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5 03:21
tags:

-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coven)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 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
《显微镜下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

《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
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 质世界三大领域。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
物、
植物、
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
《科学课程标准》
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
,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
显微镜观察,
查阅资料了解,
亲自动手实验接触微生 物,
使他们在研究神秘的微
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
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 惟一

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
文明的出现,
人类 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
状开始,
引领孩子们从地 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
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 地表的变迁情况。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
范畴,
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
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并 试
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
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
过程 ,
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
从而激发学
生 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有关“天空
中星体”
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
记录太阳和 月球的运动变化,
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
锻炼自己的毅力;
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 宙奥秘的探
索,
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
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 ,

开宇宙这本书,
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
解答心中的问题,
揭 开宇宙神秘的面
纱。


- 1 -

第五单元《假设与 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

“提出假设”
也是探究问题 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
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
因而,
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 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
即实
验的类型、
因果假设、
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 ,
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
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
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 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
,
滴水穿石的水。
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用 教材教”
而不是
“教教材”

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
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
、科学 老师充分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包括自身对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对
实验仪器的规范科学地操作、
实验材料的制作,
以及学生实验的课前准备、
课中
指导工作等。

3
、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
复杂、
由教师 扶着走到逐步放开、
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 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

4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 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
生的、枯燥单调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 br>、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
但我国各地的教学资源和 学校状况差异很大。
为了使各个地区的科学课教学能够
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希望 老师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编写的基
本意图。
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
我们 可以寻找替代品,
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
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
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
活动。

三、教学进度



- 2 -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日期

9.1-9.3
9.4-9.10
9.11-9.17
9.18-9.24
9.25-10.1
10.2-10.8
10.9-10.15
10.16-10.22
10.23-10.29
10.30-11.5
11.6-11.12
11.13-11.19
11.20-11.26
11.27-12.3
12.4-12.10
12.11-12.17
12.18-12.24
12.25-12.31
1.1-1.7
1.8-1.14
1.15-1.17
预备课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9

1
日开学


中秋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元旦放假


1

17
日放假

1.1
水滴里的生物(
1


1.2
做酸奶(
1


1.2
做酸奶

1


1.3
馒头发霉了

1


1.3
馒头发霉了(
1


1.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


单元复习、评价

2.1
地球的形状(
1


2.2
地球的表面(
1


2.3
地球的内部(
1


2.4
火山和地震(
2


2.4
火山和地震(
2


2.5
地表的变迁(
2


2.5
地表的变迁(
2


单元复习、评价


3.1
我们周围的变化(
1

3.2
铁钉生锈了

2




3.2
铁钉生锈了(
2


3.3
变色花(
1


3.4
洗衣服的学问(
2


单元复习、评价

4.1
登月之旅(
1


4.2
太阳系大家族 (
1

4.3
看星座(
1


4.4探索宇宙

1

4.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



单元复习、评价
5.1
假设(
2


5.1
假设(
2


5.2
实验


2


5.2
实验


2


单元复习、评价


期终复习、考查





- 3 -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
、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
)学生观察水样



2
)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
观察到的?



3
)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 西?



4
)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

(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
——< br>显微镜
)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
)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
的基本构造。< br>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 4 -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
)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
)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 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
?
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
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 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
) 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
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它 们非常小,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
( 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
的是水藻,
有蓝藻、
团藻 、
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
草履虫等。
此外,
水中还有既 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
——
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
有球状的、杆状的 、螺旋状的。



4
)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 5 -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
)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
)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板书设计:

1.
水滴里的生物


变形虫


大肠杆菌

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病毒




硅藻

啤酒中的酵母菌

教学反思






2
《做酸奶》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
.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
.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
.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 6 -

2
.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


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
.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
.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 提出各种可能性,
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
料表,或许会有 所发现)


3
.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
)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
℃—
40
℃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
面加入 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
8
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
、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
℃—
40
℃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
.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
(
板书课题
)
。今天,同 学们带来了
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 7 -

要求:
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
你可以品尝 其他同学做的酸奶,
了解他是怎么做成
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
.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
.全班汇报并交流。


4
.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
.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
.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

2
.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
.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
.教师小结:



1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
)细菌的繁殖;
(
二分列繁殖
)


3
)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
.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

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


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8
.讨论和交流
:1.
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2
.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
.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 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
在微 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
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
.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
.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
.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 8 -

5
.学生交流。


6
. 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 、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
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 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
疹病毒等。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有的病毒,
几千个 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
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6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

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
.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
.学生猜测。


3
.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
握手,
依次传递下去,
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 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
这个道理。


4
.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
.学生交流。


6
.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
.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8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


板书设计:


2
、做酸奶

细菌

病毒

病菌

教学反思:









- 9 -

3
《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能 够设计对比实验,
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
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
方案, 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


难点:凭借已有的经 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
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通过多媒 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
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
.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
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
看一看,
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
形状?先请 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
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 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
(做好巡视和辅
导)


3
.学生 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
助显微镜,
所以叫它微生 物。
霉的种类很多,
颜色各异,
有青绿色、
黄色、
黑色、
白 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4
.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
.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
体发霉的条件和 馒头发霉一样吗?


