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张丹打人-武汉大学张丹打人
天津:新时期影响
大学生就业
主要因素分析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近日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专项调查结
果显示:
七成以上毕业生希望能在本市就业,
其中多数毕业生看 中滨海新区;
面
对困难的就业形势,
国有大企业成为就业 的首选目标,
近四成大学生表示在自己
求职意愿难以实现的前提下能接受
到乡镇单位就职;
多数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水平
和社会就业状况开始有了正
确的认识和评估,待遇要求趋于理性。调查还显示,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缺少工作实际经
验和教育模式陈旧,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
有效提高是影响
大学生就业
的主要困难,
同时就业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和信息不真
实等现象。
因此,
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 p>加强对劳动力市场
的管理;
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
需要,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
和课程设置,同时学校要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
工作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党中央、
国务院几乎每年都要召开和
大学生就业
相关的各部委联席会议,制订一 系列政
策,颁发专门文件,积极促进
大学生就业
工作。为 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精神,面
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针对目前严峻的 就业形势,
天津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
业政策,出台了《天津市促进高校毕
业生就业的意见》
,多渠道、挖潜力开发就
业岗位,力促天津市
11.4
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前 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取向和特点,
国家统计
局天津调查总队对南开
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和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部分应届毕业
生进行了问卷调
查,
并结合一些访谈情况就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要素进行
分析,<
/p>
探讨影响
大学生就业
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为高校的教 育工作和大学生的就
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p>
450
份,回收问卷
432
份,成功有效问卷
425
份,有效问
卷为
94.4%
。在成功接受调查的
425
名高校毕业生中,男生为
183
名,占
43.1%
,
女生为
24 2
名,占
56.9%
;受访者毕业所获学历,本科生占到
97.4%
,专科生和研
究生占
1.6%
和
1.0%
;所学专业涉及到
9
类专业。其 中,理学、工学、经济学、文
学和管理学五类专业所占比重较大,
分别为
28.9%
、
20.5%
、
14. 1%
、
13.9%
和
13.4%
。
原户籍是本市的学生占
27.5%
;属于东部地区的占< /p>
22.6%
;中部地区占
19.1%
;西
< p>部地区占
13.6%
;东北三省占
11.3%
;还有
5.9%
的学生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各地城市的学生占
55.5%
,来自农村的学生占
< p>44.5%。
在成功接受调查的
425
< p>名高校毕业生中,有
56.9%
的同学明确表示毕业后选择< /p>
就业;选择求职和考研(出国)两手准备的占
17.2%
, 这表明七成以上的同学毕
业后有求职意向。
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占
17.5%
(含保研生)
;
选择准备出国学习
< p>和发展的占
5.6%
;还有
2.8%
的同学表示毕业后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
惠政策,自主创业。
< br>
二、新形势下天津市大学生择业取向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就 职意向的毕业生(简称毕业生,下同)中七成以上
希望能在本市就业。其中,多数毕业生
看中滨海新区。
(一)有就职意向的高校毕业生七成以上希望能在本市就业
天津市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率先发展,
努力把天津建 成国际港口
城市、
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在津就业的愿望。
调查显示,在就业地区的多意向选择中,有
76.1%
的毕业生表示毕业后希望能留
在本市工作,比重居选择
就业地区的第一位。希望去北京的占
47.1%
、去上海占
23.5%
、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占
23.2%
、去广 州、深圳占
18.7%
。在自己
理想志愿不能实现的前提
下,有
35.2%
的毕业生表示愿意选择靠近家乡的城市实
现就业。
(二)滨海新区备受青睐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快速的开发开放,空客
A320
、百万吨级乙烯等大项目相< /p>
继落户新区,
同时各功能区和行政区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来区工作,
纷纷设立了各
种奖励制度,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首选目标。据调查
资料显示,
在希望留本市工作的毕业生中有七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滨海新区。
好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看重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空间。
(三)多数大学生自己选择就业去向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有
59.6%
的毕业生表示是以自己意愿为主,父母长辈建
议为辅综合考虑决定的;有
27.5%
的毕业生完全是根 据自已意愿来决定的,两者
合计达八成以上。这一数据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
择上具有浓重的
“精英情结”,
表明大学生关心外部环境对自身发展的重 要性,
经济发达城市不
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具有 良好的外部环境,
更能够给个人今后发展提供
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说明
地区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对学生有吸引力。
三、追求职业的稳定性,就业观念更加趋于理性
2008
年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影响,
尤其使高
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整体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大学毕业生在 择业时希望有个稳定的
职业,就业观念更加趋于理性。
(一)国有大企业成为大学生的首选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 越来越难,
因此在择业时出现了追求职业稳定性的
“新实用主义”。
p>
调查显示,
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多意向选择中,
