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考大学-技校生考大学
各专业法学综合
A
参考书目
< p>
1
、
《法理学》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
(另有一 本卓泽渊的《法学导论》
,也需要看。
2
、
《宪法学原理》
(又名宪法学导论)张千帆主编,
2004< /p>
年法律出版社
3
、
《宪法 学》周伟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各专业法学综合
B
的参考书目:
1
、
《民法学》王建平主编,上下册,川大出版社
2
、
《民商法理论与实务》
( 讲义)王建平;
3
、
《中国刑法教程》 向朝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 br>4
、
《刑事诉讼的理念》左卫民著,法律出版社
5
、
《简易刑事程序研究》
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6
、
《合议制度研究》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
7
、
《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p>
2006
年
12
月版;
< p>
8
、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p>2002年版
具体价格:
1
、
《法理学》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正版全新
23
元
2
、
《宪法学 原理》
(又名宪法学导论)张千帆主编,
2004
年法律出版社< /p>
正版全新
49.
3
、
《宪法学》周伟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正版全新,
18
4
、< /p>
《民法学》王建平主编,上下册,川大出版社
正版全新,
68
5
、
《 民商法理论与实务》
(讲义)王建平;全新复印
6
p>
、
《中国刑法教程》向朝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 p>年版;正版全新38
7
、
《刑事诉 讼的理念》左卫民著,法律出版社
全新复印,
8
、
《简易刑事程序研究》
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全新复印
9
、
《合议 制度研究》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全新复印
10
、
《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p>
12
月版;正版全新,
38
11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正版全新,
20
四川大学法学院老师简介
诉讼法专业
1.
左卫民
法学博士
教授
博导
p>
1964
年
12
月出生,四川成都人。
1981
年至
1988
年,
1995
年至
1999
年就读于西南政法
大学法律系,先后获得
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
1988
年至今在四川大学从事
< p>教学科研工作。
1992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 94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为四 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方向硕士生导师,刑事诉讼、司法制度方
向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 副院长,
兼任中国
法学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 会副会长、
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刑诉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人民法院报社学
术顾问委员会顾问等职。
左卫民教授
< p>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四川大学法律系任教。
1992
年 ,年仅
27
岁的他因其
学术上和教学上的卓越成就破格晋
升为副教授,两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
首批入选
教育部人文社科
“
跨世纪优秀人才
”
,
2000
年获教育部首届
“
青年教师奖< /p>
”
,
2001
年获国务院
特
殊津贴,
2002
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自
1988
年任教以来,已在《法 学研究》
、
《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
中有
40
余篇被《新华文摘》
、
《人大复印资料 》
、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出版著作十余
部
,
其中
,
《刑事诉讼基本结构论纲》
( 1994)
获全国第一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
奖
《价值与结构
——
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获专著二等奖;
《刑事诉讼法学》
(
参编,九五
法学规划
教材,
1997)
获司法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出版了专著< /p>
《刑事诉讼的理念》
(1999
年
) p>
、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
(1999
年
)
、
《变迁与改革
:
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
(2000
年
)
、
《合
< br>议制度研究》
(
2001
年)
、
< p>《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中国司法的新思考》(
2002
年)
。承担国家
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合议庭独立审判问题研究 》
、
中欧高教合作项目
《刑事程序与人权保障》
、
福特基金项目《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
、
《公民诉讼权< /p>
:
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
、
《最高法院比
< p>较
——
以中国为视角》等。
左卫民教授曾多次去美国、德国、
加拿大等地进行 访问讲学,对域外刑事理论、
司法理论
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入的了
