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业啃老-大学生失业啃老
2006
年
3
月
第
8
卷
第< /p>
2
期
江
苏
大
学
学< /p>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J
iangs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
< p>on
)
Mar
.
,
2006
Vol
.
8
No
.
2
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李
p>
良
玉
(
< br>南京大学
历史系
,
江苏
南 京
210093
)
[
< br>摘
要
]
在指导同学完成
博士论文的过程中
,
选择一个好的选题至关重要
。
从选题性质上来
看
,
有三种类型
:
第一种是自定选题
;
p>
第二种是老师和同学共同商定选题
;
第三种
是老师命题
。
从选题与论文作者的学术背景来看
,
大致有四种情况
:
一是没有什么基础
,
但早就确定好目标
;
二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职业需要结合起来考虑
;
三是完全开拓新的研究课题
;
四是先
从资料
入手
,
然后确定选题
确定一个好的选题
,
对同学今后的发展有
如下四个作用
:
一是可以基本
确定自己
的研究领域
;
二是开拓了眼界
,
刷新了观念
,
提高了见识
;
三是锻炼了研究方法
,
提高
p>
了科研素养
;
四是通过好的选题
好的著作
,
可以打出自己的知名度
。
为确定好选题
,
圆满完成
论文
,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
第一
,
加强选题意识
;
第二
,
提倡自主定
题
;
第三
,
要
下决心
为定下的选题奋斗
;
第四
,
不断深化对选题的认识
;
< br>第五
,
注意不同选题实现的方式不一样
< br>;
第
六
,
完成选题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
、
分析资料
。
[
关键词
]
博士论文
;
选题
;
学术背景
;
发展方向
[
p>
中图分类号
]
G642
.
< p>47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671
-
6604
(
2006
)
02
-
0050
-
05
在 指导同学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
,
选择一
个好的课题至关重要
,
值得老师和同学坐下来认
真讨论
,
共同提高认识
。
< p>之所以如此
,
我认为有三
个方面的
原因
。
第一
,
选题是关
系博士论文质量的关键
。我
过去说过
,
博士论文是博士的名片
。名片的作用
就是自我介绍
,
让人家记住你
。如果你的论文出
色
,
人家读了自然就会记住
,
p>
所以叫名片
。
要使论文出色
,
必须精心挑选课题
。挑选课
题的过程
,
或者经过挑选确定下来的课题叫选题
。
假如说选题决定一切
,
可能有点夸张
< br>,
但是不应该
否认选题对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
,
打
一个也许不很确切
的比喻
,
是布料和衣服的关系
,
什么样的布料决定做什么样式的衣服
。
假如买一
块丝绸
,
就只能做内衣
,
p>
这种内衣很好
,
穿起来很
< br>舒服
;
也可以做夏衣
,
穿在身上很凉快
,
你不可能
拿丝绸做西装
。做西装可以用毛料
,
这样的
西装
有档次
,
能在正式场合穿出来
p>
。
假如买毛线
,
只能
打毛线衣
,
一般做休闲装
,<
/p>
或者冬天穿在羽绒服里
面
,
正式场合是不能穿出来的
。
这就是说
,
不同的
选题
,
做出来
的论文不同
。
论文是一个大概念
,
有形式
、
体裁和写法的不
同
。
我们平时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叫论文
,
博士
p>
论文也叫论文
。一两千字的读书札记是论文
,
上
万字的大事记
、
年表
、
述评
、
综述
、
书评等也是论 p>
文
。
这里讲的论文是把那些大事记
、
年表
、
札记
、
书评
、
综述等除开
,
特指研究某一个问题的小型论<
/p>
文
。
博士论文虽然也叫论文
,
p>
但是我认为严格来
讲与前面讲的那些论文有区别
,
应该列入著作的
类别里面
。
著作的种类也很多
,
年谱
、
传 记
、
评传
,
我们写的通史
,
国外学者写的“
全球通史
”
,
我们
经常看到的许多专门史
< br>,
都被称为著作
。
不过
,
博
士论文一般不会写年谱之类的东西
,
它是一种专
题性研究
。
这种专题 性的研究
,
和我们前面所讲
的小型研究
论文的区别在哪里呢
?
在于问题性和
专
题性的不同
。博士论文是一种专题性的著作
,
小
型论文是一种问题性的著述
。
两者的区别有四
点
:
一是局部与全局的区别
。
小型论文研究 某一
[
收稿日期
]
20 06
-
02
-
12
[
p>
作者简介
]
李良玉
(
1951
-
)
,
p>
男
,
江苏海安人
,
教授
,
历史学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从事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史、
中华民国史、
中国近代
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
李良玉
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5
p>
1
个问题
,
基本上是一种局
部性的研究
,
而专题性的
著作
,
一般要解决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二是单项
性和综合性的区别
。
小型论文解决的往往是一个
单项性的问题
,
而专题性著作的研究肯定有一个
综合性的面
。
三是短程性和长期性的区别
。
< p>小型
论文一般不会写长时段的东西
,
而专题性著作多
数反映相对长时段的内容
。
比如我们同 学的一些
论文
,
研究的问题都涵盖一定
期限
,
包括相对长一
点的时段
。
四是规模的区别
。
小型论文一般一万
字上下
,
从发表的角度看
,
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字左
右
。
当然有的刊 物
,
包括港台地区的刊物
,
有些论
文可以长一点
,
有
两三万字的规模
。而专题性著
作
,
比如我们历史学的博士论文
,
十万字以下的很
少
,
当然也有七八万字的
,
这是规模上的不同
。
所
以
要重视选题问题
,
也和必须考虑选题的专题性
< br>有关
。
假如选题分量不够
,
只能做小型论文
,
那么
做出来的论文
价值就受影响
。
第二
,
要总结过去选题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
去
,
我们在选题执行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
也留
下了一些疑惑
,
同学中间也有过不一致
的认识
,
这
些都应该总结
。有些同学写好论文初稿
,
达不到
相
应的学术品位
,
往往与没有吃透选题的要求有
< br>关
。
还有的同学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很痛苦
,
p>
在
讨论修改方案的时候就提出疑问
,
论文的修改这
么难是不是跟选题有关系
?
