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瑞敏-暑假实践报告
算日子离开学校两个月了,这段日子里我和很多应届大学生一样上演着求职、面试、工作、
辞职、
再求职的故事。
我们的生活真的惊人的相似,
< p>不管是什么专业,也不管你是什么学校,
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别
称
——
当代大学生。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换了两份工作,
如果算上之前在校时在石家庄金慧聪的实习,
前后
也算的上是有三份工作经验的人了。
毕业后的日子,
先是在七月四号考下了驾照,
然后去了
河北康纳一品做体育器材
的销售人员。
选择做销售是因为很多毕业了一两年的同学都得出想
赚钱还
得做销售的结论。
于是我就取巧的选择了这行,
结果每日对着电话,
仅仅五天的时间
辞去它了,
当然也就没有工资。
我记得 我离开的那天带我的大姐去了内蒙出差,
经理又去了
太原出差,
剩下的同事送我到门口告别,
那时的我表面上洒脱,在内心却很不是滋味,
觉的
自己太过轻浮不够沉稳,
只是一点点不喜欢就甩手走人。
< p>从此告诫自己,今后不管选择什么
职业都要坚持职业素养,
尽职尽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就算最后还是要走也要把工作做到最
好,
在职业生涯最高处离开,
而不是现在这样因为遇到挫折而悄然离去。
之后一个人回到家
里,每天和发小一起玩儿。我很感激这段日子,家里的朋友们一
起无拘无束的日子,不用为
工作发愁,
不用为未来担忧。
一起谈论小时候一起喝点儿小酒一起压马路。
每天的休闲之余
我都在思考
着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可是却总找不到想要的答案,
也许我自己也不知道。
总之快乐的日子飞快的度过着。直到开始我了的第二轮工作。
一大早起来我就坐在电脑前,
整理好自己的简历 ,
这次选择的行业是行政和人力,
从七点
开始一直到中午
。
前后投出了十多份的简历。
其中长城公司的效率最高了,
九点就 有回复第
二天去面试,
接着又接到了我第二份工作也就是河北大学志恒教 育的通知,
下午三点去面试。
面试的画面历历在目,
我很 兴奋,
感觉就是找到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业,
在服务于社会的同
< br>时又可以能够自己存在的价值。
面试最后我表达了我非常希望加入这个创业团对,
明天的长
城面试也决定不去了,期待着公司的工作通知。那时的心情就是兴奋、兴
奋、还是兴奋。第
二天一早我接到了那边的电话,
开始我的第二份职业生 涯。
之后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充实的
工作中,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每天都
是加班,
有时候也没有午休。
因为作为公司的原始创业
管
理团队,所以基本上公司的运营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面对,制度、文化、发展计划等等,而
这一切都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
顺便提一下,
团队的成员有三名应届生,
一名毕业一年的往
届生,
两名大三研究生,
一名大 在校生另外两名大一在校生,
这是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团队。
在这期间我
也遇到了我的人生中一位高层次的人,
也就是我们的头儿,
也是我们所做项目的< /p>
开发人,
我们称他为王总。
我到现在都认为这个项目的构想 是伟大的,
能想出这样规模计划
的人也是伟大的,
所以期 间我们每天都在严厉的批评甚至责骂中努力工作着,
期间王总好几
次的情
绪反复比如突然就要解散团队,
我也认为是我们自己进步太慢跟不上公司节奏而自责。
< p>在王总的教导中也吸收了很多知识以及看问题的方法,
也开始分析问题的始末, p>
探求事物的
本质。
从这方面我更倾向于称他为王老师。
公司加班到七点、
七点半、
八点、
九点、
九点半、
十点,
每天回到家自己加班到十二点多,
这都没 有什么,
我们知道需要我们去掌握的东西太
多太多,只能用时间去弥补这
一切。
可就是如此,突然的有一天我们解散了 。理由是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太低,思维方式狭隘,
完全适应不了公司的发展,
我们大学生的价值就这样被一下子被全盘
否定
了,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有的只有冰冷的眼神和叹息。
<
/p>
我们是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怎么了。还记得的那些天之骄子、国家栋梁、知识文化代
言人光环嘛,曾几何时大学生成为了自私自立、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代名词,曾
几何时大学生和下岗工人、
农民工一起构成了社会要照顾的弱势群体,
国家甚至都出台政策
企业安排大学生的优惠政策,
怎么都像倒贴给企业 的狗皮膏药,
一文不值。
在今天我看到的
大学生,只有悲
伤。
我所认知的大学生其实分为两类:一类 是有门路的大学生,毕业有文凭然后通过关系安
排一份稳定的职业;
一类 没有门路,
以农村家庭的大学生为主,
毕业了发现仅仅有张纸也换
不来理想稳定的工作,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结局有所不同, p>
可是仔细想一想骨子里
都是透漏着悲伤。
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 求学生涯。
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在学校要好
好学习,
考上大学你就会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知道大家 是不
是有听到类似这般的淳淳教诲呢,
可是为什么呢?建国之初百业待兴 ,
再经过文化大革命的
十年浩劫,
可以说我们父辈中的大 学生们都得到了令人羡慕满意的工作,
甚至说上大学改变
了他们的一生,
于是我们的父母就产生了这样的认知:
知识改变命运等同于上大学改变命运。 p>
