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7 19:52
tags: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thinclient)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




: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










原生矿物(量变)









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次生矿物(质变)










粘性土



生物风化











有机质



2.


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


三相体系


:< /p>


固相(固体颗粒)


、液相(土中水)


、气 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


固相



:


土的固体颗粒,构成


土的骨架


,其大小 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


性质的重要因素。


< /p>



1


)土的矿物成分

:


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


:


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



原生矿物


:


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 矿物


:


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


:

< br>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


)土的粒组


:


粒度


:


土粒的大小。粒组


:

< p>
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



土的颗粒级配< /p>


: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 /p>



△颗粒级配表示方法


:


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


示的土的粒径 。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


均匀,级配 不良。




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 度的指标


:


不均匀系数


Cu

< p>
和曲率系数


Cc


,用来定量说明天然


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


不均匀系数


Cu= d60/d10


曲率系数


Cc=(d30)?


/



d60


×


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 占土总质量


60


%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

< p>
10


%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


30


%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


a.


级配连续的土


:Cu>5


,级配良好

< p>
;Cu<5


级配不良。



b.


级配不连续的土,


级配曲线呈台阶状,

同时满


Cu>5



Cc=1~3< /p>


两个条件时,


才为级配良好


;

< p>
反之则级配不良。




颗 粒分析实验


:


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 br>


筛分法



:

< br>(粒径大于


0.075mm


的粗粒土)

< br>


水分法



:

< br>(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


(粒径小于


0.075mm< /p>


的细粒土)



5.


液相



:


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 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


土中水。



分类


:


重力水和毛细水。



细粒土的可塑性的 本质原因


:


在于结合水的能力。



工程实践中的流砂、


管涌、冻胀、渗透固结、渗流时的边坡稳定等问 题都与土中水的运动有



关。



6.


气相



:


土中气体存在于孔隙中未被水所占据的部位。



①自由气体


:


对土的性质影响不大。

< br>


②封闭气体


:


增大土体的弹性 和压缩性。



7.


土的结构(内部特征 )三种基本类型



①单粒结构


:


是粗粒土的主要结构形式。


(砂粒)


(脱水)



②蜂窝结构


:


是粉粒的主要结构形式。


(居中)



③絮状结构


:


是黏粒的主要结构形式。


(不脱水)



8


.

灵敏度


:反映粘土结构性的强弱。



St=qu/qu'


式中


qu



qu'


分别为原状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重塑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低灵敏度:


(1. 0



st



2 .0)


中等灵敏


(2.0


< p>
st



4.0)


和高灵敏 度


(st>4.0)


灵敏度愈高,其结构性愈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愈明显。



9.


土的构造(外部特征)


:


①层状构造


;


②裂隙构造


;


③结核或孔洞。



10.


土的物理性质直接反映土的松密、软硬等物理状态,也间接反映土的工程性质。而土的

< p>
松密和软硬程度主要取决于土的三相各自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关系。



11.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三相物质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



1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粗粒土的松密程度,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三个基本试验指标


:



土的天然密度


ρ



ρ


=m/v


(单位:


g/cm3)

< p>
测试方法:土的密度可采用环刀法、蜡封法、灌砂法、灌水法等方法测定,其中

环刀法


常用


于细粒土的密度测定。




土的含水率


ω



ω


=M


ω


/M


s


×


100




注意:含水率是土中所含水分质量与土体颗粒质量之比, 可


>100


%,而含水量必须


<100



.


测试方法:

一般用


烘干法


测定,


即先称小块原 状土样的湿土质量


m



然后置于烘箱内 维持


100



105

< br>℃


烘至恒重,再称干土质量


m


s ,


湿干土质量之差


m-m


s

< p>


与干土质量


m


s


之比值,就是土


的含水率


< br>⑶


土粒比重


Gs


:


指烘干土粒与同体积


4


℃纯水之间的质量比。

















测试方 法:一般用


比重瓶法


测定,即将干土粒(



ms


)放入比重瓶,加蒸馏水煮沸除气,


测得土粒排开水的体积


Vs


,代入上式计算。







天然容重


γ


:


指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重量。



饱和度


Sr


:指土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的比值。



孔隙比


e:


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中固体颗粒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


n:


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 /p>


对于同一种土,大小关系


:


γ

< p>
sat>


γ


>


γ


d>



γ


'


13.


