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江西理工大学论坛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8 23:05
tags:

大学物理手册-大学物理手册

2020年11月28日发(作者:姚月华)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 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


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 、引经据典、谈心


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

< p>
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


扣实际,细致入 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


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

让我开阔了眼界,

拓宽了思维,


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 匪浅。这次培训不


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

< p>
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


许多新的体会和 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 学校管理中,

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

树立“以教师为


本”

“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

21

世纪学校


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


得要教师用心教学,

就要得到教师的“心”

要真正地 得到教师


的“心”

就要真心关心教师


、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 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把感动送给


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 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


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 校会请


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


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 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


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 想


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


工 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


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 不便,特别每到学生就餐时


造成很多教师吃不好,很多教师下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我< /p>


想学校能否单设一个教师小食堂改善伙食,让教师吃的舒


心,从而 更好、安心的工作。


(二)关心教师的成长


教学以学生为 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要给教师实实在在的


东西,

要为教师成长做事。< /p>

大学者,

大师也,

既要引进大师,


也要生产 大师。什么是好学校?好学


校就是学生在这里成长得快,教师在这里也 发展得好,而


且能产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觉得关心教师的成长


就要让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够尽快得到提高。我校为


了提高年轻教师的业 务素质,每年都搞一次青年教师拜师


会,要求每一名年长的骨干老师带一名新老师,老教 师定期


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定期互相听课、评课,不定期进


行学科讲座。我觉得关心教师的成长就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


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学校 应把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当成一项


“福利”

经常派教师到 省内外参加各级语文、数学、科学、课


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 等各类学


习、培训、观摩。此举,对提高学校教师积极性同时提升教

师素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凝


聚人心的工作。全体教师 如果都能心系学校发展,对学校的


前途都能用“心”关心,这样的学校就一定能发展壮大 。


(三)信任教师,体现教师主人翁地位


学校要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 的管理。我觉得我校在这方面


就做的很好,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校长一言堂,有事


大家一起议,积极听取教师好的建议。因为这样一方面教师


参与 了管理决策,也就有了实现具体工作目标的承诺,可以


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


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参与学校管


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教师对学校工作


的认同, 使全体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


学校领导与教师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 教师认识到个人的成


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这样就能激发教


师的使命感。


二、学校教学工作要公平

,

要创新


1.

学生受教育要公平化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明确了教育公平的含义:

“教育公平主


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教育机会


和教育效果的权利。

”教育公平的内容简单概括为以下五个方


面: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学业成就公 平、学生成就机会公


平、教育祈求公平。要树立公平行为,就应该公平对待不同


性别、民族、家庭经济状况或背景的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


子成功的机会 ;让所有的师生在公平、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完成教学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用 一把“尺子”量


不同的学生,而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比如学校把学 生


按成绩分成两类也就是实验班与普通班或者一把“尺子”量

,


些形式看似公平的东西,

在实际上恰恰是不公平的

,

因为分实


验班与普通班对那些成绩中等或差的学生不公平而把学生< /p>


一把“尺子”量对成绩好的学生又不公平

.

我觉得要解决这 个问


题何不采用多层次分班

,

也就是根据学生差异分成< /p>

ABCDE


班施行分层有针对性的教学

,

同 时定班不定人也就是这些班


级设定

,

但学生根据自己的情 况可以从

E

D,

D

< p>到

C.

真正


获得公平的教育。


2.

教师备课集体化


备课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所以现今大部分


学校在这一环节抓的都比较严

,

要求教案设计中要保证有以

< p>
下十个项目:一是日期、周次与课时;二是课题名称;三是


课型;四是三维 目标;五是教学重难点;六是教具;七是教


程。

教程中要有“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八是分层


作业布 置;

九是教学记;

十是“板书设计”

有的学校还 可以考


虑增设“作业反馈”这个新栏目,用以记录学生共同错题及作

业需要帮助与订正的学生姓名等;

还有的学校可加入“主要教


法”这 个栏目,

以增加教师的教法选择意识。

同时对教师备课


周 小查月大查等等

.

这些办法看似很好但我觉得收效不大

,


部分教师不是把时间用在教材的钻研和创新上

,

而是用在了


(

)

备课 和应付检查上

,

这样根本没有达到备课的目的

.


以我建议备课的集体化

,

具体做法是要求一周每个教师备 一


节课

,

学校统一安排各个教研组半天时间让同组的每个 教师


展示自己备课

,

然后大家进行评课交流从而形成统一 的教案


簿

.

我觉得这样做既可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

达到资源的共享

,


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备课的 负担

.


3.

课堂教学公开化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

,

我觉得课堂 抓好了教学工作就


成功了一大半

.

那么课堂教学怎么抓< /p>

?

我建议我们在平时抓课


堂教学的基础上不如推行课堂教学 的全面公开化

.

全面公开


化即把教室门打开

,

学生可以听

,

教师可以听

,

学 生家长可以


听,把学校门打开,向社会敞开,让关心教育的人士走进我

< br>们学校,走向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对教师是


一种监督,对提高课堂 效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


人士家长了解我们学校,我们的教师,从而理解我们 的学校


我们的教师工作有重要的好处。


4.

教学计划按组制定


现在,有的学校的教学计划都是以个人的名义制定的,这


样做相互之间没有交 流与学习。我想是否可以分小组制定计


划。我的设想如下:


①同一年级组同一学科的老师坐下来经过讨论与交流后


共同制定一份就可以了,这样来的更实在。以前要求教师一


人写一份,很多教师 就是随便抄一份完事,根本达不到所需


的目的。


②班级情况分析和具体措施先年级主任、班主任、各班课


任教师集体讨论,总结出年级段的共性,再根据各班的个性


特征,各执教老师 分别制定一份。


三、学校德育工作强化措施,多想点子,注意实效


< /p>

我认为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每


一面墙壁,每一枝 一叶一花一草都说话,突出环境育人;应


避免我重“教”不重“育”

,< /p>

重“说”不重“活动”

知行脱节,枯燥说


教。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

让学


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

在活动中自然的内化从而达到德育的< /p>

山东省大学学费-山东省大学学费


四川大学陈雨-四川大学陈雨


武汉大学工资-武汉大学工资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专业-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专业


同济大学采招-同济大学采招


大学生词汇-大学生词汇


潘大学围棋-潘大学围棋


德蒙特大学-德蒙特大学



本文更新与2020-11-28 23: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2223.html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