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舞蹈系-吉首大学舞蹈系
07届毕业生对母校建议
兰大有理论研究传统,却无实务操作优势,建
议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固有优势。(法学 曹晓宁)
<
br>
根据这边的感受,提点建议吧,希望老师能跟学生多交流,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老师的机会
,希望文科的学生可以扎实的多看些原著,老师监督和领导;也希望兰大能请一些专家去学校做些有水平的讲座。
(哲社 程祖英)
感觉学校应该在引进师资上下大功夫,老师在大学里面的作
用感觉还是很大的,一个高水平的老师不仅能够对周围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也能吸引一些老师。还有,建议经济
学院开一些数学院的课,比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等。院里面开的数学对于高级知识的学习
略显单薄。(经济 纪鸿超)
总体感觉兰大的学生不够活跃,学校对学生开展
的活动也很少,比较死寂,生活气息不够浓烈。学校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些改进。(李玲玲 化学)
兰大这几年各方面无疑都有发展,与其他高校相比不足也不少,这里面时代的环境、大的体制
是部分原因。我想作为校方,一方面要对内总结好经验,配置好资源,积极改进办学思路,重点要做好教师地位与
待遇、软件环境建设、面向社会与未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三件事;另一方面,对外,在与其他高校的博弈中,通
过对外宣传与交流找到自己发展的优势策略。(李永乐 物理)
兰州大学是个
很好的学校,但是我们学校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像样的合作项目,
第一,我们学校的额外
收入太少,
第二,没有给很多同学实习的机会,到社会上依然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像清华有多少
自己的企业,和他们的学生联系很紧密,有较好的实习场所,更有学习的方向性。这些企业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清华与这些企业的项目也使清华有更多的资源建设学校。(梁晓磊 生科)
首
先很感谢兰大!尽管在校时总有不少抱怨,但其实兰大给我的,远比我原来想的要多得多。对母校的建议:
1、留住人才。对于已经在兰大的优秀老师,哪怕迁就也要迁就一下,对于其家属子女能照顾的要照顾
,不要再让像王顺金老师离开兰大那样的事情出现。还要引进人才,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
2
、加强宣传。感觉甘肃省以外的人不少还是不了解或者压根没听过兰大,所以仍然需要加强宣传,招到好学生。<
br>
3、搞钱。现在的大学要发展,没钱是绝对不行的了,希望兰大通过各种办法申请到越多的经费,
支撑兰大的发展,
4、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本科生接触甚至参与科研。我现在中科大,这里的本科
生发文章不是多
么稀奇的事情,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高考分比我们高,更不是因
为他们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去接触科研,科大的每一个本科生,都可以,或者说都必须进实验室接触
科研,他们把这个叫“大学生研究计划”(简称“大研”),“大研”是要算学分的。兰大是不是也可以搞类似的
研究计划?让本科生接触科研,同时促进他们的基础课学习。作为兰大的学生,没什么比看到母校蒸蒸日上、捷报
频传更让人激动的了!我会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林岳 物理)
感觉兰大对
本科投入还是很大,质量也还是挺高的。但是就我们就业同学的现状来说,我感觉兰大应该在学生就业方面多投入
一点,比如对各专业就业形势做正确总结,平时可以组织各种讲座向学生作解释和分析;在简历准备、面试准备等
方面做些讲座指导;学生会、社团工作应该组织的周密一点,多锻炼学生能力。(潘娟 生科)
建议学校能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实践活动,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竞赛。我感觉
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好,也就没有好好做,甚至于不参加,自己将自己封闭了起
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学校的投资,使我感到很高兴,希望母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尚敏
信息)
对兰大的建议:1、充分利用优秀校友,拓展国际交流机会;
2、本科因人施教,给愿意从事科研的学生以科研机会,为愿意走向社会的学生创造实践条件;
3、敢想敢拼,在本科生源方面下大力气,我对母校最大的一个抱怨是:我们不是“中上材质”,如果连
母校都不认为我们是“上上材质”,我们自己还有什么信心去面对北大清华学生的竞争?
4、
花精力、花钱来留住好老师,吸引好老师;
5、做好宣传,让东部学生知道兰州大学“不在新疆
”、“不需要骑骆驼上学”、“不至于缺水缺到连澡都洗不上”……这些问题并不可笑,因为直到我大四回家还会
有人问我这些问题;
6、榆中校区既然建了就要建好,本部也同样需要校区那样的硬件,另外,
翻修建筑时能不能提高效率?本部食堂的建设让整个学校都像一个工地,绿化最好的人工湖的对面就是生科楼翻修
时候的破烂景观——我们理解并双手支持新校长的改建雄心,但是能否快一点?