解。
他反复对国外及国内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和思考,
深
入剖析我国现实的司法实践,
探索建构一套富有生命力的中国本土化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理
论。
他于
1994
年出版的专著
《价值与结构
——
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
,
被诉讼 法学界普遍认
为取得了开拓性成果,确立了刑诉法学的一些新研究概念和范畴,在理论上
促进了
1996
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现。
左卫民教授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教学上都重视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他是四川省检察院聘
任的专家咨询委员,
经常 到各级法院、检察院开展学术讲座,
向法官、
检察官们介绍新的理
论知识,
并和他们交流看法,
一起探讨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p>
积极为司法部门献计献
策。
教学上,
他十分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尝试以启发式教育代替灌输式教
育,
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的新型刑事诉讼法教学体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前,左卫民教授承担了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
、
《公民诉讼权:宪法与
司法保障研究》
、
《最高法院比较研究
——
以中国为视角》
等,< /p>
国家教育部
“
跨世纪优秀人才
”
基金项目
《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法律研究》
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和议庭独立审判问题研究》
等课题。
他领导组建了
“
四川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
,
组织校内外学者及 司法界资深人士共
同研究司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商讨改革的办法,以推动我国司法现代
化的进程。
【主要学术观点】
1
、在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问题上,左卫民教授认为,一切形态的刑事诉 讼制度中都蕴含着
两种基本的价值追求:
一是以保护社会的一般利益为表 征的安全价值,
二是以保障个体性利
益为表征的自由价值;刑事诉讼既是
安全的保障,
又是自由的载体;在二者的关系上,
不应
过
分偏重某一特定价值,但是对自由价值的适度偏重应当是未来刑事诉讼价值观的必然选
择
。
2
、
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问题的 研究上,
左卫民教授通过对
1996
年以后中国刑事诉讼立
法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剖析和反思,
认为新刑事诉讼法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p>
主要是因为人们
没有厘清对刑事程序价值的认识,
对诸如权利 如何保障、
诉讼制度的实现条件等问题没有获
得一个系统的、
以及对国外的司法制度及其发展趋势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宏
< br>观深入的把握。
基于此,
左卫民教授提出:
中国刑事诉讼制 度的未来改革应当将人权保障的
根本目标确定化,
但是在诉讼模式上并非 必须完全英美化,
或许更应借鉴当代大陆法系的做
法和成功经验;这种改
革应当是一个目标坚定、过程渐进,有建构理性,更注重演进理性,
不仅推动刑事诉讼制
度自身的改革,还同时推动其他制度共进的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工程。
3
、左卫民教授提出了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观点,即在司法制度的建构和运作中,尊重公民
和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维护其尊严,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避免
p>
沦为客体的司法价值观。
左卫民教授以司法的主体性理念为标准,
< p>对我国当前的司法制度及
其改革进行了深刻地剖析,
认为目前首要的 问题是在价值追求上未确立
“
以人为本
”
、
服务公
民的司法主体性理念;
而相应的事关主体性保障的制度或 匮乏或乏力。
因此,
司法制度设计
和改革首先要求在观念
层面上应当鲜明地将主体性理念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应当进
行制
度规范的建构和改革,以保障司法主体性理念的践行。
4
、法院是目前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场域,左卫民教授借用现代化理论,运用
“
理 想类型
”
、
功能主义和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
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学术背景,
对
法院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传统型法院和现代型法院的理论范畴,
并 通过具体的考
察和分析揭示了一个相关的命题,
即在世界范围内所存在的 这两种法院制度整体形态差异较
大,
而由传统型法院向现代型法院的转化 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的法院制度也走着同样
的道路;并就中国法院
制度的改革,提出了
“
整体的理解,渐进地推行
”
的基本指导观念,即
应当既有整体性的制度设计思路,又要从解决最基本的具体问题入手
。
5
、在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上,左卫民教授认为 未来的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应当继续倡扬
个性,鼓励多元思维,拒绝平庸和媚俗倾向,
p>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既往的注释、比较和
实证等研究方法必不可少,但同时更应侧重多学科、多背景的法哲学、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p>
将多元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2.
