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全大学-感谢父母的作文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
2016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大健康、新医
疗”产业
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的通知 p>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已经 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p>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
年
4
月
29
日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
业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 p>
“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 众身心健康
为目标,包括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
< br>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
食品、健康产品为主体
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养老、健康旅
游、体育健身、健康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险
等为主
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为促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
促进健康服务业
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3
〕
40
号)和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 /p>
结合我省
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健
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养
老、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旅
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快速发展,预防、保健、医疗、<
/p>
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社会资本兴
办各类
医疗健康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
向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
(二)
产业实力、
竞争力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
产业品牌不断涌现
,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全省产业
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
2020
年,
全省规模以上“大
健康、
新医疗”产业产值比
2015
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
8000
亿元,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
升。
(三)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完 善政产学研用
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健
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有效提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打造布局合理、科学
高效的科技创新基地。运用数据库、计
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医药产品技术
研发、产
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众创
空间,
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
高端人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到
2020
年,全省健康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
< p>重达到
3%
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比例达到
< p>28%
以上。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撑力大幅提高。政策法规
体系不断健全,行业标准
和规范更加完善,行业管理和监督
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高端人
才引
进与培育模式比较完善,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
产业深度融合,多渠道投入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
p>
1.
医药制造业。依托现有制药集团、企业、医院和科研
院所
,重点发展化学药品、生物制药等领域,构建以基因工
程药、新型制剂、医疗器械等为重
点的医药产业集群。规模
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由
2015
年 的
690
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1920
亿元。
在化学药方面,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
肿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
病以及临床急需的抗耐药菌和抗
真菌类新型抗生素的需求,
鼓励集成创新
,
重点推进石药制剂
搬迁扩产升级改造等一批市场广阔、
技术含量高的技术改造
项目;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控释缓释、纳米、微
囊剂及渗透泵等新剂型及新型药用辅料研发和应用,提高我
省制剂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华药绿色酶法阿莫西林技术
升级改造等一批应用绿色环保工艺节能减
排项目,积极发展
博伦特药业的
L-
羟脯氨酸等一批高附 加值、多品种、小批量
的医药中间体或原料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规模以上
工业主营收入由
2015
年的
600
< p>亿元提高到2020
年的
1430
亿
元。
在生物药方面,加强抗体、疫 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
肽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加快生物制药及中间体新技术、新
p>
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过程在线监测和质量控制水平。
积极开
展细胞治疗产品研究,突破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技
术瓶颈。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重
点推进华药重组人血白
蛋白培养基、中科生物的预防用疫苗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建设;
p>
加快石药的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常山生化的艾
苯那肽等
生物一类新药的研发进度。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
由
2015
< p>年的60
亿元提高到
2020
年的
< p>330亿元。
在医疗器械方面,
围绕预防、
诊断、
治疗、
康复等 医疗、
家庭和个人保健市场的需求,以需求侧示范应用拉动消费需
求,支持爱能生物的氧化纤维素组织修复材料等生物医学材
料与组织工程产品、柯瑞生
物的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
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
医药
产品消费需求动态感知、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
模式,支持秦皇岛康泰、英诺特(唐山)等一批企业加快医
疗器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
重点开发可穿戴、便携式等移
动医疗和辅助器具产品。推动生物三维(
3 D
)打印技术、数
据芯片等新技术在植介入产品中的应用。促进我省产业
转型
升级、创新发展,着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新型影像设
备、核磁共振、心脑电图监测、体外诊断、生化分析、高值
医用耗材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
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由
2015
年的
30
亿元提升到
2020
年的
160
亿元。 p>
2.
中医药产业。到< /p>
2020
年,我省中药工业快速发展,
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
体系基本完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药企
业和全国
特色名牌产品。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规模化程度稳步提
升,中药材供应得到保障,以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
为特征的规范化、现代化
中药材流通体系初步建成。
中药工 业。到
2020
年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520
亿
元,年均增长
17%
以上;培育
2 p>
家年销售额超
100
亿元的
大型中药企业集团
,
5
家超
10
亿元中药企业集团;打造
< p>30
个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品种,其中年销售额超
10
< p>亿元的
不少于
5
个。
中药种植业。到
2020
< p>年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园800
个、
万亩以上核心示范
区
10
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300
万亩,进入全国前
10
位;企业使用的原料药材直接来自生
产基地的比例达到
50%
,来自自建基地的比例达到
30%< /p>
。
中药材市场。安国 中药材交易市场建成北方最大的综合
性中药市场和国家级中药材出口示范基地。建设中药
原料资
源动态监测服务体系,
建成中药材综合交易、
中药 仓储物流、
电子商务期货交易三大平台。到
2020
年, 争取实现中药材
年交易额
500
亿元,
出 口总值突破
1
亿美元,
通过电子商务
形式
和现代仓储物流中心交易的中药材占市场交易量增加
到
50%
< p>,期货交易数量达到药材供应量的
10%
,
初 步建成“来
源可知、
去向可追、
质量可控、
责任可究”的中药材质量追溯
体系。
3.
