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南京金陵大学学生宿舍楼设计计算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9 17:32
tags:

戴顿大学金融-戴顿大学金融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贺云卿)



1



1.1

选题背景及设计方法


1.1.1

选题背景


框架结 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式可灵活布置建筑空间,使用


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


增 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


理带 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


使用上 层数受到限制。

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较小,

在水平力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


由于框架构件截面较小,

抗侧刚度较小,

在强震下结构整 体位移都较大,

容易发生震害。


此外,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建筑装修 和设备管道等破坏较严重。因而其主要适用于


非抗震区和层数较少需要较大开阔空间的建 筑。


1.1.2

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方案构思、初步 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在设计过程


中要求各专业密切配合互相协调、不断完善修改、以 满足建筑、结构、设备等各方面要


求。



1.1.3

设计内容


1

、建筑设计部分


底层平面图

1

:

100


标准层平面图

1

:

100


正立面图

1

:

100


侧立面图

1

:

100


剖面图

1

:

50


屋顶平面图

1

:

200


总平面图、建筑说明

1

500


2

、结构设计部分


确定结构方案


1



荷载收集及计算


计算简图确定


结构设计计算


柱、梁、板、基础设计


结构施工图绘制


1.2

设计概况及预期结果


1.2.1

工程概况


本设计为哈尔滨市松江宾馆设计,结构类型为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五层,建筑


面积

5036.4m


2


,建筑物平面为一字形,底层高

3

.

3m

,标准层高

3m

,室内外高差

0

.

5m


1.2.2

气象条件


1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6

°C (绝对最低气温

-36.6

℃)

;夏季通风室外空气


计算温度

27.3

℃(绝对最高气温

35.7

°C)

。室内计算温度:卫生间、楼梯间、大厅为


16

< p>℃,其它均为

20

℃。


2

主导风向:

西南。

年平均风速

3.8m/s

最大风速

22m/s

基本风压

W


0


=0.55kN/m< /p>


2


(按

50

年一遇采用)


3

)基本雪压:

< p>S


0


=0.45kN/m


2


(按

50

年一遇采用)


4

)年降雨量:

634mm

;日最大降雨量:

122mm

1

小时最大降雨量 :

56mm

;雨季集


中在

7

8

月份。


5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000mm


1.2.3

工程地质条件


1

)由市地质勘察工程公司提供地质勘察技术报告,场地地质情况见表

1.1


2

) 场地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

9.55~11.0m

,绝对标高为

410.00

410.37m


地下水 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

但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

< br>腐蚀性。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场地类别为Ⅱ类。


2



1.1

场地地质情况




1


2


杂填土


粉质粘土


岩土分类

土层深度


m


6


6.6


厚度范围


m


0.6


6


地基土承载


力(

KPa



220


描述


γ


=18.2K N/m


2



γ


=18.6KN/m


2



C


=120Pa


ψ


=22


0



ω


=25.7%


e


=0.729


a


=0.729


a


1-2


=0.33Mpa


-1



E


s=5.2Mpa


Ie


=0.41


f


k


=220MPa




续表

1.1

场地地质情况




3



岩土分类

土层深度


m


9.6


厚度范围


m


3


地基土承载


力(

K Pa


180


描述


γ


=19KN/ m


2



C


=15pa


ψ


=20


0



ω


=25.7%


e


=0.72


E


s=4.8Mpa


I


e=0.86


f


k


=180MPa


f


k


=200MPa

4

红粘土

很厚

很厚

200


注:表中给定的土层深度从自然地坪算起。



1.2.4

施工条件


1

)建设场地平坦,道路通畅,水、电就近可以接通,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2

)拟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和机械化 水平均较高。施工技术水平较高,


机械设备力量雄厚,施工水平较高。建筑材料及各种半 成品等可均由承包公司负责组织


供应





1.2.5

预期结果


本设计根据给定资料及设计任务书,在进行初步方案构思与设计后,进行初步方案

< p>
调整,确定相对优化的建筑方案,充分运用了现代旅馆的国内外设计现状以及办公楼的


特点,满足了建筑功能的要求,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体型规


整、简洁、美观。


3


< p>
通过相关旅馆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学习与掌握,

根据建筑方案得到经济合理的结< /p>


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结构选型与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好且


经济的结构体系,加强了结构构造措施。通过对相关旅馆楼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学习


与掌握,选用主要计算单元进行结构受力计算,得出合理可行的结构设计。


4




2

建筑设计



2.1

建筑功能与特点


2.1.1

总平面布置


参考:

[

1

]

国家标准

.

建筑制图标准(

GB

T

50104

2001

[

S

].

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

200 2

[

2

]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大 学等合编

.

房屋建筑学

[

M

].< /p>

北京:中国建筑出


版社,

2006.

旅馆楼置于场地中间,一层西侧主道设置一个主出入口,无次出入口,因为旅馆的


车 辆通行少,但要求位置醒目,客人易于进入,出入方便。停车场安排在建筑物北侧和


西侧 ,方便人流通行。建筑物的四周布置绿化,美化建筑。


总平面布置图见 图

2

.

1




2.1

总平面布置图



2.1.2

平面设计


参考

:

国家标准

.

