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水
1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
、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 水的物理性质,
认识到水是无色、
透明、
无气味、
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
2
、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
、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
、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
号
材料袋
演示材料:
1
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
一、活动一:观察水
1
、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
认识水。
2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
头尝)
3
、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1
●“闻” 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
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
可以 在老师的指导下尝。
尝也有方法,
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
大家
用 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
、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 ,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
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 形,粉笔盒是
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
、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
造呢?(气球装水 ,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
、
完成活动手册第 一课涂色题。
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
水是什么形状的?
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
7
、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
、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
、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 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
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2
二、活动一: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
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
决
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
、提出任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
1
、
2
、
3
、
4
、
5
号,其中 就有纯
净水,
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
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 br>觉
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
、分组活动:
(
1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
2
)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
3
)回顾刚才 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
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 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
出 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
一看二闻三品尝
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
、观察魔术:
师:老师这儿有 一个塑料盒,
(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
个魔术。
我先往里面装几个 大石头,
装满了,
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
3
小石头, 不能装小石头了。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
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 水?
(里面还有空间,
水因为可以流动,
还可以装进去,
水可以占 据里面剩余的
空间。)
2
、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
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
过
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利用
PPT
出 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
图片或资料中,
可 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
如
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
也可以展示 雪山上覆盖的冰层,
以此拓宽学生的
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4
2
、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
、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
、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2
号材料袋和
3
号材料袋。
教师 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
小不同,
水位相同)、
两杯水
(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
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
、
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
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
再 出示两瓶水
(水位不同,
瓶子大小不一样)
比谁多。
并说出理由。
(逐步引发思维冲突。
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
准 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
1
哪杯水多
1
、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
、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
、学生进行实验。
< br>4
、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
有一个比较标 准的。)
5
5
、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
(引导学
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
——就
是“统一标准”。
)
三、活动
2
自制刻度杯
1
、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
、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
、 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时,且容易将
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 ,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
、
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
(出示老师 做好的刻度杯,
引导学生思考“刻
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 号。)
5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
、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
、“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
板书设计:
2
、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6
3
、小水轮
教学目标:
1
、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举例说明。
初 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2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3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4
、积极 思考、大胆设想。注重实践,尊重事实。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
教学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4
号材料袋(制作小水轮的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
、出示水转筒车图片。也可利用筒车相关视频导人,介绍它带来的好处。
2
、提问:它是怎样转动的?
3
、过渡:我们自己制作一个小水轮来进行探究吧。
二、活动
1
制作小水轮
1
、学生根据材料说明书进行组装,教师可示范。
2
、组织学生对小水轮进行展示,并交流安装经验。
3
、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要求学生改进制作。
7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5: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64208.html
-
上一篇: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5年中考地理会考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