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历
赵本山的一个小品里说: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一个求职者简历
好不好,完全取决于招聘者。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简历做的不错,为什
么一投出去就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很大的原因是你的简历并没有吸
引住招聘者的眼球。没有吸引住招聘者的眼球,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只从自己的眼光来看自己的简历,而没有从招聘者的立场看待自
己的简历。无论你的简历做的多 么精美,你都要清楚一点,招聘者在
筛选简历时根本没时间把你的简历看个遍。
我们每次出去招聘,一般就四五个人,时间多则一周,少则四五天。
这期间有很多事 情要做:如果是参加大型招聘会,你至少得提前布置
一下展台,如果搞专场,会场布置更复杂;招聘、筛 选简历、面试、
通知面试结果……可以说我们用在筛选简历上的时间很少,而且每场
招聘会下来 ,都会收到几百上千份简历,想让我们把你简历上的每一
个字都看到,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要记住,我们在整个招聘过程中,顶多会拿出一天时间筛选简
历,很多 时候是用半天。
筛选简历就两个过程:先是初选,这个过程很快,每 份简历我们
只看几个关键词,
10
至
20
秒就会看完一份简历,有时 候简历看完了,
连这个人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你别怪我们对大家的诚心诚意不负责任,
我们也没 办法。初选大概会选出
20%
左右的人进行复选。复选阶段,我
们对每份简历看的很细 ,主要是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每位求职者,在简
历中寻找几个有针对性的面试问题,这个阶段,淘汰率不是 很高,基
本上都会得到面试的机会。
所以说,对于我们行来 说,如果一个应聘者能过了初选关,面试
也就不远了。在众多的简历中,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份而不是选择 那份
呢?除了这个人符合我们的各项硬件要求外
,
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这份
简 历符合我们的口味。
那么,我们喜欢什么样的简历呢?
当然是清晰明了,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关键词。
“简历”这个 词突出的是“简”
,所以简历不是写论文,不能过于
冗长,我们也没有时间在你的长篇大论中帮 你总结归纳我们需要的信
息。
“简历”的“简”也不能理解成简单,我的理解是突出重点,在短
短的一两页纸中要把你的亮点展现出来,我们留下某份简历,多半是
因为看到了简历中的某个词 或某句话。
最不喜欢看那些太过于雷同的简历。有时候看了很多简历 ,格式、
内容基本一样,这种千人一面的简历,看多了,真有想吐的感觉。我
毕业那会儿也犯过 这样的毛病,把别人的简历拿过来,套个格式,改
改内容就搞定了。这样的简历多了,让招聘者很是为难 ,看不出大家
有什么不同,怎么选择呢?往往是被批量淘汰。
不过对于毕业生来说,简历雷同也是在所难免的,大家的经历相
似,简历当然也差不多了。但是有些毕 业生却能把一样的事,用不一
样的方式写出来,这就是水平。
最后提醒大家:别怕麻烦,站在招聘者的角度,用心做一份与众
不同的简历。
我不知道大家的简历都是什么格式的,从这几年的招聘中,我总结一
般的简历应该这样的:
1
、封面。最上面是学校名称,往往还会附上一张学校某处景观的
照片,多半会是主教学楼。图片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简单信息,如姓名、
专业等等,最下面可能还会有句 格言警句。对于格言警句,我们很少
关注,我认为很多可能是毕业生临时翻出来的,不一定真是自己平时
一贯记在心里的座右铭。写上可以,至少会让封面看起来不那么空,
但是一定要记住,格言警句 要找些让人听起来舒服的。我曾经收到过
一份简历,上面的格言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吧!
”这样的就
不太恰当,这个毕业生很可能是想告诉我们他很有个性,可是这样的
刺 头员工你敢招过来吗?
