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4 16:01
tags: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计光昕)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
100




广东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 br>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
在 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
开垦种植 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 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
象相互关联、互为 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
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 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
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 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 性,才使
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
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
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
1300
万吨 ,
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
190
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 有效地中
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
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
淤泥中的营养物约
40 010
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
.
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 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
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 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
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 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
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 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 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
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 工改造,
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
本文有删改
)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
1


A.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 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
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
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
物种, 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
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 害,而忽略了它有利
的一面。



11.
第③自然段“人 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
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 吗
?
请说明理由。
(3

)


12.
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4

)


10 3 B


11 3
不能去掉。< br>(1

)
“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

)
“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

)
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12 4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 尘暴形成的
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 要
阻挡。
(
每个要点
1

)

(

)
阅读下面选文《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
15
——
19
题。
(14

)




< br>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
已把研 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 过程中,
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 ,
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
1 / 70 00
纳米的碳纤维制
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 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
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 糖与氧分子
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
37



pH

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
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
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 br>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
一 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2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 通过辐
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
50
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
2 500
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
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 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
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 供电,可谓是自己
发电自己使用。





人体 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
的,充分利用它,便 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
人类。
(
选 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


15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 3

)


答:



16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 3

)


答:



17
、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 3

)


答:



18
、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 3

)


答:



19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2

)


15
、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
;
利用热能发电。



16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 量,若稍加利用,这
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7
、“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
(
具体答更好
)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18
、举例子
;
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 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19
、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


答:


安徽省





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 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
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 ,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
3
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 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
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 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
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 ”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
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 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
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 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 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 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
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 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
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 地,利用滩涂、盐碱
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 不会与农作
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 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
1
吨微藻,需要消耗约
2
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
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 、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
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
973
项 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
该项目有望在
5
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 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
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 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
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 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
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 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
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 产业化进程。



5.
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 (4

)


6.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
有什么好处
? (4

)


7.
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
7 (3

)


8.
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 (4

)

铜仁



(
一< br>)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
15

18
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 各个园林
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
4 < br>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
愿 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
怎么样。苏 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
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 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
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
叠嶂,或者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
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 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
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 ,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
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 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 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
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
、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
__________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是
________(4

)


16
、选文第 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

)


17
、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
?
第②段划 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其作用是什

?(6

)


18
、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
?
为什么
?(3

)


15

4


苏州园林
(2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


16

4


排比
(2

)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 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
(2

)


17

6


总分结构。
(2

)


作比较
(2

)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
(2

)


18

4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 特殊情况除外
(2

)
。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
的河道都安排有桥 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承德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
15-19
题。
(12

)
5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 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
伽利略等人将望 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 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
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 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
1
弧秒。
1946
年,美国< br>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 br>③
1990
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
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
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 br>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
研 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
年第五次维修
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
100
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
137
亿年左右, 证实超
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 br>外存在有机物。
20
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
7500
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
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 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
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 子,让人类
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
?
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
我们 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
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
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
选自《天文爱好者》
2011
年第
6
期,略有删改
)


15.
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

)


16.
第②段中划横线 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
各有什么作用
?(2

)


17.
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2

)


18.
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
?
请说明 理由。
(3

)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
140
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19.
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
(3

)

黄冈



(

)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5

)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6


“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
?
学名叫
β
一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包括盐 酸克伦特罗、莱
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很多这类化合物都是人用药,治哮喘病的,临床上广 泛使用。



上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动物喂盐 酸克伦特罗,可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经济
效益好。后来,美国又研究出毒性小、代谢快的替代品— —莱克多巴胺,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执
行停药期规定,几乎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等
20
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将莱
克多巴胺用于猪、牛、羊等动物养殖。不过,各国也制定 了严格的残留限量。



上世纪
90
年代初,“瘦肉精” 引入我国。但后来发现,不当使用“瘦肉精”,残留超标,
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盐酸克伦特罗容易引起 中毒,会产生头晕、心悸、肌肉震颤、呼吸急促。
我国随即对“瘦肉精”说“不”。
2002< br>年,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瘦肉精禁
用目录,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7
种物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了非
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量刑 依据。



饲喂瘦肉精的猪,瘦肉多,颜色红,卖相好。一些屠宰场和猪贩 子高价收购,养殖户使用很
简便,抓把药面搅进饲料里就得。而且,还有深厚的背景原因:一是生产经营 高度分散,目前全
国有生猪养殖场户
6000
多万个,其中年出栏
500头以上的只占约
30%
,大部分是小猪场、散
户养,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二 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农
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多围绕增 产建立,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瘦肉精的引入、应用到禁 止,本身就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轨迹。再比如农药兽药
残留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这都 是温饱有余之后遇到的新矛盾。



(
摘自《人民日报》
2011

5

26
日,有改动
)


18.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
任意列举文中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指出其 在文中的作用。
(2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8.
“瘦肉精”。