判断无粘性土密实度



影响砂、卵石等无黏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密实度。



判断方法


:


(1)

< br>用孔隙比


e


来描述。



e


越大表示土中孔隙大,则土质疏松。优点:简单;缺点:未能考虑级配 的因素。



(2)


用相对密实度


Dr


描述。



Dr=



e


max


- e



/



e< /p>


max


-e


min





e=


ρ


s


×


Gs/


ρ


d


-1




Dr


0


——



0.03


———


0.67


———


1


松散



|



中密




|




密实




|


N


来评价砂类土的密实度,是一个行之有效


(4)


试验法。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重量为


63.5kg


穿心锤,



76cm


的落距自由下落,


把标准贯入靴打入土中,


先打入


15cm

< p>
不计数,接着每打入


10cm


记下击数,累计打入


30cm


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


入击数


N




N(< /p>


锤击数


)0


——


10


——


15


——

30


——






|


松散



|


稍密



|


中密



|


密实



< /p>


(5)


碎石根据野外鉴别方法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种 状态。



14


.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1

< p>
)基本概念



稠度:粘土因含水多少而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


< p>
稠度状态:


粘土因含水多少而呈现出不同的物理状态。

土的稠度状态因含水率的不同,


可表


现为固态、塑态、流态 三种状态。



界限含水率:黏性土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



液限:由可塑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用


WL

< p>
表示。



塑限:土由半固态变化到可塑状态的界限 含水量,用


Wp


表示。



缩限:


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逐渐缩小,


直 到体积不再缩小时土的界限含水量,




Ws


表示。




试验得到最优含水率


w


op

< p>
,工程上取


w


=


w


op


±2~3%



工 程上常采用压实度


D


c


控制(作为填方 密度控制标准)






击实试验的作用





土干密度


室内击实试验最大干



密度


























2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测定方法




碟式仪液限试验



适用于粒径小于


0.5mm


的土




搓条法塑限试验



土条直径恰好为


3 mm


左右土条自动断裂,此时土条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坐标上对应于圆锥体入土


深度为


10mm

< p>
建筑规范


(


17mm


公路 规范


)



2mm



土样的含水率


分别为该土的液限和塑限



3


)粘性土稠度状态评价



液性指数


:


Ι< /p>


L=(


ω


-


ω< /p>


p)/(


ω


L -


ω


p)



Ι


L


>


1


,则 土处于流态;


0


<


Ι

< br>L


<


1


,则土处于塑态;


Ι


L


<0


,则土处于 固态。




4


)土的可塑性:具有可塑状态的土(即黏性土)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塑成任何形状而不


产 生裂缝,当外力去掉后,仍可保持原形状不变。



塑性指数


:


Ι


p=


ω


L -


ω


p



Ι


p


>


17


为粘土;


17


≥Ι


p


>


10


为粉质粘土;

< br>Ι


p



10

为粉土或砂土。



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粒径;



矿物成分;

< p>


活性指数。



15.< /p>


粘土的压实性



ρ


d=


Gs


×


ρ


w


/(1+Gs


×


w)


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土的类型及级配;击实功能;含水率等





16.


无粘性土的压实特性




压实特征:
































不存在最优含水率




潮湿状态下


ρ


d


明显降低



在完全风干和饱和两种状态下易于击实




压实标准:



相对密度控制:


Dr>0.7~0.75


施工过程中要么风干,要么就充分洒水




17.


土的膨胀与收缩



粘性土可能吸水膨胀,也可能失水收缩。无粘性土就没有这种特点。



18.


土的工程性质分类


< p>


1


)目前国内有两大类分类体系:




建筑工程系统的分类体系,

它侧重于把土作为建筑地基和环境,


故以原状土为基本对象。




工程材料系统的分类体系,它侧重于把土作为建筑材料, 用于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


工程。该体系以扰动土为基本对象,注重土的组成,不考虑 土的天然结构性。




2


)目的:




便于调查研究




便于分析评价




便于交流




































土的组成





3


)依据:最能反映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指标






土的状态























土的结构




4


)土的工程分类:



①直观上分成两大类:粗粒土


(

无黏性土


)


、细粒土或者黏性土


(


有的规范细分粉土或黏性土


)


②规范中 把土


(



)


作 为建筑物地基分为六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


土。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及有效应力原理




1.


