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迁移户口-大学生不迁移户口
福建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总结
|
考研心得分享
简单说明自身情况,双非一本工科应届生跨考,大学
期间做了点电影相关活动,喜欢看电影,看过几本拍电影的书(实
用性质的),但几乎没
有学科理论基础,无报班,无购买任何复习资料。经验具有个例成分,但鄙人尽量做一些可能适
< br>用的建议,有无帮助请自检。
一、初试
首先,考研是一项工程,需要足够的耐力、耐心、信念和计划。
(
1
)时间安排
预设七月份开始,但实际上真正开始进行考研学习是在七月份下旬,中间还掺杂学校安排的暑假工厂见习。身边
的同学
开始复习的时间在三到七月份不等,我属于比较晚的(现在觉得再早半到一个月会
得心应手些),建议衡量自己可支配
的复习时间和学习的情况、效率以及可忍受的时间,
自行计划。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进入一种苦行僧式的拼命阶段,不是
每人都适合马拉松,也
不是每人都可以短跑冲线。
制定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进行自
我定位,一方面是循序渐进,不容易中途而废。在考研期间我用一本笔记本
专门计划每月
、每天的学习量,记录每日的实际学习时间(利于反省、自我激励)。计划总是完美的,但现实总是差太
多,所以计划要有弹性,适度修改。
(
2
)各学科复习
除了在时间轴上的横向规划,还要明确各学科的时间纵向安排。
直接分为各学科吧,四门考试科目分别是专业课一(中外电影史)、专业课二(影视艺术概论)
、英语一、政治,它们
的时间安排各有不同。
先说政治,公认是费力最少的学科,除非想拿到
80
分以上的目标分,不必过早地 复习。(过早的复习可能会有副作用,
比如今年十九大修改了以往的许多提法)。本人考
了
71
分,符合预期,策略主要是重点复习拿下选择题,大题“抱佛
脚”。政治主要靠选择题的(中高分如此),根据自身条件,可以试试跟一到两位老师的网课(届时网
盘自有视频资源,
请自寻)。我看不下去网课,课程啰嗦又费时(虽然可以倍速播放),
完全不适合我的节奏,所以我选择的是直接翻看
书。书我主要用的是肖秀荣的几乎一整套
,前期用知识精讲,配合
1000
题,后期命题人讲真题、肖八、肖四、时事政< /p>
治等。八月份以知识精讲每天一课以及对应
1000
题题目 练习的速度度过,后来九月份发现进展颇快,又想腾出时间给
专业课,便停下来近一个来
月不看了,十月份才重新拾起。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应付选择题。十一月份又花时间再刷了遍
1000
题。随着临考逼近,开始留意时事政治(平日可关注几个官媒)、肖四肖八出来后大幅 花时间转向模拟卷刷题冲刺
阶段(这时又广泛刷各个老师的模拟卷,比如腿姐、任汝芬、
米鹏、石磊,主要是选择题)。肖老师的讲真题只草草看
了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几乎没有
什么参考价值,只有解题思路可以一窥),时事政治则熟悉其中的选择题考点。大题里
只
有马原是历久不变的,可以整体梳理马原的全部知识点与框架(比如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四
种
方法),其它依靠临考前两星期的背诵肖四(主要是最后一周,每天
4
小时以上,把肖四大题背上
4
遍)以及
1000< /p>
题
里的几道押题(可关注肖老师等微信微博获取信息),其他老师的模拟卷
也可用来对照考试的热点、重点。今年政治还
是有些反押题的,背诵的答案(十九大讲话
)都出现在题干中,看到后有些心凉凉。其实出题人意图也很有趣,既要避
免每年被押题
太多的尴尬,又不能不避开热点出题,所以政治这科国家线还是很稳定的。政治属于学习周期短收益高的
科目,花必要的时间而不要太令自己煎熬,因为很多人会抱怨这科目的客套官话和形式化的语言。
毕竟政治所关注的是
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一致的希望,我一直将看待它的位置摆在一种观
察国家话语的层面上,这样不会太多抵触情绪,而
会增加看书的兴趣,即使在初试后我就
把书都落在租的小公寓里了。
英语自身水平一般,考研期前过了四级,
六级考了三次(离合格线最近的一次差
10
来分)。但四六级跟考研英语还是 p>
有区别的(考研期间六级又考了一次,最终成绩差
2
分合格, 听力太差)——不要因为四六级的成绩而没有信心或有信
心。英语需要任务化的积累,即
是每天都需要花时间,半年的时间足够达成一个不错的预期值。以下按照考研英语的题
型
简单说说。单词是重中之重,会渗透在各题型中。可以准备一本至多本乱序单词本,或者在任意的背单词
APP
上过一
遍考研单词,提取真题或模拟题中的单词重点等。总
体我背了两遍半单词(用的《非常词汇》,新东方的乐词
APP
,百