健康养老服务业。构建医疗与养老有机融合的业务协
作机制。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医疗机构
与养老、康
复机构合作,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
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
老年病医院、护理
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互联互通、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
全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
约就诊绿色通道
,
落实
65
岁以上老年人就诊、
检查、
< p>交费、
取药、
住院优先政策。
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 与老年病医院、
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制度,为老年人医
疗保健和护理康复服务提供保障。
p>
开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行动。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
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提
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
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
力;推
行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医生与家庭结对服务。推进综合性居
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日间照料、全托、
半托等老年人照料服务。完
善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其他医疗机构服务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和家庭
服
务的范围和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工程。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
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为
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鼓
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
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
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
特色
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
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
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健康养老业
p>
务,通过医疗契约服务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
等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
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能力的
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同等享受医疗卫生和养
老服务的优惠
政策。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开展一
站式办理,为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医
养结合机构提供
便捷服务。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
助等模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
人预防保健、医疗
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
需求,积极开发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p>
4.
健康旅游业。利 用我省旅游资源,建设中医保健、温
泉滑雪、康复疗养、避暑养生等一批健康旅游基地。
打造以
北戴河健康城、安国中药都、扁鹊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为代表
的功能齐全的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健身与旅游深度
融合的文化名片。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开发具有地域特 色的中医药
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
< br>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
化水平大幅提升。
p>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建设特色旅游 城镇、度假区、
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
种植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
< /p>
推动构建健康旅游产业大格局。高标准建设环首都、环
省会、沿海、燕山—
太行山旅游产业带,编制环首都国家公
园规划,在京津周围森林资源良好、基础条件完善
的森林公
园、自然保护区打造一批集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娱乐
于一体的优质休闲养生区。
积 极开发健康旅游产品。整合绿色生态、医疗、中医药
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
开发草原、
冰雪、
山地、
温泉、
武术、
禅修等健康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健康旅游示范产品。
5.
医疗卫生服务业。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 标
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县级医院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以国产
设
备为主,推进建立县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形成“县检查、
省诊断”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以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
继续
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
设和设备配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
一步
明确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深化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转变基
层服务模式,实施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三个一工程”,即每个
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位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
理
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强化服务体系薄弱领域。继续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
扩大优质资源技术辐射范围。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
大
工程,加强省、市级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建设。鼓励社会
力量举办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发
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护理院、
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
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
规范化。
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妇幼健 康、
精神疾病防治、
护理康复、卫生应急、血站、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示范
基地等
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
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
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
协作关系,整合各级各类医疗
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
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职责,加强专
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
院开
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重大疾病诊疗逐
步交由医疗机构统一负责,患者在
社区的健康管理、随访服
务和健康教育等逐步交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推广全科
p>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与城乡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
务关系。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
性病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
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
提升基层承接多发病、常见病和康复治疗的服务能力,逐步
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加快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省、市、县人口
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
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计生一网
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和医
疗、医药、医保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强化基于居民电子健康
档案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推进
医疗
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
务和居民连续的健康信息管理业务
协同,推进医疗、医保、
医药的精准管理。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实
p>
施“e
健康”工程
(互联网
+
健康医疗)
,
促进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
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
实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着力建设省、市级中
医医院,达到三级
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综
合能力建设,力争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
完善综合医
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立中医科、中
< br>药房;加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
100%
70%
的村卫生室
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
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
办诊所,支持中医专业技术人员
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
业
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推进多种中医药方法综合应用的治疗
模
式,推行多专业一体化诊疗的服务模式,发展“治未病”和
康复等中医药服务,探索建立
中医医院服务新模式。鼓励优
秀中医药企业和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培育具有
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医药品牌。
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办医。
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审 批效率,
支持社会办医院和健康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一
视同仁。凡是没有明令禁入的健康医疗领域,都要向社会资
本开放。发展专业性医院
管理集团,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
平、规模化方向发展。放宽服务领域要求,支持举办非
营利
性医疗机构。到
2020
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 于
1.5
张
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大
型医用设备配
置空间。
< /p>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
康复服务领域,
p>
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
卫生检测中心、
影像中心和病理
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第三方服
务机构。推进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健康服务
云平台等第三
方服务外包,发展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专利信息服务等
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重点打造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