO
4

BaCl
2
溶液电离出的
Ba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
BaSO
4
白色沉淀。而
CuSO
4
溶液电离出的
Cu

BaCl
2
电离出的
Cl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Cu

Cl
的离子形式存在。

[总结]由实验
2
可以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分析]
上述实验“
2
”的反应本质:


BaC l
2
溶液与
CuSO
4
溶液混合反应本质:
B
a< br>+
SO
4
=====B

SO
4


[小结]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2.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2
2

2


2


2
2

2

2








先通过投影,
启发学生

“四步曲”

完成
Cu
SO
4


BaCl
2

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然后适当地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讲解]

BaCl
2

溶液与
CuSO
4
溶液为例来研究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例:

BaCl
2

CuSO
4
=====BaSO
4
↓+
CuCl
2
②“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 br>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

2Cl< br>+
Cu

SO
4
=====BaSO
4
↓+
Cu

2Cl

③“删”――对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 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应按数消掉。
Ba

SO

4
2

2
2


2

2

2


流,
感悟离子反应方程
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律,
感悟形成分解反 应中
离子反应条件,
从而达
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
分析能力和学好化学
的情感意志。


=====BaSO
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 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
为最简比。

[小结]四步中, “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既然拆是关键,

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保留化学式。

[点击试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

NaOH

HCl+KOH

NaOH + H
2
SO
4


H
2
SO
4

KOH

[投影小结]

化学方程式

NaOH +HCl ==NaCl +H
2
O
KOH +HCl ==KCl +H
2
O
2NaOH + H
2
SO
4
==Na
2
SO
4
+2H
2
O
2KOH + H
2
SO
4
==K
2
SO
4
+2H
2
O
离子方程式

H
+ OH
==H
2
O
H
+ OH
==H
2
O
H
+ OH
==H
2
O
H
+ OH
==H
2
O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
相关反应,提出设想,
讨论交流得出若干的
实验方法

[问]
通过这些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析]
反应物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小结]
可 见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一样,化学方程式仅代表某一个反应的情况,而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 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板书]
4.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设问]是否所有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为:
H

OH
=====H< br>2
O
[点击试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OH)
2

HCl

CH
3
COOH

KOH

Ba(OH)
2

H
2
SO
4

[讲述]
上述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

(OH )
2

2H
=====C


2H
2O

Cu(OH)
2
——难溶碱)

CH
3
COOH

OH
=====CH
3
COO
+< br>H
2
O

CH
3
COOH
——难电离物)

Ba

2OH

2H

SO
4
=====BaSO
4
↓+
2H
2
O
[引导]
通 过上述比较可知,
H

OH
=====H
2
O
这一 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什么样的中和反应
?
[小结]
H

OH
=====H
2
O
表示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水的这一类反应的本质

[学生实验]实验
2-3




2



2




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
资源,让学生释放思
想,大胆猜想;放开手
脚 ,大胆动手实验,发
现问题并在组内或小
组间讨论解决,
增强同
学间的科学合 作意识,
挖掘全体学生的聪明
才智。

1
、向盛有
2
mL
Na
2
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
2
mL
有白色沉淀

BaCl
2

溶液

2
、向盛有
2 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
酸,至 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3
、向盛有
2
mL
Na
2
CO
3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
2
mL
有气泡产生

盐酸

CO
3

2H
==H
2
O +CO
2

2


SO
4
+ Ba
==BaSO
4



溶液变红,又逐渐褪去

H
+ OH
==H
2
O


2

2

[ 提问]
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
?(
总有离子的减少
)
[归纳]
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讨论]
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
[板书]
5.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 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
子反应。

[
投影总结
]

1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酸:除硅酸外一般均可溶;

碱:除
NaOH

KOH
Ba

OH

2

NH
3
H
2
O
溶,
Ca

OH

2
微溶 ,其余均难溶;

盐: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氯化物中
AgCl
Hg
2
Cl
2
不溶。硫酸盐中
BaSO
4
、< br>PbSO
4

CaSO
4

Ag
2
SO
4

2
)常见的弱酸、弱碱

弱酸:
HF< br>、
CH
3
COOH

HClO

H
2
S

H
2
SO
3

H
3
PO
4

H
2
SiO
3

弱碱:
NH
3
H
2
O
、难溶碱

[

]
在现阶段,我们就研究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
6
、注意事项:

[投影总结]