2
、求职信。多充满了溢美之辞和自 己的雄心壮志,当然自己的优
点也是不可少的。
3
、简历正文。包括自己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自己的联系方式)
,
求职意向、学习经历、工作经 历或社会实践、科研成果、奖励、课程、
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特长等。应该比较全面了。
4
、英文求职信。这个就不多说了,应该是从中文求职信主要内容
中翻译过来的。
5
、英文简历。这个也不多说了。
6
、学校推荐信(如果有)
、成绩单。
7
、各种证书复印件。包括四六级证、奖学金证、各种荣誉称号证
书,我还见过驾照复印件。
我见过的简历,很多都是这个套路。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没必要加进来的,接下来,我帮你给简
历瘦身。
简历一定要彩打吗?之所以要先说这个问题,是我在招聘中常会收到
彩色打印的简历,厚厚的一本,装帧 精美,里面往往还会附上照片。
一看就知道,求职者对自己的简历非常用心。用不着多想,这份简历成本一定不匪。每次看完这些简历,顺手把它扔到我们的垃圾筒中,
总是有点舍不得,太浪费了,所 以,先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求职者为什么要用彩打简历 ?无非是想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号:
我对你们公司很感兴趣。其实求职者向我们传递这种信号的方式很 多,
比如说在招聘会上多和招聘人员聊天套套近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
简历投到我们这里,我 们在收到求职者简历的时候,心里总是有着一
个潜在的假设:求职者对我们公司有着浓厚的兴趣。用彩打 简历,另
一个原因恐怕就是想把自己的简历弄的与众不同,让看你简历的人眼
前一亮,使自己被 选中的机会大些。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只能很遗憾
的告诉你,是否彩打,对你的简历能否过关的作用并不 如你想象中那
样大。
很少有公司会注意到你的简历到底是彩 打的,还是黑白的。我们
在招聘的时候就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不会因为你的简历是彩打的就多
看 一眼,放在一边慢慢欣赏;也不会因为你的简历是黑白的,就少看
一眼,或是直接扔掉。我们是来选人的 ,不是来收藏求职者简历的,
我们注重的是简历中的内容,会用专业的职业判断力通过你的简历内
容对你本人做出判断,决定你是不是我们需要的那个人,而不会凭借
简历是否精美来决定是不是需要把 你变成我们的工作伙伴。
一份彩打的简历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关注度, 这个很难说。我在筛
选简历的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感觉,简历筛选完毕,才注意到被淘汰的
简历中 有很多彩打的,而且在筛选的过程中好像突然色盲了一样,对
这些彩色竟没什么印象。
在这里,我很坦率地告诉你,无论你是否会被录用,最终你的简
历都会被 保留在垃圾筒中,我们不会花费一分人力物力财力去保管各
位的简历。别相信诸如
虽然 你没有被录用
,
但是我们会把你的简历放
到我们人才库中
这样的鬼话
,
所谓的人才库都是给内部员工准备的
,
外
部人员的人才库
,
就是垃圾筒
.
每当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简历被扔掉,心 中总是有着几分不忍。
怎么说呢?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知道当学生的不易,知道学生
的父 母更不易。一个毕业生弄一份彩打简历,得狠几回心跺几回脚省
几口粮啊,却被我们这样轻易的扔掉。可 是没办法,虽然很可惜,但
是被淘汰了得扔,没被淘汰的也得扔。有时候想把那些精美的简历返
回去,让它继续发挥作用,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啊,不可能去做。现
在彩打简历见多了,更是麻木的没那 感觉。我的建议是,简历最好别
彩打,省两银子,给父母买点年货。
再说个题外话,在招聘过程中,见过许多毕业生都会准备两样简历,
一种是彩打的,一种是黑白 的。不用问,彩打的恐怕是为那些大公司
准备的,黑白的就是为我们这样被求职者认为的鸡肋公司准备的 。这
样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在投简历的时候,你一定要事先拿出想投的
简历。我在招聘过程中 就见过很多这样的同学,一投简历,呼拉一下
拿出一堆,彩色的黑白的,整个家底都翻出来了,然后把那 份黑白的
递给我们。其实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希望你把彩色的递给我们啊!
