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4 04:03
tags: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欺凌)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政治”,作 为科学的界说,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看法。我想在



马克思主 义基本观点指导下



参考古今中外的各种解释

< br>,


做出一个具体的界定。



我把 政治的定义概括为: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



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国家、政权),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



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或者说:

< p>


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 系,



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



并得到稳定和发展



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 会现象。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般来说,政治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门槛”后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经济、

< p>


文化共同组成社会的三大领域。在古往今来的文明社会历史中,政治是整 个文



明的一部分,是各个民族都不能离开的社会组成部分。一 个民族政治文明发展



的状况、程度,既体现了该民族的社会、 经济制度,也反映出该民族整个文明



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政治现象从其产 生时起,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人们无



不对政治发表


fi


己的看法。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条件不同,各阶 级、阶层的社会



地位不同,因此对政治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我 在


1980


年曾发表了《关于政治学



研究对象的史的考察》一文。


(原载〈政治与政治学〉


1981


年群众出版社出版


;


2001


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又重新刊载)。在这篇 文



章中我曾对西方、中国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学对象问题做 了简要的考察。当



时文章虽然还比较粗略,但也基本能反映其 大体情况。还可以作为今天我们研



究政治学对象问题的参考< /p>



不过



这篇文 章只是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入手,



指出无论西方、中国, 还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其对政治的理解有何差异,但都



是以国 家问题为其研究的基本内容。然而该文对什么是政治的问题并未具体论



及。这里,我想仅就我对政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西方,政治一词



英文为

< br>politics


。原文来自古希腊文的


polis


,为城邦之



意。


politics


按字源说,是


polis


tic


(science)


合 组而成,意为关于城邦



的科学。


sc ience


—词,按其原意是知识或学问,含有一切有系统的知识的意

< br>


思。在西方,一般仅指自然科学而言。在


W.


C.


丹皮尔所著《科学史》中给科


< /p>


学界定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



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



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 究”


(商务印书馆中文版,第


9


页)< /p>


。科学和技术是



不同的两个概念



作为科学的实际内容


应该不仅包括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



学,而且也应包括哲 学、语言、历史等人文现象和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现



象。即所谓人文社会科学。



长期以来



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着重对国家问题进行抽象的理性 思考,



即对国家的起源、本质、制度、机构等范畴和概念进行 抽象推理研究。直到上



世纪中叶,才由对制度的静态研究发展 为着重对政治行为的动态研究。



中国传统对政治的解释,人们 常引用《尚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来说明此词古 已有之。实际上,中国古代政与治是不相同的两个词。有所谓



“政者事也,治者理也”的说法。“政”是事务,是静态的,而“治”


则是动

< p>


态的。所谓“以政治之”就是用政治、行政手段来治理。中国古代讲的治 道、



治理、为政、行政都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在我国传统文 化中所谓政治是蕴含



于整个社会之中的,是动态的。早在汉代 司马谈说到“六家要旨”时就已说过



“《易大传》:天下一致 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



德,此务 为治也,直所以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迁《史记?太史公


< br>自序》



直到近代


< p>
孙中山先生也还把政治说成是“管理众人之事”。


简言之,



在中国,政治的含义就是指治理国家,实际是讲的统治方略、政策和活动等。



在我国,政治自古就是动态的“政”,是务实的。这也构成我 国政治文化的一



大特点。



所以说,政治这种社会现象,既是观点,又是制度,也是行为。政治学在一定


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科学。



二、政治的前提、基础是利益



人本性 上是要过社会生活的。马克思说:“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又说:


< br>“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我国的荀


< /p>


子也说



“人力不若牛,


走不若马,


牛马为用,


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这些都是说明过有组织的生活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要求。