示例:本文先说明什么是“瘦肉精”,再说明“瘦肉精”的发现、引入、
使用与禁止。
(
意思相近即可
)


19.
示例
1
:列数据。如:“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
6000
多万个,其中年出栏
500
头以
上的只占约
30%
,大部分是小猪场、散户养,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具 体准确地说明了生
产经营高度分散。



示例
2
:作诠释。如:“‘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
?
学名叫
β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类化合物,
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具体准确地解释了“瘦肉精”所 包
含的物质。
(
能说明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即可
)

7
武汉



天空的表情



《 诗经》里说:《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
要下雨。实际上 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
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 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
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 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
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 ,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
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 是由于高
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
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
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
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 暮霞行千里”是
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
?
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 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
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 一定很厚,不能
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 对流,
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 “庐山带帽,
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 晴的
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 br>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
不 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
虽是一样 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
风雨,俗谚说“云 行东,马车通
;
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
云来做 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
才能有效。


(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


【注释】①蝃蝀:音当地
d
ì
d
ō
ng
,虹。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5.
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
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
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
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8


D.
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6.
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
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
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
;
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7.
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上,妈妈说:“孩子,上学时带上雨伞,昨晚我看见月晕了,可能会下雨。”



B.
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 不到公园散步了。”



C.
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 ,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明天
也许是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




D.
体育中考前两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 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说:“我估计,
体育中考那天不会下雨。”



5.B6.C7.B

襄阳



实至名归话“襄阳”



高伟凡




2010

11

26
日,国务院同意湖北省襄 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
“襄阳市襄州区”。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
1951
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 襄
阳镇
(
县城
)
、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
(
)

(

)
市”,面积
300
多平方千米。时 隔
32
年,国家开
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1983
年撤销襄阳地 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
然增至近
2
万平方千米。



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
(
地区< br>)
管“裹樊”
(
县级市
)
,与周边
县市从无称谓上的 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
(

)管“襄阳”
(
县、区
)
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 感。



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 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
处襄水
(
今南渠
)
之北,至今
22 00
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
9
里相关联的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
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 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
与“卧龙”诸葛亮齐名
;
“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⑤ ——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
;
宋代书
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
有“襄 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
为主体,仅唐代 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
阳”者:苏轼《襄阳乐》 、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



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 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
“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
(
公元
208

)
设襄阳郡
;
三国、晋、隋亦设襄阳 郡
;
北宋宣
和元年
(
公元
1119

)< br>改设襄阳府
;
元设襄阳路
;
明、清设襄阳府
;
民国初 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

(

)
区。



⑦显而易见,在饱经
2200
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
6 0
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
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
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 至海外“襄阳人”认
祖归宗困惑不已……



⑧不过,“襄阳”若 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
1992
年由襄
樊市区移治县 境张湾镇,
2001
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
将 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
区”顺理成 章。



⑨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 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
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 “襄樊”不再小
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 传承悠
久文化。



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 ”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
上万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 ,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
了……



——选自《百科知识》
2011
年第
3
期有删改



17.
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
? (3

)


18.
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说明顺序
?
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3

)


19.
文中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3

)


20.
本文说明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同时不 乏生动,试分析下面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

)
10


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 br>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



21.
选文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3

)


宜昌









◆白化文



①麈
(zh
ǔ
)
尾,是

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 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
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 尘是一类东西
;
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
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 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
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 脱节,
1979
年出版的

《辞海·下册》
4728


“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 br>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
此,盖有领袖 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
在这一点上,它有点 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
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 为掌管的。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
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 俟。”麈
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
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


⑤唐代孙位 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
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 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 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
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 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
以拿。



⑥ 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
传》记载,大 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
来为名士所称道。《陈 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
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 这两则故事说明:

。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
长叹不已。王濛 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 br>13.
从功用上讲,麈尾与拂尘、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

)
11


14.
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
(2

)


15.
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脱节,《辞海·下册》
4728
页对 “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请你根
据本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上为

麈尾

准确定义。
(2

)


16.
读过本文之后 ,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
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
(2

)


17.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两句诗。
(2

)


13.(2

)
麈尾与拂尘、扇子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拂秽清暑”。
(1

)
不同之处是拂尘 与扇子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麈尾只有清谈名士和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才能使用。
(1

)


(
说明:若分开表述麈尾与拂尘、麈尾与扇子的不同点,也可得分
)


14.(2

)
①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



②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



(
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


15.(2

)
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或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
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



16.(2

)
通 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麈尾的来历,形状,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扇
子的区别。



(
说明:答对一点得
0.5
分,至
2
分为止
)


17.(2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说明:错一字扣
1

)

江西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









一些科学家预 测
2012
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
的影响 ,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
?
它究 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 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
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 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
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 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
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 br>2000

7

14
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 ”
(ASCA)
在太
12
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 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
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 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
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 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
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
1989

