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旋覆花与金沸草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Thunb.
或欧亚旋覆花
Inula br
itannicaL.
的干燥头状花序。又名:伏花、复花、小黄花、
< br>水葵花、牛郎花、全福花、金佛花、金沸花、金盏花、金钱花、黄熟
花、旋复花、
鼓子花、满天星、滴滴金、驴耳朵花、猫耳朵花。原植
物旋覆花又名六月菊、百叶草、驴
儿草、驴儿菜、金佛草、金沸花、
金沸草、黄熟花,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
肃、青海、江
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欧亚旋覆
花又名:小野烟、旋覆花、毛旋覆花、大花旋覆花,分布于东北、华
北
及宁夏、青海、新疆、江苏、江西、四川、贵州。
本品药材性
状:
旋覆花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
1~2cm
。总苞由
多数苞片组成,
呈覆瓦状排列,
苞片披针形或条形,
灰黄色,
长
4~11mm
;
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
白色茸毛,舌状花
1
列,
黄色,长约<
/p>
1cm
,多卷曲,常脱落,先端
3
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
色,长约
5mm
p>
,先端
5
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
长
5~6mm
。
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
。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欧亚旋覆花花序直径
1~2cm
,
总苞片
4~5
层,
外层苞片上部叶质,
下部革
质。舌状花花冠长
1~2cm
,宽
1~
1.5mm
。管状花花冠长
4~6mm
。
冠毛
20~25
条。
本品味苦、辛、咸,性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降
气,消痰,行水,止呕。中医临床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
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平
喘,
镇咳,祛痰,抗菌,杀虫,兴奋平滑肌,兴奋中枢,促进消化,
保护肝脏,抗炎及肾上腺
素协同作用。
其
它
< br>药
用
部
位
:
(
1
)
金
沸
草
:
为
p>
条
叶
旋
覆
花
InulalinariifoliaTurcz.
< br>或旋覆花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金佛草、
旋复梗、黄花草、黄柴胡;药材性状:条
叶旋覆花茎呈圆柱形,上部
分枝,长
30~70cm
,直径
0.2~0.5cm
,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
,疏被短
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
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
5~10cm
,宽
0.5~1cm
,先端尖,基部抱茎,全
缘,边
缘反卷,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直
径
0.5~1cm
,冠毛白色,长约
0.2cm
< br>,气微,味微苦;旋覆花叶片椭
圆状披针形,宽
1~2.
5cm
,边缘不反卷,头状花序较大,直径
1~2cm
,
冠毛长约
0.5cm
;本品味苦、辛、咸,性温,归肺、大肠经,功能降
气,消痰,行水,中医临床用于外感
风寒,痰饮蓄结,咳喘痰多,胸
膈痞满;(
2
< br>)旋覆花根:用于风湿,刀伤,疔疮,煎服平喘镇咳。
旋覆花为较常用中药,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br>,
列为下品。
谓
“味
咸,温。
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一
名金沸草,一名盛椹。”《本草图经》曰:“旋覆花,生平泽川谷,
今
所在有之。二月已后生苗,多近水傍,大似红蓝而无刺,长一、二
尺已来,叶如柳,茎细
。六月开花如菊花,小铜钱大,深黄色。上党
田野人呼为金钱花,七月、八月采花。暴干
,二十日成。今近都人家
园圃所莳金钱花,花、叶并如上说,极易繁盛,恐即经旋覆也。
张仲
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覆代赭汤;杂治妇
人,有三物旋覆汤。”
旋覆花化学成分含大花旋覆花
内酯、单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
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
环
醚大花旋覆花内酯、
氧化大花旋覆花内
酯、旋覆花佛术内酯、旋
覆花酸、红车轴草素、山柰酚、槲皮素、异
槲皮素、柽柳素、杜鹃黄素、
4
’
,5-
二甲氧基槲皮素、
蒲公英甾醇、
蒲公英甾醇醋酸酯、胡萝卜苷、肉豆蔻酸、棕榈酸、咖啡酸、甘油三
硬脂酸酯、
绿原酸等。
旋覆花地上部分含旋覆
花次内酯、
蒲公英甾醇、
旋覆花内酯
A
,B,C
、欧亚旋覆花内酯、银胶菊素、
4-
< br>表异黏性旋覆花
内酯、豚草素、天人菊内酯、
15-
p>
去氧
-
顺,顺
-<
/p>
蒿叶内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