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英文作文-我的大学生活英文作文
考研这个念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会如此的难以抑制,
可能真的和大多数
情况一样,我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这样
做。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真是万分感概,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验,
考研这一路走来,
收集
考研信息着实不易,
希望我的文字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小指引, p>
不要走太多无用
的路。
其实在刚考完之后就想写一篇经验贴,
不过由于种种事情就给耽搁下来了,
一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把自己考研的历
程写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 ,
不过有时候又有一些懒散,
人
嘛总是复杂的,
对于考研的想法我其实从刚刚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在刚刚进
入
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复习了,
不过初期也只是了解一下具体的考研流程以及
收集一些考研的资料,
反正说到底就是没有特别着急,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考 研
备考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
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产生疲惫和心 理上的变
化反而不好。
< p>
下面会是我的一些具体经验介绍和干货整理,
篇幅总体会比较长,
只 因,
考
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3)
教育学基础综合
参考书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
《教育学基础》
(第< /p>
3
版)
.
教育科学
出版社,
2014
年;
[2]
班 华主编
.
《现代德育论》
.
安徽人民出版社; p>
[3]
孙培青主编
.
《中国 教育史》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
吴式颖、李明德主编
.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
3
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p>
年;
[5]
袁振国著
. p>
《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张华著
.
《课程与教学论》(第
1
版)
< p>.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1
< p>月;
[7]
莫雷主编
.
< p>《教育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先聊聊英语
单词部分:
我个人 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
背单词没捷径。
你
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
(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
< br>电版,
一天
200
个,
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 月能记完,
每天记单词需要
1
小时
(还
< p>是蛮痛苦的,
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
。
好处在于是剔除了初高中
的简单词,只剩下考研的必考词,能迅速让你上手真题。背单
词要一直从
3-4
月份持续到考研前几天,第一遍记完必须要在暑假前。
阅读完形部分:
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就挺好用的,
不需要做真题以外的任何阅
读题。
因为真题就是最贴近实战的练 习题了,
还记得近十年的真题我是刷了大概
有四五遍。
不过,我建议从
05
年的开始抠真题,需要一个单词都不 放过,因为考研英
语的试卷有
80
%的单词,去年的卷子 重复过。抠真题需要每句都看懂,每个单
词都会。尽量在暑假前结束抠题的过程这决定你
英语能否考
70+
,最迟到暑假
结束(尽量别这么干,这
