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完整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7 21:30
tags: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concerto)


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钱伟长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是 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提倡这样的学习


方法,有人提倡那样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尽一样的。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


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 。



一、不要死记硬背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


“学而不思则罔”


。意 思是说你学习了以后,如果不去考虑


问题,


不去思索问题,


那是不行的。


因为这样做,


你会什么也学不 到。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


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

< p>


有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叫郑板桥。他的书法、画和诗都很有 名,人称“三


绝”


,是当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曾经有 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山东潍县,他做过一


段时间的七品芝麻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那里 ,他常常私行查访。有一次,他走到一家穷


人屋前,听见里头有一个青年在念书。朗诵得 很好。他听了一会之后,便敲开门,进去跟这


个年轻人谈话。


这 个青年大概十岁左右,


非常聪明。后来,他常请这个年轻人到他的县衙府


去,他们逐渐熟悉了。经过一年多以后,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很好,过目不忘,很多


东西念过一、两遍后,就完全可以背诵出来。郑板桥很喜欢他,认为他很有才能。可是有一

< p>
次,


郑板桥偶尔向他提了个问题,


这个青年人支支 吾吾地回答不清楚。


他又提出第二个问题,


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 来。


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


于是,


郑板桥就给他


讲了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并且告诉他,学 习一定要思考,不能靠背诵,不然


是不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个青 年人完全放弃了过去靠死记硬背的念书方法,


一边读书一边思


考 ,而且非常用功。在乾隆中叶,这个青年考上了状元。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青年人不但要


用功学习,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这样,你


一辈子才会不断进步,永远向上。因为你不是光咽人家的唾沫,背书就是咽人家的唾沫,那

是没有什么味道的。



在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中,若干年以 来,鼓励很多学生去背书,中、小学生都是靠背书


过日子。小学毕业考初中,初中毕业考 高中,都是考数学和语文两门,题目都是有范围的,


而且还有温书的重点,这实际上就是 让你去背,背好了就考。听说考的成绩能拿到多少分,


就能进重点中学,在这个分数线以 下就只能进一般的中学。因此,大家为争取进重点中学,


只好死背。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 什么用呢?我说一点用处也没有!



在你们这些大学生中,有很 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其中不少人


是高分低能。


什么叫高分低能呢?因为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


到了大学以后,


他的学习必


然感到很困难,


因为大学的书太厚了,背 不下来了,他们觉得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所


以,我说孔老夫子的那句话“学而不思 则罔”


,是非常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发现,


现在很多大 学里都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到了二年级时,神经衰弱症就出来了,睡不着觉。


我听说各 个学校大概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


这就是上大学后,


仍然 采取中学时习惯的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后果。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我背书的功夫是很差的,我这一辈子最不会背书。


可是,我小时候也很能背书。我小时候学的是“四书五经”


,我背过很多 老书。孔老夫子的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我背过不知多少遍,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去好 好想一想,


这句话到


底是什么意思。我读中学时,有位国文老师 眼睛瞎了,讲课不用书,因为他全能背出来,还


带着我们朗诵,当时我就习惯于这样。后 来勉强进入高中后,我可头痛了。特别是数学,背



1


不下来,


歪歪扭扭的东西,


没法子背。


因此,


我的数学成绩很差。


至于物理,


背下来也没用,


因为背下来后,


做习题还是不 会做。


有人教我一个办法,


说中学物理很容易,一共十三个公< /p>


式,每个公式有三个变量,两个已知数,求第三个未知数,不是乘就是除,没有什么别的东


西。这是对我很大的开导。其实,我还是没弄懂,因为这是在用另一种办法去背,就是把 中


学物理中的十三个公式背熟,做题时就按不是乘就是除的方法去套。但是,

< p>
就是这一个


“不


是”和“就是”

< br>,也常常使我头痛得很,因为我往往搞不清楚该哪个乘哪个,哪个除哪个。


所以, 后来我发现,背书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



我改造 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从进大学后开始的。考进大学以后,我发现教科书确实太厚


了,没法 背。而且我进的清华大学,当时所有的教科书都是外文的,我的外文也不行,想背


也背不 下来。没办法,我就只好想办法弄懂它。开始的确很吃力,非常累,很多地方不懂。


加上 没有这个习惯,


因则学起来很困难。


当时,清华大学有个教师叫 吴有训,教我们的普通


物理课,


这位教师解放后当了中国科学院 的副院长。


吴有训老师讲课很有意思,


他从来不照


本宣科,拿本讲义在那儿念,而是引导学生动脑筋,不断地跟着他在课堂上思考问题。


他讲


的大学普通物理课,


一个星期有四堂课,


那时每学期十五个星期,


合计六十堂课,


一个学 年


共一百二十堂课。他把大学物理课分成一百多个题目,每一堂课集中讲一个问题。


例如,他


讲什么是质量?他先讲质量这个概念,

从前人们怎么认识,


后来怎么认识,


为什么会产生质


量这个概念?接着又讲为什么质量不是重量,


它和重量有什么关系?再 进一步讲人们如何根


据伽利略的实验,


证明了质量是独立存在的 一个东西,


在概念上有了飞跃,


以后就有了牛顿


三定律等等。最后,


再讲现在质量怎么量,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怎样一个地位,量 的时候用什


么单位等等。一堂课讲下来,从头到尾,清清楚楚。他讲的这些,教科书上都 没有,教科书


上有个定义,但定义他却讲得很少。


一堂课中再加 上几个实验表演。讲完以后,他叫你去看


哪本书,从第几页到第几页。他这个教材有三、 四本书,这一段看这一本,那一段又看那一


本,都让你自己去看。还有很多东西,他根本 不讲,要你自己去看,看完了照样要考。我开


始很不习惯,


但后 来我慢慢习惯了,


觉得这是我一辈子听到的讲课中最精彩的一门课,

他对


我学会用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


起 了很大的作用。


直到现在,


大学普通


物 理课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一点也不混乱。



二、怎样记好笔记



我常见到不少大学 生,特别是一些刚考进大学的新同学,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记笔记,教


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 ,


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他也写什么,


一堂课下来笔记记得很多,


人也很


累。


我还发现这些学生的笔记,


下课后一般都无法进一步整理。


他们中间虽然不少人很用功,< /p>


但学习效果往往很差,


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光忙着记笔记去了,


没有注意听讲,


没有积极地去


思考问题、弄 懂问题。他们的学习方法,就叫做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我


刚上大学也 这样干过,效果很不好。后来,我向一位学得好的同学去请教,那位同学说,你


不要这样 上课光忙着记笔记,


你坐在那里首先要仔细地听,


教师问什么问 题,


你就动什么脑


筋,真正听懂了,你就记,如果没听懂,你就 不要忙着记。我照这个同学讲的办法去试了一


试,


开头还好,< /p>


后来觉得还是不行。


我又再去问这位同学记笔记还有什么诀窍?他 说还有一


条,上次没告诉你,每次下课时,你不要跟一般同学一样,站起身来就跑了。你 不要走,下


课后,


要先好好地想一想,


这堂课教师讲了些什么问题?它有几层意思?每层意思的中心思


想是什么?这样静静地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


可以巩固你一堂课听的内容。


当 然,


这样还不够,每天晚上,


你还要根据课堂上听到的和下课后 想到的,写出一个摘要来,


大概


一堂课不超过一页吧。这一步很 重要。以后,我就照他讲的去做,确实效果不错。



我有个同学 叫林家翘,他现在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他的课


堂笔记要整理 两次。


除每天晚上整理一次,写出一个摘要外,


每个月后,他还 要重新再整理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1: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76143.html

(完整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