3

13
日 ,加拿大魁北克省有
600
万人在没有电力的
情况下度过了
9
个小时 ,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
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 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
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 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
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 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
熔化。



太阳风暴 还会影响
GPS
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
噪音 信号。在
2003
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 br>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
较 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
11
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
这让离它1.5
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
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
这些系统对 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
越来越大。目前来看 ,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
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 太空,而
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 ,
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
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
手机, 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
会太大。理论上 ,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
种构成致命威胁。



(
节选自《百科知识》
2010
年第
8

)


22.
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
”为题, 有什么作用
?(2

)


23.
阅读全文,概 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
?(3

)


24.
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
?< br>为什么
?(3

)


25.
文中以“打 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

)


26.
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3

)
13


(1)
太阳风暴爆发时释 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

(2)
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



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


(3)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 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



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 )


22.
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
(2

)


23.
损害人造卫星
(1

);
毁坏 供电系统
(1

);
影响
GPS
的无线电信号
(1

)




24.
会逐渐加大
(1

)
。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
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
阳风暴 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2

)



25.
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

)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
(1

)




26.(1)

(1

) (2)
×
(1

) (3)
×
(1

)

滨州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2010

8< br>月
7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
目 疮痍
,
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
,
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 发生的呢
?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 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
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
80%
,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
1000- 2000
米,而且舟曲正
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 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
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 地质构造岩性松
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 缩,加
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 ,泥石流
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 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
200
毫米。有
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
2
次,分别是
1973

7
12
日的
57.2
毫米暴雨和
1994

1 4
8

8
日的
63.3
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 该地区在短短
40
分钟内突降
97
毫米的大暴
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 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
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 “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
“催化剂”的角色。




20
世纪
50
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 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
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
67%锐减到
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
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 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
10
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 小水电站有
55
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
遭到破坏,制造 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
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 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
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 。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 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
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 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
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
选自《中学科技》
2010

10
期,有改动
)


13.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3

)


(1)


(2)


(3)


14.
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5.
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
词不能删掉的理由 是什么
?(2

)


16.
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
(2

)


17.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 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
流的建议。
(2

)


1 3.(1)
地质条件
;(2)
暴雨或强降雨
;(3)
人类活动或人为 因素。



评分: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14.
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 伐森林造成了环境
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15

评分:共
2
分。列数字
1
分,作用
1
分,意思对即可。



15.
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 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评分:共
2
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16.
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 :共
2
分。每空
1
分,第
2
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



17.
略。评分:共
2
分。每条
1
分,建议合理即可。


德州



石拱 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
能上天。我国的诗 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
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 br>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 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
能 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
多是惊人的 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
《中国石拱桥》



17.
所选文段中,石拱桥的特点是






(3

)


18.
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2

)


19.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
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
?
为什 么
?(3

)


17.
答案
: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分
:
每空
1
分,共
3
分。



18.
答案
:
打比方举例子


评分
:
每空
1
分,共
2
分。其它回答正确也可。



19.
答案示例
:
不能刪去。因为

大约

可能

表推测,刪去后表意确定,与实际不符,使说明
的语言不 准确。



评分
:

3
分。意思对即可。

16

东营



别惹乌鸦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 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
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的鸟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 ,
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
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
,
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 迅速
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
竞 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捉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
们放 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
翅膀扑打他们 。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 br>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
学 一只
7




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



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
养长 大,拥有
384
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他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 br>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 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
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啮 和爪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
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 ,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
12
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
3
万< br>多颗种子,并且在
285
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 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
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 先没有做任
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的挑了一块石头扔掉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 说
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
17
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他们在飞到马路中央安全的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
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
2004
年克莱顿纤 细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
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只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 层
(
这一区
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
,只不过小一点 。即使海豚、大象、沟、老鼠这些不哺乳
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 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 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
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
2.8
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 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
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 、想想他者思维的能力等。
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 ,智力的构建单位
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做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 br>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里,而人类知识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6.
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
?(4

)


17.
“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 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
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
试作简要叙述。
( 4

)


18.
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


19.
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 悟
?(3

)


16.
答案: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



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17.
答案: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大 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但是鸟类 的大脑是一种
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装结构,却进化出高级认知能力。由此推翻了传统智力进化论,进而推 导出
“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一新的论断。



评分:语意正确,语言连贯,推导过程清晰,
4
分。意思对即可。



18.
答案:示例一:举例子,举出乌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 的事例,
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社会性动物的特征。

18


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 突出了乌
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



评分: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举例
1
分,作用
2分。共
3
分。



19.
答案:科学研究和 科学探索①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②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 的分析,③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聊城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 人体灭菌
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
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
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
从而将 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
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 护作用。实验
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 伤及
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 br>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
就自行化解,
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
?
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 br>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
5000-10000
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
55%-70%
。他
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 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
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 性粒细胞
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
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
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
?
“天网”到底是
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 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
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 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
19
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 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
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 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 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
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
DNA!



