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三月初三与清明节寒食节关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6 08:33
tags:

-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史岑)
三月初三与清明节寒食节关系
【篇一:清明节】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第
108
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的历史。受汉族 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
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 羌族等
24

少数民族,也都有


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
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
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 ,传说是在春秋时代
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
定为清明 节。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

上巳
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 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
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 br>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
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 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
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
常规项目。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

时年八节

之一,一般是在公历
4< br>月
5
号前后,
2006

5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 打
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
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 ,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
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
这个节 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
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

《途中寒食》


(唐)杜牧(唐)宋之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清明》


(宋)王禹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
野僧。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
书灯。


《闾门即事》

《寒食上冢》


(唐)张继

(宋)杨万里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苏堤清明即事》《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吴惟信

(明)高启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
可哀。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
孙来?


《郊行即事》《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宋)程颢(明)王磐

芳草绿
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固因流水坐苔矶;

绿野晴天道。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莺花总教春醉倒。

【篇二:清明】



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


[摘要]清明节是由< br>“
清明

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
重大节日,其习俗活动 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该节日历史
悠久,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到现代社会仍然很受重视,而在 节俗
的形式与内涵上有所调整和革新。鉴于清明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
代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今 天如将清明节设立为公休假日,应是一项
很有意义的举措,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清明节;起源;演变;习俗;功能;


清明 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
5日,公历4月5日前后。它是中华民族的 重要传统节日,历史上
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
间较长 (五六天到十几天,各地各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
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 亲近


大自然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
重要节日之一。


一、清明节的起源与演变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 有三个:一是兼有节气与节日
两种

身份

,二是以户外活动(扫墓 、踏青等)为主,三是兼有肃
穆、悲伤(在扫墓祭奠活动中)与欢乐(在踏青等游玩活动中)两
种情感氛围。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其来历密切相关。从起源和形成的
角度看,清明节是

清明

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节
日。①


1.清明节与

清明

节气


至。”“
清明风

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

万物生长 此
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
成,但 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
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气


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
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 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
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 br>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
点瓜种豆< br>”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正是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
民月令》记载:

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
说的是这时开始准 备
养蚕。其中的

清明节

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另一方面,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
到处生机勃勃,是 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
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好时光。
< br>虽然我们在本文所谈的清明节主要指节日而不是节气,但清明节气
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 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
气应看做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2.清明节与寒食节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汉代以前,寒 食节禁火的时
间较长,以一月为限。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前三天。南朝时《荆
楚岁时记》载: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
三日。

唐宋时 期减为清明前一天。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当做
一个很大的节日。唐时它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节日,但 已开始式微,
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关于寒食节禁火习俗的形成,民间有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它起
源于人们对著名忠臣义士介子推的纪念和祭奠。《荆楚岁时记》注
中说:

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
谓之

禁烟

,犯则雨雹伤田。

传说晋文公曾把烧山逼介子推出山的这一天定为介子推的祭日,这一天禁火。实际上,禁火之俗早在周
代已是惯制,为怀念和祭祀介子推 而禁火的说法纯是附会。这种附
会在汉代发生后,传播渐盛,在寒食节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影响越
来越大。


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禁火、吃冷食,二是附会性地纪念介子推。当该节日增添了扫墓和游乐的习俗时,说明该节日的属性
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也就是在向 后来的清明节转化。我们从现存
的历史记载和诗文等文字资料中可以大略看到这种转化的过程。


寒食节增加扫墓、游乐活动的准确时间,目前尚未见到明确的记载。
但从北宋王溥所 撰《唐会要》的记载,可以得知唐朝初年民间在寒
食节扫墓并郊游的习俗已经蔚成风气并引起朝廷的注意 。唐高宗李
治龙朔二年(622年),朝廷发布了一道诏令,禁止民间

临丧嫁




送葬之时,共为欢饮

,也禁止寒食节在悲伤地 扫墓之后又欢
快地郊游:

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唐会要》卷二三)显然朝廷认为民间这些做法
是矛盾、不可 思议的行为,是对亡灵、鬼神的不恭,是不严肃的、
伤风败俗的。但是,民间习俗并不因朝廷的禁令而衰 减,反而越来
越兴盛。所以,过了一百多

年,到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年(732年) ,朝廷又颁布敕令,准
许寒食上墓行拜扫之礼,并定为常式: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08: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70944.html

三月初三与清明节寒食节关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