建筑制图标准(

GB

T

50104

2001

[

S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

200 2

.

行业标准

.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

[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5



该设计采用内廊式组合,使平面紧凑、组合灵活,平面布置满足长宽比小于

5

,采


用纵向

3.9m

、横向

7 .8m

2.6m

7.8m

的柱 距。纵、横向定位轴线均与柱轴线重合,为


使外墙、走廊墙壁平齐,纵梁轴线与柱轴线发 生偏移,满足美观与使用要求。


门厅面积主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规模、

功能要求及其空间处理确定,

面积为

60.84


m


2


满足使用要求。


该旅馆设置电梯两部,楼梯二部,楼梯间设置在内框架中,以保证框架整体稳定要


求。


卫生间每层设置两间,布置在建筑大厅边上。有 利于使用人流。在各卫生间内设置


前室,作为盥洗室。


标准间为两床布置,且全部配有卫生淋浴设施。餐厅设在一楼单独地方。


平面设计中的一层平面图见图

2

.

2

,标准层平面图见图

2

.

3

,顶层平面 图见图

2

.

4



6




2

.

2

一层平面图




7




2

.

3

标准层平面图




2

.

4

顶层平面图



2.1.3

立面设计


参考

:

同济 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

重庆大学等

.

房屋建筑学

[

M

].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8



正立面、背立面窗户成组排列。


墙面外装饰采 用涂料粉刷,整个建筑物线条简洁有力,充分体现了建筑朴实、大方


的风格特点,适合商 务居住,与它的使用功能相互呼应。


立面设计中的正立面图见图

2.5

,左立面图见图

2.6




2

.

5

正立面图





9




2

.

6

左立面图


2.1.4

剖面设计



参考

:

国家标准

.

建筑制图标准(

GB

T 50104

< p>-

2001

[

S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

2002

< p>



建筑剖面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个部分的组合 关系。

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


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 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


关系等。

< br>本设计室内外高差

0.5

米,用台阶连接,使建筑物入口亲切、近人。为保 证室内具


有充足的天然采光,纵墙侧窗规格主要为

2100mm

×

1500mm

,窗台高度为

850 mm

,纵梁


高度为

650 mm

。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顶采用不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为

1500 mm


室内楼梯间均为封闭式防火楼梯,楼梯采用板式楼梯。内外墙采用空心 砖,外墙保温材


料采用聚苯乙烯塑料板。


剖面 设计中的

1-1

剖面图见图

2.7



10





2

.

7

1-1

剖面图


2.1.5

防火


防火等级为二级,安全疏散距离满足房门至外部出 口或封闭楼梯间最大距离小于


35m

,大房间设前后两个门,小房间设一 个门,满足防火要求。


2.1.6

抗震措施


本设计为六度设防, 考虑抗震措施,采用三跨框架。平面设计时,将楼梯设置在内


框架中,有利于抗震。本设 计在平面上力求平面对称,对称平面易于保证质量中心与刚


度中心重合,避免结构在水平 力作用下扭转。


2.2

设计资料


2.2.1


工程做法



1

、屋面做法


防水层:

SDC120

复合卷材


11



找平层:

1

3 3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保温层:

150mm

厚加气混凝土


结构层:

100mm

厚现浇钢筋砼屋面板


2

、楼面做法


1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100mm

厚现浇混凝土楼板


3

、墙体


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 砌块砌筑。墙厚由砌块尺寸而定,由于墙体稳定性较差,亦需


对墙身进行加固处理,通常 沿墙身竖向和横向配以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


4

、台阶


室外台阶的平台与室 内地坪的高差为

50mm,

表面内外稍微倾斜,

以免雨水流向室内 。


2.2.2

材料


砼强度等级为

C30

C20,

纵筋

HRB335

箍筋

HPB235


2.2.3

门窗


门窗表见表

2.1


2

.

1

门窗表


类型


设计


编号


M1



M2


M3


M4


洞口尺寸(

mm


1200


700


1800


1500


2100


2000


2100


2100


各层樘数


1

2

3

4

5


23


10


3



25


10



1


25


10



1


25


10



1


23


10



1


总樘数


121


50


3


4


备注


单开木门


单开铁皮门


双开玻璃门


子母式木门



续表

2

.

1

门窗表




设计


编号


C1



C2


C3


洞口尺寸(

mm


2100


1500


2100


1500


1500


1800


各层樘数


1

2

3

4


26


1


18


28


2



28


2



28


2



5


28


2



总樘数


138


7


18


备注


塑钢窗


塑钢窗


塑钢窗



12



2.3

本章小结



建筑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又很多。在进 行建筑设计时,应根


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及周围交通采光等状况有关确定建筑物 在使用要求、所用


材料、设备条件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并且相应确定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 耐火等级。建筑


设计还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考虑建筑美观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符合总体规划


要求。本设计满足了“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平面布局分区明确,互 不干扰。建


筑造型简洁、空间完整。此外,还考虑了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 虑建筑物


所赋予人们在精神上的感受。











13



3

结构设计



3.1

确定结构方案


3.1.1

框架结构的选择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 成,它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