DNA
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
-
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
DNA
的从未有过
的重大发现
!


⑨人体内由
DNA
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 医学家的联想和
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br>


11.
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
?
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
?(4

)


12.
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3

)


13.
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
?(3

)


14.
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
?(4

)


11.
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 ”,它能
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



12.
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 出的丝状
物质——
DNA
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13.
“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



“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吞噬,
杜莎病菌的作用。



14.
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 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
;
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
;
它对
人体 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
;
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
;
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 内部的
DNA




临沂



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
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 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
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 并不是所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
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成为“稳定 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
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
300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
1500
种以上。

20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鈈、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
表中 ,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
射性,如碳< br>14
、钴
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 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
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 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
α
射线、
β
射线、
γ
射线
对人体危害不大,而
γ
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 期是指某
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
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
1
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 几十亿年,
例如,日本“
3.11
”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
131< br>的半衰期约为
8
天,铯
137

30
年,

239

24000
年,铀
238
则为
44.7< br>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 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
1/2

1/4

1/8
,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 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
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 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
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
x
射线那样用于 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

β
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
γ
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
选自《中学科技》
2011
年第
5
期,有删改
)


16.
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
(3

)


17.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 种说明方法
?
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4

)


18.
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3

)


19.
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3

)


A.
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
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
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 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射性更强。



C.
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的
伤害。



D.
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 它对人类与自然的影
响不大。



答:【



21


20.2011

3
22
日,日本发生
9.0
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 堆,导
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 br>样的看法
?(4

)


16.
⑴放射同位素⑵放射同位素的半衰期⑶放射线的应用


< br>17.
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示例
1.
列数字。如:大多数的天然 元素都是由几种
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
300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 达
1500
种以上。作用:通
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品种比稳定同位 素品种多的特点。
2.
举例子。如:日本

3.11
”地震及海啸引 发的核辐射中的碘
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铯
137
为< br>30
年,鈈
239

24000
年,铀
238
则为
44.7
亿年。作用:列举典型示例,用事实说话,更具体真切地说明不同
放射 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这一特点,易于读者理解。
3.
作诠释。如: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 br>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作用:通过诠释对同位素具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
不 同的特点进行了解释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18.
不可删去。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
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 ,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19.B.

20.
提示:核能的开发利用有许多优点:它不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
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种种弊端,如福岛核电站造成的
核辐射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和缺点共存,只要我们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就一定能够很好
地开发利用核能 源。



潍坊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
,
前方是充满诱惑的< br>晚餐
,
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
,
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 —这让我们感到惊异
,
因为当
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 做到。



我们都知道
,
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 为“复眼”
,
顾名思义
,
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
,
这些小 眼睛独自感光成像
,
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
,
这种眼睛可 以获得超大的
视野和清晰的图像
,
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
,
每只“眼 ”单独成像
,
但是它们只需要
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
,
而不用 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
,
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
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 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
,
在高速运动时
,
能敏锐地捕捉
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
,
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22


蝴蝶在花间穿梭
,
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 br>,
蝴蝶眼里看到的人
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当蝴 蝶看到你的脑袋
,
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
,
每一根绳子
都粗粗的
,
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
,
或者人 不动
,
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
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
,
等苍蝇飞 近时
,
蛤蟆突然发起攻击
,
射出
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
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
,
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
一只蛤 蟆来说
,
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
,
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 br>,
蛤蟆才看得见。
当蛤蟆跳跃的时候
,
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 景象
,
当它停下来的时候
,
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
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
,
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
,
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
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
,
这种
左右宽 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 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
,
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
,
像线那样
;
在黄昏中等
强度照射下
,
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
;
在晚间 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
选自《知识窗》
2009
年第
12
期,有改动
)


18.
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4

)


19.
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

)


20.
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
?
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



回答这一问题。
(3

)


21.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
?(3

)


18.
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 生动形象
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19.
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 br>20.
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21.
①眼腈的构造
(
复眼 的工作原理
)
。②“看世界”的特点
(
方式
)
。③不同的瞳 孔构造或变化
的原因
(
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


23

山西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 声。这歌
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 引亢高歌”
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 这
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
郊外 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
此大吃一惊, 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 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
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 “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
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 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
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
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 心理效果。
“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 来到
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
印象 ,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
拍韵律。“一 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
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 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 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
“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 。“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
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
1
”大调转为 “
6
”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
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 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
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 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
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
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
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
见于
《列子·汤问》
)
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 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
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
”伯
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 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
24
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
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 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
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 》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
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 br>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
八 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
打败项羽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 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
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
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

)


20.
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

)


21.
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 是
( ) (2

)


A.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 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
表意之目的。



B.
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
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
为什么
? (3

)


不能去掉。(1

)
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
目前为止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
意思对即可
)


23.
本文 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
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 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

)


24.A.
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
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
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
人的欣赏水平。
(3

)
25


25.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
(4

)