7、兰大的强项
是理科,大力发展工科同样是走向强校复兴的必然举措,但是这不意味着文科就不需要发展,我们的校名是“兰州
大学”而不是“兰州理工大学”,兰大需要文科的发展实现“综合性”,需要文科建设的深化走向“研究型”,那
么是否学校应该考虑:赵俪生先生过世后
兰大文科还有院士级别的大师吗?
8、4、6级非常重要,英语可能是毕业后唯一有用的一项技能,但请教务处的老师知道,托福、雅
思、GRE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可能远远大于4、6级;另外,老师们知道每年大四的4级考试枪手有多少吗?
9、建议每个学院都开设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
10、搞好学校及周边的治安,榆
中似乎没有买过自行车的同学没有丢过自行车,在本部周围丢过钱包或手机的同学比比皆是,虽然麻烦但是几乎所
有的学生都支持门禁制度,但是相关老师可有想过为什么学校大门在晚上10点后就不设防呢。(沈晓晨 政治)
最好建立一整套的文化规划,整理出兰大的历史,并把这些历史讲给我们的新
生,宣传给在校的本科生。事例生动有说服力或感人,就像清华的校史馆老师在给我们讲邓稼先时,在场的所有学
生无不动容的,大家都为了邓稼先先生的高尚品德所感染;建立一套机制引资、引人,兰大非常缺钱,科研经费和
建设经费比较匮乏,所以能否发动校友资源、发动企业资源引进资金是一个解决这种困难的办法。兰大的科研缺少
一种作风和带头人,引进的人才能够起带头作用,让整个系、整个院的科研都好起来,这恐怕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
要条件。现有的教师审查机制不好,对于教师有何要求,恐怕现在还没有具体和实效的考核方式,比如我所知道的
一些兰大的老师,事实上是不适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或者说不适合在这个要成为一流大学的学校里当老师,上课
不讲课,保持沉默,让学生自己看,等到铃声下课就走了。这是一些做兼职的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当听到这样的
实情时,我非常震惊。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版,比如在bbs上、或者电话、邮件,听取学生、老师和社会的建
议,进行校园建设。(王世光 信息院)
不管在哪里求学或者工作,母校的
四年生活永远都不会忘记,这四年在生命的长河里也许很短暂,但是却具有非凡的意义。
由于区
位的问题,我觉得兰大这几年发展得不是很好,和全国其他学校相比,过于闭塞了,本科生在榆中校区,虽然安静
适合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很多,失去了直接感受城市环境的机会,这样的成本是很大的。也许,在校的时候
不会有明显的感觉,毕业以后会有明显的感受。我们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在见识、思想、创新等方面还是很大差距的
。单是从就业这一条来说,很多用人单位已经不愿意去兰州招聘了,就更不愿意去榆中那么偏远的山沟,学生失去
了很多机会。校园文化生活还是不够丰富,学生生活比较单调,人文氛围很不浓厚,校区环境不够活泼。加强与其
他学校的交
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举办各类能够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动手
能力、创新能力的比赛,比如创业大赛、编程大赛、英语竞赛等,形成学校的特色活动,让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形成
威望。
就业中心能否想办法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这点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同学非常
重要,在北京上海等地,实习就像四、六级英语一样,是本科生在校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而一些顶级的企业是非
常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的,一个好的实习远比在学校的社团学生会活动来得有价值。这也许是兰大学生在外面很少
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工作的一个原因之一,这也是我现在的感受,自己也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与周围人形成差
距。(王欣欣 信息)
榆中校区虽然硬件很好,但是师生比不得劲,老师们
都是上完课了就走,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我认为这是问题。如果能让更多好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多呆在榆中
校区,其实应该算是不错的选择。再者涉及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还在兰大的时候就在考虑,就是兰大师资问题,
虽然现在所弄那个中外联合培养师资计划,但是更重要的是引进外来师资,bbs上也有人建议,拿出点魄力(包
括工资待遇等等)面向全球招贤,不要老是学术上的“近亲繁殖”,这其实并不好;坚决下魄力把本校培养的博士