由于该设计仅考虑水平风荷载,总高度小于< /p>

24m

,属多层建筑,Ⅱ类场地土,又为旅馆


楼,比较砖混 结构、框架

-

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满足不了使用功能要求;框架

-

剪力墙


结构性能好,但造价较高。选择框架结构,由钢筋砼梁、柱等杆 件刚接而成的框架体系


则具有承载力高、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平面布置灵活、易形成 较大空间、施工方便


等优点。所以本设计选择五层框架结构。


3.1.2

基础布置


本框架 设计层数不多,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小,地基坚实均匀,再综合考虑现场的工


程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施工条件及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因


为中间柱距较小 ,所以采用矩形联合基础。


3.1.3

楼(屋)盖布置


考虑本设计梁格布置,结合双向板受力 性能较好,适合旅馆房间布局,梁格布置使


顶棚整齐美观以及经济等因素,采用钢筋混凝 土双向板肋梁楼(屋)盖。


3.1.4

结构措施


本框架设计由于长度方向为

6 9.6>55m

,不符合规范关于伸缩缝的设置要求,因此


考虑设置后浇 带,同时建筑不规则形状应设置沉降缝,所以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

30.2m

23.4

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

带宽取

55 0mm

,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

在二个月


后浇灌混凝土,浇灌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灌时的温度。


依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六度设防时一般不必计算地震作用,只须采取必要的


抗震 措施。基础选择了低承台桩,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均埋置在同一标高上,有利于抗


震;< /p>

楼面,

梁柱均为整体现浇结构,

合理选择构件尺寸和配筋,

体现了

“强柱弱梁”

“强


剪弱弯 ”的设计原则。


3.2

结构计算


14



3.2.1

柱截面、板厚及柱高度的确定


1

、柱


1< /p>

.

恒荷载:

12

×

0.5

×(

7.8+2.60

)×

3.9

×

5=1217KN


活荷载:

2

×

0.5

×(

7.8+2.60

)×

3.9

×

5=203KN


估算柱轴力设 计值:

1.2

×

1217+1.4

×

203=1669KN


f


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本方案为

C30

混凝土,则


f


c



14.3kN/


2


柱:



A


c


?

1

.

2

N

/

0

.

75

f


c

< p>

公式(

3.1


A


c


—柱的截面面积


N

—柱所承受的轴力


f


c


C30

混凝土轴心抗压值


由公式(

3.1


A< /p>


c


≥1.2×1669000/0.75×14.3=1.867 41×


10


5


≈190000


mm


2



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柱截面尺寸为:柱:

450mm


?


450mm

202500< /p>


mm


2





2

、梁


根据


h=

(

1/8

1/15

)


l


公式(

3.2


b

=(

1/2

1/3

)

h

公式(

3.3


h

—梁高


l


—梁场


b

—梁宽


估算

:


连系梁:

h= (1/8

1/15)


?


3900=500

260

h=500mm


b=(1/2

1/3)


?< /p>


500=250

2

b=250mm


AB,CD

跨:

h= (1/8

1/15)


?


78 00=975

520

h=650mm


b=(1/2

1/3)


?< /p>


650=325

217

,

b=250mm


BC

跨:

h=500m

,

b=250mm


楼梯间处

:

h=500mm

,

b=250mm


15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及框架梁编号如图

3.1< /p>

所示



3

.

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3

、板厚


本结构采用单向板,板厚

100 mm


4

、柱高度


底层柱高度

h=3

.

4+0

.

5+1

.

0=4

.

5m

其中:

3

.

4m

为底层层高,

0

.

5m

为室内外高差,


0.6m

为基础顶面 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其他柱高度等于层高

3m


框架计算简图如图

3.2


16




3.2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及线刚比



3.2.2

框架侧移刚度


参考: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

.

混凝土结构

[

M

].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沈浦生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

[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

2005

.

< p>6



1

、横梁线刚度


混凝土,

C20

Ec=2.55×

10


4


N/mm


2 =


2.55×

10


7


kN/m


在框架结构中,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 小框


架侧移,

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

在计算梁截面惯性矩 时,

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

I=1

.

5I


0


I


0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对中框架梁取

I=2

.

0I


0



横梁的线刚度计算结果列于表

3

.

1



i


b


?


E

—混凝土的 弹性模量


17


EI


b



公式(

3.2


L



I


b


—框架梁、柱截面惯性矩


L

—跨长




3.1

横梁线刚度


梁号



截面


跨度


惯性矩


中框架梁


L



AB


CD



BC


b

?

h(m)



0.25×

0.65


0.56×

0.55


0.25×

0.5


L

(

m

)



7.8


2.6


bh


3


I


0


?

(

m


4


)



12


5.72×

10


-3



2.60×

10


-3



I


b


?

2

I


0


(

m


4


)



1.14×


10


0.52×


10


2



2


i


b


?

< br>EI


b


(

kN

?

m

)



L


3.7 4×


10



5.11×


10


4



4


4




2

、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D


柱混凝土

C30

C30

< p>,

Ec=3

.

0

×

10


4


N/mm


2


= 3

.

0

×

10


7


kN/m


2


,柱线刚度列于表

3

.

2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 p>D

值计算见表

3

.

