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12:01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骚扰)


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张蘅






程晓堂





1.


引言



转引(


citation


)是指在文章 中引用其他文献。转引是作者创建研究背景、支持自己观


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转引在学术 语篇中的作用尤其重要。然而,对于初步涉足学术研究领


域的人来说,在学术论文中合理 、规范地使用转引却并非易事。对于非本族语作者而言,


转引更是一个难点。目前,国外 有大量的以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术研究者需要用英


语撰写学术论文。国内一些高等 院校也要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使用英语 撰写学位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转引的


方式方法不合理、不规范。由于 未接受系统的训练与指导,很多研究生不知道如何合理、


正确地使用转引。其实,这一问 题不局限在中国。其他很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也有同样的


情况。正如一些研究者(如


Connor, 1996; Pennycook, 1996; Groom

< p>


2000


)所指出的,由于

认知、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以非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研究者而言,在用英语撰写学术论

文时,转引是一个难点。如果在文章中不指明转引文献的详细出处可能被看作抄袭;而如

果转引不清楚或不恰当,又可能错误地表达了作者或被转引者的观点。因此,以非英语为

母语的学术研究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的转引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用途英语(


Engl 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br>现有的关于学术论文中转引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转引的时态问题(如


Swales, 1990




不同 学科在转引使用上的差别


(如


Hyland, 1999; 2002a; P


. Thompson, 2000




转述动词在学术语篇中的评价作用(如


Th ompson & Y


e, 1991; G


. Thompson, 1996



、转述动

词在语态、时态、句子功能上的关联(如


Shaw



1992



。但是,总体而言,应用语言学界


对转引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转引往往被视为边缘课题,而且经常与抄袭

< br>


(Scollon,


1994;


Pennycook, 1996)



学科差异



Hyland, 1999; 2000; 2002a; 2003; Thompson and Tribble, 2001




作者身份(


Hyland, 20 02b


)等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大都侧重于表层语言形式,如时态、


语态等。正如


Dunbar



1992


)所指出的,现有研究对转引的描述与解释还不够充分,也没

< br>有把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领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转引使用情况的潜在因素以及

< br>导致转引错误的深层原因。



一些研究者(如


Hyland,


20 00


)指出,研究以非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转引使用情况


的重 要途径之一是把他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情况进行对比,看看两个群体的学习


者在 转引使用情况上的差异。本研究就是根据这一思路进行的。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以英


语为 母语的学习者使用的转引都是合理、规范的。




2.


理论综述



2.1


转引的目的与作用



学术语篇是读者、作者、被转引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所有的文章都是对现有文


献的回应,并接受读者进一步的解释和评论。学科知识正是以这种不断积累、合作、动态


的方式建构起来的。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


转引起着以 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展现学科知识。


转引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本领域现有文献的熟悉程度,为论点提 供充足的论据,褒奖或批评


现有文献,体现作者的学科素养和渊博的学识等(

< p>
Becher, 1989



< br>(


2


)建立可信性。充分、


清晰 的转引能够帮助读者找到第一手资料,判断文章的可信度,而不是被迫地接受文章观


点;



3


)展示文章的新颖之处。转引不同 于重复,需要作者评论原作,表明自己的理解与


立场,从而指明原有研究的局限性,指出 当前研究的不同之处和贡献;



4


)增 强文章的学


术规范性。互文性是学术语篇的体裁特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也属于学术道 德规范。








要体现 出文章的新颖之处,


转引需要做到两点:


1



充分、


真实地表述原作信息;