硕士本科生“赶”出去锻炼,当然并不是说咱们兰大的本校的学生不行啊什么的,只是觉得应该出去闯荡;另外加
大对文科院系的支持力度,兰大是综合性大学,但是实际上更多程度只能说是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不相称,说到这
里,综合性大学更应该重视哲学系的建立,大学是国家的精神中心,而哲学系是大学的精神中心,可是我们学校似
乎这点做得不尽如意,当然文科院系之间的好老师其实可以互相穿插,像社会学的黄少华老师给新闻系的学生讲授
传播学等这都是很好的尝试。当然这都是我的粗浅的想法,不在其位不知辛苦,原谅我的浅薄,但是真的希望兰大
越来越好!(肖超 哲学)
我没有给兰大带来什么,但是兰大却给了我
很多。综合性大学,就要有综合性的课程。我希望兰大能多考虑一下学生的前途,榆中不适合大学生的发展,把学
生都培养傻了。兰大校园气氛太沉闷,没有商机,学生接触面超级窄。从兰大毕业的学生中,很多人找不准自己的
定位,这是很悲哀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自信,他们不知道应该学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更不知道到底学
得怎么样,这是学校的失误!(闫桂媚 哲学)
出来半年内,尽管没什么新认
识和看法,但是明显感觉到了自己所学的不足。作为经济类的研究生
,强烈感觉
到自己所学实在有限。建议学校教学能够尽可能跟国内高水平学校接轨,因为出来后明显感觉到人家学的好多东西
,自己没听说过。尤其是英语和数学,经济类的学生太薄弱。
另外的建议不是我说的,是我一个
工作的朋友,听说母校找优秀毕业生调研,告诉我的(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位出色的本科生,理应是个优秀毕业生,
在调查范围之内。只可惜,他不是前四名,无缘优秀毕业生)。希望我能够代为表达一下他的建议:
1、希望学校尽量少做些无为的事情,尽可能多为学生着想。他个人认为母校的形式太多,实惠太少。他认为
学校给学生办活动就没有经费,学校盖教学楼没钱(让学生们无从上自习,天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占座),可是,
盖博物馆就有钱了,图书馆两层都不关着不让学生上自习!学校的钱都去做世纪工程了,学校的学生没钱做活动,
没地儿学习,然后竞争力当然不如别的学校了。
2、希望学校转变工作作风,事事尽量能为学生
提供方便。他认为部分领导和老师,拘于规定,效率低下,让他失去了几个好的就业机会!他本来可以做比较体面
、比较轻松的工作,就因为学校部分领导的原因,落到现在疲于奔命!(张科举 经济)
对兰大的建议:
1.应该为留住人才而努力;
2.加强师资力量建
设;
3.多让学生接触社会。(李秀娥 化学)
作为一名兰
大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半年来感觉到在学校的时候与外界的交流太少,特别是专业方面的,理科院系学生实习的
基地也太少,实验资源匮乏,软件设施不足,希望母校可以发展得更好。(刘鑫 物理)
对兰大建议:
1、希望母校能将实习点面向全国设立;学校就业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
及时反馈就业信息的平台,以便帮助师弟师妹找到满意的工作。
2、希望母校能在全国多设立
一些校友会,能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方便大家交流经验,互相进步。(杨文红 公卫)
对兰大建议:
1.母校环境还不错。
2.通过我实际考察,母校招聘
会不如南方学校办的好,原因他们比我们聪明,他们通过参会完带与会代表旅游等,吸引大批好单位参加学校的招
聘会,而不是不公开招聘。或者通过经常与一些单位建立友好关系,推荐我们的毕业生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郑
立兵 医学检验)
建议和意见谈不上,就是以我自己在校时的见闻,我希望学
校在开展一些活动时,能够考虑到更广泛的层面,比如说,学校的许多活动,其实都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在参与,
就拿我原来所在的宿舍来说,除了我之外,其他几个人在校期间几乎从未参加过什么活动,从而导致她们在综合素
质方面相当贫乏
,而在求职的时候竞争力就相对较弱了。当然,不能积极参加活
动,她们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活动主办方是否能够多花些心思,从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和实际状况出发,让活
动的内容更贴近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呢?(祝力骋 药学)
<
br>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专业-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专业
中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信息工程大学
大学纪检部竞选稿-大学纪检部竞选稿
申请埃默里大学的条件-申请埃默里大学的条件
叶玲 四川大学-叶玲 四川大学
作者不详 江南大学-作者不详 江南大学
二本大学商务英语-二本大学商务英语
当代大学生的缺点-当代大学生的缺点
-
上一篇:回复学校建议书
下一篇:学院对毕业生的评语及就业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