p>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不
在选题的难和易
,
p>
而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有没有
解决问题
。
< p>论文要能圆满地达到选题目标
,
有两
个基本的条件
:
一是选题设计好不好
,
是不是合
理
;
二是作者的努力有没有到位
。老师指定一个
选题并且有了具体设计以后
,
必须由同学做出来
,
没有同学的努力
,
再好的设计也没有用
。如果论
文的设计和同学的做法不一致
,
或者同学努力的
程度达不到
,
肯定就
会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
,
实际
结果也会
不一致
。
反过来说
,
如果设计过
难
,
同学
没有办法做到
,
也会留下很多遗憾
,
甚至会
在老师
和同学的关系方面引发一些问题
,
所以要慎重对
待
。
第三
,
假如选题不恰当
,
完成有困难
p>
,
甚至完
不成
,<
/p>
对做论文的同学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
,
对
其他同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
给大家
带来失败感
。
所以
,
应
该提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
共同研究什么样的选题
才算好的选题
,
什么样的
选题需要什么
样的条件才能做到
。
这样的讨论有
利于同学把论文做好<
/p>
,
也有利于老师总结经验
。
不少同学已经做过论文
,
具体分析这些论文
< br>,
将有利于我们理解与确定选题有关的环节和因
素
。
我们过去的选题可以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是
< p>已经毕业的同学
,
一部分是正在做论文的或者已<
/p>
经确定选题的同学
。
已经毕业的同学是
12
位
,
从他们的选题性
质
上讲
,
有三种类型
。
一种是自定选题
,
或者说基本
< br>上是自选的
,
这种类型的论文有
4
篇
。第二种是
双方商定
,
有的是同学先提出来
,
有的是老师
先提
出来
,
有一个双方商量的过程
p>
。这种类型的论文
有
3
篇<
/p>
。
第三种是指定
,
即大家讲的老师
命题
,
这
种类型的论文有
5
篇
。
老师命题不是我简单地给
同学一个选题
,
也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比如贾艳
敏同学的那篇论文
,
她开始
想研究南京的知识青
年问题
。
到档案馆查资料
< p>,
收获不大
。写了一篇
文章
,
拿过来我一看
,
马
上告诉她这个选题不能做
博士论文
,
做
不起来
,
它的厚度不够
。后来
< br>,
我说
你是河南人
,
河南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闻名
,
造
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
,
是否研究一下河南的人民
p>
公社化运动
。结果到河南去调查也不成功
,
准备
回南京了
。
我说
,
当初遂平县有全国第一个人民
公社
,
是样板公社
。你不妨到县里去
,
说不定还
行
。
结果在那里找到了材料
,
把论文做得很好
。
算起来<
/p>
,
已毕业同学自定选题大概占
30%
p>
,
商定
的大概占
25%
p>
,
指定的大概占
45%
。<
/p>
在已经毕业的同学之外
,
目前已经确定选
题
的约有
14
位同学
。 其中
,
自定选题
6
人
,
商定选
题
2
人
,
指定选题
< br>6
人
。陈肖静的自定选题有典
型性
。
她开始提出做有关扬州的选题
,
被我
否决
了
,
现在又回过来做这个选题
p>
,
其中有客观原因
,
也有我的一些考虑
。钟霞的选题是一个商定的
题
,
很有开创性
。
记得我上史料学的课
< br>,
钟霞说山
东有这么一个村子
,
有一些账本
。我听了非常感
兴趣
,
因为我在史料学的课上专门谈到要注意利
用民间档案
的问题
,
因此叫她过去收集资料
,
p>
这个
选题的开创性就在于民间档案加田野调查
。 p>
有些
指定的题
,
是在有先期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下
来的
,
比如莫
宏伟的
“
苏南土改研究
”
,
就是在
《
江
苏大学学报
》 p>
“
苏南土改专栏
”
做完以后确定的
。< /p>
《
江苏大学学报
》
专栏的
< br>5
篇论文出来后反响很
好
。
文章一出来
,
上海就有个博士马上找过来
,
到
江苏档案馆查档案
,
而且还给我打电话
,
说李老师
< br>你有个博士做苏南土改
,
我也想做
,
我能不能跟他
谈谈这个题
。
张学强的选题也是这样的
。
当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