会拖其他科目的节奏),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前期抠真
题,
一套得一整天 。
这是为了不让看不懂卡你的阅读,
但阅读拿分重要的是逻辑
结构,
就算看懂了也不一定能做对。
在抠完第一遍后,
必看木 糖的课和木糖的课
或者方法。
今年的找不到就去找去年的。
里面有超级多做题的逻辑,
教你提高正
确率。然后再做真题,用木糖英
语教的方法。最迟
10
月份搞定。
若你
这个时候已经完成这些项目就完全可以三刷了,重点看你为什么会做
错,同时要严格用考
试要求对待自己。新题型:还是木糖的课,只要阅读好,新
题型一般没问题,主要还是,
做题方法和套路,找好逻辑关系。
翻译:这个我真没看过,因为我觉得
阅读好了,翻译应该没问题,但英语翻
译本身平均分就很低,
我翻译硬生 生做了半小时,
也感觉翻的跟屎一样。
随缘考
试做题顺序
:大小作文,阅读,新题型,完形,翻译。最后两项可以颠倒。她俩
的平均分都很低,但
去年完形太简单了,我后悔没先做完形再做翻译。
练习翻译的话我就用
考试真题,
大概十年的真题我都练了一遍。
我是每天保
证
一篇汉译英、一篇英译汉,然后对答案,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其实对完答案应
该把自己那
些翻得不好的地方都记到笔记本上,
方便以后复习的时候用,
我比较
懒对完答案就不管了,这样是不对的。练习翻译一定要有耐心,每天都坚持练,
几个月下来一定会有进步的。
作文:说实话,不建议其他资料,你背
整本书,到时候什么也写不出来,你
需要精简出三篇模板,
分别对应不同 的话题,
并用这三个模板套每年的真题,
模
板需要自己更
改出不太像模板的东西,
例子一定要找万能例子,
适合每个话题的
例子。我的模板基本只需要改个话题的词,也就是说我写一篇作文有
180
个字
都通用。比如公德和诚信或者坚持和努力,我只需要替换这两个单词。作文
10
月份搞定就挺好,最好不要留在
12
月份快 考的时候,虽然我就是这么干的。作
文的模板,可以看看木糖英语有没有什么班,报一下
。但一定要改,因为最后抱
佛脚的太多了。
此
外,
作文这一块大家自己在考前一定要动笔写一下,
如果你平时完全不练
习上考场很难行云流水写出一篇作文,
会比较耽误宝贵的答题时间。
至于书上给
的一些写作模版,
我个人是不建议大家完全照搬照抄的,< /p>
当然你模仿书上的个别
句子问题不大,
整段抄袭在考试的时 候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
做法是借鉴书上的模版创作自
己的专属作文模版。
(613)
教育学基础综合
教育学
教基
-
中教 p>
-
外教
-
教心
-
教研< /p>
对于教育学考研。好多学弟学妹问过:“这么多的参考书哪能都看完啊?
”
其实,问题不在于必不必须看,看不完怎么办,而在于看什么,怎么看。已经看
过一遍或两遍教材的宝宝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看的时候特
happy p>
,除了
教心和中教部分难懂的文言文还需要那么点智商之外,
其余都是谁看都觉得特有
道理的套话。
看完后总觉得自己已经有部分教育 学的底蕴了,
可就是说哪块也说
不上啥。学姐在这里告诉你们两个字——
正常!但是这种正常却是很危险的看
书状态,一旦持续的时间一长,就会严重影响到你的
复习了。
因此,教材必须看,但要有针对性并有挑选的看,对于教育学
。如果你是跨
专业考生,教材是你要用
2
个月的时间补齐 本专业考生
4
年专业基础知识的唯
一途径,不可不看,其
余教材有时间精力可以辅助,没有就要抓主流放枝节!本
专业考生,
不要 太相信自己大学
4
年对待专业课的态度,
只有不挂科的要求和必< /p>
须要考上研的压力给看书人的动力根本不在一个
level
上!
看教材首先要熟读目录,
不要小看前编和目录给你 的导学效果,
一个连目录
讲了什么都不知道的阅读,
有什 么细致可言!
?第一遍浏览注重每一章每一小节
每一标题的逻辑顺序,<
/p>
要把正文文字当作你理解标题的解释。
然后同时在纸上按
照
一级二级三级。
。
。
。
。
。
标题这样归纳目录章节和每个小标题做成教材框架。
用不了你多长时间,
但却在强化时期起到定位和补全知识漏洞的重要作用。
一定
要给
你的阅读每天定一个量,
不然就一定会落入遥遥无期的课外阅读中去。
那基
础阶段怎么检查你的教材阅读真的有效果呢?这就要利用到上面所说的教材框
< br>架了,
每看完一部分,
看着教材框架讲一讲这一部分都有几个小部分, p>
讲了什么。
复述和讲述永远都是巩固技艺的最好方法。
有很多 同学都会问:
既然我们不可能
最后按照教材背,
那为什么 还要看?这就是搞不清教材与大纲的区别与联系。
教
材是帮助你梳理知识
点的。
什么叫梳理?梳理不是让你浏览一个个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理论这些
零散的知识点的,而是让你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
只有对
5
门基础课的整体体系有一个全面熟悉的理解,
才能使后来的背诵事半功
倍。
强化阶段(
7-10
月)