知识一:



知识二:



19. h
è

应和
(
和谐地跟着唱
) (2

)


20.
举例子
(2

)


21. B (2

)


22.
不能去掉。
(1

)
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
到目前为 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意思对即可
) (3

)


2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2

)


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

)


26.
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

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

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

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
4

)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 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
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 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 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
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 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
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 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
1/7000
纳米的碳纤维制成,
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 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
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 ,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
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
37
℃、
pH

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
碱度 。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26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
若能采用特 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
的公共场所,外面是 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
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 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 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
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
50
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
2500
千卡。利用人体的热
能制成的温差电 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
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 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
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 个人都具
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
于人类。



19.
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
(2

)
















20.
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

,,


(3

)


21.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


22.
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


2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

)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 br>1/7000
纳米的碳纤维制成,
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 化酶。



19.


















评分说明:每划对一处得
1
分,共
2
分。



20.
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评分说明:依次答对一点得
1
分,共
3
分。



21.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 量,若稍加利用就可
以转化为电能。
(2

)


22.
举例子
(1

)
通过列举美国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 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电的例子,具
体地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2

)


23.
不能去掉
(1
)
,“据专家介绍”增强了对人体生物电池电极说明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
具有 说服力,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其权威性,所以不能去掉。
(2

)

27

眉山



你相信“
2012
末世论”吗
?



① 目前有一种“
2012
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
2012

12
21
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
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
2012
末世论”的有力证据。 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
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 全球每年发生约
500
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
1
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 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
;
而因为
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 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2001

11

14
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
8.1
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 br>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 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
A
其中全球地震的
7 0%
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15%
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
5%
在 大洋中脊,其他的
10%
则分布
在板块内部。但是,
B
这种统计学上 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
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 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 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
2010
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
布数据:
C

1900
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
16

7
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
1986
年至
1989
年只有
6< br>次,而
1943
年则高达
32
次。因此,
2010
年 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
(
摘自
2011.10
《读者》,有改动
)


14.
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
A

B
C
中的


(
只填字母
)

其理由是


(2

)


15.
第④语段中加点 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有何作用
?(3

)


16.
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 为文章的
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
(80
字左右
)

(3

)


14.B(1

);
理由:
B
句中的“何时何地,有什么样的强度”

即“这种随机性”
;A
句 指地震
分布的规律性,
C
句指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
(1
分,只要 说到前一句则可给
1

)




15.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

1
种给
0.5
分,答
2
种或
3
种给
1

);
作用:运用这些说 明
方法说明了地震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说明
2010
年来,地震算不上频 繁
(2

)




16.

2012
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
或:近年来地震频发并不能证明
2012
年就是世界末日。
1
分,要求明确提出
)
,因为地震的发生 ,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
制和原理
(1

)< br>,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
(1

)



南充

28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011

3

11
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
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
环太平 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
部门都会对海面 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
?
地震
震级越 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 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
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 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
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 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
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 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
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
带出现裂 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
一样会产生“圆形 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 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
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 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
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
万次
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
100
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 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
6.5
级以上,震源深度在
25
公里 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
200 5
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5
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 ,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
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 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 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04
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 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
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5.
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

)


16.
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
?(1

)


17.
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
100
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
?
为什么
?(2

)


18.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
?
有什么作用
?(2

)


19.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
(2

)
29


15
、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 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

)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
冲上陆地具 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
意近即可
)(2

)


17
、不能删去
(1

)
。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
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
100
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 确定发生了
100
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意近即可
)(1

)


18
、 举例子、列数字。
(1

)
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 定导致海啸。
(1

)


19
、引起海啸发生 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
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
(2

)


资阳



(

)
非凡的蜻蜓



在昆虫中,蜻蜓 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
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 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
;
也可成
群地自转飞行;
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 br>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
(< br>天
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
)
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 万公里,从某一大陆
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 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
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 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
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 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
!
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
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 。蜻蜓的
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
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
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 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
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 们究竟以何为食呢
?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
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
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 弱肉强食的现象。

30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 br>(
称水虿
)
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
(chà
i)
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 次蜕
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 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
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 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
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 的天敌是谁呢
?
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
的对手 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
于雌性成虫来说 ,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



青蛙和鼩鼱
(q
ú
j
ī
ng)
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 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
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 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
了八条正在羽化 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
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 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 br>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
千种< br>!
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


16.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
?(2

)


17.
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
?
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
(3

)


18.
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

)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
?(2

)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16.
速度快,姿态悠闲、自如,变幻莫测。
(2

)


17.
不能删。这是作者从蜻蜓的生存状况方面介绍蜻蜓的相关知识。
(3

)


18.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了 蜻蜓成虫后的生活习性,收到了生动形象的表
达效果。
(3
分。能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的说明这一要点即可。
)
31


19.
“主 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2
分。结合 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