3


3.2

柱线刚度


柱号


截面


柱高度


惯性矩


线刚度


Z



底层柱


标准层柱


(

m

)



0.45×

0.45


0.45×

0.45


2


h

(

m

)



4.5


3.0


bh


3


I


0


?

(

m


4


)



12


3.42×

10


-3



3.42×

10


-3



i


c


?


EI< /p>


0


(

kN

?

m

)



h


2.28×


10



3.42×


10


4


4


在计算内力时线刚度区实际线刚度

0. 9

倍。


底层:

2.28×


10


4


×

0.9=2.05×


10


4


kN

?

m



标准层:

3.42×


10


4


×

0.9=3.08×


10


4


kN

?

m



线刚比:


I


b


=

3.74×


1 0


4


/(3.42×


10


4


)=

1.094


18



I


Z


=(5.11×


10


4


)/(3.42×


10


4


)< /p>

1.494


I


d


=(0.667×


10


4


) /(3.42×


10


4


)

0.667



D

?


?


i


c


12



公式(

3.3


2


h


?


—线刚度修正系数

< p>


i


c


—层柱的线刚度


h

—层柱高




?


?


k


(

一般层

)




公式(

3.4


2

?

k




?


?


k

—梁柱线刚比值



0

.

5

?

k


(

底层

)



公式(

3.5



2

?

k


3.3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


k

?


?


i


2

i


c


b


(

一般层

)





?


?


柱号

< p>
k


(

一般层

)


< /p>


2

?

k


D

?


?


i


c


(

< p>kN

/

m

)


k

?


中框架边



?

< p>
i


i


c


b


(

底层

)



?


?


0

.

5

?

k


(

底层

)



2

?

k


0.608


0.763


12


h


2





1.824


4.317


7386


9269


2


2




中框架中



?


D



2


-


5


中框架边



中框架中



1.214


2.873


33310


0.378


0.590


15523


24229


2


2


19



?


D




79504


3.2.3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参考:国家标准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 2

[

S

].

北京:中国建筑< /p>


工业出版社,

2002

;混凝土结构第二版

[

M

]

,叶列平,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

、风荷载标准值


作用在屋面梁楼面梁集中荷载标准值:



?


k


?


?


z


?


s


?


z


?


0


(

h


i


?

h


j


)

B

/

2


公式(

3.6


?


0


—基本风压


?


z


—高处

z

处的风振系数


?


s


—风载体型系数


?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h


i


—下层柱高


h


j


—上层柱高


B

—柱距



本设计房屋 高度

18m

30m,

高宽比

18 /18.2=0.989

1.5

,故不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p>



?


z


?

1.0


C

类地区,基本风压

< br>?


0


?

0.55k

N

/

m


,由荷载规范查得矩形


?


s


?

0.8

KN

/

m

(

迎风面)



?< /p>


s


?

0.5

KN

/

m

(

背风面)


。取④轴线横向框架计算, 其负载宽


度为

18.2m

B=3.9m


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如表

3

.

4

所示。


3.4

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层次


1


2


3


4


H


i


/m



3.4


6.4


9.4


12.4


H


i


/m


3


3


3


3


?


Z



0.74


0.74


0.74


0.74


20


H

< br>j


/

m



3


3


3


3


w/kn


6.19


6.19


6.19


6.19



5

15.4

3.9

0.74

3

7.12



沿房屋高度分 布风荷载标准值如图

3

.

3

,按静力等效原理将图 示的分布风荷载转化


为节点集中荷载如图

3

.

< p>4



3.4

节点集中风荷载



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水平荷载下的层间位移公式:



?

u


j


?


V


j


—第

i

层的总剪力


V


j

?


D


公式(

3.7


ij< /p>


?


D


ij


—第< /p>

j

层所有柱侧位移刚度和


?

u


j


—第

j

层的层间位移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层间剪力及侧移计算如表

3

.

5

所示。



21




3.5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层间剪力及侧移计算


层次


5


4


3


2


1


h


i


(< /p>

m

)



3


3


3


3


4.5


F


i


(

kN

)



6.19


6.19


6.19


6.19


7.12


V

(


kN< /p>


)



i


?


D


(

kN

/

m

)


79504


79504


79504


79504


33310



u


i


(

mm

)



0.00008


0.00016


0.00023


0.00031


0.00096


?

u


i


/

h


i



2.67×

10


?

5


6.19


12.38


18.57


24.76


31.88



5.33×

10


?< /p>

5



7.67×

10


?

5



10.33×

10


?

5



21.33 ×

10


?

5


< br>由表

3

.

5

可见,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最大 层间位移角为

21.33

×

10


?

5


,远小于


1/550=181.82

×

10


?

5


,满足规范要求。< /p>


3

、风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参考:国家标准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 2

[

S

].

北京:中国建筑< /p>


工业出版社,

2002

,梁兴文、王社良、李晓文等

.

混凝土结构第二册

[

M

].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

2006

< p>


以中框架为例进行计算,边框架和纵向框架的计算方法、步骤与横向中框架完全相


同。


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采用

< p>D

值法,其结果见表

3

.