对于我这样小心眼 的招聘者,看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想呢?只能是平
常心了。所以建议大家,投简历时,一定要事先把简历 分好,别总拿
精美的简历勾引我们。
每个毕业生的简历首页大概都会是一封求职信 。如果说对求职者的简
历正文我们只是浮光掠影看上几眼的话,那么对求职信,简直连浮光
掠影 都称不上。说实话,我在看求职者简历的时候一般会把这一页翻
过去,很少去看。为什么呢?用没时间来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敷
衍。但是的确是这样的,说的不好听一点儿,就是没心情去看。其实
这也不能怪我们,每个求职者应该好好问一下自己,你的那封求职信
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读过的求职信,内容大抵如此:先是问好,注意,这里连个公
司名头都 没有,很难让人相信,这封信是专门给我们的。然后把自己
对“贵公司”
(很是客气)的敬仰之 情大说一通,时不时地还会小拍一
下“贵公司”的马屁。接着说的是自己的个人情况,这个经历、那个< br>经历,这个优点、那个特长。最后就是期望,期望加入“贵公司”
,诸
如什么给我一个机 会还你一份惊喜,与贵公司共同发展等等。
“问好”就不用了,时间 紧迫,用不着那么多的客套,更何况你
在这里问好我也听不见,听见了也不会感动,有这份心意还是留在 面
试时候用吧。对“贵公司”的敬仰有如那啥啥啥连绵不绝,我要问上
一句,你真的了解“贵公 司”吗?通篇我只看到了一些华丽的词藻堆
砌在一起,没看到一个实例,哪怕是个和“贵公司”相关的数 字也好。
再问上一句,如果你真的了解“贵公司”为什么不把我们公司的名头
堂堂正正地写上? 一口一个贵公司,总会让人怀疑你对贵公司到底了
解多少。
个人情况,求职信后面的简历正文比你这里说的详细多了,而且
这里涉及的求职者的那些能力,如团队合 作精神等等,显得太过于空
洞。什么叫团队精神,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有团队合作精神,不是你一
说就是的。
最后的期望,也不用说,我们当然知道你投简历就是要得 到和我
们共同成长的机会,当然知道你投简历不是没事做的时候逗我们玩一
下,而且我们接受你 的简历也就是想招聘到人才。
所以,我个人认为,既然大多数招聘者不去看你的求职信,除 非你文
笔特别好,能写得一手让人声泪俱下的文章来,或是专门对该公司写
一封有针对性的求职 信,否则,这种毫无针对性的求职信,有没有,
无所谓。而且一旦你的求职信中出现病句、错字、不合适 的语句,又
会影响我们对你表达能力的判断。
我在一次招聘专场中就看过这样一封 求职信。前面已经说了,我很少
看求职信,所以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看这封求职信,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它是后粘上的,粘贴的痕迹很明显,开始我以为是因为这孩
子太粗心,忘了这页,但是很快 我不否定了这个想法,这一页纸足以
引起我的好奇心去搞明白,为什么这封求职信和简历原来不是一体的 ,
而求职者不重新装订一下,却使用这么拙劣的手法?其实,看完求职
信,我才发现这个求职者 很有心,似乎知道我们不会读这封信,所以
没有选择一般的拿订书机一订了事,而是找了胶水粘在封面之 后,以
此来引起我们对这封信的注意力。他的目的达到了,我被他牵着走了,
细细地读了一下这 封求职信,发现这封信不仅有了我们公司的名头,
而且里面的内容全是针对我们公司的讲的,把我们公司 的发展历史、
经营状况、取得的成绩,如数家珍般地讲了个清清楚楚,好像比我知
道的都多。最 后这个求职者在信的末尾很诚实的写道:他也不是很了
解我们公司,只是从我们公司网站上看到这些信息 ,觉得公司不错,
非常想来。
一封求职信给了我三个信号: 一是这个孩子特别用心,真正认认
真真地去做一件事了。二是这个孩子特别有心,知道用什么办法引起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19: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6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