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大学堂-一牛大学堂
一.简答题
1.
简述十八届四中全会所 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
,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会议提
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
新举措,
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 践意义。
这一纲领性文件
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其中会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体系为: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校
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p>
2.
简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大成果。
1
)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 路线的自觉性的坚
定性明显增强。
2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
< br>到有效解决。
3
)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
4
< p>
5
)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3.
“反腐新常态”的“新”在哪里?
1
)开辟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就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坚定了从严治 党的
决心。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
p>
从严治标务求新突破。
依规治党平添新助力。
跨境治腐迎来新契机。
乘着十八届四中全
会的东风,依法治国与依规治
党齐头并进,以法治方式严惩腐败进入快车道。
2014
年以来
< br>反腐败的力度之严、领域之宽,堪称空前。
2
)打造弊绝风清政治新生态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净化政治生态。反腐新常态,就是要保持“破例”高
压
,倒逼形成“廉荣贪耻,天经地义”的政治新生态。
治“风”依托新平
台。治“权”呈现新气象。治“产”找到新利器。净化政治生态,构
建“既管才德,又管
财产”的党内诚信体系。面对作风反弹的顽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持
续“加码”
,提高网络监督秩序。倒逼更多部门掀起“透明化浪潮”
,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更
趋“可视化”
。
3
)锁定纪检体制改革新节奏
回望
2014
,
“打虎拍蝇”战果丰硕,
“纪检体 改”红利初现。可以预见,一手抓从严惩
治,一手抓从实改革,两手抓、两手硬,仍将是
2015
年的反腐主基调和大节奏。
上
位监督再获新动力。专项巡视担当新使命。责任追究传导新压力。
《党的纪律检查体
制改革实施方案》颁行后,纪检双重领导体制依托办案和人事“两个上为主”
,强化自 上而
下的党内监督。中央巡视组通过常规巡视,发挥了“寻虎找蝇”重要作用。中共强调
落实党
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今后,同步追究当事人及领导责任将更趋常态化
。
4
)培养勤廉有为从政新习惯
p>
反腐新常态下,
不义之财何处隐形?显然,
这对震慑
“新发问题、
增量腐败”
意义重大。
由此引发的党
风政风社风新变化,对公职人员及其亲属,友人更是大加鞭策。
本人相
守要有新定力。家人相伴要有新规矩。友人相交要有新底线。面对反腐新常态,
必须收手
、收心,知敬畏、懂戒惧,切莫
“贪政—怠政”
。公职岗位日益 “去特权化、去利
益化”
。官商之间尤须守好底线、把好边界,防止被金 钱关系绑架。领导干部切莫和企业老
板结成“益友变损友”的利益共同体。
4.
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外交布局。
< p>
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中国外交在 保持大政方针稳定
性、连续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顺利开局,为今后五
到十年外交工作的大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开拓与创新。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
指 出中国梦是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的梦。并进一步指出 ,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
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
世界的机遇,
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
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丰富了我国和 平发展的战
略思想。
在国际关系中,我们要注
重利,更要注重义,践行正确义利观这一重要思想。政治上,
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
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
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
我国与大国关系总体稳定、
均衡发展。< /p>
与周边外交应积极进取。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全面
提升。
p>
中国同世界各国家决定建立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在国际事务中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我国在多边峰会等场合发出中国 声音、
提出中国方案、
体现中国
作用。
5.
简述我国当前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防范对策。
“东突”恐怖势力是我国面临的最重大的恐怖威胁,个体恐怖犯罪分子 是我国面临的
更为现实的恐怖威胁。
另外,
国际恐怖主义 势力对我国的威胁也日益增大。
为了消除恐怖主
义对我国构成的现实和潜
在的威胁,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尽快制 定《反恐法》
,依法打击恐怖主义;
2
)不断增强社会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一方面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
协调
发展;
另一方面应该对重点地区、
部门和民生设施严加保护;
在对 可疑人群和物品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