土的渗透定律






i


为水力梯度


,z+hw


称为测压管水头,代 表流体所具有的总势能


.



hv=v?


/2g






2


)达西渗透定律:


q


?


kiA


?


v


?


A


(仅适用于层流)



式中,


k


为渗透 系数


,


影响


k


的因素主要有土颗粒级配


;


孔隙比


;< /p>


土的结构构造


;


封闭气体等等

< p>



2.


渗透系数的测定



< br>1


)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透水性大的土,例如砂土、


粗粒土)



试验原理:









2


)变水 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粘性土)




a< /p>


是变水头管的内截面积)



< p>
3


)现场抽水试验
































原理:根据渗流流速处处相等,由微元处


的渗流关系推导出微元体的 渗流平衡式,并


积分得解。




公式:





优点:


可获得现场较为可靠的平均渗 流系


数。



缺点:费用较高,耗时较长




3.


成层土的平均渗透系数



水平等效渗透性由渗透性最大的土层决定;垂直等效渗透性由渗透性最小的土层决定。




1


)渗流方向平行 于土层





2


)渗流方向垂直于土层




三、土的渗透破坏



4.


渗透力: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渗透


力是一种体积力。< /p>



G


D


?


?


w


?


i

< p>


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作用对象:土骨架



5.


临界水力梯度:土颗粒受渗透力作用,刚发生悬浮时的水力梯度。




6.



土的渗透破坏



1



流土


: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隆 起


,


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而流失,


有突发性。



基本特征:



i > icr




有突发性;



防治:上防渗、下减压、加盖重。




2



管涌


:在渗透 作用下,土中细颗粒在粗颗粒所形成的孔隙通道中流失,形成贯通的


渗流通道,渗流逐渐 增大至破坏。



基本特征:



无粘性土;



Cu>10


,级配不连续;



水力梯度过大(


> 0.2~0.25



;④防治:


降低水 力梯度、设反滤层。



四、二维


稳定< /p>


渗流问题



1.



基本微分方程




2.



等势线:流场中总水头均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流线:流场中与等势线垂直,表征各点渗流方向的线。



流场中,等势线与流线处处正交(垂直)







3.< /p>


流网:流网是二维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的解的图解表示。



特征:






















1


)流线与等势线正交;




2


相邻等势线水头差相等;




3< /p>


)相邻流线流量相等。













五、有效应力原理



1.



有效应力原理:



< br>1


)土的任一平面总应力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两部分;

< br>



2


)土的变形及强度取决于 有效应力。



2.


土的有效应力公式





















静水压力(水面以下水柱压力)



孔隙水压力



















超静水压力(水面以上外力)



3.


土的变形机理:




1


)土颗粒间克服摩擦相对滑动;

< br>



2


)接触点处应力过大而破 碎。



4.


土的强度机理:土颗粒间的 粘聚力与摩擦力



5.


孔隙水的作用:不能承受剪应力






3




土中应力计算





























自重应力


(


σ


cz)









土体受到重力所产生的应力



1.


土中的应力





强度理论
































附加应力


(


σ


z)









外荷载作用在土中所引起的应力



< /p>


2


土力学基本假定:


< br>连续;



均质各向同性;



理想弹性。







3.


土力 学中应力符号的规定(法向应力以压为正,拉为负;剪应力根据法向应力方向和坐标


轴判 断)





基 底压力


(P):


基础与地基之间产生接触压力

< br>(


方向向下


)





基底附加压力


(P0):


通常是由于新增的建筑物,在土中附加应力的产生的压力。


< /p>



地基的附加应力


:

由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应力增量。



.

④竖向自重应力的分布规律


:


①土的自重应力分布线是条折 线,折点在土层交界处或地下水


位处,在不透水层面处分布线有突变

;


②自重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变大


;


③在同一层面自重应力


各点相等。



3.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 p>


1


)均质土体自重应力计算




2


)土的侧向应力




K0


为土的侧压力系数)




3


)层状土自重应力的计算(土层中有地下水用有效容重计算)





4.


