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金大学-浙江财金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华裔女教师直击人心的
23
条金句】
.
Less
is
more.
这句话所指示的对象包含很多:信息、机会、经历、表达、人际关系
等等。在纽约这样集
合一切“美好和新鲜事物”的城市,我经常感觉
到被过分刺激(
over -stimulated
)了。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信息
(informa
tive)
,会议和演讲总是那么激动人心(
inspiring
)
,各种
机会和资源让你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到处都是才华横溢背景不凡
的
人……贪念重如我之人,就掉入这个“
more
”的陷 阱之中。
后果有
三:
1
、迷失与碎片化信息的大海之中,茫然无方向,觉得什么都想
要;
2 p>
、无法忍受寂寞专注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每天都感觉很
忙,人浮于事,
成效不大;
3
、大脑被过分刺激而丧失正常思维力
(
p>
paralyzed
)
,抑制深度思考,抵制挑战性工作,产生惰性情 绪,工
作拖沓,应付了事。
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我 应该警觉,我的人
生被信息超负荷所控制了。
我需要尝试做出改变——审 视外物和我自
身互动的方式。
这虽然是一座充满机会的 城市,但许多机会,仅仅
只是看起来是有价值;
虽然大量的信息能够赋予 我力量,
但很多信息
我并不真的需要,
或者很多信息蕴含 着相同的道理,
或者我需要花比
我想象的更长的时间来消化他们。
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
想去很多地
方,但一天只有
24
小时,我必须做出选择而且专注于我的选择;承
担过多以及选择超
出我能力范围的事会让我很累甚至很沮丧,
而这样
的状态并不利于高效的
工作和生活。
所以我告诉自己,
必须学会甄别
信息,做出
明智的选择,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抵挡诱
惑,专注淡定,不奢求全面,不
企图完美。
enough is enough
。
. 2. Everyone
’
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
这是一位好友告
诉我的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句话的力量很大。在这座汇集精英的
城市里,自惭形秽几乎是我
的常态,论教学比不上有经验的老师,论
语言表达无法跟英语是母语的人相比,
学术论文写得一塌糊涂,
生活
经历和兴趣专长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
或说得出口的。
每隔几个星期我
就有一次
identity
crisis
:过去二十几年我都在干什么了?作为一
个“金融界里最懂教育和教育界里最懂金融的人”
,我尴尬得很。经
< p>常陷入这样的情绪的结果是,自卑自贬,自我效能降低,觉得前路无
望,受
到打击后一蹶不振。
其实我一直在做没有意义的比较——基
础不同的比较是无效的——我的背景,经历,专攻方向,母语,接受
教育的环境和我
比较的对象并不相同。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如
是而已。当然,我也抱怨过自己成长
太慢,学习效率不高。从另外一
个角度来想,
我本来就能力平平,
而消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是需要花
时间的。
或许我应该接受自己 能力的局限并尊重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
率。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凡的新人,在一点一点
地积累和进步,做
着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平凡的人坚持做了很多年的事。
E veryone
’
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 Be patient and faithful.
. 3. Now or Never.
拖延症是许多现代人的病症 。我的拖延症来自
于被过分刺激和揽事太多而产生的疲惫、
惰性和精力分 散。
我的书架
上永远有一堆等待整理的课堂笔记和会议心得、
章和各类书籍,
名片盒里永远有一堆等待跟进和 梳理的联系人,
欲望
清单上永远有一堆要去的地方要看的歌剧要看的电影
。
有些事情,
如
果现在不做,就永远也不会做了。假如赶
在
deadline
之前才去做,
那么基本上就是草
草了事,
原本设想的所有细节和精致都没有足够的
时间来打磨。
如果清单上的一些事情并不那么重要因此被一推再推,
那么大可
把他们从清单上删去,
轻装上阵,
在重要的时间做重要的事,
不被琐事淹没;
如果清单上的事情很重要但工程宏大让人畏惧以至迟
迟不肯开始,则可以切分为小块,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时间进程(我
往往高估自己完成事
情的速度)并强迫自己严格执行。
(在印象笔记
里列任务清单
,并对完成时间进行记录,练习一段时间,你就会发
现自己的做事
节奏和速度,执行任务清单也越来越轻松。
)
.
4. Face the reality.
我在哥大教育学院和实习的学校里学到最
有用的东西之一就是面对现实,
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完美的假设条 件
都可以被现实无情地反驳。
一个针对白人中产阶级的教育设计放在一< /p>
个多族裔能力严重不均的教室里根本无法实施。
一个有效的教育设计, p>
必须在尊重学生能力分布、
家庭背景、
文化环境和学校资源条 件的基
础上完成。同样,承认自己实力的局限,不好高骛远,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人生才不会有那么多失望和挫败感。
. 5.