杭州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 空气的腔
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
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 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
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 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
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 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
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 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 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
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 传粉者身上,通
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 像有花蜜
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
;
有的兰花还
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 信使”
;
有的
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 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
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 块柄会向
内弯曲
360
°,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 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
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 些吸引昆虫
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 大千世界
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


15.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32


16.
根据第
2
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 因。
(4

)


17.
“兰花的智慧”表现在 哪些方面
?
请根据第
4
段至第
7
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br>(6

)


18.
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

)


15.
①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 好处



(2
分,各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


16.
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
;
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 的细胞,
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4
分,各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17.
依靠消化真菌的 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
;
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
大的空间;
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
;
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6
分,写出一点得
2
分,写出三点得满分。意思符合 即可,有欠缺酌扣
)


18.
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
;< br>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2
分。写出一点即可,要求符合
文意
)

湖州



怪风揭秘

邓万祥



(1)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2)
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 世界上当然
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 方
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3)
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
的一种风。它 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
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 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
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 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 度可升高
20
℃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
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 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
济损失。



(4)
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
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
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
12
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
10
年前,俄
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 成了一座
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33


(5)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



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 br>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
即 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
危害极大, 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救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
交通。海面上台风的 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
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
1970

11

13
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 上岸潮高约
6
米,顷刻之间
20
多万人成鱼鳖,
100
多万 人无家可归。



(6)
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 ,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
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 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
11
万吨重的储
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
120
米以外。



(7)
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 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
70
米高的铁塔
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 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
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 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
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 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
这微风吹倒的。



(8)< br>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
出现焚风 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
也可种植一些原本 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
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 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
选自《生命与灾害》
2011
年第
1
期有删改
)


11.
阅读文章
(3)

(5)
段, 请用短语完成填空。
(3

)


作者都是从怪风名称、











这四个方面对焚风、布拉风、台风进行揭秘的。



12.
根据文中第
(3)
段内容,给“焚风”下一个定 义。
(
不超过
35
个字
)(2

)


13.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

)


①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②那场风把一只
11
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
1 20
米以外。



14.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 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
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
(3

)


(
帮帮你
)
可回忆:《化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



11. (

3
分,各
1

)
怪风特点、形成原因、怪风危害
(
意思对即可
)
34


12. (

2

)
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 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
(
答到“气流
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 成”,得
1

;
答到“热而干燥”,得
1

)


13. (

4
分,各
2

)


①“ 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
类造福,这体现了 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
围绕“有些”进行分析
1

;
指出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

)


②“轻而易举”形容做事 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
11
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
120
米以外
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
.
体现了语言的牛动形象。
(
突出龙卷风威力
(
危害
)

.

1

;
指出
语言形象生动性
1

)


14. (
3

)
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
②采 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
人类的危害
;
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 br>;
④认识自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
;
⑤激发后人
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
答出一点得
1
分,得出三电即可
;
言之成理也可
)


丽水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 作品,完成
14

17
题。
(10

)


DNA
计算机



刘颂豪






DNA
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 。遗传物质
DNA(
脱氧核糖核酸
)
分子是一条双螺旋
“长链”,链 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
DNA
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
同排 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
机专家从中得 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
DNA
电脑。它利用
DNA
能够编码信息的 特点,
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
DNA
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 酶
(
在此相当于加、
减、乘、除运算
)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 ,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
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
DNA
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
DNA
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
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 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DNA
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
DNA
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
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
1
立方米的
DNA
溶液,可存储
1
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
十几个小时的
DNA
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
DNA
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
DNA
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 br>十亿分之一。

35



DNA
计算机 诞生于
1994
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
(Leonard Adleman)
。阿德莱
曼用“试管”
DNA
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 br>DNA
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
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 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
2020
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
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
实验的办法,而是把
DNA
链 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
(
一种
DNA
芯片
)
上。其他研 究人员则希
望把
DNA
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 br>DNA
为基础的人造智
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DNA
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 出了
DNA
逻辑门、
DNA

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
DNA
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
得到解决,
DNA< br>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
(
塑料制品与硅片的
结合
)
。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
DNA
计算机的应
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 br>14.
文章主要介绍了
DNA
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
?(3

)


15.
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 么变化
?(2

)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
DNA
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
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16.
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
(3

)

17.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

)


材料一:基因芯片
(
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 片
)
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
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 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
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 物学基础研究、
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 灵敏度较
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14.
文章介绍了
DNA
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
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
DNA
为基础的 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计算机比起普通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运算速度。十几个小时的
DN A
计算,相当于所
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36


17.
第一点:
DNA
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点:
DNA
计算机或基
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分标准:第
14

3
分,每点
1< br>分,第一点答什么是
DNA
计算机、原理、生物形式均可。


15

2
分,意思对即可。


16

3
分,表述不清或不完整酌情扣分。


17

2
分,答出
一点即可。


宁波



(

)
“绿色”浅层地温能
(11

)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
?
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 br>(
一般小于
200