2



突破原 作,有所创新。作者既要客观陈述现有文献的观点,



建立社团 一致性




Hyland,


2000



,


又要对文献做出主观评价。如果作者仅仅呈现原作而不作任何解释,就体现不出


当前文 章的新颖之处;另一方面,如果作者的主观评价歪曲了原作,文章的观点就失去了


根基, 无法让读者接受。在某种程度上,转引的艺术就是在主观解释与客观陈述之间建立


平衡的 艺术。



这种平衡在语言形式上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即转引类型、


转引句型和


转述动词。




2.2


转引类型



转引类型的判断标准主要是 转引在何种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语言。


Hyland



1999



把转引分为四类:简短引用(


quote



、大段引用(

< br>block quote



、归纳(

summary



、概括



generalization



。前两类属 于直接转引,保留原文的措辞,一般使用引号。其中,简短


引用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 ,而大段引用篇幅更长,书写时通常缩进;后两类属于间


接引用,突破原文的语言形式, 用新的词汇与结构传达被引文献的信息和思想。在这两


类中,概括涉及的文献只有一篇, 而归纳涉及的文献有两篇或两篇以上。



直接转引可以在最大程 度上保留原文的表层语言形式,包括措辞、着重点、语调及标


点。因此,直接转引是描述 性的。相比之下,间接转引可以改变原作的措辞、句式和长度,


同时保留作品的观点,因 而是解释性的(


Wilson & Sperber, 1988



。当原文语言独特、表现


力强时,


直接转引效果更好;


当信息比确切的措辞更重要时,


间接引用效 果更好



Kadesch,


Kolba & Crowell, 1991






2.3


转引句型



根据使用的句型,转引可分为包含转引(


integral citation


)与非包含转引(


non-integral


citation



。包含转引通常包 含在句子之中,充当一个句法成分,由转述动词充当谓语动词。


非包含转引通常由姓名加 上出版日期组成,放在括号中,独立于其它句子成分,一般不用


转述动词(


Swales, 1986



1990



。如:



[1]


French


(1949),


for


examp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common


learner


errors.


[


包含转引


]


[2]


Category names on a middle level like dog, cat, car or truck are also the ones that are


first learned


by


children;


they


tend


to


be


the


shortest


names


in


hierarchies


and


they


are used most frequently (Brown 1958



1965).



[


非包含转引


]

包含转引更强调被转引者,


非包含转引更强调被转引的信息



Hyland



2002a




Weissberg



Bucker



1990


)将这两种结构分别称作“作者突出转引”与“信息突出转引”








包含转引可以再细分为三类


——


主语结构、非主语结构和名词短语结构(


Hyland



1999



< p>
主语结构用主动语态,


使用被转引者作为引文句子的主语。


非主语结构又分为两类:


附加语施动式与被动态施动式,分别用状语成分和被动 语态给出施动者。名词短语结构包


括所有格形式或名词短语。各类型的例句如下:




[3]


Cervantes and Garner (1992) have explored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syntactic simplification and repetition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cloze test.


[


主语结构


]




[4]



As Ellis (1994) points out, it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be


cause of its potential effect on


learners? comprehension? (p. 583)


[


非主语结构,附加语施动式


]



[5]



It is suggested by Stubbs (1983) that on coping with predictions, a linguist?s task is


bound to contain a great deal of abstraction out of specific conversation.


[


非主语结


构,被动态施动式


]


[6]



The


pioneering


studies


into


exchange


were


Sack?s


(1967)


adjacency


pairs,


Schegl


off?s (1972) insertion sequence and Jefferson?s (1972) side sequence.


[


名词


短语结构


]




2.4


转述动词



转述动词用来引出其它文献中的信息,如


say, write, admit, claim, summarize


等。转述

< p>
动词具有评价功能,


能够传达作家对被转引作品的解释和个人立场。


巧妙地使用转述动词,


既有助于读者接受文章的观点,也不强迫读者去 接受(


Hunston,1994



。 要达到良好的交际


效果,就必须懂得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转述动词。







转述动词的作用可以用如下的例子证明。

S



H


说“


Eat this apple



。旁观者转引这一


事件时,可以说“


S orders H to eat the apple



,也可以说“


S offered H an apple to eat



。不 同


的转述动词传达了旁观者对事件的个人理解。一般而言,对物理运动的转引大体上比较 客


观。但如果转引的是思维活动,转引者就需要加入设想、情感或直觉判断,推断或预测 他


人的想法和意图。这时,转引就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在学术语篇中,


转引的信息有时是物理运动

(他人研究的步骤与结果)



