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报录比-福州大学报录比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
第
3
章
--
第
1
讲
< p>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教具及参考
资料
主要教学方
法
1、掌握土
壤矿物质的种类、土壤矿物质的粒级与性质;
2、土壤质地的概念、类型,沙土类的肥力
状况。
1、重点:
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土壤矿物质的粒级与性质
。
2、难点:
土壤质地的概念、类型,沙土类的肥力状况。
p>
《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
讲授
法
第3 章 土 壤 肥 力 的 物 质 基 础
土壤
肥力:土壤肥力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它是指:土壤满足和协调植物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
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营养条件:矿质养料、有机养料、水份;
环境条件:水、热、气及其土壤对植物的机械支持力。
那么,土壤肥力是怎样产生的
呢?它产生于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组成份的
相互作用上:
矿物质:重量占
80
~
90
%,体 积占
38
%。
固体部分
有机质:重量占
3
~
5
%
,
体积占
12
%。
占土壤的
土壤生物:
重量占:
0.68%~0.068%
。
土壤
50
%
孔隙部分
土壤空气:占体积的
15< /p>
~
35
%
占土壤的
50
%
土壤水份:占体积的
1 5
~
35
%。
从上面的构成情况,我们可
以看出,土壤的组成特点:
1
是:土壤是固、液、气的三相体系,以固相
为主,固相中又以矿物质为
主。
2
是:土壤中各组分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互为消长的关系,正是这种组分
的变化,产生了土壤肥力的变化,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肥力现象。
本章分别讨论土壤的这
些组分的情况。
第
1
节
土
壤
矿
物
质
1.土壤矿物质的种类
土壤矿物质按成因的不同,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型。
1.1原生
矿物
概念:凡起源于岩浆,存在于岩浆岩中,在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只改变了
形状、大小,而以原来的化学组成和内部构造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种
类: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其次有少量橄榄石、
磷灰石、赤铁矿等
。特点:原生矿物颗粒较为粗大,多为土壤沙粒和粉沙
粒,少量破坏强烈的也可以形成土
壤粘粒。
对土壤的贡献:一方面构成土壤骨架,另一方面,储藏着植物所需的除
C
、
N
以外的所有养分。
1.2次 生矿物
概念:原生矿物在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中强烈的分解破坏,破坏后的残体
又重新聚合而产生的一类新矿物。
种类:游离硅酸、铁铝氧化物、次生铝
硅酸盐、各种简单的盐类(碳酸
盐、硫酸盐、氯化物)
特点:颗
粒直径非常细小(
<0.005mm
),是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对土壤的贡献:参与土壤骨架的构成;形成土壤矿质胶体,产生土壤的
通气透水
性和保水保肥性。
2.土壤矿物质的粒级与性质
2.1土粒分级
含义:土粒分级指:将土粒假定为球形,以其直径大小的差异将不同的
< br>土粒分为若干组
。
分级意义:土粒大小不同,其
矿物类型、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不
同:
矿物种类:
p28
图
2
-
2
随着
石英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化学成分:
p29
图
2
-
3
随着
Si Ai Fe Ca Mg K P
物理性质:
P29
表
2
-
4
随着
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
可塑性
2.2分级类型<
/p>
土粒分级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国际制的,有英国制、有美国制,也有中
国制和苏联制的。
前三种人为性太强,未广泛采用;中国制的不完善;我国目前主要
采用
苏联制的。
苏联制的--又称为卡庆斯基制,其分类方法为
:
粗砾石
细砾石
粗沙粒
中沙粒
细沙粒
粗粉沙粒