可是呢,随着我们学习成长,经历了大学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伴随着
199 9
年开始的大学
扩招,
你有没有思考过,
这些都是今天导致我们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今天所面临的就业难尴
尬局面的政策。下面一
段是关于大学扩招的介绍
:
“1999
年,当时我国内需 不足,消费投资持续疲
软,急需外生力量来推动居民减少储蓄存款,增加消费。不知是谁
想出来的让高校扩招,就可以让居民增
加教育投资了,也就是说,高校扩招初衷并不是真
的要提高青年的文化素养。但是高校扩招按这步棋,也
应当在
3
年后便把扩张速度降下来了,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增长速度扩张大学规模。但事实上扩招这匹马一
< p>跑起来,就很难刹住车了。在扩招期间也正是利用了家长对大学等于好工作的认知,从而不断加大学 费的
收取,直到最后出现三本学费一万的高额费用。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我国内地很多中专
职校因此停办,因为
初中生都去考高中了。然后紧接着是由于技校生的短缺,造成浙江义
乌大量小企业抢着要技术工人。大学
生尤其是本科生只懂理论,不懂实用技能知识,无法
代替技工,所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文科类的)薪资
水平一年比一年低,
时至今日,
2011
年,
普通非稀缺专业的本科生的工资水平已远 远落后于建筑工地民工,
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泛滥。
”
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面对今天的社会发现了根本不是我们所想
象的那样美好,
学校外面的天地与学校勾勒的图画完全脱轨,
于是又有人说时机不对,
< p>刚刚
经历了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危机,
过去就会好很多的。
< p>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嘛?下面一段是对当
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
“
大学生就业难
,罪魁祸首不在于
金融海啸
,由于
教育体制
积疴依旧,
金融海啸只不过是加速加剧
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急转直下的趋势而已。科技发展的规律就是自动化程度越来
越高,也就
是说机器逐步在取代人是必然的。而且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几天,科技发展的脚步远远把中国的
教育结构
、水平、质量远远地抛在后面。也就是说既然
经济转型
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教育转型应该有
提前量。
但中国的教育一直在 扩量和效益等蝇头小利上徘徊不前,
失去了对就业形势的前瞻性调整的机会,
也就注定了就业形势江河日下。从抢手货、紧俏货到积压货、清仓货,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人力资源,本 p>
身就在就业格局中失去了成本优势。更何况作为大学生在教育上所花费的成本也注定了,在人
力资源结构
中的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地位。
中国教育
在最近十几年中飞速发展,规模在扩招的
旌旗
号角中不 断壮大,
但结构、水平、质量却在资源严重分散的境遇中每况愈下,这也直接造成大学生
这种人力资源的
精加工
不
足。在
企业转型
,经济转型的今天岂能占得半点儿优势。
也就是说
失业率
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在于是不是大学生的问题,只
不过历史遗留的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处在了就业形势严峻的风口浪尖上
而已。从九十年
代开始,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已经给就业形势敲响了警钟。但当时的
教育行业
却一 直陶醉
在取消统一分配实施
双向选择
,带来的大学生就业 的繁荣假象里,没有人认识到目前的专业细分的大学教
育,到底适不适应今后的发展。而
企业在九十年代末及本世纪初开始,由于成熟企业逐步开始走向管理要
效益,一切围绕成
本出发的
经营模式
后,派遣制及多样化用工形式的引用,
内退 p>
和
买断工龄
解聘等规避高
成本人力资源风险的
手段被广泛运用,也就使得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时,加了一副成本的过滤镜。在现有
的教
育体制下,大学生更是在这股人力资源的失业风暴中,失去了
核心竞争力
。由此看 来,大学生就业难
绝对不是三五年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长期教育体制的调整,
理念、结构、资源、水平、质量等
一系列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才能逐步使
大学生就业问题
走上正轨
。
”
再来回忆一 下我们三四年来美好
的大学生活吧:
凌乱而又没有多大意义的课程安排、
丰富的业余时间去游玩去谈恋爱,
几年
下来,
就这样的一下子扫出了校园,
迈入
了社会。
事实就是这样的,
除去了政策上的伤残我 们也被自己的所做所为深深的划破,
导致
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张小娴的书
湖南中医药大学新校区-简爱电影观后感
北京联合大学校花-父亲的眼神
浙江大学物理系分数线-写给老师的祝福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科-安踏广告词
香港城市大学硕士专业-语文高考作文
重庆大学城到龙头寺-植物园游记
西安石油大学教务系统-六年级数学日记
-
上一篇:中国有多少大学生!
下一篇:app开发市场分析:大学生应用最多的几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