6
.讨论:教材第
9
页表,你认为除 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
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 10 -

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2
课时

一.复习


1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


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


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


隔绝空气。


2


保持干燥。


3


高温灭杀。


4


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


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


制作药品


3


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


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结
: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板书设计

3.
馒头发霉了


真空包装

防干燥剂

防止发霉


低温保存

太阳曝晒

填充氮气

教学反思:





- 11 -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知识与技能



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
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
微观结 构——细胞;


●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


难点: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
.提问:你们见过建房子吗?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
提问:
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
比做搭积木,
那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3
.学生思考、交流、推测。


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做实验来进行验证。



- 12 -

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
.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
.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
.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
?
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4
.学生汇报、交流。


5
.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

6
.学生汇报。


7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洋葱表皮是由 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
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就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
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三、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

请学生仔细观察 教材第
11
页的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细胞?它
们的形状、大小 一样吗?


2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两种细胞的形状、 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
的形状和功能。


3
.提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关于细
胞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

4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2
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5
.提问: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6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
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
死亡也
是由细胞 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四、拓展活动: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1
.讲解: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同时,
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 br>的“发炎”
,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
和保护作 用。


2
.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
,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
,然后
“ 捕捉”
病菌,
把它包围起来)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细胞有不同功能 。



- 13 -

板书设计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

结构不同


形状各异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不迷信权威;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
制作图文并 茂的课件,
融几千年的历史
进程于一瞬。



- 14 -

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
义。


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课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
充分调
动他们的想象力,
体会典型的历史片段,
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
利用教材提供的
是几个科学故事 ,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其所然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其所以然。

此,
本课教师 准备一些直观教具,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
例如借助地球
仪、
黑板我 们可以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的意义,
借助地球仪和粉笔头,
可以模
拟在海边看远处归 来的航船的情景等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1
.谈话:提问:
“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
、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 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
不断地研究学习,
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 本领,
比如学会用火,
炼铁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 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
它是什么
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br>

②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③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④谈话:
神话故事其实 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
因为条件限制,
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 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
“猜想”
,是对地球


不 科学的解释。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
比如古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
下面
我们也来看一看 。


⑤课件播放
“月食过程”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
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


⑥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 15 -

⑦提问:
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 地球
是球形的,
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 识越来
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
、介绍当人们 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
的认识和猜想。

< br>①课件出示“海边归帆”
,提问: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
船的上半 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 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
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科学
道理,


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
,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④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
小结:
麦 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
次科学实验,
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
这次实验 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
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①介绍前苏联,
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
点 确实是对的。



②提问: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为什么要一直向 西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证明了什么?


③学生讨论交流。


④.谈话:不过,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科学家还在不停
地研 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⑤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
(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


三、认识地球有多大


1
.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
.学生回答,猜测。


3
.看教材第
16
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4
.提问:你知道我们这里到无锡有多远吗?坐汽车大约要多久?我们无锡到南

- 16 -

京有多远?坐汽车大约要多久?出示中国地图观察图上的无锡到南京 有多长。

观察地球仪上的中国有多大?想象地球有多大。


四、拓展活动: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 ,每天行走
8
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
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板书设计

1.
地球的形状

古代印度人


海龟驮象

古代中国人


天圆地方

张衡







天如卵地如黄



















亚里士多德


球体或近似球体

教学反思





2
《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知道地球表面多种 多样的地形;
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
而来的;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能够制作 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自然 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
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 、撒、沙、泥土、
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 17 -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在认识地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总 体认识地球表面
的地形地貌。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地貌,感受自然的神奇。
再通过亲手制作地表模型,更深刻的知道整个地球的地形地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祖国秀丽山河的资料。师生归纳各种地形的特点。


2
、教师边播放各种地形的图片,边讲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也正
是这些 复杂的地形交错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
下面是老师查
找的一些风景图片,我 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制作地表模型。


1
、谈话:看了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师和大家感觉一样,觉得真是太美了,于
是,
亲自动手做 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
大家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你们想
不想也来做一个?


