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01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0 21:13
tags:

-

2021年2月10日发(作者:stables)


中国语文


1988


年第


5


期(总第


206


期)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



刘勋宁



提要



一般认为词尾“了”表示完成。本文前两节分析各类实际用例,指出用“完成”来说


明“了”的语法意义,在许多情况下是讲不通的;


“了”所表现出来 的“完成”只是某种条


件下的偶发现象,而不是它本身固有的语义特征。第三节将“


V


了”与“


V


完” 格式加以对


比,表明“了”的意义与真正的完成义是有相当距离的(二者对立)


。第四节提出我们的看


法,词尾“了”应当看作应当看做动词“实现体” 的标记,它的语法意义是表明动词、形容


词和其他谓词形式的词义所指处于事实的状态下 。



本文还对“看了三年”和“看了三年了”两种句式的对立作 了新的解释。




普通话有两个


“了”



一个出现在谓词

(以下用


V


表示,


包括动词、


形容词和短语动词)


之后,称作词尾“了”


(简称“了


1



;另一个出现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称作句尾“了”



( 简称“了


2




.


一般认为词尾“了”表示完成,句尾“了”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出现。本文

< p>
讨论词尾“了”的语法意义。



什么是“完成”?赵元任先生在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国话的文法》


)


一书


中释为“


completed actio n



(


动作完成


)


。①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图解了“完成”


貌(这 里只取“着”和“了”的图解)
































a




A




c



d




B



b



































______




______




_____




































开始线







完成线



认为


A



B=


进行貌(着)



B=


完成貌(了)


。吕叔湘 、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索性把“了”


释作“表示行为的结束”




词尾“了”真的是表示“完成”吗?








1.1


最容易引起我们怀疑的是通常“动词


+


了”的释义方式②难以 推及“形容词


+


了”



例如:



A


看了一遍



已经看完了



大了一寸


*


已经大完了




砍了许多



已经砍完了



瘦了许多


*


已经瘦完了



B


吃了饭去



吃完饭去



红了脸说


*


红完脸说




还了债买



还完债买



低了头走


*


低完头走



有些语法书把

< p>
B


组例句里的形容词看作动词,这不改变解释不成立的事实。


“红了脸”


的脸是红的,


“低了头”的头是低着的, 都不是形容词所表示的那个意义的结束,因而无法


说是“完成”



(这两例的“了”都可以换成“着”


,也表明不是“完成”< /p>





1.2


这种动词和形容词释义时的不平行现象也反映在由动词和形容词构成的述补结构


(动结式动词)



“了”


后的语义分析当中。


由于该结构是两部分构成,


“了”


多表示的


“完


成”就有两种可能:

< p>
一是动词所表示的完成,


一是形容词所表示的结果的完成。从实际例句


看,说结果的完成,困难一如前述:



C


小李放平了桌子



放完了


*


平完了




猫打破了玻璃



打完了


*


做完了




小张吃圆了肚子



吃完了


*


圆完了




不小心弄脏了衣服



弄完了


*


脏完了




1


马希文同志在最近的文章中指出:


“动结式动词中,在语法和语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部


分是‘结’而不是‘动’

< p>


”我们考察的结果恰恰是“结”的部分与“完成”义相抵触。这就


是很有意思了。其实,按照定义,补语的作用在于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也就是说,述补


结构表示了在动作的作用下,某种结果或状态的获得或出现;


如果我 们又以为带“了”


表示


这种结果或状态的结束,岂不是说“了” 有一种否定作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1.3


动词和形容词在语法上属于不同的类。


如果仅仅是形容词后的


“了”


不能解释为完


成,我们可以把这种不同归咎于动 词和形容词本身的不同性质,或者把“了”分化。但是进


一步考察,我们很快发现,


“完成”说对于“动词


+


了”也不是完全适 应的。








2.1


先看几组“动词


+


了”的句子:



A


有了媳妇忘了娘


B


我怎么会相信了他的鬼话




没了谁地球也照样转



这才同意了我的看法




存了这种心,我们也就没办法了



我害怕了一辈子你爹




死了你爹,看还有谁疼你



奶奶算白疼了你一场



C


糊了好大一块


D


门口坐了许多人




疯了许多年



楼上住了一位客人




病了就没戏唱了



床上躺了一个孩子




断了就把它扔了



池子里养了许多鱼



A


组的动词表示存在与否,


B


组的动词表示一种心理状态 ,


“动词


+


了”的意思正是这种


性质或状态的获得,因而与“完成”相排斥。


C


组动词赵元任先生叫做状态动词。他说,语


义上,


状态动词是 表示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做达到的某种状态或情形;


状态动词和形容词在语


法上的轮廓很相象。赵先生把它算作动词里的一个特殊的类。


D


组动词朱德熙先生曾做过深


入分析,认为动词含有“状态”的语义特征(


1981



。很明显,


C



D


两组动词带“了”表示


的是某种状态的产生和存在,而不是这种状态的完成。尤其是


D


组动词后的


“了”


还可以换

< br>成“着”




“基本意思不变”


,更可见它的意义不会是“完成”




2.2


问题倒不在这些动词。


因为它 们在语法上或者语义上有特殊性,


可以特殊处理。


< p>
题出在那些被理解为“完成”的“动词


+


了”


,如果换一种语言环境,就可能与“完成”的语


义相龃龉。下面看两 组句子。



A


1



吃了就走




B


1



吃了这么长时间,还在吃




问了就对了



问了一遍又一遍,讨厌死了




说了就放心了



说了个没完没了,婆婆嘴




嚷嚷了一阵就没声了



嚷嚷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有完没完



A


2


踏在地上走了走




B


2


小道上走来了一老一少




也算过了几天好日子



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响了好一阵子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消息传了个遍



远远地传来了一阵歌声



A

< p>
组可以理解为完成,


B


组不行。

< br>B


1


组“动词


+


了”之后有量的指示,并有后续分句说明


动作没有结束。

B


2


组动词后加上了趋向补语,


取消了动作过程的结束点,


因而也无法说是完


成。



2.3


趋向补语“起来”的一个引申意义是“表示 动作开始”


。按理,


“开始”与“完成”


是相对立的,可是我们却经常看到“起来”与“了”一起附加于一个动词:



他俩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拦也拦不住。




2


人们对他逐渐信任了起来,甚至有点儿离不开他了。



“了”与“起来”不是“水”


“火”不容的关系,倒是“风”

< p>
“火”相趁的关系。



这种现象并不是只发生在“ 了”与“起来”之间,


“了”与其他的趋向补语间同样存在


着这 种解说上的矛盾。例如:



我们快步迎了上去



声音接连不断的传了开去



香味远远地飘了过来



会场上渐渐平静了下来③



2.4 < /p>


多观察一些例句还会发现,


前面说的述补结构里的动词也不是总能 被理解为


“完成”


的。例如:



她哭红了眼睛



这才扽(


den


)紧了猴皮筋



小王笑弯了腰



终于抡圆了套绳



不仅形容词表示的结 果状态在持续,


就是动作本身是否结束也是不一定的,


这完全要 依靠语


境来判断。


(特别是右面两例,只要结果状态存在,动作 就不会结束。




2.5

< p>
由此看来,一个“


V+


了”的格式是不是能够被理 解为“完成”


,至少要看两个方面:一



V


本身的性质,二是“


V+


了”所处 的语境。既然把“了”理解为“完成”要受到这么大的


限制,不能一以贯之,可见,


“了”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能是某种条件下的偶发现象,


而不 可能是它本身固有的语义特征(又见


4.7


< br>。








3.1


事实上,北京话另有表示动作完成的语法格式,这就是 “


V+


完”的格式。将“


V+


了”与


之比较,可以看出“


V+


了”的语义与真正的“完成”是有相当距离的。



3.2


先说明下。北京话的“


V+< /p>


完”是一个歧义格式。


“完”既可以指动作本身的完成,也可


以指动作对象的完成。比如:



吃完


a.(


有话


)


吃完再说——指动作



b.(



)


吃完再添——指对象



使完


a.