中粉沙粒
细粉沙粒
粗
粘粒
细粘粒
p>
胶粒
-------------------------------<
/p>
------------
砾石类
沙粒类
粉沙粒类
粘粒类
胶粒类
物理性沙粒
物理性粘粒
2.3粒级性
质
沙粒类:多为原生矿物;在土壤中呈单粒;通气透水强,保水保肥弱;
无粘结性,可塑性。
粘粒类:多为次生矿物;在土壤中呈复粒;通气透水弱,保
水保肥强;
粘结性,可塑性强。
粉沙粒类:既有原生矿物,也有
次生矿物;既有单粒,也有复粒;有一
定的通气透水性和
保水保
肥性;微具粘结性和可塑性。
3.土壤质地
3.1概念
土壤质地是指依据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重量百分数来划分的土
壤类型
。
既是一种土壤分类,如:根据土壤中沙粒
20
%
;粉沙粒
50
< p>%;粘粒
30
%来进行的土壤分类。
3.2
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质地的划分方法也很多,也有国际制、美国制 、中国制和苏联制
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我国目前采用的还是苏联制的,(我国第二次土
壤普查用的就是苏联制的分类法)。
苏联---卡庆斯基简制
质地类型,将质地分为三类九种:
名称
物理性粘粒%
松砂土
0
~
5
砂土类
紧砂土
5
~
10
壤砂土
10
~
20
轻壤土
20
~
30
土壤质地
壤土类
中壤土
30
~
45
重壤土
45
~
60
轻粘土
60
~
75
粘土类
中粘土
75
~
85
重粘土
85
~
100
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个附加的砾石含量分类标准:
砾石含量
<0.5%
非砾质土;
0.5~5.0 %
轻砾质土;
5.0~10.0%
中砾质土;
>10%
重砾质土。
此外,国际制,卡庆斯基祥制、美国制、英国制
等,我们就不再讨论
了。
3.3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 与肥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质地状况要影响土壤的通气透
水和保水保肥性,影响土壤养
分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首要指
标。
<
/p>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这三种土壤质地的肥力状况。
3.3.1
沙土类
沙土类的土壤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甘 肃等我国的西
北地带;在内地则主要分布于大型江、河两岸的远河处,及某些沙性山
p>
坡地上。主要类型有:沙沙土、冷沙土、羊毛沙土、羊肝石土、茶末土
等。生产中,农民所称的这些名称的土壤,其质地类型就属于沙土类的
土壤。我们从水
、热、气、肥这四个因素来看砂土的肥力表现。
水:透水强,保水弱,土体常呈干燥状态
,这种土壤易旱不易涝。
气:砂土通气良好,土体内氧气丰富,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
不
易积累还原有毒物质。
热:土体内常水多气少,热容量小,土
壤稳温性弱,土温变幅大。
生产表现:早春土温回升快,土温高于其他土类,有利于大春
作物播
种,农民称之为
“
热性土
”
,但怕
“
倒春寒
”
,寒潮一来冻害比其他 土类都
严重。
肥:砂土土层薄,沙粒多,矿质养分少;同时,有
机质分解快,积
累少,有机养分也少。所以,砂土总体养分少。且保肥力弱,土壤对肥<
/p>
料的缓冲力弱,供肥猛但持速时间短,农民总结:
“
少施一 把草,多施
立即倒
”
。所以,砂土需少量多次地施用各种 肥料。
耕种性:砂土松散易耕作,但耕作质量不高(耕作效果不明显);
作物根系易下扎展布,但固着困难,苗子易倒伏。
砂土 总的特点可归纳为:
“
四不保
”
:不保水,不保肥 ,不保苗,不保
收。
农民描述:沙多土太少,灌水马上跑,手捏
不成团,庄稼矮又小。
(手模很粗糙,水肥都跑掉, 粮食产量低,土质宜改造)。
宜种性:一般宜种生育期短的耐旱耐瘠的作物,特别适合种
植洋
芋、红苕、地瓜、花生等块根块茎类作物。在造林方面,应选择耐旱耐
瘠的松树,槐树、杨树、木麻黄等树种,不适合其他树种的生长。
<
/p>
砂土总的来说是一种低产土壤,在生产中需要改良。砂土的改良有两
个基本
办法:
(
1
)客土掺泥,引洪漫淤; 可增加土壤粘粒,改沙为壤。
(
2
)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改良结构来提高土
壤肥力。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
第
3
章
--
第
2
讲
目的
与要求
1、掌握粘土及壤土类的肥力状况;了解土壤的质地层次。
2、掌握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点及分布特
点。
1、重点:
重点和难点
教具及参考
资料
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
