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记者团工作计划-小学感恩主题班会
河北工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努力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固
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品德优良;
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
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
理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全面深入了解本 学科有
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
具有独
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中技术课题的能力。
具有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
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
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
学制与学习年限
培养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
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半。无
特殊情况不允许延期。若需延期,本人必须提前
五个月递交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
学院主管院长审批后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并向学校交
纳
2000
元培养费后,可延期半
年。延期期间,停发该
硕士生的普通奖学金。未被批准而逾期者,按结业处理。
本校定向培养
的硕士生,若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经教学和科研部门证
明,可申请延期一年。
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可以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
答辩。申
请者需提前五个月写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学院主管院长审批、报研究
生学
院批准后,可提前答辩和毕业。提前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半年。
三、
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可指定讲
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副导师,协
助导师指导硕士生的学习和科研实践。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以听课、教师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研能力的
培养以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鼓励硕士生积极参加国 内
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在理论与应用研究上有创新和突破。
四、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 ring
,
BME)
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
< p>和方法,研究人的生理、病理过程,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治病防
病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它是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是各种工
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并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对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
推动作用,在
21
世纪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物医学电磁技术
生物电磁现象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生物电磁信号,携带有生物活体各种生理、病理
信息,检
测这些生物电磁信号并据此分析其内部电磁过程,以及这些电磁过程和生命
活动的关系,
对于揭示生命活动本质和医学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医学电磁
技术的研究是电工
理论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进行多学科融合、交叉而形成的一个
蓬勃发展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将电磁学基本理论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
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各种
生物电磁现象、规律、效应及机理,研究生物电磁学在医
学信息检测、疾病诊断、治疗、
机体的康复与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相应的医用设
备与设施。
主要研究内容有:
(
1
)生物医学电磁问题数学建模与求解方法研究。包括正、逆问题求解方法、
二维
与三维数学模型、静态和动态求解模型建立、生物电磁场与其它物理场的耦合问
题模型建
立等,数值求解方法的研究等应用。
(
2
)生物医学电磁系统设计。包括医用核磁共振永磁磁场设计、应用于生物电
磁效应研究
用的工频匀强磁场系统设计、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等工作。
(
3
)生物电磁效应研究。包括工频强磁场对肿瘤细胞作用影响,电刺激、磁刺
激对大脑神经活动、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以及疾病康复、理疗方面的研究等。
医学信号处理与成像
医学信号处理与成像研究从生物医学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医学信息,
进行分析
处理把感兴趣的信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医学信号及图像信息含有极丰富的人体 p>
信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医学信号及其微弱且几乎
湮没在干扰和噪声中,高效的信号分析和处理方法及高分辨率、快速、实时的成像技
术和图像处理手段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分析、提高疾
< br>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
研究方向主要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快速
的医学信号
采集、处理技术及高分辨率的实时成像方法和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
(
1
)脑电
/
脑磁(
EEG/MEG
)
、心电
/
心磁(
ECG/MCG
)信号分析 与源定位研究;
(
2
)电阻抗断层成像 技术(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ghy
,
EIT
)研究;
(
3
)基于磁共振(
MRI
)的 医学图像分割与重建算法研究与实现;
(
4
)红外医学图像检测与分析;
p>
(
5
)支持向量机等智能识别技术在医学信号分类、识别与特 征提取中的应用等。
(
6
)基于神经网 络、小波神经网络等技术的脑电逆问题求解。
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
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先导技术,它与生
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力学、生物材料
与人工器官、生物物理化学、生物效应等研究
直接相关,并是这些领域研究中带有共性的
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该研究领域涉及到
人机接口技术、
低噪声和抗干扰技 术、
信号采集、
分析与处理技术等许多工程领域,
其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生物电磁信号检测、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体生理、生化与
病理信息检测
、离体与活体检测等,这些研究对推动生命科学本身的研究以及新型
诊断及治疗仪器的发
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方面的研究方向在理论上将推动生物
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
对生物医学信号微创或无损的检测方法、将经典检测理
论与微型机结合应用于生物医学工
程研究、医疗与康复设备研究等方面会有较大的
推动作用。在应用方面,将有效的检测方
法与技术应用于医学信号的检测、分析、
处理与功能成像,研究设计生物信息检测系统和
康复设备,为医疗诊断和康复工程
服务,为临床分析、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很
大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
前景。
五、
课程设置与要求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低于
29
,不高于
38
。课堂讲授一
般按
20
学时为
1
学分。讲授和自学相结合或以自学为主的课程,一般课内外
40
学时
为
1
学分。选修课一般每门课不超过
30
学时,必修课每门课不超过
40
学时(公共基
础课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