但大部分情况


下是思维活动


(他人对研究的解释)



作者有责任去解释被转引者的立场,


并表达自己


(或< /p>


其他作者)的理解与态度。如果不能得当或巧妙地使用转述动词,作者的观点可能难以表< /p>


达充分,转引的信息也可能不准确。



H unston



1993


< p>
1994



通过语料研究,


发现转述动词暗含着作者对引文的判断。


例如:


< p>
argue


”表明存在着不同观点,而作者认同或部分认同引文的观点;< /p>



acknowledge


”通常


引起一个让步,后面跟着相反的观点,暗示作者勉强接受了不同意见;



insist


”表明作者


与“


insist


”的主语持有不同观点。比如:



[7]



Tribble


and


Jones


(1990)


argue


that


concordances


present


language


in


a


way


that


enables


learners


to


discover


word


meaning


and


new


knowledge


about


language for themselves.



[8]


Schmied


(1991)


acknowledg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at


a


phonological


level.


However


,


he


argues


that


its


role


in


accounting for syntactic features has been overestimated.


[9]


Where Chomsky (1988) excluded meaning from the study of grammar, Halliday


(1994) insisted that it is central.


转述动词的集合构成了一个连续体,从明确


/


已知逐渐过渡 到不明确


/


未知,透露出作


者语气的强 弱程度。


例如,


转述动词


< p>
indicate



语气较弱,

< br>常表明作者对引文持怀疑态度;



claim

< p>
”表明作者与引文之间有不同观点;



sugge st


”暗示作者对转引的观点持不明确的


态度;



show


”和“


point


out


”表明作者对被转引者持肯定态度。

Hunston



1993


)认为 ,


论文中的所有句子都带有评价功能,如果转述动词改变了,被转引观点的地位也将同时 改


变。转述动词对实现语篇连贯至关重要,影响到作者观点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对以英语为母语的 学习者和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的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比较研


究,描述两个学习者群体在学 术英语写作中使用转引的特点,探讨两组学习者是否存在差


异,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具体 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

< p>


在转引类型上,


两组学习者分别如何呈现被转引 的作品?在四种转引类型中,



组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哪(些)种 ?




2


)就 转引中使用的句型而言,两组学习者是否存在差异?




3



两组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转述动词是哪 些?他们如何反映作者的立场和对被转


引信息的评价?




3.2


语料库的创建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创建了学术论文语料库,目的是了解学习者使用转引的实际情况。语料来源于


32


篇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其中西方学习者和中国学习者 的论文各


16


篇。


西方学习者以英语为 母语,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把语料控制在


同一学科领域是为了 确保结论的有效性,因为不同学科之间在转引风格上差别很大。使用


硕士学位论文是因为 这类文章中有大量的转引。


16


篇西方学习者的硕士论文是从互 联网上


下载的,


16


篇中国学习者的硕 士论文是从某大学外文学院资料室收集的(语料来源见附录


1



。删去所有论文的参考书目、注释、图表后,生成了一个西方学习者语料库(约


424,000


个单词)和一个中国学习者语料库(约

< br>380,000


个单词)


。经过手工检索,分别找出


3042


条和


2052

条转引。然后对每条转引从转引类型、转引句型、转述动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本研究采纳了


Hyland



2000



的分类方法。


这 是由于:



1



Hyland


的分类全面、


清晰,


代 表了对转引的传统划分方法;