强化阶段也不是买一本大纲就直接往上背的,
有很多人都误解,
到强化 了就
是到背诵了。
不理解或没有达到熟练程度的背诵只能是徒劳无功。< /p>
强化阶段也是
要总结框架,
但这份框架就不是按照教材目录 了,
而是要结合大纲解析总结出适
合你自己理解或记忆的框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拿教心的学习这一部分来讲,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
p>
习策略,我们就可以用简单的逻辑顺序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做,即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去学习。
再拿学习
理论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来举例:我们
可以这样理解诸多教育
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研究是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不断探索之
中——可观动作(行为)→不可观
的思维被动认识(认知)→不可观的思维的
继续延伸从被动到主动(建构)→动作
+
认知
+
心理全身心(人本)
强化阶段建议大家就按照五门通常被提出来的普通顺序来复习:
教基
-
中教
-
外教
-
教心< /p>
-
教研。
这个顺序方便大家逐步加深对教育学的认识理解,
即在了解教
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
学习本土和外国的教育家的 教育理念,
在理论发展的
前提下进行实验探究,
并利用探 究出的符合人成长发展的心理规律的方法来推进
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就是宏观的知识线
索。
强化阶段的时间分为两个时期
7-8
月中
暑假期间时间最完整不受干扰,要熟读大纲解析,研教新版的
大纲解析不论是统
考还是其他考
5
门基础课的自主命题院校都需要学习,
只不过 p>
题型稍有出入,
但重要的是:
教育学就是这些知识,
知识库是一样的,
没有差别。
题型并不能作为你挑拣知识的理由。
这里说的熟读是接近与背诵的读,
虽不是摇
头晃脑的强迫
背诵,
但是要在心里默念复述,
并同时总结框架。
熟读遍数要求在
3
遍以上。
8
月中
-10
月
这段时间是一轮背诵的时间,你背不背的下来,记不记得 p>
住,
要看你上一阶段的熟读效果和遍数。
强化二阶段的默写框 架很重要,
不要以
为看了一阶段的框架就记住了,
好脑子 不如烂笔头。
默写并不是誊抄讲义而是复
现框架,
有了框 架才能有往里填肉丰满的机会,
在默写框架的过程中可以试着往
框架下面
丰满观点以备最后做题时有话解释你写出的拿分要点
(框架)
。
一 轮背
诵要求基础扎实,
就是说,
若你发现某一块记不住前 天背诵的,
也不要单图进度,
最好填扎实了,再继续。当然也不要总停留
在这一块,如果发现总是背不住,那
就说明你在基础阶段的教材没看透,
强化一阶段的熟读没达标。
背诵遍数要求达
到
2
遍。
冲刺阶段(
11-12
月考试前)
p>
11
月是二轮背诵,着重背诵一轮背诵中的重难点,仍旧以框架为纲。但这< /p>
时就要辅助练习题目了,
练习套题,
按规定时间完成。 p>
不要因为你感觉写不出什
么或者写不完就不练题,不练题的结果最后一定是上
了考场背的再好也输得很
惨。
刚开始练的时候很难过,
凡 事都有第一次,
练着练着就习惯了做题顺序和时
间分配。
12
月份政治的背诵量提上来了,给专业课留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了,这
时
背诵就要放在之前不太熟练的生僻点上,
因为重难点已经背诵过了,
要相信自 p>
己已经记住了。在临阵前背诵偏僻知识点是防止题目出偏。比如
16
年的真题就
考过定县实验的名词解释,
即使是在孙培青老师的 p>
《中国教育史》
中都只是个带
星号的附带解释而已。。。。。
然而它就是考了,但你只要复习到了晏阳初的人
物介绍和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就能明白其
实它考的就是乡村教育理论。
最后还有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自己
划重点!!!!要抱着没有重点都
是考点的心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漏!!!!!<
/p>
写到这里,
我的经验就跟大家分享完了,
我个人的一些笔记和当时搜集的真
题我都传到了
high
研
APP
,大家可以去
high
研网和
< p>high研
app
下载,因为
考研不
易,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上面私信我,一定知无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