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二本大学-环境优美的二本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年古代汉语一试
卷
322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学学
考试科目编号:
322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一
考试时间:
2005
年
1
月
23
日上午
考生请注意:本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
简答题(共
60
分,每小题
15
分)
(一)简述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靖举例说明
按照王力《古代汉语
》
93-94
页
词义的
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
< br>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
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
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思一直保存到
现代汉语里。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定性,使语言不至
于
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也是语言丰富化了。
(二)简述汉字部首与形声字意符的联系和区别靖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
168
页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但是意符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符对声符而言
,
部首对所统属的各个字而言。
由于形声字的意符同时又是形体构造的偏 旁,
所以原则上意符
都可以作为部首,
但是部首不一定都 是形声字的意符。
这理由很简单,
一则因为部首所统属
的
字不一定都是形声字,例如贝部的负质贅等字
,
言部的計討設等字
.
例如有些部首本身就不
是形聲字的意符
,
例如放冓
.
但从《说文》全书看,形声字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绝 p>
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部首就是意符。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是”字的词性和用法,并根据例子简
述“是”字的词性演变。
a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代词
指颛臾。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例如是吾师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
也是主语,吾师是谓语。
b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三十年》
指示代词,作句子的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
c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魂篇》
判断词
是。
系词“是”的来源及演变过程
王力先生认为系
词“是”
是由复指前文的指示代词演变而来的。在先秦时代,主语后面
往
往是用代词“是”复指,然后加上判断语。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千里而见王,是予之所欲也”
(孟子公孙丑下)。主语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名词,也可以是
一个或几个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无论哪种情况,
“是”字经常处在主语和谓语 中间。这样
就逐渐产生系词的性质来。“余,而所嫁妇人之也”(左传宣公十五年);<
/p>
“余是所嫁妇人
之父也”
(论衡死魂)
,< /p>
从这两个例子的对比中,
我们可以看出,
《左传》
不 用
“是”
而
《论
衡》用“是”这就更可以
显示出这种演变的过程来。
(四)标出《诗经邶风静女》一诗的韵脚,并分析该诗用韵的韵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
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
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 p>
40
分)
(一)
四年春 p>
,
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宋殇公之即位也,
公子冯出 奔郑,
郑人欲纳之。
及卫州吁立。
将修先君之怨。
於郑谓二年郑人伐卫之怨而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诸篡立者诸侯
既与之会则不复讨
故欲求此宠篡初患切复扶又切下文复伐同使告於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
害害谓公子冯君为
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言举国之赋调从才用切调徒吊切宋人
许之於是陈蔡方睦
於卫蔡今汝南上蔡县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公问於
众仲曰卫州吁其成
乎众仲鲁大夫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乱谓阻兵而安忍以乱犹治丝而
棼之也丝见棼緼益
所以乱棼扶云切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亲离难以济矣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