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科技工作会议报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5 15:45
tags:

-

2021年2月5日发(作者:阶段)



以“五项计划”为抓手




加强科技内涵建设





提升科技竞争力



——


在皖南医学院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现在,我受校党委和行政委托,向大会作科技工作报告。



皖南医学院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是在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


实党的十八 大精神、


向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召


开的一次重 要会议,


也是我校牢牢把握科技工作新机遇,


全面实

< p>
现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


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深入贯彻落


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十二五”事 业发展规划,总结第


二届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校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分析我校科


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科技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大力提升科技工作竞争力,为建设教学研究型院校奠定坚实基


础。< /p>



一、过去两年科技工作回顾



两年来,


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


学校围绕建设 教学研究型


院校目标,团结广大教职医护员工,贯彻落实学校事业发展“十


二五”规划,以实施“四个培育工程”为抓手,搭平台,建团队,争


项目,促 管理,通力协作,攻坚克难,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


项目立项、平台建设、学术交流、


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


著成绩,


顺利完成了校第二届科技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校的科研 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1 -



(一)学科(学位)建设持续推进,引领作用逐步体现



两年来,


我校以省级、


校级重点学科为发展龙 头,


兼顾多学


科均衡发展,学科建设在条件、队伍、

< p>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


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2011


年,弋矶山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


养基地”被国家发改 委批准立项建设。


2012


年,中医痹病学学科


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规划中医药重点学科;消化内


科、


肾内科、


临床药学学科和神经外科获批为安徽省十二五临床


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


全科医学和临床病理学被批准为专业


硕士学位授权点;


重症护理学被增设为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学科(学位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


引领作用正逐 步凸显。



(二)项目立项数量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力度加大


< p>
认真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申报,


两年来,


学校获批校 外科研基


金项目


95


项,


获资助经费


979


万元。


其 中,


国家级基金项目


23


项,包括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2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


项,获


资助经费共


790.5


万元,


国家级项目立项数和经费数与第二届科


技大会期间相比分别增加


156%



155%


,均创历史新高。获批


省(部)级项目


14


项,教育厅项目、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和


芜湖市 科技计划项目共


72


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统筹开展自


然科学类项目和人文社科类项目申报工作,


2012

< br>年我校首次获


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实现了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2013


年人文社 科研究获教育部一般项目


1


项,教育厅项目

12


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加大科研启动、项目配套、项目培育、过程管理、科研奖励


等工作力度,两年 来对


348


项科研项目予以配套支持,配套金

< br>- 2 -




< p>
额达


1037.08


万元,



169


项课题、


1385


篇论文、


25


部著作予


以奖励。为增强科研发展后劲,


2012


年学校设立了重点科研 项


目培育基金,目前共资助项目


36


个 ,资助经费



36


万元。为培


育重大项目、提升科研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研条件日趋完善



加强对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初步建立

< p>
起了多糖药物系列研究的科研平台。


在此基础上,


充分调配学校


资源,积极申报新的省级研究平台。


2012


年,


“活性生物大分子


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 室”获批建设,实现了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从无到有的转变。