2

(展示教师作品)讲述:组内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 地表模
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
、分组做地表模型。


要求:小组之间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 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
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学生分组制作活动。


讲述:
刚才,
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个地表模型,
做得怎样 呢?下面大家
相互参观一下。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学生谈参观感受。


三、绘制地形图


1
、谈话: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 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
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可以怎么做?(绘制地形图)那么这个 地形图
该如何画呢?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表模型,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优点和不足。

< br>3
、讲解绘制地形图的要求:将玻璃板盖在托盘上,再将胶片放在玻璃板上,按
下面的地 形便可画出地表的整体轮廓来。那么,不同的地形你们都想怎么来表
示?具体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们小 组自己来定,不过要在下面加上说明。


4
、学生分组绘制地形图。小组展 示汇报。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与学生绘制的地
形图进行对比,
并讲解:
我们制作的过程 与标准地形图的制作有相似的地方,


- 18 -

有很多不 同的地方,地形图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要求更是科学、严谨,如果大家
有兴趣知道的话,老师给大家提供 几个网址,大家有时间上网看看。


四、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地形


1
、谈话:我们刚才画的就是地图,当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来画,但是没
有这么 大的纸,
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按照比例
缩小才能制成 地图或地球仪。


2
、出示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观察交流:你对地形 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的
观察,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从整 体上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一分田”
的说法,
使学生能够概括性 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
加深对地图的认识,

会地图用途。


3
、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 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
一幅卫星相片,
表面随 着科技水平的进步,
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
进,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五、拓展活动:


活动一:将公园的实景图画成地图,注意找准“北”的方向。


活动二:说说什么地方要用到地图,体会地图的用途。


活动三:利用地图找“宝”
,学会用地图。
(可以作为课后活动)


板书设计

2.
地球的表面


高山峡谷


峭壁悬崖

沟壑纵横


江河湖海

沙漠绿地


高原平原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 19 -

3
《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
录像 。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
。优美的音乐一段


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 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
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2
、学生讨论


3

学生实验:
(注意 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
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
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br>

4
、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
、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 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
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
这仅 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地球也象一个
无法打开的胶卷盒,
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 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
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
、学生汇 报。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
、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的呢?我们先 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
、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
、相互交流讨论



- 20 -

6
、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
、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

出示鸡蛋一只,
讨论:
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
、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
、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
、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
、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
、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教师播放音乐)


5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 感受。


四、课后拓展


1
、讨论:现在人们 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
你会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3.
地球的内部


教学反思









4
《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
、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
息的能 力



地核

地幔

地壳

- 21 -

3
、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
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
、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 br>3

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
30
厘米、
直径
1~1. 5
厘米、
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
一条毛巾。


4
、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
、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探究问题


1
、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br>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
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


⒉揭题:火山和地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 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
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
、提出探究问题:


①提问:
A
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



(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


B
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
论。


②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
(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 22 -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


*
地震和火山喷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
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
、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 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
“亲临”
地震、
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
去探究一下地震 和火山的奥秘,
你们想不想去?那
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
(如果没有网 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
关资料)


二、学习新课

解决提出的问题


1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

搜集资料

实验研究??(最好通过专题网
站学习)


2
、集体交流

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方案一:
(有专题网站的情况)


1
介绍网站


2
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讨论交流(组内交流和组组交流)
,教师指导


3
学生公布研究成果:


A
★地震和火山喷发 会带给我们什么的危害?(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是哪些同学
研究的?你能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吗?

B
★地震的形成


谈话:哪些同学是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请说说你们的研究情况。



提问:那岩层为什么会形成褶皱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实验吧,


把你 桌上的毛巾叠起来放平在桌面上,
用手按住两头,
向中间挤压,
你观察到了
什 么?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
(引导:
如果把毛巾看作地壳岩层)
这个现象能
够说明什么呢?(岩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现象。




- 23 -

那么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请你用手握住枯树枝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 br>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又能说明什么问 题?
(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可能发生断裂形成地
震,所以地震时往往大地 会震动,而且还有轰隆隆的声音。



录像播放:地震的形成过程。


C
★火山的形成


谈话:
原来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
那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学生进
行发布介绍)


小结:由此可见,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都是地 壳运动形成的。在火山喷发同时,
往往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因此地震和火山喷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谈话:其他同学你还研究了什么问题呀?谁来讲讲自己的研究情况?


D
学生发布:地震的预兆

避震的方法

地震、火山多发地带


◇地震的预兆(学生进行发布并补充)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地震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吧。


录像播放:地震预兆录像


谈话:
这是人们根据长期观察而得到的 经验,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专门研究地震
了。


提问:
你 知道我国古代研究地震最有名的是谁吗?他是怎样研究地震的呢?你知
道候风地动仪有什么用吗?


