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选修课-关于荷花的作文
大学生恋爱利与弊
(
论文
)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
则是在爱情萌发的那一天。
对大学生来讲,
如果说进入了大学但从没想过爱情的 事,
也许不
太现实,套用弗洛伊德的词汇,意识状态没想潜意识也会想。
但想爱情不等于就拥有爱情,
拥有爱情不等于就会幸福与快乐。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来
是人们讨论的话题。
就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问题,以往的观点主要有三
种:一是,利大于弊,大学生已经到
能谈恋爱的年龄,爱情是人生的必修课;二是,弊大
于利,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恋爱分散
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不应提倡;三是,利弊不定,
一切因人而异。我们认为,大学生谈恋爱
是不可避免的,
其关键在于对大 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那么恋爱
中的各种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弊端是可以避免的,以下就该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
一、恋爱的特点
(一)
、爱情观多元化。
爱情
的归宿是婚姻家庭,
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基本都遵循这种爱情观,
而现在的学生不以
婚姻为目标,恋爱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据调查有
20%
的同学认为自己恋爱是为以后恋
爱打基础
,
其余同学表 示受其他因素影响。
仍有同学并不能十分正确的看待爱情与恋爱,
30%
的同学认为没有爱情依旧可以恋爱,
有很多同学谈恋爱只是为排解空虚。
这种恋爱观势必会
影响到谈恋爱同学与恋人的关系。
(二)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
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
注 重恋爱过程,
有
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
心理相容度。但是,只注重恋爱过
程,强调爱的
现在进行 时
,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
将来完成时
,未免失之偏
颇。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
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三)
、日益呈现出低龄化于公开化的趋势
< p>
一般来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及< /p>
90
年代初,大学生谈恋爱以三、四年级居多,一、二
年级
比较少。现在许多大学生入学后不久就纷纷坠入爱河,出现了恋爱群体低龄化的趋势。
据
调查大一、大二恋爱人数分别占该年级参加调查的人数的
12%
与
26%
。
在大学这个主要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聚集在一
起的小社会中,
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由过去
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转化为在爱河
中公开徜徉,进而成为校园内众生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尽管学校并不提倡学生恋爱,
但是在学生们看来,
这并不能影响他们发展恋爱关系。
有些同 p>
学将恋爱作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并且以此为荣,更有甚者将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二、恋爱的利
(一)
、恋爱是培养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
责任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
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
要。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
间
的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大多都在父母和家庭的照料下成
长,
思想上的不独立性和生活的依赖性都极强,
但当开始恋爱后,
受其自主心理的影响会开始追
求独立并逐渐摆脱家庭过多的束缚,
此时如果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
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
责任感和责任意
识。
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
为社会负责,
同样更是为 自己负责。
这样今后步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
、恋爱有助于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特别是与异性相处
男女原本不同,
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 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不可避免的
要与很多异性接触,
而这些人和事的复杂性 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
现在和自己恋人的交流接
触就成为
了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表达,判断,选择等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和
他人沟
通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处理好恋爱过程中,
与恋人 之外的其他异性的关系,
无疑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怎样既
能与恋人保持亲密关系,
却不影响自己同其他异性的交往,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 于我们分清
1