2、难点:
粘土及壤土类的肥力状况。
《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
学》,黄昌勇主编
主要教学方
讲授法
法
3.3.2
粘土类:
粘 土类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平原洼地,山间盆地和湖积平原地区。主要
类型有黑胶泥,黄胶泥
,大土泥,豆瓣泥,死黄泥等。
水:透水弱,排水不良,易涝害;同时,土壤抗旱力不高
。(毛管
强烈,土壤水份易被持速高温、阳光所蒸发)。
气:通
气不良,土体内氧气不足,影响根系呼吸作用;同时,易积
累还原有毒物质,土壤毒性重
。
热:土壤常水多气少,热容量大,稳温性强,土温变幅小。生产表
现:早春土温回升慢,影响大春作物播种(播种时间推迟),农民称之
为
冷性土
”
。但抗寒潮的能力强于其他土类。
肥:粘土土层厚,粘粒多,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慢,积累
多,有机养分多
;总体养分多;且土壤保肥力强,对肥料的缓冲力强,
供肥迟缓,生产表现:作物苗期常
由于养分不足而长势矮小,后期养分
过多易贪青晚熟。
耕作性:
粘土土粒结持紧密,粘重难耕,干硬湿粘,耕作阻力大,
农民归纳:天晴一把刀,下雨一
包糟,干时犁不动,湿时粘犁梢。植物
根系不易下扎展布,但固着坚挺,苗子不易倒伏。
宜种性:粘土适合种植生育期长的需水需肥多的作物,如稻、麦、
棉、玉米等都能在粘土上良好的生长。此外,由于粘土土质紧实,林木
根系不易正常发
育,除柳板栗、梨树外,大多数林木在粘土上生长不
良。
粘土总
的特点是:僵、硬、死、粘;养分丰富,但供肥迟缓,不能
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p>
粘土的改良办法也有两个:
(
1
)客 土掺沙,翻砂压淤,增加土壤中沙粒的含量,改粘为壤。该法
直接改良土壤质地。
(
2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良结构,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 提高土
壤肥力。
3.3.3
壤土类:
< p>壤土类的土壤分布最为广泛,各种地形均有分布,是面积最大、分
布最广的
一类土壤。主要类型有半沙半泥土,半沙半泥田,沙泥土、沙
泥田、二土泥,二泥土等。
它的主要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兼具两者优点,克服两者缺
点,为最佳质地:若用语言来描述:不粘,不沙;不松不紧;既能爽水
透气,又能蓄水
保肥;土温适宜,耕性良好,宜种广泛,为最佳质地。
农民总结:不粘又不沙,手捏可成
团,种稻稻子好,种瓜瓜味甜。
所以,生产中,质地改良,就是要通过客土掺泥或客土掺
沙把砂土和粘
土改良为壤土。
3.4土壤的质地层次
涵义:土体内,土壤质地类型是呈差异层次分布的,这种现象,就叫做
土壤
的质地层次。
质地层次,控制了整个土体的水、热、气、肥的运行转化,对植物的生
p>
长有更为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生产中也要注意调节。
母质具有层次性
,所形成的土壤也就具有了层次性。(坡积、洪积、冲
积)
质地
层次的产生原因:水的淋溶作用,将上层粘粒淋至土体下部淀积,
形成上沙--下粘的层
次。
组合类型:
3.4.1
上沙--下粘型 p>
表层:砂土--轻壤通气透水强,接纳雨水充分,土壤冲刷小,有
机
质分解快,有效养分多,植物根系易展布。
底层:重壤--轻粘
紧实,有托水托肥的效果,且毛管强烈,有回
润能力。即有
“
< p>夜潮”
现象。
这种组合,生产反映良好,植物长势好,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农 民称
为
“
蒙金土
”
。 p>
3.4.2
上粘--下沙型
表层:重壤--轻粘紧实
,降水流失多,土壤冲刷大,底层水土流
失严重,有机质分解慢,养分少,作物根系不易
下扎展布。
底层:砂土--轻壤疏松,漏水漏肥严重。
这种组合,生产反映不良,前期不发小苗,后期易脱肥。农民称之
为
p>
“
表跑底漏
”
需翻沙压淤。
改
良质地。
3.4.3
夹层型:
沙夹粘, 或粘夹沙型。影响机制同上,影响结果随各层
厚度而变化。
第
2 节 土 壤 生 物
土壤生物:土壤中各种生物的总称。
土壤中生物类型很多
,大体上可以分为
4
个区系:
<
/p>
土壤微生物区系:包括土壤细菌,土壤放线菌、土壤真菌。有的资料
把
p>
“
藻类
”
也归入。
<
/p>
土壤微动物区系: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轮虫等。
土壤动物区系:
包括昆虫、甲虫、蚂蚁、
蜗牛、蜘蛛、田鼠、蚯
蚓等。
土壤植物区系:
包括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根系。
在土壤生物中 ,以微生物区系对土壤的代谢能力影响最大,所以,我
们主要讨论微生物区系的情况。<
/p>
1.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
1.1土壤细菌