(板凳)使完了还给我——指动作



b.(



)

< p>
使完了就找我要——指对象



许多方言里,


这两种意义是用不同的补语成分来区别的,


如动作完成用


“毕”


“罢”


“过”


等,动 作对象的完成用“完”


“掉”等。④普通话在书面上可以见到用“罢”来表示动作完


成的,但似乎不是北京话的形式。


《骆驼祥子》

“完”出现


121


次,


“罢”出现 了


4


次,而其


中一次是“善罢甘休”< /p>


,三次是“也罢”


,未见有用作补语的。



我们把“了”看作动词“体”



asp ect


)的标志,当然只指动作本身的状态。下面用来


进行比较 的“


V


完”格式也就只取表示动作完成意义上的。



3.3


现在对比例句:



A


吃完才觉着有点儿香味


A


’吃了才觉着有点儿香味



A


是说完成整个动作,香在最后。


A


’则指实现 “吃”这件事情,可能闻着不香吃着香。


虽然实现“吃”这件事情会有一个动作的结束点 ,但


A


’的着眼点显然不在此。



B


见完他还真有点儿后怕呢


B




见了他还真有点儿害怕呢



B


句的“怕”是在动作完成之后,


“见”的当时可能感情冲动,忘乎所以。


B


’句的“害怕”


则是在实现动作的当 时,过后想想,可能反而觉着没有什么可怕的。



C


你说完没有?


C




你说了没有?



C

< br>是询问是否结束,


C


’是询问是否施行了“说”这件事情 。



D


好容易当完兵


D




好容易当了兵



D

< br>是说结束当兵生活不容易,


D


’是说当上兵不容易。




3


E


有什么问题去完了再说


E


’有什么问题去了再说



两句所差虽 在一个“完”字,意义却相去甚远。


E


“说”的时间在动作结束 之后,


E


’则是在


动作实现之时;


E


“说”的地方在此,


E

< br>’“说”的地方在彼。



F


忙完了我就来找你


F


’忙了我就来找你



“忙完了”找的 时间是在“忙”结束之后,


“忙了”找的时间恰恰相反,是在正忙的时

< br>候。



3.4



V


完”和“


V


了”都是普通话 里常见的格式,


例句无须多举。


用本文一开始所引诸

< p>
家关于“完成”的说明来衡量这些句子,无疑,它们用来描写“


V


完”的语义才是最合适不


过的。如果用“完成”说来指导“


V


完”格式的造句实践,大概会比指导“


V


了”格式的造


句实践要顺理成章得多。








4.1



语言是一个系统。一个语法形 式的意义从下述几方面的关系中表现出来:



1.


与相关语法形式的对立;



2.


该语法形式采用前后的对比;



3.


与该语法形式的否定形式的对应;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去进行观察。上一节比较“


V


了”与“


V


完”


,就 属于第一方面的


工作。这种比较虽然不能确定一个语法形式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但能表明 它不是什么。



V


了”与“

< p>
V


完”的对立,清楚的显示了“了”的实际意义与“完成”之间的距离,也 就排除


了把


“了”


认作


“完成”的可能。我们必须重新考虑


“了”


的语法意义 。在上文的分析当中,


我们使用过“实现”


“施行”

< p>
“获得”


“出现”等说法。由于谓词词义的千差万别,具体的说

< p>
解自然会多种多样。


但寻绎其间,


特别是和



V


完”


对比,


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看法:



“了”


所强调的是动词、形容词的词义所指成为事实。当我们通过另外两方面来求证“了”的语法


意义时,这种看法得到了证实。



4.2< /p>


显而易见,一个语法形式的否定形式应当是与其意义相反,然而彼此对当的形式。所以


我们先看“了”的否定形式给我们的证明。




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家都认为“


V


了”的否定形式是“没有


V



,但是没有哪位语言学家在


认为“了”表示完成的同时认为“没有”否定 完成。


《现代汉语八百词》说“了


1


” 是“主要


表示动作的完成”


,说到“没有”却是“否定动作或状 态已经发生”


。从各自的材料出发,分


头归纳,


最后得出不对称的描述,


这是常见的,


也是极自然的。


但是当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


并认为其间存在着否定关系的时候 ,


就不能不怀疑这两方面的描述中至少有一方面是有偏差


的。请 看例句⑤:



吃了饭来的——没吃饭来的



做了准备——没做准备



水开了冲的——水没开冲的



柿子红了摘的——柿子没红摘的



完成了任务——没完成任务



打完了猪草——没打完猪草



“没吃饭 来的”是根本没有吃,不是没吃完;


“没做准备”是根本没有准备,不是没做完准


备。


“没有”否定的不是“完成”状态,而是整个事实。至于最后两例 否定动作的“完成”



显然是由词汇意义决定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没有”的说明是近乎事实的。由“没有”


倒推回去, 一个很自然的结论就是:


“了”所表示的应当是“没有”的反面,一种实有的状


态——即事实的状态。这样的认识不仅使得“了”与“没有”之间的意义说明真正对当了起



4


来,而且完全符合我们在具体考察中所得到的印象。



4.3


将带“了”和不带“了”的句子加以对比,同样可以看 出:能不能带“了”的语义限制


在于动作或性状是否成为事实,


而不在于这个动作或性状是否处于


“完成线”


上。


⑥试比较:




我试做一次——我试做了一次




把球扔过去——把球扔了过去




立即结束战斗——立即结束了战斗




大概(能)收一半儿——大概(只)收了一半儿




看样子(要)下一场好雨——看样子(真)下了一场好雨



而那些由于还没有成为事实而用了“了”的句子则是病句:



*


下个月我干了十五天的活儿。


*


应当严肃处理了这件事。



*


我深信,十三大以后,深圳必将会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局面。



可见“了”的作用确实在于确定动词、形容词的词义所指是一个事实。



4.4


在日常教学当中,


为了说 明那些动作过程并没有结束而使用了“了”


的句子,人们常


常把 “了”所表示的“完成”解释为“提到的那一部分完成了”


。譬如“争了起来”是动作< /p>


的“开始”完成了;


“争了一会儿”是“争一会儿”完成了;


“争了大半天了”是“争大半天”


完成了。这种说法完全是为了解释 而解释,既有违于原来意义上的


“完成”


也无实用价值。


因为这种“完成”是在由“开始”到“完成”的全过程中任意截取的 ,没有质量规定,所以


无从判断⑦。


而且究其实质,

< p>
这种取消了质量规定的任意完成的实际意义不过是承认了动作


的存在(成为 事实)而已。



为了讲通“形容词


+< /p>


了”的“完成”


,有人采用“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完成 ”


的说法。只要排比一下,就会看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即构成“形容词

< br>+


了”的形容词本身均


指后一种状态而不是相反:



低→高



高了



新→旧



旧了



生→熟



熟了



非红→红



红了



这就又使得“完成”的意义等于 我们说的“形容词词义所指成为事实”


。事实上,有些“形


容词


+


了”的句子,也谈不上“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p>


,例如:




高了有什么好




这个星期只晴了一天




我苦了一辈子,就盼着你们不再这么苦



这些句子里的“形容词


+


了”恐怕还是简简单单的看作“有这 么一个事实”为好。



4.5


分析到 此,


令人想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言现象。


这就是闽方言中与< /p>



V


了”


相应的


“有


V


”的形式:


我昨日有睇电影(我昨天看了电影)——海丰



昨冥汝有唱啊无唱(昨天你唱了没有)——福州



滚水有滚无(开水开了没有)——台湾



闽方言中这种“有


V


”的形式正是词尾“了”所具有的语法意 义的词汇表现形式。


(自然,


由于语言系统及表达形式的差异, 二者不应视为完全对当。




4.6


现在总述一下。从“了”的否定形式可以看出,


“了”所表示的 应当是“没有”的反面


——一种实有的状态。从带“了”与不带“了”的句子对立可以看 出,


“了”表明动作或者


性状成为事实。这样,我们就可以把“ 了”的语法作用表述为:词尾“了”附在动词,形容


词以及其他谓词形式之后,表明该词 词义所指处于事实的状态下。目前多数语言学家认为


“了”是汉语动词“体”

< p>


aspect


)的标记。我们可以把“了”的语 法意义概括为“实现”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0 21: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31797.html

01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