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公-东北大学公
本文由果味统统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
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湖北工业大学优势及特色学科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学科团队
建设 仪器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学科
团队建设 —— 湖北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35 人,其 中教
授 14 名,副教授 11 位,博士生
导师 3 名,博士学位获得者 16 位,博士后人员 2 位
,包括全国"百千万人
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 选 1 名,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人,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 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1 名
,湖北
省跨世 纪学科带头人 3 名, 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 3 名, 学校特聘教授 1 名
< br>, 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者 2 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 4 位,武 汉市晨光计划
获得者 4 位.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围绕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点的申报, 加 大了
p>
人才引进力度,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开拓创 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
/p>
系列成果. 一,实施"人才强学科"战略 实施"人才强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
满足
发展需要,增强后劲,积极实施"人 才强学科"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成
效显著.
2004 年从华 中科技大学引进了陈源,许忠保等 4 名博士组成的博士
团队,2005 年又
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了王选择博士. 王选择博士和许忠保博士于
2006 年同时申请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选择博士 2007 年还获得教 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王选择,杨练根两位博士 2008 年联合出版了《
新型表面形貌测量仪器》专著.同时,
仪器科学与技
术
学科与重点高校联合培养了张业鹏,杨练根,宋小春,宋庭新等多 名博士,该学
科的博
士人数由 2004 年的 6 人增至现在的 16 人,另有 8 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二,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近 3 年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参与国家和 地
方的科研攻关,在获准项目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学科共承担 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
目 40 余项,总经费 1000 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教育部新
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 1 项.成功的经 验在于打造团队建设, 通过团队建设促进
科研项目提
升. 杨练根, 如: 邬文俊等老师参与完成的课题 "基于复杂形体参数
的智能化检测系
统 的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钟毓宁,杨练根,王选择等老师
参与完成的课题
"高精度贴片机自动对准系统的开发研究" 2007 年 获武汉市
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涛,李
伟等老师负责的湖北省科技厅项 目"基于机器视觉的机电产
品检测系统"2007 年获湖
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在 2007 年进行的挑战杯
上, "基于 Internet 的嵌入式远程
测控终端" 获得获得湖北省大学生
"挑战杯" 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 "挑 战杯"二等奖
的好成绩.
< br> 发酵工程优势学科——研究基地建设 发酵工程优势学科——研究基地建设 ——
湖北工业大学于 1977 年在华中地区率先建立生物工程本科专 业,该专业于 2004 年<
/p>
被确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发酵工程学科一 直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多年来该学科注<
/p>
重学科研发平台的建设与
支持,现已拥有诸如 PCR,
全自动发酵罐,膜分离等上,中,下游 规格齐全的研发设
备系统,设备仪器总值近 1
200 万元.1991 年发 酵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级首批重
点学科" ,2
006 年再次确定 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0
5
年顺利 通过验收,评价本学科在华中地区居于领先地位.2005 年设立"湖 北省中小
< br>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及微生物研发推广中心" .2006 年 创建 "湖北省轻工清洁生产
工业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研究生教育创新 中心" ,2007 年成立"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
/p>
术中心" .目前该学 科形成了在发 酵工程上,中,下游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青年研
究
群体,该群体以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北省新世 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第一
层次人选"汤亚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活 跃在发酵工程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同类
学术领
域具有一定影响. 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使科研走上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互
相促进的
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上来.多年来该学科与枝江酒业,金龙 泉集团,广济药业
,安琪酵母,
八峰氨基酸等知名企业进行了紧密 的科研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知识自主
创新,生产工
艺的优化和产 品的结构升级, 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 为地方经济
作出了重大 贡
献. 近两年来,本学科承担省部级项目百余项,横向合作项目二十 余
项,科研成果转化
8项,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多项成果鉴定达到
国内领先,在国内外产生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