龙宗智
教授
法学博士,证据法方向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1978
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 后又先后返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
生。曾任大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大校军衔
。
1998
年底被特聘为四川大学教授,法学
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制度、司法制度。
、
《法学研究》
、
< p>《中国法学》、
《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专业
论文<
/p>
150
余篇,
出版著作
8
部
(
含合著
)
。
个人代表性著作为
< p>《相对合理主义》(
获政府社科成
果二等奖
)
、
《刑事审判制度研究》
(
获国家教育 部
“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
。
出 版学术随笔集
《上帝怎样审判》
。在国内较早地将价值论引入刑事诉讼法 领域。九十年代初创立了刑事诉
讼的三角结构和线型结构即
“
< p>两重结构”
理论
,
被称为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的 重要创新。九十年
代后半期探讨司法合理性问题
,
提出了 司法改革与司法操作中的
“
相对合理主义
”,
在法 学界与
司法界引起反响。由于长期从事司法实践
,
善于从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问题
,
针对司法实
践中较突出的
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文章。
根据最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及其影响的首次评价
(
即对
1998
年度成果的评价
),
龙宗智教授排序为全国
法学
界第
1
名
,
社科界第
37
名。
现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基地客座教授
,
四川省、广东省 检察
院专家咨询委员
,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委 员
,
成都、拉萨仲裁委员会委员。
3.
唐磊
教授,法学博士,侦查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
年至
1986
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 /p>
1987
年被教育部、司法部选派赴俄罗斯攻读法
学博士学
位,新中国第一个刑侦学博士。
1992
年底回国后到四川大学任教,先后教授侦 查
学、犯罪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学、侦查学、司法鉴定。
19 97
年晋升为教授。
在《现代法 学》
、
《社会科学研究》
、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
《四
川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出版《中国与苏联司法 鉴定制度比较研究》
(俄文版)专著,主编《犯罪学》
、
《知识产权犯罪认定与侦查》等著作,承担国家教委留学
回国人员培训基金项目《各国司
法鉴定制度比较研究》
,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智能犯罪研
究》
、
《黑社会犯罪问题研究》
。
现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
四川省政府立法咨询委员、
四川省检 察院与成都市检察院专
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成都市法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副会长、
省政协法工
群团委特邀委员
、成都仲裁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
****
学生评价:有幸听过唐院长一节证据调查课,讲的是关于
白领犯罪与侦察
的内容。对
于其讲课水平等等相关内容,
笔者不 敢予以评价,
不过笔者承认那节课笔者呼呼大睡也有一
定的不具高度盖然
性的联系哈。
4.
陈永革
教授
法学硕士、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9
年至
1983
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 p>
,
毕业后分至中南政法学院任助教、国法教研组
长
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攻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
年毕业后,分至四川大学法
律系任教至今。
1994
< p>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
年晋升为教授。先后教授诉讼法学、证据学以 p>
及行政法,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证据法、行政法、廉政法。
从
1985
年至今在《法学研究》
、
《现代法学》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 有《廉政法
治论》等
8
部专著出版。承担并完成北美基督 教亚洲高教基金会资助项目《廉政法治论》
。
<
/p>
现为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组成员、
四川省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p>
四川省
建设法制协会常务理事。
论
文:
《论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特色及其对内地廉政法治的启示》
(独撰)
,< /p>
《清华法学》第三辑
2003
年
11
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4
年第
1
期摘发;
《评选优秀专家争 议的可诉性研究》
(合著)
,
《四川司法》
200 4
年第
4
期;
<
/p>
《西部经济市场化发展与法律保障》
(合著)
,
《社 科论坛》
2003
年
2
期;
著
作:
《行政诉讼法学》
(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p>
2002
年
7
月版;
近
5
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通过案例推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实证问题研究》周伟教授主持的 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
(
2005
—
200 6
年)
,主研人员;
2001
年
—
2003
年香港法律教
育信托基金会资助重点
项目;
近
5
年获奖项目:
2003
年四川大学校级教学优秀奖励三等奖;
5.
李浩
教授
法学硕士,刑事诉讼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8
年至
1982
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法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2
年考入西 南
政法学院
(
现西南政法大学
)
研究生院,
攻读刑事诉讼法专业,
1985
年获法学硕士学 位。
1989
年至
1990
年间,
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修国际法。
1992
年
7
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4
年调至四川大学法学院任 教至今。主要讲授国际公法和刑事诉讼法。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法、诉讼法。
1985
年至今,在《现代法学》
、
《政治与法律》
、
《比较法研究》
、 p>
《法学译丛》
、
《法学杂志》
以及《外国法研
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
20
余篇。与他人合著译著《刑事诉讼法教程》
,
主编有《国际法概论》
,
与人合译《科宾论合 同法》等书。
****
学生评价:对于李老师我实在是 佩服,其人精瘦,不喜笑,但常常妙语惊人,让大家捧
腹,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并且此
人讲课虽然给人按部就班的感觉,但绝不枯燥,
而且有相
当的吸引力,其
笔记也不同于某些老师照搬书本的方式,
而几乎是书外之物。另外,李老师
英语了得,常喜课前请学生翻译。李老师性格平易近人,听
xdxm
说还曾在一 次课后和同学
们一起打乒乓球,此举独一无二,可见一斑!