6


确定反弯点饿位置用公式

Y=

y


0


+y


1


+y


2


+y


3


公式(

3.6


y


0


—框架柱的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


1


—上、下梁线刚度变化时对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


y


2


< p>y


3


—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对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3.6

A

柱框架反弯点的位置


层号


5


4


3


h/m


3


3


3


y


0



0.36


0.41


0.46


y


1



0


0


0


y


2



0


0


0


22


y


3



0


0


0


y


0.63


0.41


0.46


yh/m


1.08


1.23


1.38



2


1


3


4.5


0.5


0.57


0


0


0


0


-0.005


0


0.5


0.57


1.5


2.57




3.7

A

柱框架反弯点的位置


层号


5


4


3


2


1


h/m


3


3


3


3


4.5


y


0



0.44


0.45


0.50


0.50


0.535


y


1



0


0


0


0


0


y


2



0


0


0


0


0


y


3



0


0


0


0


0


y


0.44


0.45


0.50


0.50


0.535


yh/m


1.32


1.35


1.5


1.5


2.57



计算公式

:




M


c


?

V

< br>im


(

1

?

y

)< /p>

h


公式(

3.7



M


c


?

V


im


yh


公式(

3.8



M


b

j



M


b

j


< br>i


b


?



(

M


c

j

?

1


?

M


j


)


公式(

3.9


i


b


?

i


b

< br>右


i


b


?



(

M


c

j

?

1


?

M


j


)


公式(

3.10


i< /p>


b


?

i


b



M


b

j


?

M

< br>c

j

?

1


?

M


j


公式(

3.11


M< /p>


c


—层间柱上部弯矩


M


c


—层间柱下部弯矩


M


b

j

< p>
—层间柱左部弯矩


M


b

j


—层间柱右部弯矩


M


b

j


—层间柱总弯矩


V


im


—层间柱剪力


y

—反弯点高度


h

—层高


i

—梁柱所对应的线刚度


23



3

.

8

中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表




h


i



层间剪力


V


i



层间刚度


D


i



5


3


6.19


79504


15523


1.21


0.195


1.08


2.32


4


3


12.38


79504


15523


2.41


0.195


1.23


4.27


3


3


18.57


79504


15523


3.62


0.195


1.38


5.86


2


3


24.76


79504


15523


4.83


0.195


1.50


7.25


1


4.5


31.88


33310


7386


7.08


0.222


2.57


13.66


D


i


1



V


i

1


(

k N

)



A


D





K



y


i


(

m

)




kN

?

m< /p>


M



M



kN

?

m



1.31

2.96

5.00

7.25

18.2


M



D


i

1

< br>


B


C





kN

?

m< /p>



2.32


24229


1.89


0.305


1.32


5.58


24229


3.78


0.305


1.35


21.98


8.82


24229


5.66


.0305


1.5


28.13


13.25


24229


7.55


0.305


1.5


31.87


20.91


24229


8.86


0.278


2.41


36.85


V


i

1< /p>


(

kN

)



K



y


i


(

m

)



M



kN

?

m< /p>



15.47


M



B


(C)






kN

?

< p>m


M




10. 31

16.58

23.02

31.87

74.83


kN

?

m


M


< p>


1.35

3.69

5.75

8.38

12.623


kN

?

m



1.83

5.04

7.84

11.44

17.22


24



注:


y

?

y


0


?

y< /p>


1


?

y


2

,

3



V


i

< p>1


?

V


i


D


i

1


/

D


i< /p>



M



?

V


i

1


(1

?

y


i


)

h


i



M



?

V


i


y


i


h


i



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 见表

3.7




3

.

9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



层数



5


4


3


2


1






3

.

10

风荷载作用下框柱轴力



层数


5


4


3


2


1


A


-0.47


-1.66


-3.53


-6.3


-10.6


AB

跨右

-BC

跨左


-0.94


-2.69


-4.16


-6.03


-8.95


B


-0.94


-3.63


-7.79


-13.82


-22.77



AB



7.8


7.8


7.8


7.8


7.8


BC



2.6


2.6


2.6


2.6


2.6


A


2.32


5.58


8.82


13.25


弯矩

梁端剪力(

KN


B

轴左

B

轴右

AB

跨左

=AB

跨右

BC

跨左

=BC

跨右


1.35


3.69


5.75


8.38


1.83


5.04


7.84


11.44


0.47


1.19


1.87


2.77


4.3


1.41


3.88


6.03


8.8


13.25

20.91

12.63

17.22


1

:柱轴力中的负号表示拉力。


2

:表中

M

单位为

k

N·m,

V

单位为

kN, N

单位为

kN, L

单位为

m


风荷载作 用下框架弯矩见图

3.3

剪力及柱轴力见图

3.4


25





3

.

3

框架弯矩图(

kN·

m

3

.

4

梁端剪力及柱轴力(

kN



3.2.4

活荷载收集


参考

:

国家标准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2001

[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 /p>


业出版社,

2002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 ,混凝土结构中册

[

M

]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008


1

、屋面均布活载标准值


计算 重力载荷代表值时,仅考虑屋面雪载荷

0

.

45 kN/m


2



由于屋面雪荷载

0

.

45 kN/

< 0.5kN/

㎡,则屋面均布活荷载取

0.5

kN/ m


2



2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楼面均布活荷载对旅馆楼的一般为

2

.

0kN/m


2


,取均布载荷为

2

.

