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和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和上海大学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
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 了很多经验贴,
可是也许
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自己的学习 效率一直不高,
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
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
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
是
5
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
p>
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
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
先是对
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
5
月
-7
月的时候在基础 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
二轮的复习,
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 ,
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
知识点。
8
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
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
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p>
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
做了自己
的逃兵,所以
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的初试科目为: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2)
数学二
(894)
基础化学
参考资料为:
《近代化学基础(第
3
版)》四川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近代化学基础
学习指导》鲁厚芳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年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
要做真题,
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
总结到笔
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
2
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
试
之前背了
3
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
不要一直往后背,
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
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
我觉得好的一点是,
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
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
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
可以先
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
不用做题,
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
我大概是八
月
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
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
做完之后认真对 p>
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
过。
没有停下一直在背,
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
(这些单词之前
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在做完阅读真题之后,后面开始做真题套卷,这时候可以买一本新的真题,
防止自己
之前做题的想法干扰自己。我听同学们的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回来发现老师讲的
很有条理,
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
我认为完型其实不用特
别抽出时间练习,
完型翻译和作文在后两个月一起练练就可以,
其实完型翻译 这
几年出的不是特别难了。
作文可以从机构或者老师出的模板和平时做阅 读中的积
累,
挑出一些句子,
总结出自己的一套
“模板”
,
但是在练习时期一定要动手写,
将不同
的话题融汇到模板中,
这样到考场上就算时间不够也可以不慌不忙随机应
变。真题如果你已经搞了三四遍了,思路也弄懂了,阅读中也没有陌生词汇了,
我觉得那
你可以开始做做模拟题,但是最重要还是真题,模拟题尽量少做。
做真题的要求:
1
、
每天做
1
篇真题阅读,
并分析。
不建议一次 性做完
4
篇,
每天分析一篇,
因为刚刚做
完时对自己读文章的思考还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分析文章效果更好。
2
、分析文章主要靠翻译。个人比较喜欢手译,一边写你的思路会更清晰,
也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翻译的时候先找句子主干,
然后找从句,
结 构理清楚再翻
译每个部分,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把每部分的中文译文串起来。
3
、第一遍做题目分析不是重点,主要怕分析完记住答案,影响后面 刷题。
但完全不看题目也不现实。
做完题简单对一下答案,
然后根据原文的翻译分析一
下每个选项对错的原因就好。
< p>
以上,就是我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但是经验始终都只是经验
,
只可 以参考。
还是那句话:方法有很多,但是原则不能变。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遵循那条
原则:大量
->
总结
->
重复。
(894)
基础化学专业课基础
关于专业课,
我着 重说说专业课时间安排。
复习专业课不在于复习的早,
而
在于复习的节奏和安排。总的来说,
6-8
月为基础阶段(课本内容),
9-10
月
为提高阶段(强化,做题,巩固知识点,形成框架),
11-12
月为冲刺阶段(做
题,模拟,考试演练),每
一个阶段要有详细的规划,还要有效率的复习和很好
的执行力。以上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
,没有死的定理,复习计划因人而异,要自
己多思考。
我不建议太早起床或熬夜复习,
复习节奏很重要,
看的不是起得早或睡得 晚,
某些新闻总是报道,考研学子
1
点睡,
5
点起之类的消息,其实这并不是每个人
都应该学习的,
复习节奏没有绝对是对或错,
像我需要休息,
每天就要睡够才行。
复习效率也很重要,有些人看似天天早起,到了教室就开始玩手机,发呆,然后
坐了一上午,
好像学习了很久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完全就是感动自己,
所以不要
和别人讨论时间安排,自己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 /p>
临近考试时,
我每天下午看专业课,
因为专业课下午考,< /p>
时间不够可以晚上
再来点,
看一章的基础视频讲解,
回去看一章节的书,
视频中的每一个重点都要
弄懂,
无关题型与知识点一概略过。
就这样 p>
一章视频一遍书一遍课后题的练着,
这个过程不能超过两个月。
复习的快的话还
可以用
研教新版
的习题来练手,
这个习题非常适合用来练手,
题目也很详细。
这
个过程完成以后整本书你就都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了,知识点怎么考你也就知道
了,这时候
开始要正经练题了,结合课本,结合强化视频。
这个阶段最为重要,<
/p>
第一遍的时候书已经被你读厚了,
能不能读薄就看着第
二遍
了。
你必须对每一章节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尤其是专业课,
每个章
节之间都有联系,
一定要联系起来看,
并且要做 到非常清楚!
