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总体要求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Full Time
Engineering Master Students
交通运输学院
(从
2011< /p>
年
9
月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
(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
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
.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 全日制工程硕士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实践教学时间原
则上不
少于
1
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 p>2年。
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般为第一导师;
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
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
家。
三、教学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
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
识
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突出案例分 析和实
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注重培养
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 接,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
成,实习、
实践可以在现场或 实习单位完成。
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
主,校外导
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
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
< br>领域的专家、
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
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培养工作。
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
增长实际工作经验,< /p>
缩短就业适应期限,
提高专业素养及就
业创业能力。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全部实行学分制,学习阶段最少修满
28 .0
学分,学分分配如下:
(
1
)基础理论类课程(
6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学分)
专业英语(
2
学分)
工程数学(
2
学分
)
(
2
)专业技术类基础课程(
4
学分
)
本领域基础理论类课程。
(
3
)专业技术类选修课程(
6
学分< /p>
)
要求
50%
以上课程由具有工程实践经 验的企业专家开设。
(
4
)工具性和人 文类选修课程(
4
学分
)
(
)实践类学分(
8
学分
)
根据各专业领域特点,安排实践类课程、实验、实习、工程训练、前沿讲座等内容,必
< br>须有明确的考核形式及要求。
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
学分,每学分对应
16
学时。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四个时间 段
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
0.75< /p>
学年时间内完成。
四、实践要求
研究生一般应在现场或实习单位
进行实习,
培养必要的工程实际技能,
时间一般不少于
6
个月。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
要保证。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习总结报告,<
/p>
学分及成绩要求由各专业领域自行确定。
同
时,应对研究生
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中期考核
硕士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对学满学分,课 程成绩全部合格的研究生,从德、智、
体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分政 治思想及品德、
业务学习和科研能力三部分,
按综合
成绩
排序。
对考核成绩合格的研究生,
按培养计划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对考核不合格者
将终止培养。若学生修完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可发肄业证书。
六、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可以采
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
或现实
问题,
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一般应在第三学期进行实习检查, p>
确
定论文选题。具体时间及形式由学院及导师确定。
2
.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
完成,
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
理论、
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p>
具有先进性与创新
性。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
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
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3
.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
应完 成培
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
学
位论文应有
2
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
~< /p>
5
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
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
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
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批准授予
工程硕士学
位。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
学科简介
本专业是为满足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交通规划、
设计、
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主要
培养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1)
运输组织现代化
研究铁
路运输组织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运输计划编制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
综合交通< /p>
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现代客货运输技术、运输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等。
(2)
现代物流工程
研究现代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
供销链管理与库存控制、
现代物流 配送、
现代物流设施
设备、企业物流资源整合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技术
及应用等。
(3)
旅客运输组织与管理
研究客运营销策划、
客运产品设计、
< p>客运设备及其能力的配置和规划,客运交通行为理
论,高速铁路客运
组织,旅游交通管理等。
(4)
交通运输枢纽规划与设计
研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枢纽总图设计,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 调,各种港站设计、港
站作业能力等。
(5)
交通运输信息技术
研究运输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 p>交通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与信
息化工程,交通
运输信息系统专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业电子商务等。
(6)
交通安全工程
主要研究
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系统分析、设计、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
交通事故模
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系统的应用与推广等。
(7)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研
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交通需求管理、
城市交通
GI S
与
ITS
应用、
交通
可
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设计与管理、公共交通等。
< p>
(8)
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
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载运工具的运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包括铁路机车车辆的运用
与管理、公路运输车辆的调度与管理、水运船舶的运用与管理等。
2
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