0kN/m


2



3.2.5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梁框架的内力分析


参考:国家标准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 2

[

S

].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参考

:

国家标准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 9

2001

[

S

].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合编,

混凝土结构中册

[

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6



取④轴框架计算。


1

、计算单元


横向框架计算单 元如图

3

.

7

所示。



3.5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2

、恒载计算


1

)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


SDC120

复合卷材

0 .15 KN/m


2



1

3 3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3

×

20=0.6 KN/m


2


150mm

厚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0.15

×

6.0=1.2 KN/m


2



100mm

厚现浇混凝土楼板

0.1

×

25=2.5 KN/m


2


20

厚板底粉刷

0.02

×

20=0.4 KN/m


2



屋面恒载

4.55 KN/m


2


框架边梁自重(

AB

CD

0.25

×

0.65

×

25

4.06 KN/m


边梁侧粉刷

2

×(< /p>

0.65-0.1

)×

0.02

×

1 7

0.374KN/m


框架中梁自重(

BC

0.25

×

0.50

×

25=3.125 KN/m


中梁侧粉刷

2

×(

0.50-0.1

)×

0.02

×

17

0.272 KN/m


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7



g


5AB1


=g


5CD1


=4.06+0.37

4.43

KN/m

g


5BC1


=3.125+0.272=3.397KN/m


g


5AB2


=g


5CD2


=4.55

×

3.9=17.55 KN/m

g


5BC2


=4.55

×

2.6=11 .83KN/m



2

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1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0.01

×

20=0.2 KN/m


2


100mm

厚现浇混凝土楼板

2.5 KN/m


2


20mm

厚水泥砂浆板底

0.02

×

20=0.4 KN/m


2



楼面恒载

3.10 KN/m


2




边跨填充墙标准层自重:

0.24

×(

3.0-0.65

)×

10

5.64KN/m


墙面粉刷:

3.0-0.65

)×

0.02

×

2

×

17

1.598KN/m


管道井填充墙

:

3.0-0.0.1

)×

(1 +1.5)

×

0.24

×

10

=< /p>

17.4KN


C

型轻钢龙骨隔墙四层(无保温)

< /p>


0.49

×(

3-0.1

)×(

< p>2.4+2.4

=6.28KN


卫生间平均到楼板仅在墙下受压处进行双倍配筋:

17.4+6.82

/

3.9

×

7.8

=0.80 KN/m


实际楼面恒荷载为:

3.10+0.80=3.9 KN/m


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


AB1


=g


CD1


= 4.434+5.64+1.598

11.67KN/m

g


BC1


=3.4 KN/m


g


AB2


=g


CD2


=3.9

×

3.9=15.21 KN/m

g


BC2


=3.9

×

2.6=10.14 KN/m



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 5

×

0.5

×

3.9

×

< p>25

12.19KN


粉刷:

2

×

0.02

×(

0.50-0.10

)×

3.9

×

17

1.06KN


1.5m

高女儿墙自重:

1.5

×

3.9

×

0.24

< p>×

10

14.04 KN


粉刷:

2

×

0.02

×

1.5

×

3.9

×

20

4.68 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A

D

点相同:

1/2

×

3.9

×

1/2

×

3.9

×

4.55

=< /p>

17.30 KN


28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


5A


=G


5D


=< /p>

49.27

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5

×

0.50

×

3.9

×

25

12.19KN


粉刷:

2

×

0.02

×(

0.50-0.10

) ×

3.9

×

17

1.06 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B

、< /p>

C

点相同:

0.5

×

3.9

×

0.5

×

3.9+0.5

×

3.9

×

0.5

×

2.6-0 .5

×

2.6

×

0.5

×

2.6

×

0.5

×


2

×

4.55

32.68 KN


顶层中间节点集中荷载:

G


5B


=G


5C


=45.93KN


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 5

×

0.50

×

3.9

×

25

12.19KN


粉刷:

2

×

0.02

×(

0.50-0.10

)×

3.9

×

17

1.06 KN


钢窗自重:

2.

1

×< /p>

1

×

1.5

×

0.45

1.42KN


窗下墙体自重:

0.37

×

0.85

×

2.1

×

10

6.6KN


粉刷:

2

×

0.018

×

0.85

< p>×

2.1

×

20

1.29 KN


窗边墙体自重:

0.37

×(

3

0.65

< p>)×(

3.9-2.1-0.45

)×

10

11.74 KN


粉刷:

2

×

2.35

×

1.35

×

0.018

×

20

2.28 KN


框架柱自重:

0.45

×

0.45

×

3

×

25

< p>15.19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A

D

点相同:

0.5

×

3.9

×

0.5

×

3.9

×

3.9

14.83 KN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


A


=G

D


=66.6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12.19 KN


粉刷:

1.06 KN


内纵墙自重:

3.9-0.45

)×(

3.0

-< /p>

0.5

)×

0.24

×

10

20.17KN


粉刷:

2

×(

3.9

0.45

)×(

3.0

0.5

)×

0.018

×

20

6.21KN


扣除门洞重加上门重:

2.1

×

1.0

×

0.24

×

10+1.0

×

2.1

×

0. 2

2.1

×

1.0

×

< p>2

×

20


×

0.018

-6.13KN


框架柱自重:

15.19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29



B

C

点相同:

[0.