◇避震的方法(学生进行发布并补充)


谈话:现在我们正在上课,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


做呢?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诉周围的同学,相互说说。



小结:如果现在突然发生地震,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然后再采
取自我保护的方法。


◇地震、火山多发地带(学生进行发布)


谈话:这些地方为什么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呢?


那么,我国的台湾省为什么是地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地带呢?


介绍:台湾< br>2002

3

31
地震。这就是今年
3

31
台湾发生地震后的情景,
这次地震又给台湾同胞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六大岩石板块,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方,由于相

- 24 -

互挤压作用往往是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⑥延伸:通过网络浏览研究,你还了解了些什么呢?


*
介绍阿富 汗地震:前不久阿富汗发生了里氏
7
级的大地震,这场地震


让阿 富汗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雪上加霜。
但也有人猜测阿富汗发生的地震可能是
人为因素所引起的, 到底是怎么样。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关注。


方案二(没有专题网站的情况)


1
、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
)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
)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
破坏力。
地 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
实验。



3
)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
假如我们 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
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
你认
为会发生什么现象?< br>(引导学生思考:
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
想象地壳中的
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 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
)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
棍被 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 层,
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

发生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 br>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
想象地壳中的岩石
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
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
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
巨大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 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5
)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6
)讲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只是有
的地震较弱,人们感觉不出来;
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
但一般一年不过
只有几次。

2
、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
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3
)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 25 -

3
、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
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4
、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
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2
)讲述:地震前兆还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
光与地 声等。
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
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
“活仪器”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老师介绍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5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1

(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
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
也是世界上最
早 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
1800
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监测地震的仪器
——地 动仪,
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地震了解
得越 来越多,
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
例如地震仪
(出示地震仪挂
图 )就是通过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来记录和预报地震的。


6
、指导学生在遇到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
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 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
火,以免造成火灾。


三、总结巩固


⒈学生概述本课内容



谈话: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⒉提出再研究的问题:


谈话:
同学们了解的真多!
那么 对于这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来继续 研究呢?



- 26 -

四、探究延伸



谈话:
看来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的 问题。

就请大家把今天没有完成的研究继续下去,
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

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和地震的专家。


板书设计

4.
火山和地震


火山


地下熔岩喷出地表而形成



























地震


地壳的岩层挤压断裂形成

教学反思:








5
《地表的变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
、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3
、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
、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


科学知识:


1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
、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3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 27 -

3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教学难点:
风化和侵蚀的作用。


教学准备:


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水搬运模拟器、火柴、世界风光欣赏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


2
、欣赏化石图片。


3
、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


4
、录象:世界风光欣赏。


5
、揭题:多美的世界,从 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试试来了解地球的过去,探究地球表面的变迁状况( 板书课题:地表的变迁)


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


1
、过渡:有人说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没有,你同意
这样的观点吗 ?


2
、学生讨论,汇报。


3
、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4
、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


三、组织学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1
、过 渡: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对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有这样的
推测,
既然世界最高峰 有这样的变迁,
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态是谁,
什么力
量造就的呢?


2
、讨论交流:


将你收集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请你将你的观点告诉大家。


3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P25
内容


4
、小结: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吸引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力量的共同作用 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 28 -

四、组织学生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1
、过渡:太阳、地球冰川、海浪、流水真有这么大的力量?


2
、学生交流:龙卷风、海啸、泥石流


3
、谈话:大家 说得不错,这些确实能说明问题,那我们怎么通过小实验来了解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呢?


4
、研究风化的作用。


出示:沙子和泥土,说他们都是大岩石变成的?


交流推测:你的理由?赞成的有?


实验:石子变小实验。
(分组提供器具、实验要求、填写报告、交流实验情况)


推测:自然界的大岩石是怎样变成泥沙?


(风吹、太阳的照射、雨水
---
物体热胀冷缩)


交流小结:什么样的过程是风化。


5
、研究侵蚀作用


过渡: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滚滚河水夹着、
裹着泥沙向东流去 ?请告诉大家
流水有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
(水搬运
P27



思考:问题


小结:什么样的过程叫侵蚀


总结: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五、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1
、提问:人类的活动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那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吗?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
、分组讨论。


3
、汇报交流。


六、拓展:


1
、古人常站在石头城上作诗吟文,感叹城下江水及 水景的美妙,如今江水为什
么没有呢?


板书设计




- 29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3: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63819.html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