基 底


压力


的计算




1


)基底压力分布形式影响因素:



基础刚度;



压力幅值;

< p>


土体类型




2


)中心荷载作用时的基底压力计算



F


?


G


p


?


A


(其中


G


?


?


G


Ad


,通常取


?


G


=20kN/m ?


,在地下水位以下取


?


G

< p>
'


=10kN/m?



d


为基础平均埋深,必须从设计地面或室内外平均设计地面算起。





3


)偏 心荷载作用时的基底压力计算



双向偏心:

p


(


x


,


y


)


?


max


F


?


G


M


x< /p>


M


y



?


?


A


W


x

< p>
W


y


单向偏心:


p


min


?


F


?


G


M


F


?

< p>
G


6


e


?


?


(


1


?

)



A


W


A


b


bl


2


其 中,


W--


抵抗矩,


m?


,


W


?


;


6








b--


力矩


M


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









e--


偏心距,


m



e


?


M



F< /p>


?


G



4


)根据荷载偏心矩


e


的大小,基底压力的分布 规律:



①当


e



L/6


时,


p

min


>


0


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②当


e=L/6

时,


p


min


=0


,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③当

e>L/6


时,


p


min


<0


,也即产生拉应力,这就表明产生拉力部分的基底将与地基脱离,不


能传递荷载。工程上认为此时基底压力重新分布。


< p>
p


'


max


?

< p>
2


(


F


?


G


)



3

(


b


/


2


?


e


)


l


< /p>



4


)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p


0


?

p


?


?


cz


?


p


?


?


0


d



式中,


?


0


--


基础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 均容重;



d--


基础平均埋深,必须 从天然地面算起。



5.


地基的附加应力计算


< p>
集中荷载作用:


?


z


?< /p>


?


?


P



?


是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是


r/z

< p>
的函数)



z


2


矩形分布荷载作用:


?


z


?


?


c


p


0



?


c


为角点 应力系数,是


m



n

< br>的函数,


n=z/b,m=l/b



矩形三角形分布荷载:


?


z


?


?


ct


p


0



?


ct



n=z/b,m=l/b


的函数,

< p>
必须注意


b


是沿三角形分


布荷载方向的边长




圆形均布荷载作 用:


?


z


?


?


r


p


0



?


r



z/


r


0


的函数)



2


p


z


3


线荷载作用:


?


z


?< /p>



2


2


2


?


(


x


?

< p>
z


)


条形均布荷载作用(


l/b



10



:


?


z


?


?


s


p


0



?


s



n=x/b ,m=z/b


的函数)



条形三角形荷 载作用:


?


z


?


?


st


p


0



?


st



n =x/b,m=z/b


的函数)



(< /p>


1


)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①附加应力自基底算起,随深度呈曲线衰减


< p>
②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它不仅分布在基底范围内,而且分布在基底荷载面积以外相当大的

< p>


范围之下。



③基底下 任意深度水平面上的


?


z


,在基底中轴 线上最大,随距中轴线距离越远越小。
























2


)角点法计算附加应力


:














第四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土颗粒的压缩:基本可以忽略



1.


土的压缩原理



水的压缩:基本可以忽略



气体压缩:土体弹性变形成因



气体和水排出,颗粒重组:土体变形的重要组成



2.



室内压缩试验



i


级荷载下的沉降为:


s


i


?


3.



压缩性指标



压缩系数:


a


?


tan


?


?


G


(


1

< br>?


w


)


?


w


e


0


?


e


i


e


0


?


s


?


1



h


0


?


1


?


e


0








e


1


?


e


2



p


2


?


p


1


压缩指数:


C


c


?


e


1


?


e


2



lg


p


2


?


lg


p

< br>1


p


2


?


p


1


1


?


e


0



完全侧限条件



?


?


2


?


?


1


a< /p>


1


?


2


压缩模量 :


E


s


?


?< /p>


2


?


2


变形模量 :


E


0


?


?< /p>


?