5

×

3 .9

×

0.5

×

3.9

×

0.5

0.5

×

3.9

×

0.5

×

2.6-0.5

×


2.6

×

0.5

×

2.6

×

0.5

]

×

2

×

3.9

28.01 KN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G


B


=G


C


=77.23KN



5

< p>)恒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

3

所示,


G


5A


= G


5D


=49.27KN


G


5B


= G


5C


=45.93 KN


G


A


= G


D


=66.6 KN


G


B


= G


C


=77.23 KN


g


5AB1


= g


5CD1


=

4.43

KN/m


g


5BC1


=3.4 KN/m


g


5AB2


= g


5CD2


=17.55 KN/m


g


5BC2


=11.83KN/m


g


AB1


= g


CD1


=11.67KN/m


g


BC1


=3.4KN/m


g


AB2


= g


CD2


=15.21KN/m


g


BC2


=10.14 KN/m


3.

屋、楼面活荷载计算


屋、 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

4

所示。图中各荷载值计算如下

< p>


P


5AB


= P


5CD


=3.9

×

0.5=1.95 KN/m


P


5BC


=2.6

×< /p>

0.5=1.3KN/m


P


5A


=P


5D


=0.5

×

3 .9

×

0.5

×

3.9

×

0.5

×

2

×

0.5=1.9

KN


P


5B


=

P


5C


=

3.9

×

0.5

×

3.9

×

0.5

×

0.5+3.9

×

0.5

×

< p>2.6

×

0.5-2.6

×

0.5

< p>×

2.6

×

0.5

×

0.5< /p>


×

0.5

×

2=3.59 KN


P


AB


P


CD


=7.8 KN/m


走廊:

P


BC


5.2KN/m


P


A


= P


D


=7.61KN


P


B


= P


C


= 14.37KN



4.

屋面雪荷载(分布同屋面活荷载)


P



AB


P



CD


0.45

×

3.6

1.62

KN/m


30



P



BC


0.45

×

2.6=1.17

KN/m


P



A


=P



D

< p>
=0.45

×

0.5

×

3.9

×

0.5

×

3.9

=1.71KN


P



B


= P



C


= 0.45

×

2

0.5

×

3.9

×

0.5

×

3.9

×

0.5+0 .5

×

3.9

×

0.5

×

2.6+0.5

×

2.6

×

0.5

×


2.6

×

0.5

=3.23 KN



3

.

6

恒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图

3

.

7

活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图





5

、内力计算


参考:叶列平

.

混凝土结构设下册

[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p>
梁端,柱端弯矩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因各楼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均小于


3

.

5kN

/

m


2


,可采用满布荷载法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影响。


1

)分配系数计算



考虑框架对称性

,

取半框架计算

,

AB

跨梁线刚度作为基础值

1

半框架的梁柱相对


线刚度如图

3

.

10< /p>

所示

,

切断的横梁线刚度为原来的

2

,

分配系数按与节点连接的转动刚


度比值计算,由图< /p>

3.2

已经得出。


2

)传递系数


传递系为

1/2

,远端滑动铰支传递系数为

-1


31



3

)转化匀布荷载

< br>梁上分布荷载由矩形和梯形两部分组成,

可根据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先将梯形分布


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公式如图

3.10 .

所示:



3.8

等效匀布荷载计算图



1

57


?

< p>
?


?

,

Q

?

P


?


?


M


AB


P


?

M


AB

< p>
Q


?


4

64



?


?


2

3


?


Q

?

< br>(


1

?

2


?


?


?


)


?

< br>?


?


1


,

Q

?


5


P


?

< br>2

8


?


g


5



g


5AB1

< p>
+


57

57


g

5AB2


=4.43+

×

17.55=20.06K N/m


64

64


5

5


g


5



g


5BC1


+

g


5B C2


=3.40+

×

10.14=9.74 KN/m


8

8


g



g


AB1


+


57

57


g


AB2


= 11.67+

×

15.21=25.22 KN/m


6 4

64


5

5


g

< br>中


g


BC1


+

g


BC2


=3.40+

×

10.14=12.77 KN/m


8

8

图示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计算,各


杆 的固端弯矩为:


M


5AB


= M


5BA


=


M


5BC


=


1

1


g


5



·

l

< br>边


2


×

20.06×< /p>

7.8


2


101.70 KN·

M


12

12


1

1


g


5



·

l



2


×

10.79×

2.6


2


6.08 KN·

M


12

12


M


AB


= M


BA


=


M


BC


=


1

1


g


5



·

l



2


×

25.22×

7.8


2


127.87 KN·

M


12

12


1

1


g


5



·

l



2


×

9.74×

2.6


2


5.49 KN·

M


12

12


32



活荷载转化匀布荷载:


P

5




57

57< /p>


P


5AB


=

×

< p>1.95=1.74 KN/m


64

64


5

5


P


5


< p>

P


5BC


=

×< /p>

1.3=0.81 KN/m


8

8


P


5




5 7

57


P


5AB


=

×

7.8=5.29 KN/m


64

64< /p>


5

5


P


5



P


5BC


=

×

5.2=3.25KN/m


8

8



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M


AB5


= M


BA


=


M


BC5

=


1

1


P


5



·

l


2


×

1.74×

7.8

< p>
2


8.82KN·

M

< br>12

12


1

1


P


5



·

l



2


×

0.84×

2.6


2


0.47KN·

M


12

12


1

1

< p>
P



·

l



2


×

5.29×

< p>7.8


2


26.82KN·

M


12

12


M


AB 5


= M


BA


=


M


BC5


=



3

)弯矩分配


1

1


P



·

l



2


×

3.25×

2.6


2


1.83KN·

M


12

12


恒荷载作用下

,

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见表

3

.