)
范围内岩土
体、地下水和地表 水中,一般低于
25
℃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
部分来自 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 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
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
1.7
亿倍,具有经济 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
总量的
45
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 纬
30
°~
42
°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
每年可采 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
3750
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
地温能能量也有
2
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 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
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 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
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
(

)
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
发生任何变化。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 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
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 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
?
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
“热泵”和“水泵 ”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
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 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
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 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
;
夏季时,再把室内的
热能“取”出来,排放 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
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 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
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 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
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 每消耗
1000
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
4000

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 机日渐凸现,浅
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


11 .
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
?
请简要列举。
(3
)
37






1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


A.
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
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
1.7
亿倍。



C.
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
热泵每消耗
1000
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
4000
瓦的能量。



13.
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 ”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
?(2

)






14.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
(3

)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 面埋藏了
700
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






11.
①资源量丰富

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③清洁无污染

④可循环利用
(3
分,每点
1
分,写
出其中三点即可
)


12.D(3

)


13.
以人们熟悉的事物 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


14.
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 br>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
(3
分,答 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即
可,意思符合即可
)


绍兴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
楼:昨 天跟
5
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9


v>)[NA
再看看
16
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 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
M5ex-o

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 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38


fU{$$Lvv`[1]_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
u/ y`M] 17 < br>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
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 话,甚
+VDl
至还能说流利
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


2
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 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
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


4
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 沟通功
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
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
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 化的东西是不会消
亡的。



8
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 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
?
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
骨文写字吗
?


(
摘自“绍兴
E
网”论坛,有删改
)
二、学者的言论



1.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 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
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 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
(
著名语言专家
)


2.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
方言,犹如你爱 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
(

)
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




——程乃珊
(
著名作家
)


3.
“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
(
《新周刊》执行总编
)


4.< br>“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
脸肿呢< br>?
”“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
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
(
文学博士
)


5.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 章太
(
教育
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


(
引自互联网
)
39


12.
第一 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
?
网友们认为造成
这 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
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
?
请用自 己的话加以说明。
(5

)


答:





13.
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 有哪些价值
?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5

)


答:





14.
如何走 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
再学普通话
;< br>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
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5

)


答:




余姚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写在
3

21
日世界睡眠日之前



①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
10
点睡觉
7
点起床,跟
9
点上班
5
点下班一样,属于
我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可是,如今对于 很多人而言,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
大的“奢侈品”。


< br>②现在的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
能让我 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
;
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
;
可以说,浅眠、嗜睡、失眠、作息混乱、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这不禁令 人要问:
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


③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 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
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 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整夜都转辗反侧,只能眼睁睁
地看着天色变亮。



④显然,物质不是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即使不是替罪羔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没用< br>的帮凶,在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厉害的杀手。


< br>⑤当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的时
候,我 们的睡眠就开始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谈判了。我们的晚餐可以从
6
点吃到
8
点, 但是最佳的
睡眠时间却不能。



⑥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 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呆上比蔬菜和水果长
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的意念已经想安然唾去 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
后的浓茶、咖啡,它们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那个时候 ,不是我们说想睡就睡得着的。

40


⑦当现代生活将我们的 都市夜晚打造成休闲与娱乐的最佳时段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睡眠就频
频地遭遇这个难以抗衡的敌手的袭击 。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
KTV
、足浴会所、健
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 人来人往的场景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
中最好的入睡时点给了丰富的夜生 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以放松压力为借口而大行其
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应该 属于睡眠的时间。



⑧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 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
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 ,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
被窝。



⑨睡眠已经变成了我们白 天战斗时到底是输是赢的试金石。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
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 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
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⑩所以,在笔者看来,归根到底睡眠问题的实质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 。当我们在面
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而选择义无反顾地扑向火海的 时候,
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1 13

21
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 眠问
题吧。否则,拖着疲倦的身躯,周而复始地混乱生活着的我们,终将得到睡眠的绝地反抗,而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 br>选自《余姚日报》
2011

3

18
日第
6
版,作者:小黑
)


9.
标题“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是形象的说法,通俗的说法是





作者把“谁”归结为三方面,分别是:人们忽视早餐,晚餐吃得不科学
; ;

(3

)


10.
选文第①段 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
?
请说出理由。
(3

)


11.
选文第⑨段“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 战线拉得
更长”一句中“这些东西”指什么
?(2

)


12.
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请拟写一则关心自己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
( 3

)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税睡眠质量的关注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
2001
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的 第一天
3

21
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中国睡眠研究会自
2003
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今午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
社区”。
(
新华网北京
3

20
日电
)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
72%
的中小学生 长期睡
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
5.5
个小时,初中生约为
6
小时,小学生约为
7
小时。
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
50%
的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
(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
41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但人们
对睡眠的文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
新华网
)


舟山



(

)
海洋垃圾
(14

)