词斩),又自备一本不断增加易忘单词的单词本(又前后将其背了三遍)。黄皮书阅读买了一本,以每
天两篇阅读速度
有条不紊的完成;
也就是说,在九月前,只是简单的英语 背诵加阅读训练。九月及十月,开始刷每年的真题完型和阅读。
买了一套
19**
年
(我忘记了)
到
2017
年的做了一遍,
年代相差较远,
所以后面再刷一遍
(十一月)< /p>
的时候我只选择
2003
年之后的真题。刷题时比较疏忽的
作文和翻译部分(算是我的舍弃,有弊,但时间总是要分配的),主要注重完形填空
和阅
读理解等客观题。其中有必要多揣摩近几年的真题,它们与
2010
年前的真题其 出题思路是有别的,刷题也学着去
总结题目的陷阱以及解题的一些技巧。选择搭配题、翻
译是两个被我小看的题目(一部分是由英语一各题型分值与难度
确定,一部分是复习的迷
失),前者我只在冲刺阶段训练了有限的题目(导致我实战中
5
错
4
的悲剧,掉入时间排序陷
阱),后者则完全依赖于黄皮书的阅读理解和
后期模拟题(倒也合意,拿个四到五分左右)。作文从九月底开始背诵,
特地买了《王江
涛考研英语满分作文背诵》,一周
2
—
3
篇。实际 下来磕磕绊绊地只背完了其中的“必背”大小作文
20
篇外加自选的不到
4
篇的文章,然后不是很满意地应用于不到
8
套模 拟卷,自知短期训练效果不会太喜人(对英语作文
的担忧一直萦绕在十二月),却也安全
度过不被拖累太多。冲刺阶段又有点押题性质地分门别类地选了几个热门题材和
体裁。英
文模板没有特意去准备(说不好,大多人都准备了模板),只学到将背诵的一种句子组构改头换面。今年的英
p>
语一作文也是有些反押题的,两篇作文直接将我带出以往的训练经验,在懵逼看了好一阵后才
勉强下笔(小作文连续两
年考了邀请信,没特别准备)。英语一的得分差点达到预期,但
这些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没有太多妄言了。
专业课的学习吸
取了往届师兄师姐的真知灼见,本人只是过去经验的总结者和受益者。于此特别感谢各位愿意分享自己
经验的师兄师姐们。专业课自然费时最多,由于跨考自身的不确定性更大,对新专业预设的背景不足 ,所以采取稳扎稳
打的策略。我参考了在考研帮能看到的所有考研经验后,拓展了前辈们
的方法。总的来说,专业课我是七、八月份打基
础,九、十月份作为记忆黄金时机,十一
月份是巩固及扩展时期,这三个阶段是个人分化的,并非是准则,而如今我总
希望在基础
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就考研的考试难度而言,大多分值仍聚焦于学科基础问题上。九本书有小
小的交叉,电影史更易拿分,概论除了对基础概念一样的重视外,还重在个例分析。要明白出题
思路,可以参照往年的
真题自行总结,而且往年真题可能会有重复考的可能性(也就一两
题)。我都是自己看书自学,将其中的框架、重点凝
缩在
10
< p>本笔记本,然后不断补充、强化记忆笔记内容。就各书的重要程度(见后面)进行通读和精读,一般先通读一
遍,然后边精读边记笔记,最后一遍略读补充笔记(中国电影史、比较研究、西方电影史
概论、电影的读解这四本正是
如此;世界电影史、影视艺术概论、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这三本先精读做笔记后通读;其他两本直接精读一遍而过)
个人认为自己做笔记印象会更
深刻。笔记我是
10
月中旬完全补完的,后面的时间就将笔记理解背诵两遍(本来 计划
3
遍,时间不够)。在整个考研期间(七月至十一月)每天晚上保持
着一部以上的观影量——上网一查电影本科生的观影
量在
1000
部以上——看书里反复提及的经典电影,这对理解单纯的文字很有帮助。(比如看几部达达电影就会明白 达
达主义的一些特征;看中国早期电影就能更熟悉各制片机构的制片方针;看某个导演代
表作便知晓其一定程度的导演风
格;看作者所分析的作品个例可以双向理解作者意图)而
且我并不局限于这几本指定的参考书目。中国电影史的内容其
实大同小异,几本一起比较
可以互相补充。原有的参考书,李少白版电影史最繁琐和难记,得知被删后我喘了口气,只
草草过一遍(但初试时仍考了袁牧之这个影人,看来多看有益)。邵牧君先生的西方电影史,一本精小的书,很
容易便
捉住重点,随着阅读、理解的深入,还可以从中剔除错误说法。陆、舒版中国电影
史好好背住重点即可。波德维尔夫妇
的世界电影史实乃巨著,整整花了我
70
个小时才过完第一遍,建议多注重里面电影导演风格和电影流派(参照考纲,
工业史和政治、社会影响较少考)。理论与实践那本其实是讲研究如何写电影史的,我重点捉住电影史研
究的几个哲学
美国鲍琼斯大学-美国鲍琼斯大学
大学生考的有用的证书-大学生考的有用的证书
东南大学戴国亮-东南大学戴国亮
烟台大学应用物理-烟台大学应用物理
杭州师范大学周俊-杭州师范大学周俊
在云南读大学怎么样-在云南读大学怎么样
河海大学提前批分数-河海大学提前批分数
在哈尔滨上大学怎么样-在哈尔滨上大学怎么样
-
上一篇:华东师范大学调剂福建师范大学考研经验贴
下一篇: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