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锦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4 09:42
tags: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竺元标)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
.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 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
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 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 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悉如外人








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


便
































































5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

)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br>”其
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
会,则抚而 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
节选自《晋书》
)


[

]
①适: 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
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 志。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2
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
请从
[

]
文中摘录出与“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
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
分)



答:



3.

[

]
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 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
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 了他怎样的性格?(
3
分)



答:



4.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

17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有小口,仿佛若 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
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br>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
分)



答:



3
.用原文语句作答:

3
分)




1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
不愿离开?(
3
分)



答:



5
.陶渊明生 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
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 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
分)



答:



五、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
分)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1
)阡陌交通(




2
)便要还家
( )


3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
表达的意思 相近?(
2
分)答:



4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 图景,这寄寓
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
2
分)



答:



5
.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 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br>(
3
分)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
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
字文石,
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
事其 母及抚弟天表,
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
“士
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
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
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
.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
分)



7
.请用自己 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

2
分)



答:



8
.请结合陶渊明其 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
话的



理解。

2
分)



答:



六、阅读文言文。
(13

)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
“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
炀帝④甲兵岂不足 邪!
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
使百姓乂⑤安,
此乃朕之甲兵也。
”< br> (

自《资治通鉴》
)


〔注〕①房玄 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
帝。⑤乂
(
yì
)
:安定。



1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



(2

)


2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


(1)
便要还家

要: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
诚不可缺

诚:
(4)
卒亡天下

卒: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

)


(1)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 一个角度具体
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

)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

《捕蛇者说》

《岳 阳楼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
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
分)




1
)悉如外人

悉:



2
)无论魏晋

无论:




3
)临溪而渔

渔:



2
.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
.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 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
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

【甲 】
【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
同之处。

4
分)



答:



八、
(

)
阅读《桃花源记》
,回答问题。(10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br>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
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朝代
)
著名诗人


(1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


①芳草鲜美
( )
②屋舍俨然
( )


③便扶向路
( )
④寻病终
( )


3
.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
故事而来,意思是


(2

)


4
.留白,是绘画艺术 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
,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 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

)


答:



5
.渔人偶遇桃源,
“处处志之”
,最终却“不复得路 ”
,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

)


答:



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8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也。




1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

)


(1)
屋舍俨然:
(2)
便要还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

)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
分)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




E

.
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答〕





2.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
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
(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马说》




C.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 刿论战》




D.
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 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分)



答:



4.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
图景?



答:


5.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
“桃 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2
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13
分)



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

2分)



发现桃花源——(

)——(





2
.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
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文言文名句-neyanbhbin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09: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60015.html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锦集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