11

,框架弯矩图见图

3.9


< p>
活荷载作用下

,

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见表

3

.

12

,框架弯矩图见图

3.9






33



3

.

11

恒载作用下







分配系数


上柱









0.311



39.77


22.99


-8.6


54.16



0.311



39.77


19.89


-7.63


52.03



0.311



39.77


19.89


-8.35


51.31



39.77


22.19


-8.35


53.61



0.311



39.77


19.89


-7.63


52.03



0.311



39.77


19.89


-8.6


51.06



0.311



45.97


19.89


-2.21


63.65


下柱


0.452


右梁


0.548


-101.7


55.73


-15.01


-2.67


-63.65


-54.1


0.378


-127.87


48.33


-15.24


-10.44


-105.22


-89.44


0.378


-127.87


48.33


-15.24


-9.28


-104.06


-88.45


0.378


-127.87


48.33


-15.24


-10.14


-104.92


34


左梁

上柱

下柱


0.258



右梁


0.428


-6.08


-24.67

-40.93


-12.55


-3.95

-6.65


0.314


101.7


-30.2


27.87


-4.81


94.74


80.53


0.249

0.205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调幅弯矩


分配系数


-41.17

-53.57


-45.53


0.205

0.341


-5.49


-25.09

-41.73


-12.55


0.15

0.24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调幅弯矩


分配系数


127.87


-30.47


24.17


0.18


121.75


-25.09


-12.34


0.15


-37.28

-37.49

-46.98



0.205



-39.93


0.341


-5.49


-25.09

-41.73


-12.55


0.19


-37.45



0.205



0.32


-46.9


-39.87


0.341


-5.49


-25.09

-41.73


-13.46


0.38


-38.17


0.62


-46.6


103.49


0.249

0.205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调幅弯矩


分配系数


127.87


-30.47


24.17


0.23


121.8


-25.09


-12.55


0.19


-37.45


103.53


0.249

0.205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127.87


-30.47


24.17


0.46


122.03


-25.09


-12.55


0.38


-37.26



调幅弯矩

-89.18


分配系数

0.347

0.231

0.422


杆端弯矩

-127.87


44.37

29.54

53.96


19.89

-12.4


-2.6

-1.73

-3.16


结果弯矩

61.66

27.81

-89.47


调幅弯矩

-76.05


传至地基的弯矩

13.91




35


103.73

-39.61


0.268

0.22

0.147

0.365


127.87


-32.8

-26.92

-17.99

-46.67


26.98

-12.55


-3.87

-3.17

-2.12

-5.27


118.18

-42.64

-20.11

-55.43


100.45

-47.12


10.55



3

.

12

活载作用下




上柱









0.311



8.34


2


-0.95


9.39



0.311



8.34


4.17


-1.62


10.89



0.311



8.34



8.34



0.311



8.34


4.17


-1.62



0.311



8.34


4.17


-0.95



0.311



3.99


4.17


-1.29


6.87


下柱


0.452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0.258



-2.16


-2.56


0.04


-4.68



0.205



-5.12


-1.08


-0.29


-6.49



0.205



-5.12


-2.56


0.01


-7.67



0.205



-5.12

-5.12


0.205


-5.12


-2.56


0.01

0.02


0.205


-5.12


-2.56


-0.29

-0.49


0.205


0.06


-3.98


-3.38


0.341


-1.83


-8.52


右梁


0.428


-0.47


-3.57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调幅弯矩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调幅弯矩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结果弯矩



调幅弯矩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0.548


-8.82


4.83


-1.31


-1.57


-6.87


-5.84


0.378


-26.82


10.14


-3.12


-1.15


0.314


8.82


-2.62


2.42


0.04


8.66


7.36


0.249


26.82


-6.23


5.07


-0.36


25.3


-21.5


0.249


26.82


-6.23


5.07


0.01


25.67


21.82


0.247


26.82


-6.23


11.56

-20.95


-17.8


0.378


-26.82


10.14


-3.12


-1.98


-7.97

-10.84


-9.21


0.341


-1.83


-8.52


10.89

-21.78


-18.51


0.378


-26.82


10.14


36


-7.67

-10.33


-8.78


0.341


-1.83


-8.52

杨紫大学恋情-杨紫大学恋情


杜兰大学治安-杜兰大学治安


杜克大学队-杜克大学队


烟草类大学-烟草类大学


理光中国大学-理光中国大学


大学啤酒肚-大学啤酒肚


大学这个梗-大学这个梗


副斯坦大学-副斯坦大学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7: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5971.html

学生宿舍楼设计计算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