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招聘会-湖南大学招聘会
听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籍高材生郭衡自杀的消息时,
我正在公车站无聊的翻着手机 。
曼哈顿
的灯光已经开始照耀在这个全世界最神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p>
这是纽约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夜
晚。
这个令人惋惜的才女在变成所有人唏嘘的谈资前,
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女生。
这个兰州出
生的
28
岁中国女孩
2001
年移居美国,
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曾经在华尔街工作,
201 1
年进入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
Sloan
商学院就读。如 果一切顺利的话,她明年就毕业了。她
的遗书声嘶力竭的向活着的人哭诉“除了中文,我
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
。
本科刚开始的时候,
我也曾和她一样,
想要意气风发的冲刺华尔街,
梦想在全世界的金融中 p>
心叱咤风云。麻省理工
Sloan
商学院的网站,到现在还再 执着的给我的邮箱留言做广告。
大二结束的时候,我也曾和她一样,筋疲力竭,觉得前路
灰暗。她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
世界,
面对比自己优秀百倍的同学,< /p>
她已经再没有能立足的东西。
三四年前的我会再同意不
过。
可是她错了,我曾经也错了。
也许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但吃掉我
们的不是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
“宝贝你真聪明”——伴随一生的魔咒
从小我
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是个才女,聪明的很。
”如果说聪明二字在我的小学,甚
至中学年华是良好的祝愿,
到了高中毕业直到我出国,
它摇身一变,< /p>
变成了甩都甩不掉的魔
咒。
当今的发展心理学在谈及教育小 孩的时候,
也非常忌讳这两个字。
全中国的家长都希望
自
己的孩子成绩斐然,
可是这个目标阻塞了家长们的视野,
也给孩子的内心施加了无 谓的心
理压力。我的妈妈是一个很智慧的女人,但是她良好的心愿也会达成适得其反的效
果。
小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自信一些,她告诉我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她热切的眼神
20
年来从
来没有变过。小时候妈妈借助钓
鱼游戏教我认字,
看到我迷恋
《还珠格格》
就鼓励我读清朝
历史。后来我迷上了英国魔幻小说《哈利波特》
,她就走遍当时并不发达的本地 书店,最后
在首都淘来最新版的书。
在大陆还没有译本的时候,
我已经拥有了台湾版的第一本
《哈利波
特》
。 p>
我对
《哈利波特》
的迷恋让我发现了翻译中生硬的中文,
妈妈鼓励我去念英文版本。
(
细
细想来,也许那是我出
国念书的第一个预示。
)
“聪明”
这两个字在小学的时 候让我自信无比,
我坚信我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成功的
早教的确让我在小学的时候游刃有余。
初中一年级我搬到了大连。
第一次期中 考试我只考了
年级
188
名。我顿时就哭成了泪人。 p>
后面的几次考试,上了发条的我一口气冲到了年级
19 p>
名。幸福随着我再一次搬家又一次烟
消云散。我考进了北京四中,然后我就又
垫底了。
好在四中很人性化,
从来没有公开朗读过
我那惨
淡的排名,都是发给我一张一张的小纸条。
我又开始咬牙奋战,
到了第二年,我又 排
在了年级前
20
。
但是这个故事,其实很悲伤。它并不是对奋斗的讴歌。
从一开始,我的所有动力都来源于,我很聪明,我应该比别人厉害才对。但是这个逻辑,一
定会在强手如云的世界里漏洞百出。美国,就是我的第一个滑铁卢。
比不过别人就是世界末日?
如果说在中国万千
高考大军过独木桥的时候,
我都一直是个站在聪明者队伍里的幸运儿,
那
么来美国念书的最初两年,
我又幸运的倒下了。
杜克大学是全美第 八名的学校,
原始森林环
绕着哥特式教堂建筑。
那本来应 该是一个青春女孩的天堂。
然而,
跟原来书本不一样的语言,
金发碧眼活力四射的美国同学,
和各个国内高中的尖子生,
组成了我的炼狱。
思想因为语言
的不熟练憋在肚子里倒不出来,
文化差异大 ,
学不过别人,连玩也玩不过。
慢慢的我的心理
压力让我
开始怀疑出国的决定是否真的正确。
这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带给我们的印
记。
从教育的开端就被注入了竞争的思想,
在激烈的一轮
轮竞争中,
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也变成了一个数字。
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也慢慢的失去了定
义自己的机会。孩童对于聪明的理解,和对天才的理解差不多。
“聪明的人总是不费吹灰之
力便能解决任何难题,
天才是 不用付出太多努力的。
天才一旦用功便会有超出常人的飞速进
步。
”
如果说在当今中国教育的道路上,
被排名,
被卷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话,
那么我们家长能做
的便是引
导孩子,让孩子具有正确的归因能力:归因于事而不是归因于人。告诉他
/
她做事
要坚持,做人要负责任,告诉他
/
她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 定义他
/
她。别人的夸赞和批评,到
底是对事还是对人,
这差别对于孩子的心理建设极为重要。
90
年代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
C.
Dweck
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成长
过程中会表现出
强烈的与他人竞争的意识。
同时,
他们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接受任
何挑战。
原因是孩子们因害怕失败了,
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
选择不尝试可以给自己留一
条退路。而从小接受“对事不对人”夸奖的孩
子,会对自己的进步更感兴趣。同时也更容易
挑战自己。这些孩子承受能力更强,情绪也
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夸孩子聪明,就是在告诉孩子他
/
她的本人特质。每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
“聪明”这种夸奖
让孩子自动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人的天生特质,而不是他
/
她对于这一件事的理 解,努力程
度,和坚持程度,即所谓“对人不对事”
。而当我们对孩子说 ”你真棒,这件事做的真好。
”
的时候,孩子理解到的是大人对这件事的
赞扬。
给孩子贴上“聪明,迟缓”等标签会让孩子渐渐的将事情的成败
都归因于自身先天的特质,
而不是他
/
她后天的努力和一 件事本身的特性。当“聪明”的孩子再不能比过别人的时候,
孩子的心里会立刻将结果归
因于自己本身的原因。
“比不过别人,我就不再聪明了。如果我
不聪明了
,那我是谁呢?”
才女郭衡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于自己不够优秀,
p>
最终被自己打倒了。
而很幸运的,
我看到了
D
weck
教授的演讲,遇到了一个欣赏我的心理系教授,还有一个有效沟通的老妈。我从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