:土 壤中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体。
特点:
(
1
)形态上,形体极小(
<0.005mm)
,外观呈杆状,球状,螺旋
状,显微镜下:
(
2
)细菌具有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时,形体延长后一分为二, 并
且,繁殖周期很短,所以细菌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如:很多
细菌每
20
分钟就要繁殖一次,经过
24
小时后, 后代总数就可达
到
1700
万个,一
周后,其体积将超过地球。
(
3
)在营养方式上,根据所需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分为自养菌和异
养菌两类:
自养菌:碳源来自于空气中的
CO2
;能源 来自于阳光、或氧化土壤中
的无机物获得。如:消化细菌,硫化细菌。
< br>
异养菌:碳源和能源均来自于分解其他的生物残体。异养菌中,又根
据分解残体时是否需要呼吸氧气将其分为三类:
好气菌:分解残体时,必须呼吸氧气,如芽孢杆菌,高温纤维菌;
厌气菌:不需要氧气,有氧气反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如甲烷细菌,
丁酸
细菌
兼厌气菌:有
O2
无
O2
均能良好生长,如萤光极毛杆菌。
(
4
)细菌的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地球表面除高温高压的环境外,
任何地方都有细菌的
生长。
< /p>
1.2土壤放线菌
:土壤中多细胞菌丝体态的原核生物。
< br>特点:
(
1
)形态上为多细胞菌丝体态。显微镜下 :
(
2
)放线菌生活史与细菌相似 ,但放线菌均为严格的好气性异养型
营养,耐干旱,喜中性,对酸性敏感。是草原土壤的
优势种群。分解复
杂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
有较强的能力。
1.3土壤真菌:
土壤中既有单细胞的, 又有多细胞菌丝体态的真核微生
物。
特点:
(
1
)形态上,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菌丝体态的,
如霉菌;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形态蕈子类,如蘑菇,木耳。是菌丝体
的
紧密聚合态。
(
2
)真菌生活史较 复杂,有有性繁殖的方式。也均为好气性异养型
营养,喜欢潮湿、通
气的环境,对
PH
不敏感。是森林土壤的优势种群。分解复杂的有机物
如木质素有较
强的能力。
< p>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点
2.1
土壤微生物的个体数量很 大,并且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
最少;但生物量很小,且以真菌最大,细菌和放
线菌相当。
2.2
微生物的总体重量占土壤的比例很小,一般为
0.068~0.68%
之间。有
数量少作用大的特点。
2.3
微生物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有
两个变化规律:
一般:南方
>
北方;
同一土壤:
夏季
>
冬季
。(这是温度和水份差异
的原因
)。
3.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土壤中呈非均匀分布态,它受水份、养料、通气状态
的影响,
有下面一些分布规律:
(
1
)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 矿质颗粒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
(
2
)微生物以高等植物 根系周围分布最多
(
3
)在同一 个土壤剖面中,微生物有聚集于表面的垂直分布趋势。
(
4
)土壤中各种
“
微环境
”
共存,滋养了各种类型 微生物的生长。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
第
< p>3章
--
第
3
讲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教具及参考
< br>资料
主要教学方
法
1、了解土壤
微生物的作用及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2、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状态、成分和转
化方式
1、重点: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状态、成分。
2、难点:
矿化作用和腐化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土
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
讲授法
4.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固
N
的先锋作用。
2.