E


s



无侧限条件


。式中,


?


为土的泊松比,


?


?




?


1


-

< br>?


体积压缩系数:


m


v


?


1


a



?


E


s


1

< br>?


e


0



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分析



















































回弹曲 线



在进行室内试验过程中,


当压力加 到某一


数值


P


后,逐级卸压,土样将发 生回弹,土体膨胀,


孔隙比增大,


若测得回弹稳定后的孔隙比,


则可绘制相应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


称为


回弹曲线。


由图可见,卸压后的回弹曲线





并不沿压缩曲线

< br>ab


回升,而要平缓得多,这说


明土受压缩发生变形,卸 压回弹,但变形不能恢复,其中可恢复的部分称为弹性变形,


不能


恢复的称为残余变形,而土的压缩变形以残余变形为主。



再压缩曲线



:


重新逐级加压,可测得土的再压缩曲线。




压缩指数


C


c


?


tan


?


;回弹指数


C


e


?


tan


?


,通常取


C


e


?< /p>


0.1-0.2


C


c



4.



土的固结状态


(超固结状态、正常固结状态、欠固结状态)




1


)前期固结压力

< br>p


c



土层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受 到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包括自重和外荷)




2


)超固结比(


OCR



:


OCR


?


p


c



p


0




3



前期固结压力的确定

< br>(卡萨格兰德经验图解法)




5.


试验方法测定土的变形模量


E< /p>


0




1




载荷试验(


尺寸合理;分级分时加载;四个终止条件




通过承压板,对地基分级施加压力


p


和测试压板沉降


s


,以得到 压力沉降


(p-s)


关系曲线。



适用条件:一般适合在浅层土中进行。



优点:压力影响深度可达


1.5-2


倍的压板边长,故能很好 地反映天然土体的压缩性。



缺点:试验工作量和费用较大,时间较长。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四个终止条件




沉降


s


急骤增大,荷载


-


沉降(


p-s


)曲线 出现陡降段


;



在某一荷载下,


24


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


0.06


变形模量:


E


0


?< /p>


w


(


1


?


?


)


2


p

< p>
cr


b



s


1


w--


沉降影响系数,


对 刚性方形压板,


w=0.88;


对刚性圆形压板,


w=0.79


p


cr


--


地基的比例界限荷载



地基系数:


K


30


?


p


(指用直径为


30cm


的荷载板)

< p>


s


(铁路地基规范取


s =0.125cm


时的


p


< p>
s


比值作为地基系数)








2



旁压试验


:利 用旁压仪在原位测试不同深度上的变形性质和强度指标的方法。



土的旁压剪切模量:


G


m


?


(


V


c


?


V


0


?


?

< br>V


)


?


?


p


/


?


V



2


式中,


V


c


--


探头腔室的初始体积(


491cm ?




对于粘性土:查表



对于砂性土:


E


0


?


K


?


G


m



6.


粘土地基沉降机理



最终沉降量:


S


?


S


d


?


S


c

< p>
?


S


s




6.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1


)分层总和法




基本假定



a.


基底压力为线性分布


;


b.


附加应力用弹性理论


;


C.


只发生单向沉降变形


;


d.


只计算固结沉降


;


e.


整个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为各层沉降量之和


.



基本原理





计算步骤




地基土分层(


分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0.4b





计算各分层的自重应力


q


zi


?


?


0


d


?


?


?


h



i


i


n


?

< br>1


n



计算基底附加应力


?


zi


?


?


i


p


0


?


?


i


(


F

< br>?


G


?


?


0


d


)



A


④确定计算深度(


一般计算深度为:


?


z


?


0


.


2


q


z


;高压缩性 土:


?


z


?


0


.


1


q


z




⑤计算各层上下界面处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



q


zi


?


1


1


(


q


z


(


i


?


1

< br>)


?


q


zi

)


?


zi


?


(


?


z


(


i


?


1


)


?


?


zi


)



2


2


⑥求每一层的沉降量

S


i


?


n


e


1


i


?


e< /p>


2


i


?


h


i


?


zi


h


i



1


?


e


1


i


E

< br>si


⑦求和


S


?


?


S


n


?

1


i





2


)规范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75639.html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