Nothing could be perfect.
我的完美主义的一面常常让我身
心俱疲或者前进很慢。一方面,我企图面面俱到,雕琢所有细节,不
完
美让我愤怒——像我的一个学生画画时候画错了一笔就愤怒的撕
碎画纸。一方面,
我选择等待完美时机,等待所有完美条件都具备才
开始一件事情,
假如真有那个完美时刻,
动机和热情也已经消耗殆尽,
更何况,
如果要说真的准备好了,
我永远都不会完全准备好去接受任
何挑
战。
人生从来就不可能完美,
也不应该完美。
享受不完美的状态,
才可以从容的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起来。
不是选择完美的条件,
而是
拿到一手烂牌,也要把它打到最好。不完美才是真人生。
.
6.
Down
to
the
earth.
在中国教育体系里呆着么多年,我养成一种用大词来
忽悠,
用含糊词来逃避的习惯。
这种语言习惯体现到行动上就是光说< /p>
不练,
不屑于做小事情。
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
< p>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细节打败。很多事情,不去做永远不
知道是
怎么回事,
不会知道时间线可能会拉得多长,
永远 不知道会面临怎样
的挑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能撑起大事情的人,肯定是把很多<
/p>
很多小事情做好的人。
我接触的许多美国同学和美国同事,
都在做很
具体的事情,而且能把那些具体的事情做得很精致——我的
me ntor
有一个博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
但一直在一线教幼儿园小朋友。
虽然
很多人都很能说,
但所有的说法都很具体并且来自于 切身的经历。
大
家并不爱听满嘴的空话,
而是尊重那些踏 实的人,
认可能够接地气的
项目。所以在纽约呆这么久,我渐渐地不再以
常青藤名校精英自居,
觉得光环和背景都是浮云,
养成了一种少说话多做 事的习惯,
并且努
力把小事情做好。
. 7. Learning is everywhere.
身在 在教育领域,自然对“学习”
有很多体会。国内的教育让我对“学习”产生很局限的认识
,对知识
有很深的偏见。
我在哥大所接受的研究生教育以及在纽约的生活 经历
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就是课堂;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
师。我养成一种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学习的习惯:用心观察生活,在旅
行中考察风
土人情,思考“为什么”并且找寻答案,询问各种职业的
人关于他们的工作。
学习也不应该局限在课
堂之内。
. 8. Don
’
t do lousy jobs.
在美国,无论是教授还是管理者,他
们期待我拿出来的是高
质量的工作成果。
认真经营还是草草了事,
他
们一眼就可
以看出来。
这让我在工作和学业上都不敢怠慢。
假如留下
不良印象和
lousy
jobs
的历史,
我很难 被原谅而得到下一次机会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犯错误的成本越来越 高,
年轻的时候要多犯错
误,
因为错误让我们成长, p>
但是如果是因为怠慢而犯错——比如
lousy
jobs<
/p>
这种完全是人为可控的错误——以至丧失机会,那这样的错误
代价太大了。
. 9. Be professional.
“ 专业性”是美国学术和工作环境下的基
本要求。
所有的职业或学术活动都 有设定好的标准和期望——对于做
学问的严谨态度,领域知识的把握程度,实践操作的熟
悉程度,行业
术语和惯行。我是一个在任何领域都不够专业的人——钢琴、表演、
剧本写作、体育运动项目、
甚至是教学,经常感觉到以一个业余者的
< p>身份出现在专业者的场合所受到的“排挤”和“鄙视”
。没有实力,
是没有用的,两句话讲完,
专业的人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不过我
也知道,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积淀,
只是美国社会对专业性的高要求逼
迫着我以更快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
一个人很难在很多领域都
很专业,
所以我现在只选择专注于幼儿教育领域的课程和教学。
每个< /p>
行业也有特定的职业规范,
比如虽然小孩子很可爱总让我想狠狠地亲
深圳大学快题-深圳大学快题
大学数学网站-大学数学网站
潘诺尼亚大学-潘诺尼亚大学
芜湖大学招聘-芜湖大学招聘
沈阳大学好么-沈阳大学好么
二本低分大学-二本低分大学
大学寒假旅游-大学寒假旅游
大理大学城-大理大学城
-
上一篇:哥伦比亚大学市场营销独家解析
下一篇:哥伦比亚大学专业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