有些知识点会这样
问,例如:
<
/p>
第二遍结束以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与时间,
可以对习题集上的错题再进行
研究。
结束以后,
该会的知识点你都会了,
剩下的就是按考试的要求认认真真研
究真题,套路,题型,常考的方式。
还有就是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题,
有了错题证明我们有些 知识还
没掌握,
还可以继续提高自己。
无论哪一科都需要 整理错题,
只不过是有点需要
整理在笔记本上,
有点记在 书上就行。
像政治因为内容太多,
就做到辅导书上就
行,
况且李凡的《政治新时器》上有答案分析,而且分析的挺透彻的,只需要将
题目所在位置
,
与涉及知识点标一下,
等下一轮复习时注意一下即可。
英语错题
更没法在笔记本上记笔记了,
一是每一篇阅读理解题有
5
个,
你问问你考研的学
长学姐,
看看他们 在做的时候错几个,
根本就整理不过来,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做
完每一年的四篇后,在辅导书上总结一下,正好《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上在每一
年的
真题讲解结束后,
都留了一页空白页让你做总结整理。
而专业课最好是记在
笔记本上,这样方便以后的复习。
专业课总体来说内容不算多,罗列知识框架后,就相当好学了。如下:
基础化学中最重要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
几乎每年都会考 查计算
,
牢记基本概
念
,
对做计算题大有裨益
.
大型计算题通常不会只局限于某个知识点
,
常以氧化还
原平衡和电极电势两章的内容作为切入点
,< /p>
考生需要综合氧化还原平衡理论、酸
碱平衡理论、电极电势、化学热力学等
相关知识来解答
.
解答大题时
,
考生在掌握
基础公式的同时还要学会熟练灵活运用各个公式
,
熟悉应用每个 公式的前提条
件;最好隔天做一道综合性的大题
,
大题所 融合的知识点越多越好
.
化学的另一部分是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的知识点主要有:饱和脂肪烃;不 饱
和脂肪烃;芳香烃结构、命名及理化性质;旋光异构;卤代烃、醇、酚、醚、醛、
p>
酮和醌的分类
,
结构
,
理化性 质及命名
,
醛
,
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
■
-H
的反应
,
醛的氧化
和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胺的命名、理化性质;杂环化合物的几种类型亲电反
应活性的比较;碳水化合物理化性质
,
哈武斯式及其他几种构象式的转变
,
各种化
学性质
,
鉴别中 的应用
,
还原性及非还原性;
氨基酸分类结构命名
,
等电点
,
表示方法
和肽的命名原则;类
脂中几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命名、皂化反应等
.
我给自己制定的是轮
回制复习,
第一轮可能会觉得非常抽象,
看完一遍没留
下
什么,不要心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背,不要追求理解,尽量去记,记完后会
在自己头脑
里形成画面,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加强整体的框架。
每轮复习之间都要
做历年真题查漏,
了解下自己的水平。
第三轮以后基本就
是查缺补漏阶段了,边做真题边总结,要有笔记,总结一些难记的点,总结一些
自己的解
题心得,这方面因人而异。
整理笔记的时候,
不仅要记 录书上概括的内容还需要自己额外的去扩展,
我
们不仅要了解书中的原话
是怎么说的,还要了解到它的常见运用方法。
例如:
系 统与环境为研究问题的方便把一部分物体同周围其他物体划分出来
作为研究的对象,这部
分被划分出来的物体称为系统(或称为体系);除系统之
外并与系统有密切联系的部分称
为环境。
根据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程度,
把系统又
分为三类
:
(
1
)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 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
2
)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
3
)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在研究任一系统的某种热力学性质时,
为了强调这一点,
有时把系 统称为热力学
系统。
在本书中较多地研究封闭系统,
以后 将会讨论它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另外,
世界上一切事物总是有机地 互相联系着,
互相制约着的,
因此不可能有绝
对的隔离系
统。
但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
在适当的条件下,
可以近似地把一 个
系统看成隔离系统。
敞开系统在实际问题中也是不少的。
这个章节也是每年必考
的重点,
建议大家多思考多去联想,
< p>拆分出单个关节去想象,这个章节要求的是
对前面所有知识的掌握和
灵活运用,
建议大家先去掌握基础的解剖知识再来攻克
这一部分。
其余的部分每个章节要记得量表非常多。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想
象它的实际应用。相比于前两门的内容可能会更多些,建议大家啊着重掌握。
总结:
专业课的内容大部分是来源于书本,
即使可能有超纲题,
也是有章可
循,
要么就是学校老师的研究热点或者是他某本书中 的内容,
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是可以应付的,但切记勿照搬书本,书本上刻
板的答案很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
得分不是很高,尽量自己整理和归纳。
下附我自己曾经用过的一些资料截图,我都在
high
研 网和
high
研
app
里
面做了分享,大家可以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