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水的沸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探究水的沸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
上册。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沸腾现象引入,问学生水在沸腾时有什么
特征,
继续加热温度会怎么变化。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猜想,调
动学生的
探究参与积极性。
教材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特征,知道沸腾是剧
烈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
< br>引出沸点知识,
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
一是使学
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
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
的一些现象。
教材
还安排了“想想做做”
,内容是纸锅烧水,目的是发展巩固学生兴趣,让学生动
手操作,进
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仍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
< br>的特点,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
已经具有初步的使用温度计、
酒精灯、
铁架台的技能和探究
能力。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
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
相
互评价的气氛较浓。
设
计理念: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p>
乐于参与和科学技
术有关的社会活动,
在
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是物理课程总目
标之一。
《探究水的沸腾》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
历和体
会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经历“水的沸腾”实验过程,观
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的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
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
吸热。
2
.能用沸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勇
于探究
、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
喝茶,
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
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
特征
?
水沸腾后,
继续加热水温会怎样
?
学
生相
互议论:
“水沸腾时,有大量白气。
”
“水沸腾时,水面翻腾作响。继续加热,水温继续
上升呗。
”<
/p>
“不,有资料介绍,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
“为什么
?
”
一联系到自己的生
活经历,大家都打
开了话匣子,老师还没说完,就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有直观现象、有猜
想、
有资料上找出的答案、
有质疑。
【从生活走向物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
愿望和参与动机,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并且
敢于质疑有关资料上介绍的现象。
那么,
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白气
?
继续加热,
水温究竟
是否变化
?
为
什么
?
请同学们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呢
?(
板书:探究水的沸
腾。
< br>)
二、分组实验探究。
1
.
制订计划,
设计实验。
学生
A<
/p>
:
用煤炉加热水壶中的水,
沸腾时观察、
研究现象。
学
生
B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研究水的沸腾现象。
学生
C
:煤
炉加热钢精锅中
的水,沸腾时观察现象,用温度计测水温。
<
/p>
学生
D
: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
度计
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
学生踊跃回答。
< br>师:以上几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都
可以观察到部分或全部的沸腾现象,
为了保证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
建议同学们
采用学生
D
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
2
.
分工明
确,人人参与。
师:
实验台上准备了学生
D
的方案的器材,
大家先不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