2 013


年,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皖


南医学院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建设。目前,我校


省级科研平台达到


3


个,


平台的学科覆盖面增大,


科技 支撑度增


强。


邵逸夫科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流式细胞仪、


高压液相色谱


仪、


液质联用系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陆续


到位,科研资源逐步整合和共 享,将大大提升我校的科研能力。



(四)科研成果收获丰硕,产学研活动有效开展



两年来,我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385


篇,其 中一类期


刊论文


156


篇,被


SCI


收录的论文


102


篇,二类期刊论文


184


篇;出版专著


25


部。


8


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教育 厅、卫生厅等


单位组织的专家鉴定,


并获得了良好的学术评价。


获得安徽省科


技进步奖三等奖


3


项,芜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



获得授权 专利


8


项,进入实质审查专利


13


项。积极推广科


研成果,


组织参加了


6


次各地市举办的产学研活动,


先后与芜湖< /p>


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合作< /p>




- 3 -



协议


6


项。 两年来共承担横向课题


10


项。


201 2


年学校获得芜


湖市弋江区科技创新合作奖。

< br>连续举办了两届皖南医学院大学生


专利创新大赛,


遴选推 荐的作品在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获


特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5


项。



(五)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为营造科研氛围,


拓宽学术视野,


学校专门设立了学术 讲座


基金。


两年来,


先后邀请了国内外 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


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24


次。开设了博士论坛,定期举办博士报


告与讲座,加强校内学术交流。这 些活动拓宽了师生眼界,带来


了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念,


为提 升学校的科研层次起到了积极


作用。



《皖南医学院学报》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杂志办


刊水平有所提升。


2011



2


月,学报加入英国《国际农业与生


物科学研究中心 》数据库(


CABI




引入


DOI


编码(数字对象唯


一标识符)


;开设了《医学教育研究》栏目,报道高教研究前沿


的学术动态及教改心得;


2012



2013


年度总被引频次、影响因


子、


基金论文比均值比


2010



2011


年度数值分别增加


30.79%



53.69%



63.33%


。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简化投稿流程,提


高工作效率。

< br>2012


年,学校承办了安徽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学术


年会 ,对提高学报办刊质量、促进学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志 们,两年来,


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呈现出


规模增大、产出增加、管理增效的良好势头。这一成绩的取得,


是校党政 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学院、各部门团结协作的结果,


更是广大教职医护员工共同奋斗的 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



长期坚守岗位、

< br>在各自领域奋战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


- 4 -





衷心的感谢!



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校的科技工作仍存在一些问


题 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内涵式发展的意识需要强化。


实际工作中偏重规模、



量和投入等指标,存在重项目、轻产出,重数量、轻质量,重管


理、 轻服务的现象,向项目要成果,向平台要突破,向管理要效


率的意识不强。


要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线,


在继续扩大科研体量、


进 一步拓展纵向和横向研究的同时,


逐步向重质量、


重特色、



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


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学科建设水平体 现了高校的办


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校优势学科不多,传

< p>
统特色学科发展缺乏后劲,


部分学科师资断档严重,


学科领军人


物和学术带头人匮乏,团队协作水平较低,承担系列研究项目、

< p>
申报重大课题、


解决重大问题的协同攻关能力不强,


直接影响了


我校科技工作的竞争力,


导致高层次、

< p>
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不多,


科研成果的原始创新性、


实用性和可转化性不强,


对行业和地方


的贡献度较低,


学校连续多年未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


奖励。



——


科研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科研工作的


紧迫感不够强,


各学院科研工作 的积极性、


主动性未得到有效激


发。学校科技工作的评价、考核 、监督、激励等制度需要完善,


封闭、分割的管理方式需要转变,科研管理机制需要创新 。



二、未来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同志们,


2013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推动高 校科


技内涵式发展作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任务”



高等教育作




- 5 -



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 ,


对于经济


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经过学校第一届和第二届


科技工作会议的不断探索,


全校上下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研与教学并重的地位已形成 共识。


“加强科技内涵建设、


提升科技


竞争力”将是今后我校科技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科学把


握科技工作规律,抓住机 遇,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学


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深入贯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




高等学校

< p>


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 展规划》


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学 科引校”战略,以


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


以重大 项目为纽带,


以机


制创新为动力,强化科技内涵建设,提质量、 调结构、促管理、


增效益,


促进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增强学校科技工作综合


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好教学研究型院校奠定 基础。



(二)目标任务


< p>
以科技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实施“五项计划”为抓手,不断优


化学科结构布 局,培育重点学科,加强团队建设,实现引领发展


能力明显改善;


加强学位点建设,


探索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改革,


实现学位点结构明显改善;


加大对省级


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规范对逸夫科技楼校中心实验室的管理,


实现科研平台 条件与管理水平明显改善;


进一步提升科技协同攻


关和成果的原 始创新性、


系统性以及显示度,


实现科技产出质量


明显改善;


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和评价体系,


实现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在“十二五”最后两年,确保现有省


- 6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5 15: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02475.html

科技工作会议报告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