在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便要发生往来



产 生各种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 /p>


人们为了生活,首先要从事物质生产,从而形成生产关系。


(恩格 斯在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序》


中曾提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 生产的二元观点,



对此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但实际上没有人 类的南身延续,何谈物质生产。物



质生产的目的还不是为了人 类的生存与发展



孔子从人性角度也谈到这个问题,

< p>


所谓“食、色,性也”。当然,这些实际上是人的自然本性。而人与动物 不同



之处,主要在丁?他的社会本性。)其次,人们在发生各 种关系中,都是为了得



到“好处”,实现各自的利益。



在西 方,“利益”这个概念的英文为


interest


< p>
benefit,


简单


说就是

得到



“好处”,另外,还有权利、兴趣的意思。认为人们 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得到



“好处”、“利益”。



在中国的传统 文化中,“利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义利之辩是我国历史上




期争论的问题之一



各家各派的看法极 不一致



儒家表面是反对谈“利”的。



孔子就“罕言利”,还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是明确地




仁义与利欲截然对立起来



墨家是讲“利”的



他们主张“兼 相爱,


交相利”,



讲“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最讲利的主要是法家。其代表人物韩非说



< /p>


很清楚。他把“趋利避害”说成是人的本性。所谓“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





此人之情也”。(《奸 劫弑臣》)但由于儒学成为文化主体,“讲道德,说




义”、“重义、轻利”也就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利益实际是人类社会得以连接的纽带



也是人 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驱动器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在我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人们在实际生活中< /p>


,既不能




避 利益



但又受儒学影响而羞谈利益


。< /p>


这就造成有的人表面



口头“讲道德,< /p>



说仁义”、趋义避利,而内心里却是“利欲熏心”,言行不一。 同时,还使




人们为了个人,不惜采 取各种手段;在竞争中,不是我要比你强,而是把你




下来。这种观念,实际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这种情况的形成当然 还有




他原因,如小农观念,文化专制,等)



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实际是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的网络。马克思曾指出“把




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马 恩全


集》




1


卷,第


439


页)恩格斯也说:“每 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




现出来。”(《马恩全集》第


18


卷,第

307


页)又说“政治权力不过是实现


< br>


济利益的手段。”从纵向讲,构成社会的各部分(阶级、阶层、集团)以及




一个社会成员(个人),利益是不同的 ;从横向讲,各部分之间、各集团之


间、


以至个人与个人之间也是各有各自利益的。这就使人们之间存在长远利益和




前利益,整体利益、共同利益和局部利益,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 ,集团




益和个人利益的不同关系。 由于人类要过社会生活,整体利益、共同利益就



< p>
到维持生活存在的作用。然而,由于整体、集团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不同,又




成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社会需要整合和协调的原因。



三、政治的作用是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人们为了过好社会生活,就必须使社会整体化,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果



“一人一义”,人人各行其是,也就不能成其为社会。然而,又由丁?人们的



益不同,就要产生矛盾、冲突。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 之间便产生了阶级矛


盾。



既然存在矛盾,就需要进行协调,使社会不至于在斗争中毁灭。



“整合”就是使全社会各种活动和关系在一定的秩序中结合成为统一整体。



“协调”就是使各种矛盾得到调节,矛盾双方关系能得到调整。即使是敌对




系也要得到缓解,不致在“无谓斗 争中同归于尽”。所以,“整合”、“调



节”、“缓和”的实 际内容从根本上说都是耍解决利益问题。所谓“协调各




关系”,实际也是协调利益关系。



为 了整合与协调社会关系,便需要有一种社会力量。这就是公共权力


。这种




共权力一定能够控制整个社会、全体成员。这样社 会才能得到整合


,各种矛




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当然,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


,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也 就




同。敌对阶级间的利益是根本对 立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


。敌对的阶级关系


< br>


能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使其缓和、就范。历史证明,当阶级之间的




盾不能调和时,或者一个被消灭,由另 一个代替;或者二者同归于尽,由一




新的力量代替。



四、政治的性质、特点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置



特殊公共权力,一般也就是指国家。“国家”,是我国的称谓。这是因为我国



历史上是一种“家国同构”的格局



而 在西方则不同



西方对这种特殊公共权



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它经历了


polis


------------------- republic



--------------------------------------- -------------------- kingdom



------------------------------------------------- ----------


state


的演变过程。



什么是权力?



一般都把权力解释为控制和影响力;或解释为统治与服从关系。



公共权力一般说就是通过一种公众组织建立一定的秩序



以实现其成员的共同



利益和调节成员间的关 系的社会公共组织。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



马克思主义 关于国家的理论有着丰富的科学的内容



最为经典的集中阐述就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第九章中的论述。恩格斯说:“国



< br>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国家也不象黑格尔 所断言的是’伦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4 04: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4603.html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