2


)< /p>


Hyland


的模式比较简单,不同类别之间重叠的情况较


少,为研究转述动词的内涵和评价潜势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不同类别


之间的界限有时不太明显,这种情况下需要查看上下文,把例句归到最接近的类别,并保


证将类似的例子归于同一类别。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转引使用的总体描述




1


呈现了两个语料库中使用转引的总次数以 及在每篇论文和每


1000


个单词中出现的

平均次数。两个语料库的学位论文都普遍使用了转引,西方学习者使用的转引相对较多。




1


:语料中转引的总次数




转引总次数



每篇论文转引平均次数



< p>
1000


词转引平均次数



西方学习者



3042


190


7.17


中国学习者



2052


128


5.40



西方学习者每篇论文平均使用转引


190


次,中国学习 者为


128


次;西方学习者每


1000


词平均使用转引


7.17


次,


而中国学习者为


5.40


次。

< br>由此可以看出,


西方学习者使用转引的


频率高于中国学习 者。




4.2


转引类型的比较



< br>2


显示了两个语料库中转引类型的使用情况。





2


:转引 类型的次数与所占百分比



转引类型



西方学习者



直接转引



间接转引










简短转引



大段转引


















341



11.2%




149



4.8%




2376



78.0%




182



6.0%



< /p>


3048



100%



中国学习者



438



21.0%




134



6.4%




1418



67.9%



99



4.7%




2089



100%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句子中既出现了归纳也出现了引用,如:



[10]



Ellis


(1992:


104) further


suggests


?not


to


draw


any


distinction


between


free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ve


use?,


but


classif


ies


both


as


?unfocused


performance?,


which


would


occ


ur


when


the


learner


is


oriented


towards


meaning exchange.




在本研究中,这样的转引被统计为一次概括转引和两次简短转 引。因此,两组学习者


四种转引类型频数的总数分别为


3048


次和


2089


次,这与表


1


中的转引总次数略有出入。


在表


2


中,中国学习者简短转引的次数明显多于西方学习者 ,而西方学习者归纳转引


的次数明显多于中国学习者。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学习者使 用直接转引的频率高于西


方学习者



2 7.4% vs. 16%




使用间 接转引的频率低于西方学习者



72.6% vs. 84%




Chi-test


检验结果显示,


p<0.05


。这表明,中西方 学习者转引类型的分布在


.05


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 p>


间接转引能够减少转述语在文中的比例,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论 证上;而直


接转引能够保留权威的声音,让读者注意原文的语言与陈述风格。因此,有学 者指出,在


大多情况下应使用间接转引,直接转引只在如下情况下使用:



1


)所讨论的问题有较大的


争议,有必要提供权威观点;



2


)被 引用文献的语言独特,改写后会减弱原文的语言力量


或丢失原作风格;

< br>(


3


)有必要高度准确地重现原文(

Slade



2000






一般情况下,一 段文字不宜用转引开头,而是要先给出论点,再给出引文作为论据。


仅仅转引原作而不加 解释,就无法把引文与当前的论证联系起来。比如:



[11]



According


to


Coulthard


(1985),


Sinclair


et


al


(1972)


has


proposed


the


term


exchange and defined it as “the basic unit of interaction”. Coulthard and Brazil


explain


that


“[it]


is



basic


because


it


consists


minimally


of


contributions


by


2


participants and because it combines to form the largest unit of interaction, the


transaction” (Coulthard and Brazil, 1992: 64).


< p>
这个例子来自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出现在一个章节的最开头,目的是解释


exchange


这一概念。作者不停地使用直接转引,摆出不同作者的各种定义,但对 每个定义的特点没


有做任何评论,


也没有给当前研究提供一个操 作定义。


面对这种


“定义大杂烩”


,< /p>


读者可能


会莫衷一是,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定义与当前 的研究联系起来。此外,该例中


的第一段引文是二次转引,格式不规范。



中国学习者倾向于用直接转引,可能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引文作者完成一部分写 作。然


而,虽然原文的语言可以移植到当前的文章中,但原文的语境是无法移植的,原文 与现有


文章的角度与写作目的也可能不同甚至相矛盾。因此,运用直接转引实际上是把发 言权交


给引文作者,从引文的角度展开论证,这样一来,作者的着眼点就从当前的论证略 微倾斜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2: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8089.html

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