排在第一位
的是国有大企业,占
70.5%
,下面依次是三资企业、事业单位 和政府机关,所占
比例分别为
58.2%
、
57.9%
和
50.9%
。他们认为近年来报考公务员人数巨增 ,竞争
十分激烈,
而国有大企业工作空间大、
抗风险能力 强,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过程中更加注重职工的薪酬、
福利和社会保障;
职业相对稳定、
利益能够得到保
障。
同时他们还认为国有大企业招聘不会看你有否背景,
不要跑关系,
能力才是
最重要的。
(二)近四成大学生能接受到乡镇单位就职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p>
大学生多数能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
并根据自
身条件
能客观地预测自己的就业前景。调查显示,有
38.5%
的毕业生表示在自己 p>
求职意愿难以实现的前提下,
能够接受到小城镇或是乡镇企业工作。
这表明就业
难的严峻现实使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实际,
已不再死盯 着大单位,
小城镇和基层
以及乡镇民营也逐渐被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p>
(三)以新兴和快速发展的行业为主
由于大学生理论知识多,
年轻富于活力,
喜欢快速学习和快速积累,
< p>因此他
们比较喜欢新兴和高速发展的行业。调查显示,有
38.5%
的毕业生选择金融证券
保险业,
有
35. 8%
的毕业生选择
IT
与通讯业。
这两个行业由于 高速发展的需要对
于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比较大,
许多基础性的岗位应届大 学毕业生就能胜任。
工作
中一些制度和流程很多时候需要从业人员自己摸
索,
要求从业人员灵活应变、
承
受压力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要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
这些行业的特性具有新兴、
发展快和有较高的稳定性,
对大学生吸引力强。
调查还表明, p>
由于大学生在选择
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是否稳定、
是否属于朝 阳行业和收入高低,
因此选择居民服
务业和建筑业的很少。
(四)薪资选择七成集中在
1500-3000
元
< /p>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冬”,
多数大学生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和社会
就业状况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评估,
就业观念悄然转变,
对待遇要求 趋于理性。
调
查显示,
毕业生希望用人单位付给他们的理 想薪酬在
1500
元
/
月及以下的占
8.9%
;
1501
~
2000
元
/
月占
26.3%
;
2 001
~
2500
元
/
月占
25.4%
;
2501
~
3000
元
/
月占
17.4%
;
< br>3001
~
4000
元
/
月 占
11.0%
;
4001
~
500 0
元
/
月占
4.0%
;
< p>5000元
/
月以上的占
7.0%
< p>。
选择薪酬标准多数集中在
1501
~
3000
元
/
月,占调查总体的
69.1% p>
。
女大学生薪酬期望标准普遍低于男生。
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条件时
存在性别上的区别,
使女大学生的 就业机会少于男同学,
因此她们的期望薪酬标
准相对于男生要低一些。调
查显示,认为理想薪酬范围在
1500
~
3000
元
/
月,女
生比例高达
77.1%
,比男生高出
21.4
个百分点;认为理想薪酬在
400 0
元以上的女
生只占
5.4%
,而男生占
20.5%
(五)在就业压力面前,跳槽意愿大幅下降
截至目前,在被调查有求 职和创业意向的毕业生中,已有
29.4%
毕业生找到
了
就业接收单位,
他们主要是通过各类招聘会、
亲朋好友推荐、
学校 就业指导中
心和求职网站实现了就业愿望,分别占
26.0%
< p>、25.0%
、
21.9%
和
19.8%
。调查发
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逐渐务实,
感到目前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
这样的
观念被越来越
多的毕业生认可。当问及您现在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初衷一致吗
时,有
4 9.0%
的毕业生表示一致或基本一致;有
36.4%
的毕业生表 示一般,还过
得去;
有
14.6% p>
的毕业生表示不一致,
准备先就业后择业。
说明大多数毕业生在
就业压力面前,
所学专业、
个人兴趣和工作岗位三者要求的相关 度降低,
跳槽意
愿有所趋弱。
四、
大学生就业
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缺少工作经验是影响就业的最大困难
由于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求 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或实际操作经验,
大量初
次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
动手能力不足,
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
这是将他们挡在了
职业岗位大门之外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有
71.3%
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工作实 际
操作能力,
不适应社会要求是
大学生就业
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这与长期以
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
/p>
轻实践,
重课堂、
轻社会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
< br>关,使
大学生就业
难度加大。
(二)教育模式陈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
有
50.8%
的学生表示教育模式陈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不适应社
会需求。他们希望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
置,
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
并适度、
适量地在大学生
中开设实践型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 环节,
把社会实践和教育
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提高学校和大
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三)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影响自己的选择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 p>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
就业观念更新
不及时
,确定就业期望值偏高。调查显示,有
43.4%
的同学表示由于对就业形势 p>
认识不足,用人单位职位薪酬过低,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
消极情绪,造成择业选择面过小而影响了就业。
河南农业大学寝室-河南农业大学寝室
大学行政工资-大学行政工资
东南大学陈志斌-东南大学陈志斌
贵州医科大学怎么样-贵州医科大学怎么样
烟台大学多大-烟台大学多大
大学生走秀视频-大学生走秀视频
中国大学最新排行榜-中国大学最新排行榜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词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词汇
-
上一篇:天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2014年天津大学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