①日本“
3
·
11

9
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 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
成了一个长约
111
公里的“垃圾岛”。 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
至夏威夷,
3
年后漂到美国西 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 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
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 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
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 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
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 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
健康产生致使的影响,进 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
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 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 应当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
圾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 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
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 排放的高级焚
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 岛屿。
1998
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
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
1
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
11
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
;;
将单元 里的海
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
;
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 ,防止泄漏。至于
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 ,每个月
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
最高可埋置到
30
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
选自
2011

4

20
日《北京日报 》,有删改。作者张田勘
)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
60
亿吨,占用耕地 达
5
亿平方米。全国
660
个主要城
市中,有
200
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
6
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
440
公 斤垃圾,
年产生垃圾量为
2.64
亿吨。

42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为
90%
,意大利为
74%
,美国为
67%
,法国为
45%
,德国为
46%< br>。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
74%
,日本为
72%
,丹麦为
70%
。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
60%
,铁
罐头盒回收率为
25%
, 玻璃回收率为
20%




11.
文章第①节从 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
(2

)


12.
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
(4

)


(1)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
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 那么大。



13.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 岛屿的具体步骤。
(

60
字以内
)(4

)


14.
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 现。
(4

)


11.
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12. (1)
“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
现象 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2)(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具体地介绍了“太平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
之多,使读者对“太平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13.< br>建长堤,分单元
;
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
;
倾倒并密封垃圾
; (
定期检测
);
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
垃圾
;
栽种植物。


14.
参考示例:



(1 )
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
;(2)
海洋面临着人类 生活垃圾
危险
;(3)
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义乌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
9.0
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 泄漏到人类赖以生
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 关心的话
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 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
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 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
(Sv)

1
西弗
(Sv)=1000
毫西弗
(mSv)=1000000
微西弗
(
μ
Sv)
。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
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43


(
单位:毫西弗
)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
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

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

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

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6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 ,小于
100
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
类是生活在放射环 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
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 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
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 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

-40
,岩石、土壤和水 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
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 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
0.25

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
0.02
毫西弗,乘飞机旅行
2000
千米约
0.01
毫西 弗,每天抽
20
支烟每
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
0.5

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 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
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 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
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 气污染,佩带含
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 活中,
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
X
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 都要承受不同程
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 br>CT
等检
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
3
个月就做一次。事 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
久性的伤害。
CT
等检查是利用
X
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
X
射线也是核辐射
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 ,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
CT
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
X
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
1000
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 约会有
350
人可能因照射
X
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
选自《百科知识》
2011
年第
4
期,有改动
)


11.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
2 000

4500
毫西弗
(mSv)
时,
人体会受到怎样的 影响
?(2

)


12.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 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
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 br>?
为什么
?(3

)


13.
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

)


14.
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至少写出四

)(4

)
44


(

)(12

)


11.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6
周内死亡。
(2
分,意思对即给分
)


12.
不能删除。“主要”一词表明天 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
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 别的方面的。若删去,说明



天然放射线只来自这三个方面,与事实不符。
(3
分,意思对即给分
)


13.
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CT
检查给人带来伤害,甚至
可能是永久性伤害。
(3
分,说明方法
2
分,表达作用
1

)


14.
不 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
方停留,劝诫吸烟者 戒烟,不随便做
CT
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4
分,答对
1
点给
1
分,符合题意即给分
)


金华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 ,完成
14

17
题。
(10

)


DNA
计算机



刘颂豪






DNA
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 。遗传物质
DNA(
脱氧核糖核酸
)
分子是一条双螺旋
“长链”,链 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
DNA
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
同排 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
机专家从中得 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
DNA
电脑。它利用
DNA
能够编码信息的 特点,
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
DNA
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 酶
(
在此相当于加、
减、乘、除运算
)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 ,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
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
DNA
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
DNA
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
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 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DNA
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
DNA
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
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
1
立方米的
DNA
溶液,可存储
1
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
十几个小时的
DNA
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
DNA
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
DNA
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 br>十亿分之一。

45



DNA
计算机 诞生于
1994
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
(Leonard Adleman)
。阿德莱
曼用“试管”
DNA
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 br>DNA
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
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 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
2020
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
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
实验的办法,而是把
DNA
链 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
(
一种
DNA
芯片
)
上。其他研 究人员则希
望把
DNA
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 br>DNA
为基础的人造智
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DNA
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 出了
DNA
逻辑门、
DNA

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
DNA
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
得到解决,
DNA< br>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
(
塑料制品与硅片的
结合
)
。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
DNA
计算机的应
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 br>14.
文章主要介绍了
DNA
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
?(3

)


15.
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 么变化
?(2

)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
DNA
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
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16.
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
(3

)


17.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

)


材料一:基因芯片
(
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 片
)
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
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 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
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 物学基础研究、
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 灵敏度较
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10

)


14.
文章介绍了
DNA
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
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
DNA
为基础的 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46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栀子花花语-春天的春天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16: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61334.html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