!
< p>!!
6.
刘晴辉
副教授
法学博士,民事诉讼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
年获四川大学哲学学士学位,
< p>1992年获四川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006
年获四川大学
诉讼法专业博士学位。
1992
年至
19 98
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任调研科科长、助理审
判员,兼任最高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案例选》通讯编辑。
1998
年调入四川大学,主讲本科 p>
生课程《民事诉讼法》
、
《国家赔偿法》
、< /p>
《法律诊所课程》
;研究生课程《中国民事诉讼法》
、
《外国民事诉讼法》
。
2002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司法制度。
在《法 学》
、
《社会科学研究》
、
《四川大学学报》 p>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
《人民司法》等
< p>全国期刊发表论文近
20
篇;在《人民法院案例选》和《中国审判案 例要览》发表案例十余
篇;承担教育部
“
十五
< p>”规划课题
“
中外陪审制度研究
”
< p>。现为四川省法学会会员、成都市中级
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学生评价:
PP
老师,讲课 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与谢蓉老师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新晋
副教授,
04
年新增导师,
0
年法学博士毕业。
7.
黄松有,法学博士,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毕业,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 院长,
二级大法官,
司法制度方向博士
生导师。
8.
张斌,
副教授,法学博士,
06
年新增硕导
四川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91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98
年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先后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
、法学博士学位
(2004)
。
2001
年硕士毕业后,
留在法学院任教至今。
主讲证据法学、
证据调查、
刑事诉讼法。
主要专业方向为刑 事诉讼法,证据法学。从
2002
年起,在《现代法学》
、
《中国刑事法杂
志》
、
《四川大学学报》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研究》等
CS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十余篇,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
《证据学论坛》
、
《人民检察》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出版专著
《视听资料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出版)
,合著《职务犯罪证据的 实务与运用》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
12< /p>
月出版)
,
参与编写研究生教材《证据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本科教材《证据调< /p>
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p>
1
月出版)等。
2004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一 等奖,
2005
年获四川大学
“
青年骨干 教师
”
奖励计划。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
科学 证据采信基本
原理研究
”
(
05CFX0 18
)
,省级课题
“
商标侵权证明问题研究
”
(
2004
)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 /p>
题
2
项,即何家弘教授主持的
“
< p>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
(
06BFX057
< p>)和蒋剑鸣法官主
持的
“
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研究 p>
”
(
06BFX054
)
。曾主持和参 加省级以上课题
4
项。
现兼任四川省律师协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四川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陪审< /p>
员、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等职。
9.
马静华
副教授
在读法学博士,
06
年新增硕导
1989
年至
1993
< p>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分至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任教。1999
年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任教于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2003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5
年调至四川大学 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司法制
度。
2002
年至今发表论文
20
余篇,
其中
CSSCI
来源
6
篇,
人大 复印资料转载
2
片,
普通人文
社科类核心
2
篇,承担并完成
2004
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 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职权
主义刑事诉讼在适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
2004
年福特基金课题《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研究》
等
多项课题。
10.
古立峰
教授,在读法学博士,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
年四川大学无线电系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留校先后担任四川 大学无线
电系分团委书记、四川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1991
< p>年8
月调四川大学法律系任系党总支副书
记。
1994
年在四川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1
年在四川
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年晋升副教授,
2003
年晋升教授。现任法学 p>
院党委书记。以刑法、诉讼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
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p>
余篇。作为主研人员之一申报的《法学专
业
(
本科生
)
实习研究与实践》
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p>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法学理论专业:
1.
里赞
教授,历史学博士(师从罗致 田教授)
,法律专业硕导,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