(1)
注意哪些物质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哪些物质是易溶于水的,哪些物质是微溶于水的。在写离
子方 程式时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分子式写,如
BaSO
4
,AgCl,CaCO
3

等。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以上三种情况:

①当反 应物中有微溶物并且处于澄清状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离子形式。如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适量
C O
2

,其离子方程式为:
Ca
+2OH
+CO
2
==CaCO
3


+H
2
O
②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且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分子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
N a
2
CO
3

浓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
a(
O
H
)
2
+CO
3
==CaCO
3


+2OH

③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 出时,
应用分子式表示。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硫酸,
其离子方程式为:
Ca

2OH

2H

SO
4
==
C aSO
4

+2H
2
O

2
)注意反 应是否在溶液中进行。离子方程式只能用来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是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例如,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之间经加热生成氨气的反应,尽管 是复分解反应,但不是以自由
2



2

2

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移动的离子形式参与反应的,就不能用离 子反应表示,只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NH
4
Cl

C
a
(
O
H
)
2

=
=
CaCl
2
+2NH
3

+2H
2
O
(3)
多元强酸酸式 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中拆开写;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则不拆开写。

例如
NaHSO
4


NaOH
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

OH

==
H
2
O



NaHCO
3

NaOH
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CO
3

OH

==
H
2
O

CO
3


(4)
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在离子方程式一律写成化学式

[板书]
7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投影并讲结]


1
)看该反应是否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
)看像
==


↓及必要的反应条件是否正确、齐全。


3
)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 式是否正确,该用离子表示的是否拆成了离子,该用分子表示的是否
写成了分子式。


4
)必须满足守恒原则(元素守恒、电荷守恒)


5< br>)不可以局部约分。注意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配数比是否正确。某些离子方
程式离 子数不能任意约减,例如,
H
2
SO
4

B
a(
O
H
)
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当是
Ba

2OH

2H


SO
4

==
BaSO
4
↓+
2H
2
O
而不能写 成
Ba

OH
==
BaSO
4
↓+
H2
O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接下来我 们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
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三、离子共存问题

[
讲述
]
离子反应是向着离子 减弱的方向进行。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
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离子间不能共 存。

造成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板书]
1
复分解反应


1
)在溶液中某此离子间能互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 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SO
4

Ba

Pb

Ag


OH

Cu

Fe

Mg

Al

Zn

< br>Ag

Cl

Br

I

CO3

SO
3

S


Mg

Ca

Ba

CO
3

SO
3< br>、
PO
4

S

Cu

Pb



2
)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H

OH

ClO

CH
3
COO

HPO
4

H
2
PO
4

F


S

OH

HCO
3

HS

HSO
3

H
2
PO
4

HPO
4

H
等不能大量共存。


3
)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挥发性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H

CO
3
.SO
3
.S
.HCO
3
,HSO
3
,HS



OH


NH
4

等不能大量共存。

[小结]
强酸与弱酸的阴离子和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强碱与弱碱的阳离子和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讲]
注意题目是否给出附加条件,例如酸碱性,在酸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H

在碱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
OH

;是否给定 溶液无色,若给定无色时则应排除:




+
2-
2-
2-
-
-
-




-< br>2

+
+



2



2

2+
2+
2+
2

2
3

2

2+
2+
+



2

2

2


2+
3+
2

3+
2+
2

2+
2+
+

2

2


2




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Cu
(蓝色)、Fe
(黄棕色)、
Fe
(浅绿色)、
MnO
4
(紫色)

[总结]
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表示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还有离子反 应发生的条
件,离子共存问题,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难点,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能够正确书写离 子
方程式,将为化学学习带来众多方便。希望同学们多练。



课题: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

)
授课班级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一、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反应
( oxidation reaction)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 reduction reaction)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
=
化合价升高总数
==
得电子总数
==
化合价 降低总数。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化合价升
高,失
电子,被氧
化;





化合价降
低,得
电子,被还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复 习]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回忆一下,我们初
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并举例说明。

[投影小结]

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举例

点燃

C

O
2
CO
2

表示式

课堂。并遵循由
A

B====AB
旧入新、由浅入
教学方法

通过回忆旧知识
发现问题,引起
学生思考,将学
生的注意力引入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
3+
2+
-1
、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
、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1

、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
反应 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

2
、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理解氧化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公司结构图-从前的反义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07: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59587.html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全册 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