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福建中医药大学分数线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第3章--第1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7 21:15
tags:土壤学

福州大学报录比-福州大学报录比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邹从善)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

3

--

1

< p>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教具及参考


资料


主要教学方



1、掌握土 壤矿物质的种类、土壤矿物质的粒级与性质;


2、土壤质地的概念、类型,沙土类的肥力 状况。


1、重点:


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土壤矿物质的粒级与性质 。


2、难点:


土壤质地的概念、类型,沙土类的肥力状况。


《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


讲授 法


第3 章 土 壤 肥 力 的 物 质 基 础


土壤 肥力:土壤肥力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它是指:土壤满足和协调植物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 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营养条件:矿质养料、有机养料、水份;

环境条件:水、热、气及其土壤对植物的机械支持力。


那么,土壤肥力是怎样产生的 呢?它产生于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组成份的


相互作用上:


矿物质:重量占

80

90

%,体 积占

38

%。


固体部分

有机质:重量占

3

5

体积占

12

%。


占土壤的

土壤生物:

重量占:

0.68%~0.068%


土壤

50


孔隙部分

土壤空气:占体积的

15< /p>

35


占土壤的


50

土壤水份:占体积的

1 5

35

%。


从上面的构成情况,我们可 以看出,土壤的组成特点:


1

是:土壤是固、液、气的三相体系,以固相

为主,固相中又以矿物质为


主。


2

是:土壤中各组分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互为消长的关系,正是这种组分


的变化,产生了土壤肥力的变化,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肥力现象。


本章分别讨论土壤的这 些组分的情况。


1


1.土壤矿物质的种类

< p>
土壤矿物质按成因的不同,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型。


1.1原生 矿物


概念:凡起源于岩浆,存在于岩浆岩中,在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只改变了

< p>
形状、大小,而以原来的化学组成和内部构造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种 类: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其次有少量橄榄石、


磷灰石、赤铁矿等 。特点:原生矿物颗粒较为粗大,多为土壤沙粒和粉沙


粒,少量破坏强烈的也可以形成土 壤粘粒。


对土壤的贡献:一方面构成土壤骨架,另一方面,储藏着植物所需的除


C

N

以外的所有养分。

1.2次 生矿物


概念:原生矿物在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中强烈的分解破坏,破坏后的残体


又重新聚合而产生的一类新矿物。


种类:游离硅酸、铁铝氧化物、次生铝 硅酸盐、各种简单的盐类(碳酸


盐、硫酸盐、氯化物)


特点:颗 粒直径非常细小(

<0.005mm

),是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对土壤的贡献:参与土壤骨架的构成;形成土壤矿质胶体,产生土壤的


通气透水 性和保水保肥性。


2.土壤矿物质的粒级与性质


2.1土粒分级


含义:土粒分级指:将土粒假定为球形,以其直径大小的差异将不同的

< br>土粒分为若干组


分级意义:土粒大小不同,其 矿物类型、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不


同:


矿物种类:

p28

2

2

随着

石英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化学成分:

p29

2

3

随着

Si Ai Fe Ca Mg K P


物理性质:

P29

2

4

随着

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


可塑性


2.2分级类型< /p>


土粒分级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国际制的,有英国制、有美国制,也有中

国制和苏联制的。


前三种人为性太强,未广泛采用;中国制的不完善;我国目前主要 采用


苏联制的。


苏联制的--又称为卡庆斯基制,其分类方法为 :


粗砾石

细砾石

粗沙粒

中沙粒

细沙粒

粗粉沙粒

中粉沙粒

细粉沙粒


粘粒

细粘粒

胶粒


-------------------------------< /p>


------------


砾石类

沙粒类

粉沙粒类

粘粒类

胶粒类


物理性沙粒

物理性粘粒


2.3粒级性 质


沙粒类:多为原生矿物;在土壤中呈单粒;通气透水强,保水保肥弱;


无粘结性,可塑性。


粘粒类:多为次生矿物;在土壤中呈复粒;通气透水弱,保 水保肥强;


粘结性,可塑性强。


粉沙粒类:既有原生矿物,也有 次生矿物;既有单粒,也有复粒;有一


定的通气透水性和


保水保 肥性;微具粘结性和可塑性。


3.土壤质地


3.1概念


土壤质地是指依据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重量百分数来划分的土


壤类型 。


既是一种土壤分类,如:根据土壤中沙粒

20

;粉沙粒

50

< p>%;粘粒


30

%来进行的土壤分类。


3.2 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质地的划分方法也很多,也有国际制、美国制 、中国制和苏联制


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我国目前采用的还是苏联制的,(我国第二次土


壤普查用的就是苏联制的分类法)。


苏联---卡庆斯基简制

质地类型,将质地分为三类九种:


名称

物理性粘粒%


松砂土

0

5


砂土类

紧砂土

5

10


壤砂土

10

20


轻壤土

20

30


土壤质地

壤土类

中壤土

30

45


重壤土

45

60


轻粘土

60

75


粘土类

中粘土

75

85


重粘土

85

100


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个附加的砾石含量分类标准:


砾石含量

<0.5%

非砾质土;

0.5~5.0 %

轻砾质土;

5.0~10.0%

中砾质土;

>10%

重砾质土。


此外,国际制,卡庆斯基祥制、美国制、英国制 等,我们就不再讨论


了。


3.3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 与肥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质地状况要影响土壤的通气透


水和保水保肥性,影响土壤养 分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首要指


标。


< /p>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这三种土壤质地的肥力状况。


3.3.1

沙土类


沙土类的土壤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甘 肃等我国的西


北地带;在内地则主要分布于大型江、河两岸的远河处,及某些沙性山


坡地上。主要类型有:沙沙土、冷沙土、羊毛沙土、羊肝石土、茶末土


等。生产中,农民所称的这些名称的土壤,其质地类型就属于沙土类的


土壤。我们从水 、热、气、肥这四个因素来看砂土的肥力表现。


水:透水强,保水弱,土体常呈干燥状态 ,这种土壤易旱不易涝。


气:砂土通气良好,土体内氧气丰富,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 不


易积累还原有毒物质。


热:土体内常水多气少,热容量小,土 壤稳温性弱,土温变幅大。


生产表现:早春土温回升快,土温高于其他土类,有利于大春 作物播


种,农民称之为

热性土

,但怕

倒春寒

,寒潮一来冻害比其他 土类都


严重。


肥:砂土土层薄,沙粒多,矿质养分少;同时,有 机质分解快,积


累少,有机养分也少。所以,砂土总体养分少。且保肥力弱,土壤对肥< /p>


料的缓冲力弱,供肥猛但持速时间短,农民总结:

少施一 把草,多施


立即倒

。所以,砂土需少量多次地施用各种 肥料。


耕种性:砂土松散易耕作,但耕作质量不高(耕作效果不明显);


作物根系易下扎展布,但固着困难,苗子易倒伏。


砂土 总的特点可归纳为:

四不保

:不保水,不保肥 ,不保苗,不保


收。


农民描述:沙多土太少,灌水马上跑,手捏 不成团,庄稼矮又小。


(手模很粗糙,水肥都跑掉, 粮食产量低,土质宜改造)。


宜种性:一般宜种生育期短的耐旱耐瘠的作物,特别适合种 植洋


芋、红苕、地瓜、花生等块根块茎类作物。在造林方面,应选择耐旱耐


瘠的松树,槐树、杨树、木麻黄等树种,不适合其他树种的生长。


< /p>

砂土总的来说是一种低产土壤,在生产中需要改良。砂土的改良有两


个基本 办法:


1

)客土掺泥,引洪漫淤; 可增加土壤粘粒,改沙为壤。


2

)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改良结构来提高土


壤肥力。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

3

--

2


目的 与要求


1、掌握粘土及壤土类的肥力状况;了解土壤的质地层次。


2、掌握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点及分布特


点。


1、重点:


重点和难点


教具及参考


资料


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


2、难点:


粘土及壤土类的肥力状况。


《土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 学》,黄昌勇主编


主要教学方


讲授法



3.3.2

粘土类:


粘 土类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平原洼地,山间盆地和湖积平原地区。主要


类型有黑胶泥,黄胶泥 ,大土泥,豆瓣泥,死黄泥等。


水:透水弱,排水不良,易涝害;同时,土壤抗旱力不高 。(毛管


强烈,土壤水份易被持速高温、阳光所蒸发)。


气:通 气不良,土体内氧气不足,影响根系呼吸作用;同时,易积


累还原有毒物质,土壤毒性重 。


热:土壤常水多气少,热容量大,稳温性强,土温变幅小。生产表

现:早春土温回升慢,影响大春作物播种(播种时间推迟),农民称之


< p>“

冷性土

。但抗寒潮的能力强于其他土类。


肥:粘土土层厚,粘粒多,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慢,积累


多,有机养分多 ;总体养分多;且土壤保肥力强,对肥料的缓冲力强,


供肥迟缓,生产表现:作物苗期常 由于养分不足而长势矮小,后期养分


过多易贪青晚熟。


耕作性: 粘土土粒结持紧密,粘重难耕,干硬湿粘,耕作阻力大,


农民归纳:天晴一把刀,下雨一 包糟,干时犁不动,湿时粘犁梢。植物


根系不易下扎展布,但固着坚挺,苗子不易倒伏。


宜种性:粘土适合种植生育期长的需水需肥多的作物,如稻、麦、


棉、玉米等都能在粘土上良好的生长。此外,由于粘土土质紧实,林木


根系不易正常发 育,除柳板栗、梨树外,大多数林木在粘土上生长不


良。


粘土总 的特点是:僵、硬、死、粘;养分丰富,但供肥迟缓,不能


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粘土的改良办法也有两个:


1

)客 土掺沙,翻砂压淤,增加土壤中沙粒的含量,改粘为壤。该法


直接改良土壤质地。


2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良结构,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 提高土


壤肥力。


3.3.3

壤土类:

< p>
壤土类的土壤分布最为广泛,各种地形均有分布,是面积最大、分


布最广的 一类土壤。主要类型有半沙半泥土,半沙半泥田,沙泥土、沙


泥田、二土泥,二泥土等。


它的主要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兼具两者优点,克服两者缺


点,为最佳质地:若用语言来描述:不粘,不沙;不松不紧;既能爽水


透气,又能蓄水 保肥;土温适宜,耕性良好,宜种广泛,为最佳质地。


农民总结:不粘又不沙,手捏可成 团,种稻稻子好,种瓜瓜味甜。


所以,生产中,质地改良,就是要通过客土掺泥或客土掺 沙把砂土和粘


土改良为壤土。


3.4土壤的质地层次

< p>
涵义:土体内,土壤质地类型是呈差异层次分布的,这种现象,就叫做


土壤 的质地层次。


质地层次,控制了整个土体的水、热、气、肥的运行转化,对植物的生


长有更为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生产中也要注意调节。


母质具有层次性 ,所形成的土壤也就具有了层次性。(坡积、洪积、冲


积)


质地 层次的产生原因:水的淋溶作用,将上层粘粒淋至土体下部淀积,


形成上沙--下粘的层 次。


组合类型:


3.4.1

上沙--下粘型


表层:砂土--轻壤通气透水强,接纳雨水充分,土壤冲刷小,有


机 质分解快,有效养分多,植物根系易展布。


底层:重壤--轻粘 紧实,有托水托肥的效果,且毛管强烈,有回


润能力。即有

< p>夜潮

现象。


这种组合,生产反映良好,植物长势好,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农 民称


蒙金土


3.4.2

上粘--下沙型


表层:重壤--轻粘紧实 ,降水流失多,土壤冲刷大,底层水土流


失严重,有机质分解慢,养分少,作物根系不易 下扎展布。


底层:砂土--轻壤疏松,漏水漏肥严重。


这种组合,生产反映不良,前期不发小苗,后期易脱肥。农民称之


表跑底漏

需翻沙压淤。


改 良质地。


3.4.3

夹层型:

沙夹粘, 或粘夹沙型。影响机制同上,影响结果随各层


厚度而变化。


第 2 节 土 壤 生 物


土壤生物:土壤中各种生物的总称。

土壤中生物类型很多

,大体上可以分为

4

个区系:


< /p>

土壤微生物区系:包括土壤细菌,土壤放线菌、土壤真菌。有的资料


藻类

也归入。


< /p>

土壤微动物区系: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轮虫等。


土壤动物区系:

包括昆虫、甲虫、蚂蚁、

蜗牛、蜘蛛、田鼠、蚯


蚓等。


土壤植物区系:

包括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根系。


在土壤生物中 ,以微生物区系对土壤的代谢能力影响最大,所以,我


们主要讨论微生物区系的情况。< /p>


1.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


1.1土壤细菌

:土 壤中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体。


特点:


1

)形态上,形体极小(

<0.005mm)

,外观呈杆状,球状,螺旋


状,显微镜下:


2

)细菌具有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时,形体延长后一分为二, 并


且,繁殖周期很短,所以细菌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如:很多 细菌每

20

分钟就要繁殖一次,经过

24

小时后, 后代总数就可达


1700

万个,一

周后,其体积将超过地球。


3

)在营养方式上,根据所需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分为自养菌和异


养菌两类:

< p>

自养菌:碳源来自于空气中的

CO2

;能源 来自于阳光、或氧化土壤中


的无机物获得。如:消化细菌,硫化细菌。

< br>

异养菌:碳源和能源均来自于分解其他的生物残体。异养菌中,又根


据分解残体时是否需要呼吸氧气将其分为三类:


好气菌:分解残体时,必须呼吸氧气,如芽孢杆菌,高温纤维菌;


厌气菌:不需要氧气,有氧气反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如甲烷细菌,


丁酸 细菌


兼厌气菌:有

O2

O2

均能良好生长,如萤光极毛杆菌。


4

)细菌的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地球表面除高温高压的环境外,


任何地方都有细菌的

生长。

< /p>


1.2土壤放线菌

:土壤中多细胞菌丝体态的原核生物。

< br>特点:


1

)形态上为多细胞菌丝体态。显微镜下 :


2

)放线菌生活史与细菌相似 ,但放线菌均为严格的好气性异养型


营养,耐干旱,喜中性,对酸性敏感。是草原土壤的 优势种群。分解复


杂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

有较强的能力。


1.3土壤真菌:

土壤中既有单细胞的, 又有多细胞菌丝体态的真核微生


物。


特点:

1

)形态上,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菌丝体态的,


如霉菌;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形态蕈子类,如蘑菇,木耳。是菌丝体


的 紧密聚合态。


2

)真菌生活史较 复杂,有有性繁殖的方式。也均为好气性异养型


营养,喜欢潮湿、通

气的环境,对

PH

不敏感。是森林土壤的优势种群。分解复杂的有机物


如木质素有较

强的能力。

< p>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点


2.1

土壤微生物的个体数量很 大,并且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


最少;但生物量很小,且以真菌最大,细菌和放 线菌相当。


2.2

微生物的总体重量占土壤的比例很小,一般为

0.068~0.68%

之间。有


数量少作用大的特点。


2.3

微生物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有


两个变化规律:


一般:南方

>

北方;

同一土壤:

夏季

>

冬季

。(这是温度和水份差异


的原因

)。


3.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土壤中呈非均匀分布态,它受水份、养料、通气状态


的影响, 有下面一些分布规律:


1

)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 矿质颗粒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


2

)微生物以高等植物 根系周围分布最多


3

)在同一 个土壤剖面中,微生物有聚集于表面的垂直分布趋势。


4

)土壤中各种

微环境

共存,滋养了各种类型 微生物的生长。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

< p>3

--

3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教具及参考

< br>资料


主要教学方



1、了解土壤 微生物的作用及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2、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状态、成分和转 化方式


1、重点: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状态、成分。


2、难点:


矿化作用和腐化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土 壤学》(南方版)西南农大主编、《土壤学》,黄昌勇主编


讲授法


4.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固

N

的先锋作用。


2.

微生物在生物小循环中有重 要作用:


光合

死亡

微生物分解


小循环是:

N P K Ca Mg S

---植物体---有机残体-----


N P K Ca Mg S

将有限的养分无限地循环起来


3.

微生物 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中有决定性作用。


4.

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残体时, 要产生很多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激素,


可丰富植物营养,刺激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 病虫害的能力。


它的不利方面:


5.

不利方面: 土壤中含有许多使人和动植物感病的病原菌,如沙门氏杆


菌、破伤风杆菌等。土壤中一些 微生物可以作用于硝酸盐和硫酸盐,并使


之还原,挥发至空气中损失,亦可毒害植物根系 。


5.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5.1

土壤含 水量:要求含水量适宜,过多过少微生物都生长不好。


5.2

土壤通气性 :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类型,通气性好,土体中

O


2


丰富,则


好气性微生物发育,厌气性微生物受阻;反之,则好气性微生物受阻,厌


气性微生物发育。


5.3

土壤温度:一般在

0

35

C

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 微生物的活性


增强,繁殖速度加快。所以,微生物良好的生长,要求一个较高而适宜的< /p>


土壤温度。


5.4

有机养料: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微生物的养料就越多,微生物的生


长就越好。


5.5

土壤

pH

值:各种

PH

下均能生长,但一般 以微酸-微碱的环境适合大多


数微生物的生长。


6.土壤中的其 他生物:


土壤中的生物类型是很多的,着重讨论一下蚯蚓。


蚯蚓:通称

地龙

,属毛足纲、寡毛目的一类 动物。


生活习性:以带有机物的土粒为食,喜欢潮湿、通气且富 含有机质和


Ca

质的中性土壤;不耐干旱霜冻、盐碱和强酸性的环境。< /p>


对土壤的主要作用:可改良土壤结构,因为其排泄物就是一种团粒 结


构,可使土壤疏松多孔,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的能力;可加厚土壤耕作


层,蚯蚓有翻动搅拌土层的作用,使耕作层变厚,有

生物犁

< p>”

的说法;


可以活化土壤养分,养分经蚯蚓肠道改造后,有效性大为 提高。


蚯蚓的作用都是很好的,生产中,可将蚯蚓数量的多少作 为评价土壤


肥力高低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土壤中蚯蚓越多,说明土壤肥力越高;反


之,土壤肥力就越低。

考300分能上什么大学-考300分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中外合作-上海财经大学中外合作


华东理工大学 地图-华东理工大学 地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研究生


大学与高中的区别英语作文-大学与高中的区别英语作文


大学副班长总结-大学副班长总结


对外经贸大学出国-对外经贸大学出国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2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0685.html

西昌学院《土壤学》教案第3章--第1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