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16:07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powerful)


精品文档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



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












八校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


36

< p>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 p>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

< p>
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 但失


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 /p>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 叙事者所


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 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


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 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


《呐喊 》



《彷徨》


中超过半数。

< p>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


“我”

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


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 世俗社会、


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 、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


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


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 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 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


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 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


及这个世界对社会 “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


出 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 盾冲突


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 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


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


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 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


精品文档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 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则 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


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


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 编自姜振昌《


<


呐喊


><


彷徨


>


: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br>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 形象,能统揽全局。



B


.小说叙述者 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


.《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 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 p>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 述的区别。



B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 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


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D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 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 /p>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 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 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


.以旁观者的 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 /p>


D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 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们身 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


远发展的角度出 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


2016



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p>


提出到


2030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 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9


岁。

< br>2017



10


月,十九大


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


.


精品文档



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 和改善民生水平的


重点工作。



推进“ 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


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 的健康问题。


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 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



10



13


日刊文)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亚健康 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


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 ,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


良生活 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 “大健康”应运


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 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


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 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


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 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


医学界,


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


-

社会


-


心理


-

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


大健


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 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


危险因素,达 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2013-2018


年中国保健品市 场规模情况




.


精品文档






(数据来源:《


2018

< p>
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 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


健品行业普遍性 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


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


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 扰乱市


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 ,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


则,真正 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

< br>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 /p>


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 警示教育,要


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沦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 /p>


(摘编自“新华网”2019



1



10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3


分)



A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


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


国家富强的


重要标志。



B


.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


问题频发。



C


.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罔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 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


旺盛。



D


.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似、虚假宣 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


正常秩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p>
3


分)



A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 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


2030


年我国主


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


.“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 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


模式的改变。



.


精品文档



C



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 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


尤其是用“疗效”欺


骗消费者。



D



保健品市场乱 象丛生,


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

< p>
与相关部门


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6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 分角度概括说明。(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p>


15


分)



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活着的仪式



王溱



听说相亲对象是位诗人时,我脑 子里快速涌现出很多关于诗人的负面形象:贫困潦倒,愤世嫉俗……


< br>不过我还是答应见见——这人长得太帅了,你看那照片,匀称的倒三角体形,脸部线条像用炭笔勾勒


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中国版贝克汉姆嘛。



约 定的那一天很快到来,诗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他给我看他拍摄过的照片,或雄山峻岭,或一江春


水,或落叶飘忽,都是他去过的地方;他给我描述他与美景的对话,那些对话使他诗情满溢;然后他把脸


朝斜四十五度一仰,开始吟诗了。



我 窃喜,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光蛋嘛!你听,那些词从他嘴里迸出来,在我耳边绕一圈,两圈,我轻飘

< p>
飘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诗和画的意境中了。



我开 始憧憬跟着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诗的生活。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见面,他都会以各种借口

< br>岔开话题,或者干脆打开语音功能吟起诗来。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诗中了。


熬过几十个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决定去找他。我没有他确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 他所在的那个区去


轧马路,一边走一边在脑中想象着:偶遇那一刻,他会吟出怎样一首令 人惊喜的诗?



我忘了,马路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辆 大货车在距离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刹停,扬起满脸灰。



货车司机噌噌下了车,张口就道:“不要命呀!”



.


精品文档



我抬头一看,乱糟糟的胡须,发黄的


T


恤上沾着各种污渍,裤 子被灰尘泼出奇怪的图案,大皮鞋已辨


不清颜色,以致我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是诗 人!



他也认出我来了,有些发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裤子上 的灰,拉拉衣角,脸向斜四十五度一仰,又


摆出了诗人的姿态。



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愤愤地问:“你到底是货车司机还是诗人?”



他一字一顿,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开车,我活着的方式;诗,我活着的仪 式。”



“活着还有仪式?”我惊讶地问。



“当然有!”他指了指副驾驶位说,“上车,我带你去看看。”



车子开得很慢,他一路沉默,始终保持着那个半仰着头的姿态,腰绷得笔挺,双手优雅地 左右扭动着


方向盘。若不是那身装扮,他还真像个优雅的指挥家。后面的车喇叭震天,有 人伸出头来骂:“你丫散步


哪?!”



他置若罔闻,缓缓开了口说:“生活,不易。”



他叹了口气说:“以前,我也一样,急,做什么都急,急了就骂,前面车开慢了骂,有人超车了骂,< /p>


赶不上绿灯,也骂。”



“然后我的生活就只剩下骂了。”



“那又怎样?”我问。



“生活就不乐 意了啊,人活一遭,怎么都是件值得好好对待的事吧?它不乐意也是正常的。”他说。



我开始觉得他脑子不太正常了,我扒拉着车门把手,颤抖地说:“停,停车。”



他没有停,继续说着:“为了安抚生活,我决定给它举行个仪式。”< /p>



“什么仪式?”我问。



“写诗呀!仪式的地点是很讲究的,你看,必须是最纯净的场所,不被浮躁的人类所污染的。”



我想起了他相机里的照片,问:“所以你就到处去旅游?”


< /p>


“干吗要去旅游?”他奇怪地看着我说,“我开着车,每天都在旅游。”

< br>


“快看快看,夕阳!”他兴奋地指着前方说。



没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开始吟诗:“落日!红了脸,躲起来,它要躲起来……”



不躲才一怪!我趁机跳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往人多的地方躲去。



“神经病!”这是我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


精品文档



几个月后,我如愿跟一个算是事业有成的相亲对象结了婚。


婚后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 我辞去了工作,


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





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了,大娃 捣蛋,二娃哭闹,锅里的菜烧焦了,我蓬头垢面,呵斥着大娃,哄着


二娃。当我手忙脚乱 地解开二娃的尿裤,被一泡温润的童子尿喷得满脸都是的时候,忽然,我嘴里迸出了


一句 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6


年第


19


期,有删节)


< br>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人”拒绝和“我”再见面,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我”骂他“神经病”,是因为“我”无法接受


“诗人”对“我”的欺骗。



B



文章多次写到“诗人”“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这个细节,


突出了一个卑微困窘的货车司机内心深处隐


藏着的自尊与倔强。



C


.小说中的“我”在与“诗人”相亲前、相 亲时、相亲后、马路相遇,直到“我”做了母亲后,心理经历


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D


.小说以“我”的视角,采用抑扬结合的 艺术手法,使“诗人的形象”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收


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8


.请从不同角度赏析小说结尾的划线句 子。(


6


分)







9


.“诗”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6: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1205.html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