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czech九龙坡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4 15:54
tags:

-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belated)
九龙坡区
2019-2020
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II
)卷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一、

选择题
(

2
题;共
8

)

1.

6
分)
(2015
高一上·兴宁期中
)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没有高考,
你拼得过富二代吗?”2 013

5
月,
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
LED
大 屏幕上打出了这么
一句话。这句标语的原话来自于白岩松在
2011

7月与郑州大学学生的对话,想不到现在把这句话拿来作为标语,
引起了轰动。


1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
15
个字)


2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
80
个字)

2.

2
分)
(2020
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
下列交际用语的使用,最得体的一项是(




A .
你既然感到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

B .
我爱人和郭教授的拙荆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总有说不完的话。

C .
真是意外!犬子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D .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无法弥补,只好当场致歉:“对不住,献 丑,献丑!”

二、

现代文阅读
(

2
题;共
18

)

3.

6
分)
(2018
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
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 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 历史
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
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 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
很少“走
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 ,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



1




13


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 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
求的增长促 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
出 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
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 产品出
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 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
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
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 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
使通俗历史 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
古 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
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 过去”
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 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
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 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
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 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
即传播范围愈广,
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
对推动人类 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
长久以来,
史学都带有浓厚的“ 天职文化”色彩,
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 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
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

同时,历史 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
行为规 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
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 ,
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
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都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 此,
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
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
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
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通俗 历史热”的深入发展,
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 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
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 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
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B .
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2




13


C .
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 .
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 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
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
.
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 ,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
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C
.
为适应时代发展,
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 式研究误区,
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D
.
中国古代很多 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
到最大限度的 活化和有效传承。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 完成史学
学科的全面建设。

B
.
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 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
到欢迎和鼓励。

C
.
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 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
化退化的现状。

D
.
在商品经济和 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
学终极功能的 实现。

4.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懂事时根生就听说自己的 头上还落过个哥。哥打小就显出鬼头聪明,两岁不到就能从
1

100
顺着数 倒着数,
一村人都说这孩子见着出息了。
哥六七个年头时,
在门口的水塘边耍,
瞅见水面浮着条斤把重的鱼,
鱼半死不活的,



3




13


哥就乐颠颠地拿着根 竹竿去捞,想给爹弄顿下酒菜,爹特别喜好红烧鱼块。鱼没上岸,哥脚底一滑,扑进水塘里。
水塘像口大 铁锅,一下子把哥吞没了。

哥走了,爹娘也跟着闯了趟鬼门关。娘再也见不得鱼,一看见鱼胸 口就疼,就一口口呕吐。爹一想哥心就空了
寡了,再也沾不得丁点鱼腥。

哥的头上还顶着两个姐,哥走了两年多才有的根生。

根生生得跟哥一个模子,爹娘把对哥的爱挪到根生身上,根生却没显出哥的聪明劲。

根生打小就觉得活在哥的身影里,在爹娘的眼里,他是哥的一道影子。爹娘一说到哥两眼就活了。

根生的心一揪一揪地疼,他在心里使劲喊:爹娘,根生不是哥,根生是根生,哥是哥。

你哥也叫根生。有次娘说漏了嘴。

根生心上捅了一把刀子,哥叫根生,爹娘给他取了 哥的名字,他成了哥的替身,替哥在这世上活着,却活不出
哥的成色。根生心淌着血,他认定自己做不了 哥,他替哥在这世上活着,他自己又活在哪儿呢?

根生。娘扯着嗓子喊。

娘喊破天根生横竖就是不应。娘喊急了,根生丢过一句硬生生的话:你叫哥的魂。

从娘那里,根生还得知三朝时爹给取了个名——苗生,满月时爹给改的名——根生。

苗生。根生认定苗生才是自个儿的名。根生让爹把他的名字改过来,叫苗生。

爹不答应。

哥死了,你们把我当成哥。根生顶撞起来。

爹气疯了,逮着根生狠狠揍了一顿。

根生咬紧牙硬挺着,一声也不叫唤。

小子,咋不叫一声。爹打得手软了,颤着声骂。

打死才好,打死了根生,苗生就活了。根生盯着爹,恨恨地说。

爹心头一颤,手再也落不下。爹突然呜呜咽咽地哭了,根生根生,爹一边哭一边含混地说。

根生昂起头走到屋外去了,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光。




4




13


我叫苗生。根生在墙壁上到处写下这四个字。

一村子人盯着这四个字不由得笑。

爹心头发冷,脊梁骨发凉,这犟驴子闹得一村子人 都在看王家的笑话。一根藤上的瓜,弟咋一点不像哥呢。

根生跟自个儿的名字拧上了劲,他让人喊他苗生,偏偏没一人叫他苗生,都一口一个根生地喊。

他时常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地回家。根生却感不到身体的伤痛,心中生出一种快感,他为了自己的名字痛痛 快快
地打了一场又一场架。

根生闹得学校鸡犬不宁,被学校开除了。
回家后根生跟爹娘下地干活,农活一点就通,成了一把好手。根生不愿老待在地里干活,他喜欢爬树,爬到高
高的树上,瞅着树底下走过的一个个村里人。根生的目光跟毒虫似的,蜇得村里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王根生,快下来……村里人站在大树下轰他。这王根生,咋像大家都欠了他血债。

根生,快下来,跟娘回家。娘常对大树喊。

根生像只壁虎贴在高高的树上,瞅着娘,目光扎得娘心头又疼又苦。

根生待在大树上,很少下到地上,一天偷偷地下几回地也只是回家找点吃的填肚子。

一年到头,根生活在大树上,在村里的一棵棵大树上来来去去。

有天,根生像个野人 似的出现在爹娘的眼前,根生突然安分下来,安分守己地活着,再也不去上树了。

娘心头高兴 ,但闹不懂根生为啥突然变了个人。娘费尽心机才掏出根生的几句话。他亲眼看见村头冯二婶投的
水,是 淹死哥的那口水塘。心一下子惊醒了,他也像跟着冯二婶投了回水。从树上飞快溜下地,他奔到水塘边时,
水面静了,又开始皱着细微的波浪。根生站在淹死哥的地方,觉得苗生死了,根生活了。

娘一下子惊了心,哭着喊,苗生,你终于回家了。

苗生,不上树啦。村里人见了根生笑吟吟地说。

我叫根生。根生大声地说。

村里人一个个开心地笑,喊,苗生,苗生……

我叫根生。根生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5




13


不过,村里人走到大树下时,总要习惯地抬头向上望一望,喊声根生……

(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一出生时就为他取了死去的哥哥的名字,是希望他能 够代替哥哥活着,来满足他
们对失去的大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B
. < br>小说通过叙述王家二儿子王根生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人物从任性抗争到妥协接受的转变,揭示了人与人之< br>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复杂关系。

C . “屋外的阳光很好,满天满地的温馨阳 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暗示了父亲惩戒根生的失败,更烘托了根
生与父亲抗争后自我满足的心情。
D
.
根生希望所有的人喊他苗生,可是人们却偏偏喊他根生,主要是因为大 家觉得这件事很好笑,另外,还希
望通过这件事看一看根生会有怎样的犟表现。

E
.
这篇小说段落短小,大量采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简洁而朴实,极富生活化和口语化 ,这样写更有
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2



小说中的主人公王根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开头叙述了有关哥哥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4



小说为什么以弟弟根生接受“根生”这个名字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

文言文阅读
(

1
题;共
11

)

5.

11
分)

(2019·上海模拟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纵囚论①




6




1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15: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61314.html

九龙坡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的相关文章

九龙坡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