微生物在生物小循环中有重 要作用:
光合
死亡
微生物分解
小循环是:
N P K Ca Mg S
---植物体---有机残体-----
-
N P K Ca Mg S
将有限的养分无限地循环起来
3.
微生物 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中有决定性作用。
4.
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残体时, 要产生很多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激素,
可丰富植物营养,刺激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
病虫害的能力。
它的不利方面:
5.
不利方面: 土壤中含有许多使人和动植物感病的病原菌,如沙门氏杆
菌、破伤风杆菌等。土壤中一些
微生物可以作用于硝酸盐和硫酸盐,并使
之还原,挥发至空气中损失,亦可毒害植物根系
。
5.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5.1
土壤含 水量:要求含水量适宜,过多过少微生物都生长不好。
5.2
土壤通气性 :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类型,通气性好,土体中
O
2
丰富,则
好气性微生物发育,厌气性微生物受阻;反之,则好气性微生物受阻,厌
p>
气性微生物发育。
5.3
土壤温度:一般在
0
~
35
C
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 微生物的活性
增强,繁殖速度加快。所以,微生物良好的生长,要求一个较高而适宜的<
/p>
土壤温度。
5.4
有机养料: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微生物的养料就越多,微生物的生
长就越好。
5.5
土壤
pH
值:各种
PH
下均能生长,但一般 以微酸-微碱的环境适合大多
数微生物的生长。
6.土壤中的其
他生物:
土壤中的生物类型是很多的,着重讨论一下蚯蚓。
蚯蚓:通称
“
地龙
”
,属毛足纲、寡毛目的一类 动物。
生活习性:以带有机物的土粒为食,喜欢潮湿、通气且富 含有机质和
Ca
质的中性土壤;不耐干旱霜冻、盐碱和强酸性的环境。< /p>
对土壤的主要作用:可改良土壤结构,因为其排泄物就是一种团粒 结
构,可使土壤疏松多孔,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的能力;可加厚土壤耕作
层,蚯蚓有翻动搅拌土层的作用,使耕作层变厚,有
“
生物犁
< p>”的说法;
可以活化土壤养分,养分经蚯蚓肠道改造后,有效性大为
提高。
蚯蚓的作用都是很好的,生产中,可将蚯蚓数量的多少作 为评价土壤
肥力高低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土壤中蚯蚓越多,说明土壤肥力越高;反
之,土壤肥力就越低。
考300分能上什么大学-考300分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中外合作-上海财经大学中外合作
华东理工大学 地图-华东理工大学 地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研究生
大学与高中的区别英语作文-大学与高中的区别英语作文
大学副班长总结-大学副班长总结
对外经贸大学出国-对外经贸大学出国
-
上一篇:西昌学院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述职报告
下一篇:全国大学 会计学专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